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偶像诞生”:从80后文学到网络的艺术消费.pdf

4页
  • 卖家[上传人]:li45****605
  • 文档编号:26352696
  • 上传时间:2017-12-25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352.97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 偶像诞生":从8 0后文学 到网络的艺术消费 一、8O后文学与“偶像”形影相随 在当代社会的商业化语境下,原本被指用土木雕 塑神像的“偶像”被扩大了词义范围、并最终失去其本 意,指称为一个群体的崇拜对象我们的时代刚刚把政 治偶像请下了神坛,另一类偶像却匆匆登场——尽管他 们在某种程度上也会被神化——但他们亲民、他们可歌 可泣、他们可以触摸——见面会、歌友会、签售会;他们 依然高高在上,但却是可被亲爱——多少粉丝为之痴迷 疯狂在这种可被解读被塑造的基础上,由于偶像的某 种品质或特质对一个特定群体有一种共同的吸引力,使 得“偶像”产生了有别于其他时代的市场价值,成为一种 营销手段或营销方式歌手影星概莫能外在文学领域, 随着网络的引入而形成了具有偶像雏形的最早的作家, 当属王小波——尽管当王小波开始在网上风靡时,他本 人已经逝世网络的亚文化特点融合了同样非主流的王 小波,并集结了第一波文学领域中的粉丝“王小波门下 走狗”——网络时代追崇者的特点之一在于他们会自我 命名,画地为牢而后,许多网络写手陆续借由网络成 名,如痞子蔡、安妮宝贝、今何在等等 然而,在真正意义上将“偶像”概念引入文学的,应 始于80后文学,标志性事件就是2004年3月《南方都 市报》对80后“偶像派”作家与“实力派”作家的概念分 流。

      众所周知,“偶像派”与“实力派”本来是娱乐圈用于 形容歌手或影视明星的,这组概念的引入,一方面,媒体 对80后文学观察的结果,切中了80后文学与娱乐圈某 种程度上的同质性另一方面,概念的固化也从某一个 方面无形中框定了80后文学的发展方向,定性了80后 文学的存在方式:要么走实力路线,这是传统文学的发 展路子;要么走偶像路线,这势必要与市场发生关联当 然,也有声称既是实力派又是偶像派说法,其实也逃不 圆 江冰蔡怡圆 脱自我标榜自我包装的路数由于实力派强调的是对传 统文学的传承,“偶像派”的存在也就成为80后文学区 别于传统文学的最大特征于是,80后文学在某种程度 上,成为了另一拨偶像生产的温床 从内涵上讲,80后一词早在它诞生之时,就先天地 带有了当代偶像的特质——一众粉丝兼具商业潜力 2004年2月,美国时代周刊把春树和韩寒等青年才俊 称为中国80后的代表,80后的概念也由此诞生而这 一概念本身即具有偶像化特征:首先,《时代》选取的春 树和韩寒都是后来80后“偶像派”的代表作家,在80后 命名之前已经拥有大批粉丝,均是极具市场号召的作 家;其次,8o后一词的诞生使得80后在命名前的零散 写作走向了群体写作,而且不论作品良莠都一笔划入旗 下。

      80后的名号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卖点,即便是80后 的实力派战将,也并不拒绝“偶像”,他们实际上是被作 为更具有实力的“偶像”推出2004年出版的《重金属: “80后”实力派五虎将精品集》一书的书名,就充满了噱 头,它充分借用了80后一词作为产品的卖点,而“实力 派五虎将”的名号由于“偶像派”的缺席,其本身平添一 份“对比性”与“互文性”,抓取眼球的吸引力由此又加了 几分以实力派的内涵而兼具偶像派的包装,是对商业 时代的适应力的上佳体现① 由此可见,80后文学从其诞生之始,即与“偶像”形 影相随一方面,在与前辈的论争中,“偶像派”是80后 文学引发最大争议的源头,是80后文学区别于传统文 学的最集中体现;另一方面,无论从其命名内涵还是营 销手段,80后文学都带有了浓厚的时代特征,得天独厚 地以某种偶像的方式拥抱了市场 二、网络艺术消费中的“偶像”类型 不难发现,热火朝天的网络空间,存在一种非常特 殊的现象,就是以人为单位低成本的产品生产制造运 动网络就是一个造星工厂,偶像的产生、发展、成熟乃 至凋敝——整套话语的生成与变化一与80后的网络 艺术消费是一个完整的互动过程:偶像在推动各种文本 生产的同时,也作为文本为受众所消费。

      从以80后作家 为代表的网络写手,到以芙蓉姐姐、犀利哥、小月月、凤 姐为代表的网络红人,偶像们的功成名就都与网络特殊 的沟通交流方式密不可分;从以文学文本为对象的艺术 消费,到以偶像为核心的一整套话语的艺术消费,网络 的开放性为创作主体与受众间的无限互动提供了极大 的便利网络通讯与交流对时间和空间格局的彻底打 破,让传播变得极具时效性和地域跨越洼,“偶像诞生” 的低成本优势由此大大领先于传统媒体 与网络相关的“偶像诞生”制造过程大致有两种类 型—— 一种是以自我塑造为主——偶像在此具有较高的 主观能动性,他们不断地在作品和言论中充实个人魅 力、形塑个人特征,从而引领80后的网络艺术消费行 为,如80后偶像派作家,西单女孩、旭日阳刚等网络歌 手,乃至荚蓉姐姐、凤姐等80后读者/观众在这个位 置上较为被动,但仍然以集体轰炸的方式或捧或摔,或 多或少地对这些偶像的生活和精神产生影响这种类型 的偶像由于具有实体,经过商业包装以后可以获得经济 利益,因此充满着市场潜力 由于文字是80后作家所擅长,在网络社区生活 中,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以精英的身份引领着某些网络话 语的发展变化,左右着80后的网络艺术消费。

      其中具有 积极意义的当属韩寒在网络上,通过博客和微博,韩寒 扮演着“民意代表”“公共知识分子”“意见领袖”的角色 他的言行不仅影响了80后乃至90后,也激励鼓舞了 80后的前辈父辈对社会不公现象说“不”郭敬明则是 以另外一种方式在施加影响,与韩寒相似——郭的文字 带有一种小聪明和幽默感,这是吸引广大80后读者的 首要因素,不过他借以扩大影响力的却是对个人小世界 的着力描画——偏好于在作品中通过主人翁的种种视 角,透露其对物质和金钱的浸淫和迷恋,借博客微博展 示其服装品味、物质生活甚至私人身体郭敬明深谙此 道,完全将自己当做一个明星来打造 网络歌手西单女孩和旭日阳刚,是网络造星工厂 推出的正面励志的偶像形象的代表,他们没有美丽的外 表,没有华丽的唱腔,但他们却是为了音乐而生通过网 络视频,他们走向了大众,并从此一炮而红,许多80后 90后乃至不同年龄阶层的人,都被他们的精神、勇气、 淳朴所深深感动,竞相跟帖表达自己的心情芙蓉姐姐 和凤姐,则是传统明星的一个另类变种,她们借网络之 力,不断书写美貌、苗条、智慧、贤惠等关键词,透射出传 统选秀节目如“香港小姐”等对女f生美的要求2003年, 芙蓉姐姐作为中国最早的网络红人之一现身网络娱乐 世界。

      早期的芙蓉姐姐,是无数骂声和无数点击率的怪 诞组合,成为网络时代特有的悖论的集中表征而在荚 蓉姐姐身上,另一个悖论体现在她的丰满体态(表征着 “大妈”“丑陋”等负面意义)和魅惑、性感(表征着“美女” “魅力”等正面意义)的共生共存之上,她的丰腴体型使 得她(假设她背后没有策划人)与市场标准的性感形象 具有落差,但她的魅惑又使得她的丰腴不那么安分守 己,另类的魅惑由此而生以2010年为界,芙蓉姐姐开 始减肥,随后公开走知性高贵路线,力图形象逆转网络 上对芙蓉姐姐的评价愈见正面,这标志着她成功重塑了 自己的偶像形象 第二种是以他人塑造为主——偶像可能具有实 体,但从本质上讲却是虚构性的,他们是由个人或集体 创作的结果,如传说哥、小月月和犀利哥、春哥、天仙妹 妹等在此,80后读者/观众的艺术消费行为体现出更 大的主动性,围观者很大程度上参与了这些偶像形象的 塑造过程,在激烈争夺中左右着偶像的最终价值和意 义这一类虚构的偶像类似于传统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形象,然而他们的“全民}生”和亦真亦幻的效果却是小说 人物无法比拟的,这归功于网络平台对艺术创作与消费 的自由放任,很大程度上也是网络时代的奇迹,现代艺 术消费的奇迹。

      产生于百度贴吧DOTA吧的传说哥、诞生在上海 世博会期间的小月月,就属于个人创作的偶像形象类 型传说哥”是以游戏魔兽争霸的话语系统为基础而生 产的超人形象,魔兽争霸的游戏讲究武器装备、反应速 度、作战谋略,在作者的描述中,传说哥配备着最为菜鸟 的装备,但却在战斗中显示出了令人目瞪口呆的战斗力 和神一般的创造力小月月纯粹是卖丑,她的恶俗已经 远远超越了人类的极限,由于她的形象塑造过程中的叙 述者是旁观者,而作为一个完全虚构的人物其本身无法 对网友反应进行反馈,因而与早期的芙蓉姐姐和凤姐的 “偶像诞生”相比,她的形象中透漏的更多的是一种对丑 的自觉 犀利哥原本是蜂鸟网上一张试拍照片中的街头路 人,被传上猫扑和天涯以后,引起轩然大波,网友们争相 对这位街头帅哥表示青睐、怀疑和猜测有网友指出他 当代前沿/回 是宁波一名乞丐,又有网友跟帖模仿郭敬明《幻城》的语 调作诗:“犀利哥/请你/自由地/去日本发展吧/让那 些/牛郎/见识下/一枚阮郁的男子——“犀利哥”程 国荣就此加冕,并从此在网络上红透整个中国,还引起 了台湾地区和日本娱乐界的注意犀利哥本身也受到了 政府的关注和关 Im,被送返老家与家人团聚。

      现实生活 中的他不过是一个患有重度自闭症的中年男人,表情谦 卑,不再“犀利”尽管“犀利哥”从网络世界走向了现实, 现实对梦的撕毁不免让人唏嘘,但是“犀利哥”作为一个 由80后网友加工过的艺术形象却成为一道独特的话语 风景与此相似,“春哥教”中的李宇春在某种程度上脱离 了李字春的原型,而具有独立的意义2007年6月,百度 李宇春吧发生了爆吧事件,非玉米们疯狂地发新帖直到 该吧无法看到正常的话题以此为标志性事件,非玉米 们逐渐发展成了后来的“春哥教”借助网络工具,教徒们 Ps图片、虚构桥段、剪辑视频和制作口号,不断对教主 “春哥”形象进行再创造以至对李宇春的贬损逐渐变成 了对中国所有热点新闻事件的嘲讽,最终春哥教徒们认 为自己才是真正发掘李宇春价值的人,贬斥玉米们为 “伪玉米”李宇春由此脱离了简单的歌手形象,上升为一 种“信仰”春哥教”中的李字春显然是集体创作的偶像 类型,一个颇具争议性的对象,被80后网民“头脑风暴 式”地讨论之后最终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偶像既是集体 智慧的结晶,也可以说是一种“集体意淫”的结果 三、文化诉求与粉丝经济的三重动力 对于80后受众而言,不仅是80后作家,包括网络 时代的其他偶像都是一种文化消费。

      当大众传播进入 消费时代,大众文化便成了一种生产线上的加工品,被 生产、被消费,在市场上流通人们消费的目的也不是为 了满足实际需要,而是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 来的欲望换句话说,受众对文化的消费是一种象征性 的、符号化的消费”,但同时,这种文化消费也“是在物质 消费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形而上的消费形式”② 推动偶像诞生的动力有三重—— 首先,“偶像诞生”的外部动力在于商业驱动2012 年初,方舟子“人造韩寒”之说横空出世,方舟子对韩寒 的质疑尽管是谬论,但背后所表征的正是人们对商业运 作机制的敏感对当代偶像与商业的血脉关系的敏感, 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自觉每一个明星乃至常人的丑闻出 现,同情之声虽也有之,更多的却是群起攻之的“炒作” 新兴的网络为全民偶像时代的到来提供了可能性,为偶 圃 /同瞄豳圜2014. , . 像的诞生提供了另一种路径不必讳言,当代偶像的商 业化运作是泛娱乐化、商品化环境的产物,一个偶像是 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有市场价值,能否最 终成为品牌代言人网络偶像也脱离不了这样的命运轨 道偶像对粉丝的凝聚力,同时也成就了一个庞大的市 场韩寒201 1年的博客点击率突破四亿,他主编的《独 唱团》首曰销量即突破十万。

      客观地讲,韩寒同样是一个 精通市场的作家,他懂得利用市场利用网络,使他的作 品成为市场宠物早在2002年《毒》的出版中就可见一 斑,当时他没有什么好作品出炉,于是不甘寂寞像歌星 们一样搞了一个作品“精选集”——也就是《毒》第一部 来出版,他甚至也不回避地承认这批作品属于“烂尾之 作”郭敬明的《岛》系列和《最小说》系列乃至他的整个 最世文化传播公司,直接就是为了市场而存在;当年陈 凯歌在野心勃勃想要制造《无极》商业电影奇迹的过程 中,在众多8。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