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技术导则(讨论稿)(共36页).doc
36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技术导则目录主要农业生物质资源评价方法(讨论稿) 根据先前的评估经验和工作实践,现将农业生物质资源评价的通用方法总结如下,主要包括农业生物质资源的评价指标、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的评估方法等内容一、主要评价指标 (一)资源产量 生物质资源产量指某一地区某种生物质资源的总产量因为生物质资源分布的比较分散,通常均匀地分布在某一地区,并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生产情况有关,统计起来比较困难,一般采用粗略的方法进行估算 (二)可收集资源量生物质资源可收集数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考虑到收集过程中的损耗,可收集资源量与估算的产量并不相同通常取一个收集系数(n)进行计算,即:可收集资源量=资源产量x收集系数(经验值,农作物秸秆通常取0.85) (三)单位国土面积资源量 因为生物质资源通常均匀分布在某个区域,如果我们考虑国土面积,则单位国土面积资源量高的地区,从资源分布密度的角度来看,其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经济性要好单位国土面积资源量等于资源产量除以国土面积;单位国土面积可收集资源量等于可收集资源量除以国土面积 (四)成本 生物质资源成本可由收集成本与运输成本组成。
收集成本指生物质收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收集、装卸、贮藏以及短途运输等费用由于具体计算较为困难,可采用机会成本进行替代机会成本是指生物质资源用于能源用途,同时丧失了用于其他使用方式所能带来的潜在收入如农作物秸秆如果用作燃料,就丧失作为饲料的机会,农作物秸秆作为饲料的价格可以作为其机会成本运输成本是指生物质资源从临时贮藏点运输至处置地点的费用,每吨生物质资源的运输成本与运输距离成正比二、评价方法 生物质资源评价所需调查的内容包括:> 当地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状况、城镇村落分布、劳动力成本等;> 农业与土地利用,包括耕地面积、作物种类及产量和;> 当地农副产品加工业情况,包括分布、产量等;> 当地养殖业情况,包括分布、品种、出栏数、大中型养殖场状况;> 交通运输状况,包括当地的公路或水路运输条件以及运输成本等 信息收集方法一般可从文案调查(文献调查法)开始,然后进行实地调查(现场观察法)或附以问卷调查法当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完成以后,应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编辑、组织、分类与计算,使调查的资料成为可供分析、预测的信息 (一)农作物秸秆 农作物秸秆的产量取决于农作物的种类与产量,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采用的农业技术,差异非常大。
一般根据农作物产量和各种农作物的,大致估算出各种农作物秸秆的产量,即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农作物产量(不同地区常见农作物的草谷比见附件),而农作物产量又等于播种面积乘以单位面积产量 (二)畜禽粪便畜禽粪便是畜禽排泄物的总称,它是其他形态生物质(主要是粮食、农作物秸秆和牧草等)的转化形式,包括畜禽排出的粪便、尿及其与垫草的混合物由于对于小型教养的情况很难统计,只能对饲养数量大和商品化程度高的牛、猪、鸡的规模畜禽养殖场进行分析根据这些畜禽的存栏数、品种、体重、粪便排泄量等因素,可估算出畜禽粪便资源的实物量,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某地区畜禽粪便的年产量,万吨; i - 畜禽的编号,i=1,2,…,n; -第i种畜禽年出栏数量,万头; - 第i种畜禽一昼夜平均粪便排泄量,千克/日; - 第i种畜禽的出栏周期,日项 目牛猪肉鸡蛋鸡体重(千克)500501.51.5出栏周期(天)36515060365一昼夜排粪量(千克/日)2040.10.1收集系数0.61.00.60.6干物质含量(%)1828080附件1:农业生物质资源的分类 根据农业生物质资源的来源,可分为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废弃物、能源作物和畜禽粪便。
生物质资源的分类类 别来 源农作物秸秆农作物收获时残留在农田内的玉米秸、高粱秸、麦秸、稻草、豆秸和棉秆等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农业加工业的废弃物,如农业生产过程中剩余的稻壳等能源作物指各种用以提供能源的植物,通常包括草本能源作物、油料作物、制取碳氢化合物植物和水生植物等几类畜禽粪便畜禽排泄物的总称,它是其他形态生物质(主要是粮食、农作物秸秆和牧草等)的转化形式,包括畜禽排出的粪便、尿及其与垫草的混合物附件2:不同地区常见农作物的草谷比地区小麦水稻玉米棉花油菜北京1.12360.98041.58733.44831.4925天津1.12360.98041.58733.44831.4925河北1.12360.98041.58733.44831.4925山西1.51520.98041.23463.44831.4925内蒙古1.58730.90911.35143.44831.4925山东1.35140.98041.01013.44831.4925河南1.33330.97091.14943.44831.4925辽宁1.58730.90911.35143.44831.4925吉林1.58730.90911.35143.44831.4925黑龙江1.58730.90911.20483.44831.4925上海1.05261.04171.01013.44832.7401江苏1.05261.04171.01013.44832.7401浙江1.07530.88501.01013.44832.7401安徽1.05261.04171.01013.44832.7401福建1.07530.88501.01013.44832.7401江西1.33330.97091.14943.44832.7401湖北1.33330.97091.14943.44832.7401湖南1.33330.82641.14943.44832.7401广东1.33330.97091.14943.44832.7401广西1.33331.03091.14943.44832.7401海南1.33330.97091.14943.44832.7401四川1.16280.85470.95243.44832.7401贵州1.26580.83331.26583.44832.7401云南1.53851.25001.19053.44832.7401陕西1.40850.98041.42863.44832.7401甘肃1.35141.35141.28212.181.4925青海1.35141.35141.28212.181.4925宁夏1.35141.35141.28212.181.4925新疆1.35141.35141.28212.181.4925 注:引自“农作物秸秆合理利用途径研究报告”。
专心---专注---专业农作物秸秆直接燃烧发电项目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规定(讨论稿)1总则1.1秸秆资源调查评价的目的 为了加强农作物秸秆直接燃烧发电(以下简称秸秆直燃发电)项目的管理, 统—和规范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特制定《农作物秸秆直接燃烧发电项目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本规定)1.2秸秆资源调查评价的特殊性 用于发电的农作物秸秆资源是有价值的资源,需要考虑资源的经济性,即资源的数量、价格及相互关系,也就是资源的可供性问题因此,秸秆直燃发电项目资源调查评价,既要调查评价秸秆的资源量,还必须调查研究可用于发电秸秆的到厂价格,这是生物质资源调查评价与太阳能、风能资源测量评估的重要区别,也是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评价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和主要工作内容1.3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规划建设的农作物秸秆直燃发电项目的资源调查评价,也可供其它生物质发电项目及编制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规划时参考2调查评价的原则、方法和参数2.1调查评价的原则 (1)调查和评价工作以农作物秸秆直燃发电项目厂址所在县(市)级行政区为核心,并涵盖周边半径50公里范围内的区域; (2)秸秆到厂的性能指标要符合秸秆直燃发电工艺对原料的基本要求; (3)调查评价既包括秸秆资源量,也包括秸秆收储运各环节的成本与价格; (4)按照市场化运作原则,调查测算秸秆收储运各环节的成本与价格; (5)采取尽可能保守的原则调查评价各种秸秆资源量; (6)秸秆资源调查与资源评价的主要工作需要在现场同步进行; (7)调查评价结论要达到编制秸秆直燃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原料的基本要求。
2.2调查基本方法中国不同地区县(市)自然地理条件千差万别,气候、温度、湿度以及种植习惯,种植品种相差很大;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即使同一县域内,不同乡镇经济发展程度也不相同,这些差异对秸秆资源的可供性,特别是秸秆到厂价格有极大影响由于调研样本选取量有限,本规定采取典型调查为主,以点带面的调查方法同时,由于秸秆资源状况和秸秆到厂价格将随着时间不断变化,为了提供有价值的调查评价数据,还必须对调查区域内秸秆资源长期供应中存在的风险、变化趋势等进行调研和分析2.3调查评价基本参数与概念 (1)基本测算参数:实测草谷比、评价草谷比、秸秆资源减量系数、秸秆供应保证系数 (2)不同层次秸秆资源量:秸秆资源总量、秸秆资源可获得量、秸秆资源可供应量 (3)秸秆到厂价格3资源调查与数据收集3.1调查工作的组织 (1)秸秆资源调查评价工作需要组织专门调查组或聘请专业调查机构完成; (2)秸秆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必须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原则上由地方发展改革委组织当地有关政府部门、乡镇、农户等参与3.2调查的主要内容 (1)环境调查 a.区域社会经济概况:行政区面积、乡镇数量、耕地面积;总人口、农户数量、户均拥有土地数量、农民人均收入、各类农民劳动力日均报酬和变化趋势; b.影响秸秆晾晒储存的气候状况:地域过去5年年平均温度、年均湿度,月均温度、月均湿度;年均降雨量、月均降雨量;如有梅雨季节,还需要提供梅雨季节的时间、日均温度与湿度、日均降雨量等; c.交通运输状况调查:主要包括地形和交通状况、各种运输工具及数量、运输市场化水平、运费标准和变化趋势; d 目前秸秆主要流向和未来变化趋势等。
(2)秸秆资源调查 a.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