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编)走近那些自闭的心灵.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油条
  • 文档编号:20081158
  • 上传时间:2017-11-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走近那些自闭的心灵.txt 男人应该感谢 20 多岁陪在自己身边的女人因为 20 岁是男人人生的最低谷,没钱,没事业;而 20 岁,却是女人一生中最灿烂的季节只要锄头舞得好,哪有墙角挖不到? 走近那些自闭的心灵 一.什么是自闭症?什么是自闭症(又称孤独症) 儿童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该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为 6—9:1其主要症状为: 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 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3.重复刻板行为 4.智力异常 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 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 5.感觉异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 6.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中较多使用打骂或惩罚有一定关系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的详细表现: (1)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

      即是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有的患儿从婴儿时期起就表现这一特征,如从小就和父母亲不亲,也不喜欢要人抱,当人要抱起他时不伸手表现期待要抱起的姿势,不主动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有的患儿虽然表现不拒绝别人,但不会与小朋友进行交往,即缺乏社会交往技巧,如找小朋友时不是突然拍人一下,就是揪人一下或突然过去搂人一下,然后自己就走了,好像拍人、揪人不是为了找人联系而只是一个动作,或者说只存在一个接触的形式,而无接触人的内容和目的他们的孤独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他们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另外他们的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时常眯着眼,斜视或余光等,很少正视也很少表现微笑,也从不会和人打招呼 (2)言语障碍十分突出 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严重的病例几乎终生不语,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并且即使有的患儿会说,也常常不愿说话而宁可以手势代替有的会说话,但声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

      有的患儿只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谈不少患儿不会提问或回答问题,只是重复别人的问话语言的交流上还常常表现在代词运用的混淆颠倒,如常用“你”和“他”来代替他自己还有不少孤独症儿童时常出现尖叫,这种情况有时能持续至 5~6 岁或更久 (3)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 孤独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儿童电视,电影则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表现明显的焦虑反应,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环境,多数患儿同时还表现无目的活动,活动过度,单调重复地蹦跳、拍手、挥手、奔跑旋转,也有的甚至出现自伤自残,如反复挖鼻孔、抠嘴、咬唇、吸吮等动作 (4)大多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 多数智力发育比同龄儿迟钝,少数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其在智力活动的某一方面有的又出奇地好,令人不可思议,有不少患儿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尤其对文字符号的记忆能力如有位 3、4 岁患儿特别喜欢认字,见字就主动问念什么,并且只问一次就记住,为此他能毫不费力地流利地阅读儿童故事书,说明他掌握不少词汇,但当他要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则存在明显的困难,说明他们存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方面的损害。

      自闭症(孤独症)应早期治疗: 一般说来,孤独症患儿的预后好坏与发现疾病苗头早晚、疾病严重程度、早期言语发育情况、认知功能、是否伴有其它疾病、是否用药、是否训练等多种因素有关 心理学研究发现,孤独症的实质的损害是认知障碍,表现在早期的分享性注意和扮演行为上分享性注意是指与他人共同分享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当孤独症面对一种物品时不是与他人分享兴趣,而是要得到它,这种障碍是孤独症的早期症状之一就象在前面第一部分中讲到的那样,不会进行扮演性游戏也是孤独症的早期表现之一如果能发现早期症状,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无疑会对预后产生积极而有效的影响 孤独症患儿没有独立交往的能力,不会根据环境要求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来适应环境,这种障碍随着年龄增大显得更为突出伴有严重智力低下者,无任何言语功能、无法克制和难以治疗的尖叫、自伤等行为持续存在,直接威胁着生存,给教育和干预带来障碍,作为家长,是很容易辨认出孩子的这些异常的 一部分患儿到青春期以后症状可有改善,古怪刻板的行为减少,社会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或多或少地提高但仍表现为与人交往困难,独来独往,回避他人;在不涉及社交能力时,也能干好某些简单、机械的事情 早期或在确诊为孤独症之前已有较好的语言或言语功能者预后较好。

      尽管疾病本身使他们发展语言的潜能受到限制,但他毕竟是具有这种潜能或基础,使用药物效果比较好 观察到高功能水平孤独症预后较低功能水平为好,报道 16 名 6 岁以下,IQ 大于 65 的孤独症患儿,有半数可完成大学学业,能独立生活即使是高功能水平孤独症儿童,其业余活动面或活动内容也是有限制的,不会做建设性的决策或提建设性意见 伴有其它疾病者如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癫痫、肝肾损害、结节性硬化等预后较差,伴有听力受损、特殊生活技能问题者预后较差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的类型 1.无语言:通常会被认为听力有问题或是失语症 2.立即仿说:有变化的仿说被视为自闭症儿童表达沟通的意图,而没有弹性的仿说多半不具有沟通意图 3.延宕仿:在一段时间之后喋喋不休的重复某些字、成语、句子、整首诗或是歌曲,同样也会有沟通性或是非沟通性之分,而这种行为通常和情境、压力有所联系 4.说话不带感情:只是在告诉你,而不是和你谈话,也没有一般人说话时一问一答、一来一往的特性 5.无法掌握音调、音量:说话时有如木偶一般,十分机械化,无法通过语音的音调、节奏、抑扬顿挫来表现情绪或是感受也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音量 6.字义无法变化:如学校和校正,不能分辨其读音。

      7.代名词反转:“你” 、 “我” 、 “他”等代名词有混淆的现象 8.不清楚肯定与否定的概念:常使用“不” ,而较少使用甚至不会使用“是”或“好” 9.文法结构不成熟:会使用自己的语言,通常只有常跟他接触的人才了解其语言所隐藏的涵义 10.很少发问:除了强迫性的行为表现外,他们很少会提出问题来发问 11.固着性:不管情境的变化,重复的念着某句话 12.不会使用因果性的语言:如因为、所以、因此、如果等词汇 为何单纯训练对自闭症效果不明显 目前国内外许多人认为,治疗自闭症唯一有效的方式是训练把它归结到教育问题 单纯由教育界人士来对自闭症进行行为训练,以期望能达到正常人的行为标准,回归社会虽然有大批的社会教育工作者,投身到其中,但效果往往是很令人失望的其中关键原因是他们还没有真正认识自闭症更为荒谬的是提出了:“连小猫小狗都能训练,人为何不能训练?”的理论在此理论指导下对病儿进行大体力的强化训练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产生了许多负作用有一句中国成语最恰当形容了此种做法,那就是“拔苗助长” 二.治疗方法到专业的自闭症康复学校,进行教育康复,因不能得知自闭症的病因,所以目前没有完全康复的自闭症儿童,家长要多配合康复教师,家庭训练的主要方法给自闭症家人的建议1 、迁移法:此法是指在儿童异常行为发生之前,家长及时采用表扬,情感转移等形式,阻止其不良行为的发生。

      在儿童异常行为发生之前,通常会有一些行为征兆只要家长准确把握这微小的变化,我们就可以采用及时表扬或马上做一些它较为感兴趣的事,使其注意力发生转移,从而阻止了异常行为的发生,省去了行为出现后再矫治的繁琐李某是个 10 岁的孤独症男孩,不知何时他对花草树木产生了浓厚的 “ 兴趣 ” ,凡经他双手触摸之处,都绘花残叶落,并且屡教不改后发现他在揪花叶之前总会很小心地环顾四周,见没人注意他,就迅速将他的手伸出找到这一规律,每当他在花草前环顾四周的时候,家长及时走上前对他说: “ 李真棒,没有揪花,他知道只能用眼睛看 ” 并用手抚摸她的头或轻轻的拍一下,以示鼓励,还可以奖给他一些他喜爱的食品逐渐强化,这不但及时阻止了他的揪花的行为,而且还让他意识到花应该用眼睛看,以及长辈喜欢他看花而不揪花的行为,使其揪花草的行为被矫正2 、运动疗法: 此法是指通过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运动训练时期减轻刻板行为,稳定情绪,培养其广泛的兴趣及爱好的方法张某是一名 11 岁的孤独症男孩, 3 岁被诊断为孤独症,他有一个明显的刻板动作 ------- 摇手,家长想到用滑旱冰的方法来转移他的注意力,父亲做教练教孩子滑的技巧,当他滑旱冰是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掌握平衡上,当张某掌握了这一技能时,父亲又要求他背手滑。

      经过长期训练,摇手这一刻板行为在九岁时已完全消失现在家长又开始训练其游泳技巧了3 、链锁法:链锁法是将目标行为分解为一连串连续行为由最初入门环节开始,综合强化,使孤独症儿童牢固掌握每一步骤,直到掌握整个目标为止为了减轻孩子的自我压力,增加体验成就感,建议家长对一些行为训练使用逆向链锁法,即从最后一步学起,逐步向前推进例如张某,家长在训练他刷牙时,首先把牙膏挤好,水倒好,让其直接刷牙;第二步,家长把水倒好,让张某自己挤牙膏;第三步,家长将东西准备好,教他先倒水,再挤牙膏,刷牙;最后,提示他东西放在哪,让张某自己准备,逐渐使其掌握刷牙的一系列活动4 、融入社会进行训练:此法是指在家长的带领下指导孤独症儿童走入社会,了解、学习适应社会的技能的方法孤独症明显特征之一是不主动与他人接触,缺乏与人交流陈某是个 8 岁男孩,父母经常利用休息时带他走出家门训练陈某在商场购物他们首先带他去商店看别人购物,让他了解要用钱买东西,而不能随便拿;然后,让孩子看到想要的东西后,把正好的钱交给他,让他来实现购物这一活动;最后过渡到让陈某主动要钱来买他想要的东西,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还可教孩子正确使用钱币一次陈某家长在单位组织旅游中,利用同事孩子( 3 岁)随行的机会对陈进行了关心他人,照顾小朋友的教育。

      在给他东西吃时,教他分给小朋友吃,并用小朋友的 “ 谢谢! ” 示以正强化,有一次小朋友哭了,教他说 “**, 你别哭 ” 经过此次旅游,陈某在这两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开学初,班内一同学在哭时,陈忽然走了过去,用手给他抹眼泪,嘴里还说着 “** ,你别哭 ” 以后凡是遇见这种情况,他都会前去安慰,在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赞扬下,这种行为得到了巩固这个例子说明,只要努力为孩子创造参与活动的机会,并抓住教育的时机,及时表扬好的行为,孤独症儿童就会逐步走出自己的的内心世界,主动接近他人 一旦自己的孩子被确诊为自闭症以后,怎么做才能有效地帮助自闭症儿童康复呢?我们给家长提出以下几条建议,你们不妨试试一、勇敢地走出去,争取人们的广泛理解与同情,我们千万不要因为有一个自闭症的孩子而造就一个“孤独的家庭” 一)不要对至爱亲朋隐瞒实情,要酌情向他们说明情况,你需要倾诉苦恼他们会是你精神乃至实际行动上的支持者二)不要向单位领导和关心你的同事隐瞒实情,相信他们会给予你理解与帮助三)对邻里的询问和关注要给予适度的、诚恳的回答,这样可消除猜测和好奇,你就可以避免因藏着、掖着而又怕被别人知晓的尴尬局面四)要让孩子融入正常社会,走出自己封闭的天地,为此注意做好必要的准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