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讲汉字的起源和演变.ppt
52页第二讲第二讲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汉字的历史究竟可以上溯到什么时候?※※ 汉字从古到今发生过哪些重要变化?※※ 汉字的形体结构发生过什么改变?一、汉字的起源的几种传说一、汉字的起源的几种传说1.八卦说 宋•郑樵《通志•六书略•论便从》: 文字便从不便衡坎、离、坤,衡卦也,以之为字则必从故¦|¦从而后成“水”,|¦|必从而后成“火”,¦¦¦必从而后成“<<<(川)”一、汉字起源的几种传说一、汉字起源的几种传说2.结绳说 《周易•系辞下》: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郑玄《周易注》: 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一、汉字起源的几种传说一、汉字起源的几种传说3.契刻说 契刻,也叫讯木,是在一根木棒上刻上各种花纹或插进各种东西,用来帮助记忆或传达命令《北史·魏本纪》:魏先世“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五代会要》:“契丹本无文记,唯刻木为信 一、汉字起源的几种传说一、汉字起源的几种传说4.仓颉造字说《吕氏春秋·审分览·君守》:“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
《韩非子•五蠹》:“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厶,背厶谓之公,公厶之相背也,乃仓颉固以知之矣《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论衡•骨相》:“仓颉四目,为黄帝史《荀子•解弊》:“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二、汉字产生的途径二、汉字产生的途径1.记号 1954年,从西安半坡村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遗址中,发现了113个刻画符号,这些符号有表示数目的: 也有近似“花芽”之类的符号: 二、汉字产生的途径二、汉字产生的途径2.图画 从山东莒县陵阳河属于大汶口文化的距今四、五千年的人类居住遗址中发现了几个陶符,可以看成是脱胎于图画的原始汉字: 我们再看一些其他的图画文字: 三、汉字产生的时代和汉字体系的形成三、汉字产生的时代和汉字体系的形成 汉字大约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如果把记号和图画看作是原始文字,则距今已有5000――6000年的历史 形成汉字的源泉有两个:一个是由结绳和契刻演化而成的记号体系;一个是包含了由图画形成的图腾族徽在内的图画体系 汉字体系的形成大概在宗法传位制国家建立的时期,即夏代初期或中期,距今约有4000年历史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一>甲骨文:在龟甲和牛骨上刻写的文字,又称“卜辞”。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一>甲骨文:在龟甲和牛骨上刻写的文字,又称“卜辞” 特点:第一,同一个字写法不定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一>甲骨文:在龟甲和牛骨上刻写的文字,又称“卜辞” 特点:第一,同一个字写法不定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一>甲骨文:在龟甲和牛骨上刻写的文字,又称“卜辞” 特点:第一,同一个字写法不定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一>甲骨文:在龟甲和牛骨上刻写的文字,又称“卜辞” 特点:第二,字的繁简不一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一>甲骨文:在龟甲和牛骨上刻写的文字,又称“卜辞” 特点:第二,字的繁简不一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一>甲骨文:在龟甲和牛骨上刻写的文字,又称“卜辞” 特点:第二,字的繁简不一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一>甲骨文:在龟甲和牛骨上刻写的文字,又称“卜辞” 特点:第三,一些意近的偏旁可互相替代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一>甲骨文:在龟甲和牛骨上刻写的文字,又称“卜辞” 特点:第三,一些意近的偏旁可互相替代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一>甲骨文:在龟甲和牛骨上刻写的文字,又称“卜辞”。
特点:第三,一些意近的偏旁可互相替代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一>甲骨文:在龟甲和牛骨上刻写的文字,又称“卜辞” 特点:第四,同一个字可以正写、反写、侧写、倒写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一>甲骨文:在龟甲和牛骨上刻写的文字,又称“卜辞” 特点:第四,同一个字可以正写、反写、侧写、倒写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一>甲骨文:在龟甲和牛骨上刻写的文字,又称“卜辞” 特点:第四,同一个字可以正写、反写、侧写、倒写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一>甲骨文:在龟甲和牛骨上刻写的文字,又称“卜辞” 特点:第五,偏旁位置左右上下不分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一>甲骨文:在龟甲和牛骨上刻写的文字,又称“卜辞” 特点:第五,偏旁位置左右上下不分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一>甲骨文:在龟甲和牛骨上刻写的文字,又称“卜辞” 特点:第五,偏旁位置左右上下不分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一>甲骨文:在龟甲和牛骨上刻写的文字,又称“卜辞” 特点:第六,合体字不少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一>甲骨文:在龟甲和牛骨上刻写的文字,又称“卜辞”。
特点:第六,合体字不少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一>甲骨文:在龟甲和牛骨上刻写的文字,又称“卜辞” 特点:第六,合体字不少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一>甲骨文:在龟甲和牛骨上刻写的文字,又称“卜辞” 特点:第六,合体字不少 <二>金文:先秦刻铸在各种青铜器上的文字,又称“钟鼎彝器铭文”或“钟鼎彝器款识”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二>金文:先秦刻铸在各种青铜器上的文字,又称“钟鼎彝器铭文”或“钟鼎彝器款识” 特点:第一,仍以象形为基础,图画色彩浓厚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二>金文:先秦刻铸在各种青铜器上的文字,又称“钟鼎彝器铭文”或“钟鼎彝器款识” 特点:第二,字体肥大厚实,笔划粗壮圆润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二>金文:先秦刻铸在各种青铜器上的文字,又称“钟鼎彝器铭文”或“钟鼎彝器款识” 特点:第三,结构方整匀称,字体渐趋定型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三>篆书:大篆、小篆1.大篆: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是继承金文发展而来的因其著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又称籀文。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三>篆书:大篆、小篆1.大篆: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是继承金文发展而来的因其著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又称籀文特点: 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 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 三是笔画较繁,书写不够方便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三>篆书:大篆、小篆2.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的标准字体,也叫秦篆,在大篆的基础上整理而成 举例:则:利: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 秦代李斯书写的《峄山刻石》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三>篆书:大篆、小篆2.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的标准字体,也叫秦篆,在大篆的基础上整理而成 特点: 图画性较弱,符号性增强,笔画比大篆简化,线条柔婉、圆转、略带弧形,形体呈竖长方形,结构整齐、匀称,偏旁写法、位置趋于定型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隶书:小篆的简便写法,相传为隶人们所用的字体,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隶书:小篆的简便写法,相传为隶人们所用的字体,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举例: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 →女 →木 →馬→大 <四>隶书:小篆的简便写法,相传为隶人们所用的字体,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特点:①全面符号化,即完全抛开古文字的象形因素,使文字变成抽象的记号②笔画化,即把字形分解为若干基本笔画从结构上说,隶书字形趋于简约,不像古汉字那样繁复;从实用的观点看,隶书便于学习,也便于书写,有很大的优越性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五>楷书 楷书是现代汉字的标准字体,又叫“真书”、“正书”楷书保存了隶书的偏旁系统和基本结构,取消了隶书的波势笔法,笔画平直,字形方正,易于书写 楷书始于汉末,成熟于魏晋,通行于南北朝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楷书的创始人钟繇楷书的创始人钟繇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钟繇钟繇《《宣示表宣示表》》<六>草书:形成于汉代,由隶书草化发展而成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 章草通行于汉魏,使用部分联绵笔,字与字之间不相牵连,书写趋于简便,但仍然保留隶书的笔法和风格,用挑法,有波势。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用章草书写的汉木简用章草书写的汉木简 <六>草书:形成于汉代,由隶书草化发展而成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 今草成熟于东晋,字与字之间牵连相通,血脉不断,书写更加简易快速,但不容易辨识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东汉人张芝所创之今草东汉人张芝所创之今草 <六>草书:形成于汉代,由隶书草化发展而成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 狂草出现在唐代,笔画联绵回绕,变化多端,书写放纵不羁,个性十足,实用价值不大,几乎成为纯艺术化的字体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唐人张旭狂草图唐人张旭狂草图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七>行书:产生于东汉,字形流畅,易写好认,西晋以来,一直广为应用,是常用的手写体,也是楷书最主要的辅助字体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晋晋代代书书法法家家王王羲羲之之天天下下第第一一行行书书《《兰兰亭亭集集序序》》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四、汉字字体的演变在汉字史上,汉字形体经历了两次重大变革。
甲骨文甲骨文----金文金文----籀文籀文----小篆小篆 隶书隶书——楷书楷书——草书草书——行书行书 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逐步简化、符号化、定型化、规范化 古汉字(形象的表意汉字)古汉字(形象的表意汉字)今汉字(符号的表意汉字)今汉字(符号的表意汉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