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分类学-06.ppt
100页腔肠动物分类• 腔肠动物(Coelenterata)是动物界的低 等后生动物类群,在进化上具有重要地位 :• 出现了内外胚层分化,具有原始消化腔, 有简单的组织分化,出现网状神经系统, 体制辐射对称,适应固着和漂浮生活• 由于具有特殊的刺细胞,又称刺胞动物门 (Cnidaria)• 研究历史• 林奈称之为植虫(Zoophyta)• 拉马克称之为螅型类(Hydrida)• 洛卡脱(Leukart)1847年首次采用腔肠 动物(Coelenterata)一词• 兰开斯特(Lankester)1877年将腔肠动 物归为体内有腔的后生动物• 分类系统• 现生的腔肠动物约11000种,绝大多数生 活在海洋中,极少数生活在淡水中• 分为三个纲:• 水螅纲(Hydrozoa)• 钵水母纲(Scyphozoa)• 珊瑚纲(Anthozoa)水螅纲(Hydrozoa)• 单体或群体,身体呈水螅型或水母型, 水螅型与水母型常同时存在于群体中, 或在生活史不同时期出现(世代交替) • 水螅型没有口道,胃循环腔中没有隔膜 ,没有刺细胞水母型绝大多数具有缘 膜,生殖细胞一般来源于外胚层• 本纲目前已知3000余种,有少数淡水生 。
• 本纲分为4个目• 硬水母目(Trachylina)• 只有水母型,无水螅型,生活史中经过 浮浪幼虫及辐射幼虫,发育成水母型, 这是一种原始的生活史类型生殖腺位 于辐管的表皮细胞内,环管向伞缘伸出 许多小盲管,触手数目常随年龄增加 如:三身翼水母(Geryonia sp.)• 水螅目(Hydroida)• 水螅型世代发达,水母型世代不发达或 不存在• 水螅科 Hydridae • 水螅属 Hydra Linnaeus, 1758• 通称水螅单体,圆筒状,柔软;体长 几毫米至15毫米;无水母世代约有14 种,广布于淡水湖泊、河流、池沼中• 绿水螅 Hydra viridis(Linnaeus,1767)• 内胚层内有绿藻共生体呈指状,小型 ,肉眼可见,上端有口,周围生6-8条触 手,满布刺细胞,用以捕获食饵身体 可伸长达三四倍基底可以在附着物上 固定,常附着于池沼水草枝叶和石块上 或以翻跟斗方式行动无性生殖为出 芽生殖生殖季节体表突起形成生殖腺 (卵巢和精巢)• 笠水母科 Olindiadae • 桃花水母属 Craspedacusta Lankester, 1880• 索氏桃花水母 Craspedacusta sowerbyi Lankester,1880 • 小型个体,伞部半球型,直径7-20mm。
周边具触手256-288个伞底具有四角形 的消化腔,四个辐管与伞缘的环管相连 口柄末端具口腕四个生殖腺四个活体 淡黄色,生殖腺成熟时红色• 桃花水母生活于洁净淡水中,以甲壳类 的水蚤及其它微小生物为食具有世代 交替我们看到的是有性时代的水母体 ,常在阳光下常浮游至水面,体态晶莹 透明,姿若漂浮在水面的桃花花瓣,在 我国古代被称为“桃花鱼”,适合观赏 一两个月后又进入无性世代,附着在其 它物体上,平时很难发现• 桃花水母对水质要求非常苛刻,稍有污 染就难以生存,水温不得低于8摄氏度, 也不得高于35摄氏度适宜水温为20- 25摄氏度• 近来在济南南部山区水帘峡小天池发现 桃花水母小天池海拔600多米,水 深50多米,由山泉汇集而成 • 青岛市崂山区毕家村南山水库内也曾发 现桃花水母水帘峡• 水螅珊瑚目(Hydrocorallina)• 水螅型群体,生活在热带浅海中,分泌 碳酸钙外骨骼有两种个员:具口及触 手的营养体、无口具球状触手的指状体 水螅型基部形成水平交错的共肉管, 共肉芽形成生殖芽,呈水母型,但不离 开群体,排出生殖细胞之后解体群体 骨骼上由于个员死去留下无数小孔• 如:多孔螅(Millepora sp.)。
• 管水母目(Siphonophora)• 大型营漂浮生活的“一体多态”群体身 体由几种水螅型及水母型个体被共肉茎 联结在一起• 水螅体包括营养体、指状体和生殖体; 水母体包括泳钟体、浮囊体、叶状体和 生殖胞• 个体间紧密聚集,彼此分工组成一大型 群体有世代交替现象• 囊泳亚目 Cystonectae• 群体顶端有一大的气泡状的浮囊体,无 泳钟体和叶状体触手刺细胞分散排列 • 僧帽水母科 Physa1iidae • 浮囊体大,呈僧帽状,背面有1个背峰和 横隔,腹面中央悬垂着许多营养体、指 状体、触手和生殖体• 僧帽水母属 Physalia Lamarck,1816• 僧帽水母 Physalia physalis (Linnaeus, 1758)• 浮囊体大,4-5cm,胞囊状,白色透明, 前后端略带蓝色,前端尖,后端圆钝 背面有1个背峰和数个横隔,腹面悬垂着 营养体、生殖体、指状体和触手组成的 干群触手细长,可达30cm,触手上有 许多刺细胞,含有极毒的毒液 • 分布于我国东海、南海中北部• 透明的浮囊随波飘浮,蓝紫色的光彩在 阳光下不停地闪烁,长长的、柔软的触 手象一条条美丽的绸带,然而这美丽的 动物却使得许多人惧怕,触手上面布满 了无数含毒的刺细胞,人们如果不小心 被螫后,毒性发作很快,轻者皮肤即出 现如受鞭抽打的伤痕,浑身灼痛。
重者 几分钟后就血压急剧下降,全身无力, 呼吸困难,休克,甚至有生命危险钵水母纲(Scyphozoa)• 水母型单体,水螅型阶段不发达或消失 水母体大,没有缘膜;胃循环腔复杂 ,辐管发达,有内胚层起源的胃丝,胃 丝有刺细胞;中胶层中有外胚层起源的 细胞及纤维;生殖细胞起源于内胚层; 神经感官发达,集中形成4-8个触手囊• 本纲已记载200余种,全部海生• 本纲分为五个目:• 十字水母目(Stauromedusae)• 固着生活,由水螅型及水母型联合形成 上伞面延长成柄状,末端具基盘,下 伞面向上,伞呈杯状,伞缘有8个边和8 簇短触手,无触手囊口周围有4个口叶 ,胃腔内有胃囊及隔板浮浪幼虫没有 纤毛,经爬行后,固着发育成成体分 布在较冷的海水中 • 如:喇叭水母(Haliclystus sp.)• 立方水母目(Cubomedusae)• 整个伞部呈立方形,伞缘也呈四边形, 间辐区由伞缘伸出8条或8束触手,触手 空心,多数有发达的肌束,具刺胞下 伞面向内延伸形成假缘膜中央胃腔被4 个间辐隔片隔成4个宽大的主辐胃囊未 发现世代交替,只有有性世代发育中 钵口幼虫可以直接形成成体,主要分布 在热带及亚热带浅海。
• 如:手曳水母(Chiropsalmus sp.)• 冠水母目(Coronatae)• 伞部呈圆盘形、钟形或圆锥形外伞中 央有一条很明显的环状沟,称为冠沟, 将伞部区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平 滑,下部被若干条辐沟划分成若干个瓣 ,称为缘叶中央胃腔被4个间辐管隔片 分隔成4个胃穴, 胃穴与胃管窦相连• 大多为深海种类,个体发生尚不清楚 • 如:缘叶水母(Periphylla sp.)• 旗口水母目(Semaeostomae)• 伞部低,圆盘状,伞缘具缘瓣,无冠沟 及触手基垫胶质层厚而柔软下伞部 中央口柄发达形成4条皱褶带状的口腕, 腕上有许多刺胞,为捕食器官生活时 口腕飘荡如旗帜,故名旗口水母口腕 基部中央有略呈十字形的口• 绝大多数在沿海生活• 洋须水母科 Ulmaridae• 触手众多,从外伞缘处产生口腕4条, 有分枝和不分枝两种类型辐射管有分 枝和不分枝两种类型有分枝的辐射管 彼此相连接构成不同程度的网状具有 环管感觉器8个生殖腺为囊状• 海月水母属 Aurelia Peron et Lesueur, 1809• 海月水母 Aurelia aurita(Linnaeus,1758 )• 伞体白色半透明圆盘状,外伞中央胶质 层厚,伞缘胶质层薄,伞部收缩时近半 球形。
伞径可达300mm伞缘着生短小 纤细的触手和8个缘瓣各缘瓣间有1个 感觉器内伞凹入中央为方形口柄 口呈十字形,伸出4条口腕口腕长度为 伞径的1/2,长有许多刺胞,口腕内侧 有纵沟口直通中央胃腔,胃囊底部有 胃丝,其上密集刺胞• 生活时伞部透明、无色生殖腺浅红色 或褐色• 本种为温水性种类,在我国北方海区广 为分布,七八月间大批漂浮于我国山东 沿海• 对其研究较为详细,被作为钵水母纲的 代表编入各类教科书• 根口水母目(Rhizostomae)• 伞部半球型,伞缘无触手,中胶层发达 内伞中央口柄结构复杂,中央口成体愈合 早期发育中具有正常的口,4个口叶, 发育中4个口叶分枝成8个口腕,口腕再分 枝愈合,原来口腕中的纤毛沟愈合成小管 及吸口吸口附近具有小触手吸口、小 管与胃腔相连,胃腔中也有辐射管• 进化最高等,构造最复杂,机能最完善• 根口水母科 Rhizostomatidae• 口腕仅在基部愈合,中央口封闭垂管 具有复杂的管道系统每个口腕远端3翼 状,通常其末端有1条棒状物• 海蜇属 Rhopilema Haekel,1880• 肩板大,垂管长口腕有许多棒状和丝 状附属物每一口腕末端常有一条发达 的棒状物或球状物。
无环管网状管宽 • 海蜇 Rhopilema esculentum Kishinouye, 1891 • 伞径300-500mm,最大为800mm,重达 40余公斤外伞表面光滑,胶质层厚实 ,每1/8伞缘有14-20个舌状缘瓣无触手 感觉器8个,分别位于主辐管和间辐管 的末端成体一般为乳白色,由于发达 的环肌具有多样色素细胞,致伞部出现 红褐色、青蓝色、淡黄色、褐色• 海蜇为暖水性河口种类我国沿海均可 采到,尤以浙江、福建沿海产量最大• 海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B新鲜 海蜇要用食盐、明矾经过三次加工腌制 (三矾提干海蜇),滤去水分和毒素后 方可食用,成品外观呈浅红或淡黄色, 薄厚均匀有韧性,用力挤不出水伞部 加工后叫海蜇皮,口柄加工后叫海蜇头 珊瑚纲(Anthozoa)• 全部是水螅型群体或单体,无水母型 水螅型结构复杂,身体呈八分或六分的 两辐射对称,口部体壁内陷形成口道, 胃腔内胚层向中央延伸形成隔膜,肌肉 发达中胶层中有细胞存在,生殖细胞 来源于内胚层,许多种类可形成骨骼• 本纲有7000多种,全部海产,包含八放 珊瑚及六放珊瑚两个亚纲八放珊瑚亚纲(Octocorallia)• 全部营群体生活。
每个个体有触手8个, 呈羽枝状隔膜亦为8个,隔膜上的肌肉 向腹生长仅有一个口道沟,位于腹面 如有骨骼多在体内发生,或由体内形 成后伸向体表骨骼成分有角质或钙质 • 生活环境广泛,热带、亚热带,甚至寒 带均可生存• 本亚纲分为六目• 匍匐珊瑚目(Stolonifera)• 所有个体均由一匍匐茎上独立发生,螅 体顶端可缩回螅体茎内,有钙质骨针• 如:笙珊瑚(Tubipora musica)• 全腔目(Telestacea)• 个体中茎简单、呈直立或分枝,向两侧 长出珊瑚体也具有分散的钙质骨针• 如:全腔珊瑚(Telesto sp.)• 海鸡冠目(Alcyonacea)• 个体是肉质软珊瑚,群体呈蘑菇形或树 形珊瑚个体均集中在远端,可埋在胶 状共肉中,具有分散的骨针 • 少数种类是二态的,即个体分为具有触 手能取食的独立个体;及没有触手或触 手极不发达的管状体,它不能取食,但 有助于水在群体中流过 • 如:海鸡冠(Alcyonium sp.)• 共鞘目(Coenothecalia)• 群体骨骼呈巨大的块状,分枝粗短,是 由钙质霰石愈合成片状,再堆积成块状 形式每个个体具宽阔的圆柱形胃腔, 共肉扁平。
• 如:苍珊瑚(Heliopora coerulea )苍珊瑚活体• 柳珊瑚目(Gorgonacea)• 多数种类具有珊瑚硬蛋白组成的中轴骨 ,骨骼常呈黑色为平面树状分枝的小 型群体珊瑚• 红珊瑚科 Corall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