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围棋的十三个历史小故事.docx
7页关于围棋的十三个历史小故事关于围棋的十三个历史小故事一 尧造围棋教子丹朱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皇帝叫尧,他有一个儿子叫丹朱,丹朱小时候非常淘气,经常和小伙伴玩“打仗游戏” ,身上弄出许多伤疤,尧帝很伤脑筋,于是就苦思冥想,终于想出来一个教育儿子的好方法 1 天,尧把丹朱叫到跟前对他说:“你喜欢玩打仗游戏,很容易受伤,现在我教你一种不会受伤的打仗游戏 ”丹朱听后很好奇2 天尧让丹朱捡来一些黑色和白色的小石子,然后在地上画了很多小方格,对丹朱说:“黑石子给你,白石子给我,一个石子就是一个兵,你就是将军咱们轮流在方格线上摆放石子,一次只许放一个,看谁的兵能把对方的兵围住,围住的石子就被消灭掉,必须把它拿走, ”丹朱听了很感兴趣,就与尧在地上打起仗来玩着玩着,丹朱发现自己的黑兵总被白兵消灭,急的抓耳挠腮,尧笑着对丹朱说:“你失败是因为你不爱动脑筋,这与战场打仗一样,必须排兵布阵学习方法,否则是不能取胜的 ”丹朱受到了启发,从此以后再也不和小伙伴们瞎打瞎闹了,而是向父亲学习这种游戏的本领,经常入迷的对着方格认真思考,悟出了许多打仗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逐渐变得稳重,聪明了。
当他长大以后,真正成为了一名能文善武非常优秀的将军了尧帝教丹朱玩的这种游戏经过不断发展便成为现在的围棋二 有史以来第一位职业棋手 弈秋是见于记载的第一位职业棋手,大约生活在战国初期,由于棋艺高超,当时就有很多年青人想拜他为师他有两个学生:一个诚心学艺学,十分专心;另一个大概只贪图弈秋的名气,虽拜在门下,并不下功夫,弈秋讲棋时,他心不在焉,探头探脑地朝窗外看,想着鸿鹄什么时候能飞过来飞来了好张弓搭箭射两下试试两个学生同在学棋,同拜一个师,前者学有所成,后者未能领悟棋艺这小故事说明了专心致志是下好围棋的先决条件三 烂柯山的传说烂柯山传说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晋朝中期(公元 345 年-356 年)虞喜的《志林》 而后,北魏孝文帝时(公元 471 年-476 年)郦道元的《水经注》 、南朝梁武帝(公元 504 年-549年)任肪《述异记》等诸多史科中都有记载 “烂柯山”一词被收入到《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 《辞源》 、 《辞海》 、 《中国地名大辞典》等名典烂柯山传说,源于晋朝樵夫王质上山看棋烂柯的故事相传,晋朝中期有个樵夫名叫王质,家住衢城太白井旁,家有老母和一个年幼的弟弟,王质常年以砍柴为,他经常到衢城东南一山中砍柴,此山林深茂密,山中有一座巨大的石粱,它又形同石室而得名石室山。
有一天,王质到石室山中砍柴,在石梁下遇两童子(实为仙童)下棋,王质在一旁看了一盘棋,砍柴的斧头柄已腐烂,时间也过去数百年,回家后,家人已不复存在,王质重归石室山而得道成仙,烂柯山因此而得名 类似的传说流传很广,山西省武乡县、广东省高要县、陕西省洛川县、山西陵川、河南新安、四川西昌、达州、福建南平、江苏虞县的烂柯山,以及浙江省淳安、天台绍兴,成都烂柴山、山东莱芜的棋山、福建武夷山的弈仙台等,烂柯山传说远在日本也有流传记述 以烂柯山遗迹自称者,全国各地并不少见但衢州烂柯山,是唯一被我国道教的道书列为“洞天福地”和“青霞第八洞天”的所谓“洞天福地” ,即指道教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名山胜境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岳读名山记》一书中记载,全国有“十大洞天” 、 “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 所以人们一致公认,衢州不仅是烂柯山的发源地,而且是中国围棋的棋根之乡 “烂柯”之典故,也早已盛传棋界,久负胜名 四 大将谢安 临危不乱谢安是东晋大将,同时也是一个围棋爱好者前秦王符坚率军侵犯晋国,打到淮肥时,京师震动晋帝当即提升谢安为征讨大都督前方战局吃紧,谢安的侄子、将军谢玄前来请示退敌的办法谢安胸有成竹,让谢玄随他与亲友一道去山中别墅游玩。
到了山中,谢安摆开棋盘邀侄儿对局谢玄原本棋高一筹,这时因为紧张,胡里胡涂败给了谢安谢安很高兴,晚上回家后,开始指示如何对敌作战的方案这一仗把入侵的符坚打得溃不成军捷报传来,又碰上谢安在下棋谢安扫了一眼捷报顺手放在床上,声色未动,继续下棋客人们忍不住纷纷间他仗打得怎么样他这才缓缓他说:「仗打胜了 」谢安临危不乱,坚定沉着,风度令人叹服五 唐太宗天元一子定乾坤在中国历朝历代的帝王中,有人棋艺精湛,也有人只是小有兴致,但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却称得上是个特例与南朝皇帝对于围棋的一力推崇不同,隋文帝认为它的繁盛是亡国的征兆,所以很是反对当时的他肯定不会料想到,后来隋朝的覆灭居然还真和那小小棋盘扯上了点关系李渊建唐代隋可谓破釜沉舟,而他正是在对弈时下定决心的据《旧唐书·裴寂传》记载,李渊留守太原时,每有设宴必会邀裴寂对弈相传后来李世民欲劝其父起兵,正是请裴寂做了说客,在对弈时晓之以天下大势,说动李渊下定反隋的决心其实,李世民在棋盘上的“政绩”还不止于此, “一子定乾坤”的唐代传奇可谓愈发精彩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当时有一个虬髯客张三,为人豪爽仗义,心有大志,也想伺机起兵他从朋友李靖处听闻了李世民之才,希望能与其先见上一面再谋后计。
后来在李靖莫逆之交刘文静的府上,这一次颇具意义的会面终于达成了李世民应邀而至,虬髯客张三见其神采奕奕,气度不凡,心里争霸中原之念已经消减了不少,但终究他还是如提议般地邀李世民在棋盘上切磋一番张三一坐定就抓起四子摆在四个角的星位上,嘴里还高呼一声“老虬四子占四方” 此时的李世民已经心知肚明对方的来意,他不慌不忙地执起一子,放在棋盘的天元上,朗声道“小子一子定乾坤” 李世民棋艺远胜张三,虽然自动让四子,但他把第一手下在了天元,可谓始终掌握主动中盘过后,张三所占的四个角已被吃掉其三当李世民又拿起一枚棋子,要向最后一角发起进攻时,张三托住了前者的手,嘴中道“中原大地已归公子所有,东南一隅,山高路远,就请公子交托于我” 后来,李世民开创大唐盛世,张三自领十万大军渡海东征,当了扶余国的新王六 杨贵妃纵猧解围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帝王棋手当推唐玄宗李隆基,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流传甚广,妇孺皆知但有件事人们未必知晓,杨贵妃还是位通晓围棋的棋手:据《酉阳杂俎》记载:某年夏天,玄宗与亲王对弈,杨贵妃站在一旁观阵,手里牵着一种温驯的小动物––康国猧下着下着,玄宗招架不住亲王的攻势,眼看就要输了杨贵妃看得明明白白。
她急中生智,把手中的康国猧放到棋桌旁边,让它爬上棋盘,结果把棋子搅乱了一局棋便不了了之,给皇上解了围玄宗为此十分高兴七 顾师言一子解双征初唐,一派盛世景观,博文艺于四海,达国威于八邦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围棋也步上了一个中外交流的良好平台唐宣宗年间,到访的日本国王子与当时的棋待诏顾师言就有过一次著名的中日围棋交流事件——“一子解双征” 日本国王子来朝,献宝器音乐,唐宣宗设宴款待宴中,王子提出要与中国高手切磋棋艺,起初皇帝并没有太在意,只找来几个一般的棋手与之对弈结果王子连番皆胜,弄得唐宣宗有点失面子,这才把当时的棋待诏顾师言召了来王子见高手出场,马上着人拿出日本带来的特制楸木棋具和“冷暖玉棋子” 楸木棋具是当时最高级的木制棋盘的一种,表面看似没有多少加工,实则光亮如镜,连人的影子也隐约可见再说那棋子,天然成色,冬暖夏凉,也是佳物一番寒暄后,顾师言猜中执白先行王子因已先胜几盘,下得颇为凶狠,对顾师言的小飞挂角以飞镇应对,当顾师言外靠时,又采取强硬的顶断当王子行至第 42 手时,顾师言已知是双征,自己的两块棋必丢其一再看日本王子得意的表情,俨然已是取胜的样子关键时刻,顾师言突然想起前代棋待诏王积薪曾经下过一子解双征之局,再看眼前棋盘,不禁大喜过望, “啪”地落下第 43 手——一子解双征。
结果,王子只得推盘认输王子输棋,询问顾师言是几品棋士,唐官回说“第三品” 王子想向一品棋手请教,唐官回说“只有胜了三品才能与二品下 ”于是,这位起先还颇为得意的王子不禁感叹起国之差异有关这一段的记载虽说主要出自唐代苏鹗的笔记小说集《杜阳杂编》 ,但在史实可靠的著作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和北宋王钦若等编写的《册府元龟》上均有近似的记载,所以还是较为可信的八 梁武帝醉心围棋害高僧南朝梁武帝萧衍,这位爱好文学的皇帝,曾将围棋的发展推向了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的顶点在那些有关他与围棋的史料记录中,人们印象最深的恐怕当属他在棋盘旁废寝忘食的“劳模”表现,以及一个意外的误杀公元 501 年,南朝齐陷入内乱,雍州刺史萧衍发兵攻入建康夺取了帝位,改国号为梁萧衍在南朝齐时便扬名文坛,与沈约、谢朓、陆机等人合称“金陵八友” ,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代表而在登基之后,他对围棋的热衷也被史官记录了下来据《梁书》记载,梁武帝经常召集臣下进宫通宵对弈,精力之旺盛常常使得对手难以招架,但碍于君臣之礼,那些棋艺颇受梁武帝“赏识”的人也只能有苦难言有一次,某位大臣与梁武帝一边下棋一边竟打起了瞌睡,于是皇帝金口一开,送了句“状若丧家狗,又似悬风槌”给他。
作为一个围棋爱好者,梁武帝不仅身体力行弈棋不止,而且亲自主持了一系列的围棋活动先是效仿前朝(南朝齐)举办大规模的品棋活动,后来还亲自撰写围棋专著,著有《围棋赋》 、 《围棋品》 、 《棋评》各一卷只可惜,这些著作都没能流传下来梁武帝热衷围棋,每当拿起棋子,他就完全沉浸到了那棋盘世界的方寸之间,心无旁骛然而,这黑白棋子带给他的却并不尽是如意之事因为沉湎对弈,他就曾闹出误杀人命的事榼头师是当时有名的高僧,据说他道行已全,能知过去未来不过,也许他从没替自己预测过凶吉,要不然后来的误会也不会发生了一日,梁武帝在宫中和大臣弈棋,同时令人去召榼头师,说是对弈完了要听高僧讲佛榼头师得到召命马上赶到宫中,可惜他到的真不是时候当侍从进内禀报时,正巧皇帝落子大呼“杀却” 于是,会错了意的侍从便召来卫兵,将榼头师绑至刑场斩首等下完棋,梁武帝想起要召见榼头师,左右侍从回答说已奉旨将此人杀掉了皇帝听罢,后悔不迭梁武帝时期的棋坛虽然仍以士族为主,但出身微寒的人也得到了提升的机会而随着棋品活动的展开以及大量棋艺作品的问世,围棋的发展也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峰据记载,活跃于梁武帝时期的棋士记名册上的人数可达数百,可谓风靡一时。
不过在这一派繁荣景象的背后,却是一个王朝的日益式微梁武帝晚年,佞臣乘机作乱,在经历了四年的“侯景之乱”后,围棋发展的黄金时代也就此滑落九 宋太宗不愿当“常胜将军’照理说,陪人下棋算不上苦差事,但在“伴君如伴虎”的大旗下,这里头的滋味可有些变调了宋太宗赵光义爱好围棋,技痒时自然得寻个对手当时,在皇宫里头有个专职叫“棋待诏” ,日常工作就是与皇帝对弈其时的棋待诏叫贾玄,他每次和宋太宗对局总是不多不少仅输一子,那时叫“一路” ,为的就是不让天子扫兴贾玄的棋艺高出皇帝不止一筹,而宋太宗也清楚自己是被相让了,起先他对此也挺满意,并没有点破但是日子久了,宋太宗对这种“常胜”渐渐失了兴致,外加还总是赢得不明不白,他这心里头就更加不舒坦了一日,他下定决心,执意要让贾玄拿出真本事来与自己大战一盘听闻圣意后,小小棋待诏自是连连推辞,但宋太宗另有高招——故意让贾玄三子不过即便如此折腾,贾玄还是以精准的一路之差输棋宋太宗失望之余马上要求再下一盘,并警告贾玄,若是再输可就要革去官职了第二盘棋开始,下到中盘时出现了一个“三劫循环” ,双方都不能退让,按规矩应判为和棋面对这一结果,宋太宗要求再来第三盘,而且还加重了警告力度——贾玄若胜,能获赐徘衣(获赐徘衣在宋代是极大的荣耀),倘不敌,便会被抛进污泥浊水中。
结果第三盘依旧和棋,因为贾玄被皇帝强迫性地让了三子,所以就算是输了不过待他被侍卫扔进荷花池后,突然又高呼了起来原来,贾玄的手里头还握着一枚子没算呢!见此情景,宋太宗不禁笑了起来,而后又赐予徘衣在宋太宗的榜样作用下,围棋在这一时期有了比较大的发展,还留下了几本名著,比如《棋经十三篇》 、 《忘忧清乐集》等都是那个朝代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