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合闽南文化五育并举推进新优质学校发展.docx
7页融合闽南文化,五育并举推进新优质学校发展 362300 摘要:“五育并举”的关键在于融合德、智、体、美、劳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在教育方面,我们不仅要关注各自领域的教育教学改革,还要实现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状态,使“五育”相互作用、共同成长闽南文化是我国优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蕴含着大量宝贵的教学资源把闽南文化纳入"五育并举"的课程教材之中,就能够凸显地域人文特点,把教师的生命感受渗透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从而充实了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力与兴趣;在弘扬闽南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强化了对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关键词:闽南文化;五育并举;学校发展前言:二零一四年,我国教育部对于深入贯彻实施《完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我国优良传统文化教育将纳入课堂与教学体系闽南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渊博精深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大园林中一株亮丽的奇葩它糅合了外来文化的精髓与合理科学原因,并有着丰富的历史沉淀与人文科学素养丰厚的教学资源,为教师工作提供了素材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闽南人的民俗文化,并将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就可以推动中国多元民族文化教育的蓬勃发展,为传承与发扬优良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学校提供了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培育广大学子对故乡的情感。
2018年,学校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和“闽南文化大有文章可做”的讲话为指导,确立了“融合闽南文化,推进美育改革”的教改项目一、挖掘闽南文化,创新德育内容优良传统需要一代一代地继承和发扬只有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结合起来,才能使传统文化生机勃勃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让学生亲近传统文化,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激发热爱家乡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传承家乡传统文化的热情[1]1)学校以“养书香雅趣 育生命自觉”为办学理念,弘扬闽南人文"爱拼会赢"精神树立教师共同认可的校园环境价值理念,构建教师们共同的精神家庭;立足新起点,顺应新趋势,用校园闽南文化影响学生2)学校注重校园闽南文化的陶冶,尽力营建深厚的学校教育人文主义气氛提倡人性化的课间闽南童玩文化、闽南元素文化长廊、社团闽南艺术文化,并利用学校国旗下讲话、德育墙、广播、班会等各种文化活动,宣扬"爱拼才会赢"的时代精神3)挖掘闽南地区德育资源,用闽南文化陶冶学校学校注重把茶文化、石雕、陶瓷、南音、木偶、建筑等当地文化元素作为德育课程教学资源,扎实推进"地方文化进学校"、"闽南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教学活动,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地域人文教学资源,积极建构了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型,并组织编制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教育材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德育课程,如《说唱闽南童谣》《闽南语吟诗》《闽南风景名胜》《闽南戏曲》《闽南童玩》《说唱闽南童谣》等校本课程。
4)开展爱心教育,用中华传统美德感染学生通过班队、“献爱心”、“一日捐”等活动,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二.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智育教学教师是加强学校办学的基础和新力量,促进学校特色的高质量发展实践有意识、高效的教学与研究,引导教师以一个专业、多种能力成长,是实现学校特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2]教师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向导作为一名具有优秀人文素质的教师,他的气质、知识、智慧、言行、个性和人格魅力必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学生的智育教学培养因此,必须加强学校教师闽南文化素养的培养一是,教师要意识到提高人文素质的重要性,自觉加强闽南文化的学习二是制定一系列激励政策,给予教师外出进修的优惠政策,把提高教师闽南人文素质纳入教师培训计划,鼓励教师积极参加闽南地区的地方文化交流活动三是引导教师不断加强闽南文化的人文修养,以身作则,在理想、道德和行为习惯上为学生做出表率,让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学生的闽南文化活动;学校要加强人文修养,举办闽南文化专题讲座、专题演出,开展闽南文化课题研究三.建立学生社团,培养体育兴趣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更多的孩子生活在由电子显示屏所操控的"媒体童年"中,而以往的少儿游乐项目则不断缩减或者丢失。
因此,我校把闽南儿童游戏等各种游乐项目作为体育必修课,开发了“闽南童玩”校本课程,积极推动闽南传统游戏实践活动,使学生从玩中获得童心和快乐,在运动中身心健康愉快地发展一方面,学校将闽南地区的儿童游戏和体育融为一体如玩打陀螺、抓子、打佛轿、跳格子、跳年、捡小棒、剪白鱼、滚铁环、踢毽子、跳橡皮筋等丰富多彩的传统趣味游戏,已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美好记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成立一些社团,如拍胸舞和舞狮社团,让学生选择自己想加入的团体,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体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体育活动积极性,提高体育兴趣三.拓宽美育途径,传承闽南文化闽南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两岸人民精神联系的重要纽带[3]例如,在利用闽南本土资源、开展校本美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深入探索闽南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对闽南文化的深刻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例如,在闽南建筑文化中,通过查阅文献和走访当地民众,我们可以了解当地红砖古民居所蕴含的丰富教育内容例如,窗户的形状可分为:条枳窗、花枳窗、螭虎窗、竹条窗等;古厝墙体的砖形有方砖、矩形砖、六角形砖、八角形砖等,不同形状的砖有多种组合形式,表现出不同的视觉美感;闽南文化中美术课程资源丰富,如石雕、木雕、陶瓷、木版年画、布袋木偶、剪纸、刺绣、漆线雕刻等,通过了解不同工艺的表现手法,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此外,闽南民间文化,包括蜈蚣阁、五祖拳、舞龙、舞狮、赛龙舟、歌仔戏等,也可以挖掘出适合发展的美术活动内容。
如闽南歌仔戏,不仅唱腔优美,旋律优美,而且在歌仔戏的化妆和服饰上都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又如闽南语吟诗,将经典诗篇与音乐、舞蹈、表演等融合,以闽南语吟诵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诗歌的理解,融诗词、音乐、舞蹈于一体,优美的意境,优雅的吟诵再现了闽南子弟的童真童趣因此,通过对闽南多元资源的深入挖掘,可以拓展许多生动有趣的课程,丰富和优化原有的校本课程内容五.融合闽南文化,优化劳育氛围经过劳动教育,学校学生能够养成基本的生产生活技术、初步的职业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帮助孩子们亲近自然、认识自然、尊重自然,养成学生勤俭节约、勤奋工作、毅力坚强、团结合作的优秀品格,培育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未来学校还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劳动素质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劳动素养,逐步建立以劳为德、以劳为智、以劳为力、以劳为美、以劳为创造新的良好劳动教学氛围,并以此为学生的终身健康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我们让学生在掌握好国家课程的同时,还要充分运用地方和本校的学科资源开展劳动技能校本学习如,设立了烹饪课堂,开展"学做泉州菜";开设刻纸艺术和泉州花灯制作;开设陶瓷制作课;开设茶艺和藤铁工艺制作等课程,这些融合了地方经济特色、弘扬了闽南传统民俗文化的劳动技能校本课程,已经成为了我们闽南地区学校课堂建设的主要内容。
六.结束语把闽南文化纳入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特色我们将继续探讨把闽南文化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校园环境营建方法,通过吸收大量的闽南文化资源,营建富有高雅人文品味的校园环境我们将始终抓住学校教学环境创造的核心,顺应学生的兴趣喜好,顺应学习者身心健康的基础发展规律,筛选适宜学校的闽南文化资源,从校园环境和教育特色材料出发,创造自由、主动、公平、和睦的校园环境,为我校营建“养书香雅趣 育生命自觉”的良好氛围,实现师生有效互动,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地学习与发展,实现五育并举,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参考文献:1. 肖瑞治. 浅谈课堂教学与闽南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以小学《道德与法治》为例[J]. 读写算, 2019, 000(006):165.2. 杨帆. 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特色优质发展[J]. 新一代(下半月), 2017, 000(002):138.3. 廖利明. 关于闽南高校建构闽南文化特色育人体系的几点思考[J]. 闽台文化研究, 2018, 55(03):117-121.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