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菜试验记载标准及相关表格优质资料.doc
34页油菜试验记载标准及相关表格优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附件1油菜品种试验记载标准1 气候概况及自然灾害对试验的影响何种因素、时间及影响程度2 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下同). 如遇特别干旱不能及时出苗,需记载播种后的降雨及灌溉情况3 现蕾期以50%以上植株可见明显的绿色花蕾为标准4 初花期以全区有25%植株开始开花为标准5 终花期以全区有75%以上植株完全谢花(花瓣变色,开始枯萎)为标准6 成熟期以全区有50%以上角果转黄变色,且种子呈成熟色泽为标准7 收获期实际收获日期8 品种生长势和一致性8.1 调查时间抽苔后期观察植株的高低、大小和株型8.2 分级标准生长势分“强”、“中”、“弱”三级;一致性分齐、中、不齐三级80%以上植株一致者为“齐”;60%-80%植株一致者为“中”;生长一致的植株不足60%者为“不齐”9 抗逆性调查9.1 抗寒性 调查时间在融雪或严重霜冻解冻后三至五天调查 评价方法表现有冻害的植株占调查植株总数的百分数9.2 抗倒伏性 调查时间在成熟期进行目测调查 分级标准分直、斜、倒三级主茎下部与地面角度在80度以上为“直”;80度至45度者为“斜”;小于45度者为倒。
9.3 抗病性青荚后期记载各品种菌核病、病毒病的田间发生情况按抗、中、感三级记录20%以下植株明显感病者为“抗”;20%-50%植株明显感病者为“中”;50%以上植株明显感病者为“感”10 考种项目10.1株高子叶节至全株最高部位的长度,精确至0.1cm;10.2分枝部位子叶节至主茎上第一个有效分枝间的长度,精确至0.1cm;10.3有效分枝数至少有一个有效角果的分枝总数,包括一次分枝和二次分枝,精确至0.1个;10.4有效角果数含有1粒以上饱满或半饱满种子的角果总数,包括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和全株有效角果数,精确至0.1角;10.5每角粒数每株20角,总计400角中的饱满或半饱满种子平均值,精确至0.01粒;10 产量结果10.1 小区产量指小区实收产量,以kg表示,保留至小数点后三位10.2 亩产量:以三个重复小区平均产量换算求得,以kg/亩表示,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附件2油菜品种展示筛选试验记载本(— 年度)承试单位试验地点海 拔东经度,北纬度试验执行人执行人 一、 播种及田间管理过程1、 试验地点 ;小区实际面积: 。
2、 土壤类型: ;排灌条件: ;前作: 3、 种植方式: ;种植密度: 4、 种植规格:行距 ,塘距 5、 施肥情况(肥料种类、使用时间和方法)6、 田间管理情况(间苗、定苗、中耕除草、灌溉及病虫草害防治)7、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二、 气候情况及对油菜生长的影响三、 观察记载表表1 田间调查表(生育期记载:月/日)品种名称播种期出苗期抽苔期初花期终花期成熟期收获期苔期抗寒性抗倒伏性菌核病病毒病生长势一致性表2 室内考查性状表品种名称株高(厘米)有效分枝高度(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个)二次有效分枝数(个)单株有效果数(个)每角粒数(粒)千粒重(g)主序全株表3 小区产量记载表(小区试验或1亩以下的大区试验填写此表)小区面积: 平方米品种名称小区产量(kg)折合亩产(kg)产量位次比对照增产(%)ⅠⅡⅢ合计平均 注:小区产量保留3位小数,亩产量保留2位小数表4、示范产量记录表(面积在1亩以上的示范品种培训此表)品种名称种植面积测产产量加权平均亩产量测产田1测产田2......面积产量面积产量面积产量单位:面积——亩;产量kg/亩四、 参试品种简评(生育期、生长势、整齐度、抗病性、抗逆性、经济性状和产量、是否具有推广应用价值)马铃薯品种试验调查记载项目及依据1 田间设计参试品种数量、对照品种、小区排列方式、重复次数、种植密度、小区面积等。
2 气象和地理数据2.1 气温:生长期间月平均最高、最低和平均温度2.2 降雨量:生长期间降雨天数、降雨量及分布2.3 初霜时间、终霜时间2.4 纬度、经度、海拔高度3 试验地基本情况和栽培管理3.1 基本情况前茬、土壤类型、耕、整地方式等3.2 栽培管理播种方式和方法、施肥、中耕除草、灌排水、病虫草害防治等,同时,记载在生长期内发生的特殊事件4物候期随机调查2个小区,取2次重复平均值4.1 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4.2 出苗期:小区出苗率达50%的日期开始出苗后隔天调查4.3 现蕾期:50%的植株现蕾的日期开始现蕾后隔天调查4.4 开花期:50%的植株开花的日期开始开花后隔天调查4.5 成熟期:小区50%的叶子变黄的日期在生长后期每周调查两次4.6 收获期:块茎收获的日期4.7 生育期:出苗期到成熟期的天数5 植株形态特征随机调查2个小区5.1 茎颜色:绿色、淡紫色、红褐色、紫色、绿色带褐色、紫色网、褐色带绿色网纹等5.2 叶片颜色: 浅绿色、绿色和深绿色5.3 花繁茂性:在现蕾期到盛花期记载分为:无蕾、落蕾、少花、中等和繁茂5.4 花冠色:盛花期上午10时以前观察刚开放的花朵。
分为:白色、淡红色、深红色、浅蓝色、深蓝色、浅紫色、深紫色和黄色5.5 结实性:分为:无、少、中等和多5.6 匍匐茎长短:分为:短、中等和长6 田间性状出苗率按小区调查,其他性状随机调查3个小区,每小区调查10株,共30株,取平均值6.1 出苗率:小区内出苗植株占播种穴数的百分数,现蕾期调查6.2 主茎数:从种薯或地下直接生长的茎数,开花期调查6.3 株高:土壤表面到主茎顶端的高度,盛花期调查6.4 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数量,收获时调查6.5 单株块茎质量:收获时调查6.5 单薯质量:用单株块茎质量除以单株块茎数计算求出7 块茎性状7.1 块茎质量性状调查收获时随机调查2个小区 块茎大小整齐度:不整齐、中等和整齐 薯形:圆形、扁圆形、长圆形、卵圆形、长卵圆形、椭圆形和长椭圆形等 皮色:乳白色、淡黄色、黄色、褐色、粉色、红色、紫红色、紫色、深紫色和其他 肉色:白色、乳白色、淡黄色、黄色、红色、淡紫色、紫色和其他 薯皮类型:光滑、略麻皮、麻皮和重麻皮及其他块茎芽眼深度:芽眼与表皮的相对深度,分外突、浅、中、深,深度<1mm为浅、1~3mm为中、>3mm为深7.2 块茎数量性状调查收获时所有小区均调查。
商品薯率:收获时块茎按大小分级后称重,计算商品薯率鲜薯食用型品种:西南区、二季作区、冬作区单薯质量50g(含)以上,一季作区单薯质量75g(含)以上为商品薯;薯条加工型品种单薯质量150g(含)以上为商品薯;薯片加工型品种单薯直径4-10cm为商品薯 比重:收获后1周内用水比重法测定按每品种大、中、小块茎比例,从每次重复中取混合样品5kg,分别称出空气中块茎质量m1和水中块茎质量m2,按式(1)计算:比重=m1/(m1-m2)…………17.2.3 块茎干物质含量:根据比重查Mepkep干物质含量表Mepkep 干物质含量表5kg块茎水中重(g)比重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5kg块茎水中重(g)比重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2351.049313.1007.3853751.081119.92114.1502401.050413.3007.585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