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并脑梗死80例临床预后分析.docx
5页糖尿病并脑梗死80例临床预后分析 杜平(五常市人民医院黑龙江五常150200)R587.1A1672-5085(2008)19-0042-02【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相关性脑梗死临床治疗与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资料,将治疗过程中综合指标达标与不达标的糖尿病脑梗死病人的预后作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脑梗死病人综合指标达标与不达标的在预后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血糖、血脂、血压、体重指数越超标,预后越差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情重,致残率高应以防治为主,早期、长期、严格的血糖、血压和血脂的控制及适当的溶栓、抗凝、降纤、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可改善糖尿病脑梗死病人的预后关键词】糖尿病脑梗死胰岛素综合指标预后糖尿病性脑梗死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因其梗死部位广泛、常反复发作、表现多样、致残致死率高,已引起临床重视,本研究通过对自2005-2008年收治80例糖尿病脑梗死病人的研究,了解药物治疗、综合指标控制情况及预后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病例采集时间为2005-08~2008-10,均为收治住院糖尿病脑梗死病人,住院1~2w,并随访半年。
1.2一般资料80例糖尿病并脑梗死病人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43~79岁,平均61岁;根据1999年WHO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经头CT或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发病前已确诊2型糖尿病51例(其病程在1~15年),发病后确诊29例其中高血压病人38例,血脂异常症61例,肥胖25例,冠心病17,既往有TIA发作26例.1.3临床表现其中运动性偏瘫42例,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16例,偏身感觉障碍10例,眩晕、恶心、呕吐和眼球震颤18例,球麻痹4例,昏迷4例(其中死亡3例)1.4治疗方法根据梗死类型及发病时间给予溶栓、抗凝、降纤、抗血小板聚集、降血糖(急性期血糖﹥11.1mmol/L,均给胰岛素强化治疗,恢复期HbA1c﹥8.0%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降血压、降血脂等不同治疗,随访督导半年2实验室检查及结果治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生活自理)25例,好转(症状体征好转,半年内无反复发作)36例,缓解(症状体征好转,半年内仍反复发作)10例,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6例,死亡(急性期)3例以上病例半年内均定期检查血糖、血脂、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结果见表13讨论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长期糖尿病可引起多个系统器官的慢性并发症,导致功能障碍和衰竭,成为致残或病死的主要原因。
有报道糖尿病人群脑梗死患病率为非糖尿病人群的2-4倍[1],而且IGT或糖尿病病人常先后或同时存在肥胖、高血压、脂质代谢异常等血管危险因素,已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其发病机制系IGT或2型糖尿病均不同程度存在胰岛素抵抗,而肥胖是发生胰岛素抵抗的关键因素,胰岛素抵抗可引起脂代谢紊乱,其特征是高TG、低HDL-C和小而密LDL-C升高,这些都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其中低阈高密度脂蛋白已被确认是一种独立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引起胆固醇在血管壁积聚及血管病变[2],LDL-C是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同时出现高血糖,高血糖引起血管壁胶原蛋白及血浆中载脂蛋白的非酶糖基化,前者使血管壁更易“捕捉”脂质,后者使脂类代谢的受体途径受阻,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如血红蛋白糖化后携氧、释氧功能下降,引起组织缺氧[1];血浆LDL、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等糖基化增高可导致血粘度增加,形成高凝状态,自由基产量增加,这些指标的改变与糖尿病性并发症及预后有密切关系[3];血糖>16.7mmol/L,说明胰岛素缺乏,使肝脏的酮体生成旺盛,糖酵解加快,使乳酸形成增加,酸中毒,故加剧脑组织缺血、水肿,导致病情继续恶化以上这些连锁反应与大、中、小动脉及微血管粥样硬化、脑梗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
在80例研究对象中患者多为中老年,基础疾病较多,合并高血压47.5%,高血脂76.2%,肥胖31.2%其预后好与不好在实验室检查(血糖、血脂、血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HbA1c是国际公认的检测血糖的“金标准”[4],资料表明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患者HbA1c及其他综合指标控制程度可作为估计病灶范围及预后的重要参数,HbA1c水平的降低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性的降低密切相关所以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治疗上重在预防,强调早期诊断和治疗,严格控制血糖是防治的基础,定期监测HbA1c,同时控制血脂、血压在正常范围,适当降低血粘度,降低纤维蛋白原,抗血小板聚集,这样对延缓、控制糖尿病并发症及预后至关重要,将脑梗死损伤限制在最低程度,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从而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参考文献[1]王吉耀主编内科学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2]张美齐蒋国平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35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9.23.9[3]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835[4]高勇诺和诺德鼓励患者改善血糖控制争当健康之星糖尿病天地2006.11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