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诗歌鉴赏.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明***
  • 文档编号:96882393
  • 上传时间:2019-08-3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9.02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诗歌鉴赏      李白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译文】      四明山中曾出现过一个狂客,他就是久负风流盛名的贺季真      在长安头一次相见,他就称呼我为天上下凡的仙人      当初是喜爱杯中美酒的酒中仙,今日却已变成了松下尘      每想想起用盎龟换酒的情景,不禁就悲伤地泪滴沾巾      狂客贺先生回到四明,首先受到山阴道士的欢迎      御赐一池镜湖水,为您游赏在山光水色之中      人已逝去仅余故居在,镜湖里空有朵朵荷花生      看到这些就使人感到人生渺茫如一场大梦,使我凄然伤情      【注释】      ⑴贺监:即贺知章唐肃宗为太子时,贺知章曾官太子宾客兼正授秘书监,故诗题及序中以“贺监”、“太子宾客贺公”称之窦蒙《述书赋注》:贺知章,天宝二年以年老上表,请入道,归乡里,特诏许之知章以赢老乘舆而往,到会稽,无几老终九年冬十二月,诏曰:“故越州千秋观道士贺知章,神清志逸,学富才雄,挺会稽之美箭,蕴昆冈之良玉,故飞名仙省,侍讲龙楼。

      愿追二老之奇踪,克遂四明之狂客允协初志,脱落朝衣,驾青牛而不还,狎白鸥而长往舟壑靡息,人壑两亡,推旧之怀,有深追悼,宜加缛礼,式展哀荣,可赠兵部尚书      ⑵金龟换酒:《本事诗》: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声益光赫金龟”盖是所佩杂玩之类,非武后朝内外官所佩之金龟也杨升庵因杜诗有“金鱼换酒”之句偶尔相似,遂谓“白弱冠遇贺知章在中宗朝,未改武后之制”云云考武后天授元年九月改内外官所佩鱼为龟中宗神龙元年二月,诏文武官五品以上,依旧式佩鱼袋当是时,太白年未满十龄,何能与知章用遇于长安?又知章自开元以前,官不过太常博士,品居从七,于例亦未得佩鱼杨氏之说,殆未之考耶?      ⑶四明:浙江旧宁波府的别称,以境内有四明山得名四明山,在今浙江宁波市西南《名山洞天福地记》:四明山,周围一百八十里,名丹山赤水之天,在明州      ⑷贺季真:即贺知章,季真是贺知章的字《唐书》:贺知章,字季真,越州永兴人性旷夷,善谈说,陆象先尝谓人曰:“季真清谈风流,吾一日不见,则鄙吝生矣。

      证圣初,擢进士超拔群类科,累迁太常博士开元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一日并谢迁太子右庶子,充侍读,徙工部肃宗为太子,知章迁宾客、授秘书监晚节尤诞放,邀嬉里巷,自号“四明狂客”及秘书外监,每醉辄属词,笔不停书,咸有可观,未始刊饬善草隶,好事者具笔研从之,意有所惬,不复拒,然纸才十数字,世传以为宝      ⑸谪仙人:被贬谪到人间来的仙人      ⑹杯中物:即酒语出陶潜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⑺松下尘:已亡故的意思,古时坟墓上多植松柏,故云语出释昙迁诗:“我住刊江侧,终为松下尘      ⑻山阴:今浙江绍兴,贺知章的故乡      ⑼镜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北麓《唐书》:贺知章,天宝初病,梦游帝居,数日寤,乃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许之以宅为千秋观而居,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既行,帝赐诗,皇太子百官饯送擢其子曾子为会稽郡司马,赐绯鱼,使侍养幼子亦听为道士卒年八十六      ⑽沼:池塘,这里指镜湖      ⑾故宅:据王琦《李太白全集》注引《会稽志》唐贺秘监故宅在会稽县东北三里,遗址今已不存施宿《会稽志》:唐贺秘监宅,在会稽县东北三里八十步,今天长观是。

           【创作背景】      贺知章,字季真,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人性放旷,善谈笑,晚年尤加纵诞,邀嬉里巷,自号“四明狂客”及“秘书外监”,当时贤达皆倾慕之天宝三载(744)春正月,知章因病恍惚,乃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诏许之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临行,帝赐诗,皇太子及百官皆饯送执别李白当时写有《送贺监归四明应制》及《送贺宾客归越》二诗贺知章回乡后不久便去世了,卒年八十六这两首诗是在贺知章去世之后的天宝六载(747),李白游会稽时悼念贺知章而作的      唐人孟棨《本事诗》记载:“李太白初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赏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这段记载与李白的自序大同小异,“金龟换酒”的故事在当时传为美谈      李白与贺知章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其中除了“称誉光赫”的感激之情外,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们在性格及爱好上有共同之处:一是性格放旷纵诞,二是工诗善书法,三是嗜酒如命故杜甫《饮中八仙歌》说:“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同贺知章相识之初,正是李白充满浪漫幻想之时尽管李白怀抱宏伟的理想,希望完全凭借个人的才能以布衣直取卿相,但名声显赫的贺知章对于他的称誉褒奖,事实上也就更加容易引起世人对于李白的重视这一点对于李白来说,应该是刻骨铭心的      就在贺知章辞官归里的这一年三月,李白似乎也失去了依靠,遭谗受谤,帝用疏之一切理想和希望遂亦破灭,最终也只得满怀悲愤,挥泪离开了长安天宝六载(747),李白往会稽凭吊贺知章,回首往事,对酒思人,昔日的欢乐,今日的悲辛,一时涌上心头,诗人不免“怅然有怀”,写下了这两首诗      【赏析】      第一首以“金龟换酒”事为中心,追忆与贺知章的情谊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宁波府志》:“四明山发自天台,屹峙于郡治之坤隅,上有二百八十峰,绵亘明、越、台三州之境,为三十六洞天之一《会稽记》亦载:“县南有四明山,高峰迭云,连岫蔽日贺知章家于此,故自号“四明狂客”风流”二字,本陆象先语,《旧唐书》卷一九〇引陆氏语云:“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可见李白用“风流”二字,并非仅仅用以形容贺知章的言谈风姿,而且还带有无限的思念之情始二句点明所忆之人,接下来回忆:“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此二句所言之事已见诗序      “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一言昔,一言今昔好杯中物”概括了贺知章一生的嗜好——酒李白在写这两首诗之后,还有《重忆一首》诗云:“欲向江东去,定将谁举杯?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似乎李白与贺知章情谊的凝聚点就在于“酒”而贺知章也的确是离不开酒的,前引杜甫《饮中八仙歌》也说明了这一点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金龟换酒”,可以说是李白与贺知章交往中最难以忘怀的一幕这里的“换酒处”与下句的“却忆”是倒装句,本应为:“却忆金龟换酒处”,但诗人为了强调“金龟换酒”事,以突出贺知章那豪爽的性格和对友情的倾心,方作如此安排今日对酒,诗人难免会想起昔日“长安一相见”的情形,也更不会忘记“金龟换酒”那令人惬意的一幕;尤其是当诗人在今与昔的反复对比与追忆中,其中也不排斥诗人自身的遭际,不能不倍加思念这位曾有知遇之恩的亡友,不能不泪盈满巾      第二首从贺知章归乡后着笔,进一步抒发诗人内心的怀念与悲凄之情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贺知章是“请为道士还乡里”,故云“道士迎二句虽同为遥忆,但前句实写,后句虚拟归”、“迎”二字概括了贺知章还乡的整个过程,容量极大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贺知章归乡时,皇帝曾下诏,将镜湖剡川一曲赐于他,作为放生池。

      为君台沼荣”,即为这一片池塘增添了荣耀和光彩      以上四句平平道来,似无深意,但它却很自然地把读者带回到了当初长安送别的场面,更令人不禁想起李白当时赠行的两首诗:“久辞荣禄遂初衣,曾向长生说息机真诀自从茅氏得,恩波应阻洞庭归《送贺监归四明应制》)“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送贺宾客归越》)完全是一种乐观的、恭贺的态度对于贺知章来说,这种“辞荣禄”而“遂初衣”的结局,的确是功成身退、荣归乡里而这正是李白所羡慕、所追求的但诗人感情一转:“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可以想象,如果贺知章还在世的话,此时二人的相聚,应该是怎样的情形荷花生”不仅点明了此行的季节,而且还带有无限的情韵,尤其是“空有”二字,更准确地传达出了诗人那深深的思念之情睹物思人,对酒怀人,往事历历在目,然而“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如幻似梦般的往事,空余故宅的现实,不仅有睹物思人、对酒怀人之念,也更有萧条异代、物是人非之感,这一切,不能不令人落泪沾巾、凄然伤情      这两首诗在艺术上主要采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随着镜头的一再转换,展现出诗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的心绪第一首前四句着重对昔日的追忆,但后四句却是在今——昔、今——昔的反复重迭之中,来加强感情的抒发。

      第二首前四句言昔,后四句言今,同样是在对比之中展示出诗人那极不平静的心绪这一手法的运用,无疑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明代诗论家陆时雍本着“绝去形容,独标真素”(《诗镜总论》)的论诗宗旨,对唐代五言古诗,包括杜甫在内,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而唯独李白颇得赞许他在《诗镜总论》中说:“观五言古于唐,此犹求二代之瑚琏于汉世也古人情深,而唐以意索之,一不得也;古人象远,而唐以景逼之,二不得也;古人法变,而唐以格律之,三不得也;古人色真,而唐以巧绘之,四不得也;古人貌厚,而唐以姣饰之,五不得也;古人气凝,而唐以佻乘之,六不得也;古人言简,而唐以好尽之,七不得也;古人作用盘礴,而唐以径出之,八不得也虽以子美雄材,亦踣踬于此而不得进矣庶几者其太白乎?意远寄而不迫,体安雅而不烦,言简要而有归,局卷舒而自得离合变化,有阮籍之遗踪;寄托深长,有汉魏之委致陆氏的见解未免过于偏激,但李白的《对酒忆贺监》这一类诗,的确具有上述特征,从而带有“绝去旧形容,独标真素”的显著特点      首先,当时律诗已相当成熟,但李白却仍采用古诗的形式,这正是为了更贴切地表现他那种朴素、纯真而又自然的情感,诗歌的本身,已说明了这一点。

      其次,从这两首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不事雕凿,毫无惊人之句,一切平平道来,然而其中蕴含的情韵和诗人内心的凄楚,却十分深沉饱满这大概就是陆时雍所说的“深情浅趣,深则情,浅则趣”(《诗镜总论》)的道理从诗歌审美角度来说,这也正是李白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准则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