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1].docx
5页《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在自主尝试计算、交流等活动中,经历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的过程教学过程:1.师生谈话,由早餐谈起,引出磨面粉的问题 2.学生读题、观察情境图,了解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由早餐引出磨面粉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自主读书和交流信息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也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准备 师:同学们,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你今天早晨吃的什么饭? 学生可能回答:面包、馒头、鸡蛋、煎饼…… 师:你们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面包、馒头等食物都是由什么做的吗? 生:面粉 师:对,我们每天吃的馒头、面条等首先是农民伯伯种的小麦,然后还要经过工人叔叔把小麦磨成面粉,才能做出来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个面粉加工的问题,请同学们看课本第14页 学生看书 师:说一说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根据“这台面粉机一天可以磨面多少千克?”的问题,师生列出158×24的乘法算式 教师启发学生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自主尝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要求先用竖式计算,再用计算器检验 师:以前我们学习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你们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自己算出这道题的结果么?试一试。
2.交流计算过程和结果先了解哪些同学没有算对,再请学生说竖式计算过程,教师板书,就竖式计算时两个部分积中“6”的书写位置进行讨论 给学生提供在已有知识的背景下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空间,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类推能力用计算器进行检验,使学生及时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感或发现自主计算中的问题 了解哪些同学没有算对,是对学习稍差学生的关注,师生共同完成竖式计算是使全体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 生2:一天有3班工人工作 生3:一天是24小时 生4:问题是这台面粉机一天可以磨面粉多少千克? 师:要求“这台面粉机一天可以磨面多少千克?”怎样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158×24= 师:以前我们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158乘24是一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你们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自己算出这道题的计算结果吗?试一试!先用竖式计算,再用计算器检验一下,看竖式算的对不对 学生自主,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谁用竖式计算和计算器计算的结果不一样? 如果有不一样的,不讲怎样算的,只分别说一下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 师:两种方法计算结果是一样的,大家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你们来说,我来板书。
生1:先写出158乘24的竖式 师:2乘4分别写在哪? 生1:2写在5的下面,4写在8的下面 教师完成板书: 1 5 8 × 2 4 师:先算什么? 生2:先用24个位的4去乘158每一位上的数 师:好,继续说 学生说,教师板书: 1 5 8 × 2 4 6 3 2 师:谁来说一说百位上这个“6”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3:4乘158百位上的1得4,再加上进位的2就是6 师:下面算什么? 生4:接着用24十位上的2乘158每一位上的数 师:好!2乘8,二八十六,1怎么办?6应该写在哪儿? 生5:向十位进1,6应该写在十位上 教师板书: 1 5 8 × 2 4 ------------ 6 3 2 师:谁能说一说为什么这个“6”要写在十位上? 生6:23十位上的2表示2个 3.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让同学讨论一下,再全班交流,最后教师完整口述 在学生学会计算的基础上,总结、概括计算方法,是对学生已有计算经验的总结和提升 十,2个十乘8得16个十,向百位进1后,还剩6个十,所以这个6要写在十位上 学生继续说计算过程,教师完成板书: 1 5 8 × 2 4 --------------- 6 3 2 3 1 6 -------------- 3 7 9 2 如果有出现计算错误的同学,请他们说一说错在哪。
师:结合我们刚才的计算,谁能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呢?先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同桌讨论,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你总结的方法?每人说一条 生1:用两位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乘三位数中每一位上的数 生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哪一位对齐 生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最后,教师完整口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1.提出:这台面粉机一星期能磨面粉多少千克?的问题,让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师:刚才,我们计算出了这台面粉机一天可以磨面粉3792千克如果要求这台面粉机一个星期能磨面粉多少千克?可以怎样计算? 学生可能有两种算法学生说计算方法,教师列出有关算式 ●先求出每天磨面粉的千克数,再用每天磨面粉的千克数乘7 教师板书: 158×24=3792 3792×7= ●先算出一个星期有多少个小时,再用158乘求出的小时数 教师板书: 24×7=148(小时) 158×148= 师:这两种方法都不错。
但是,计算都比较难,一个是四位数乘一位数,一个是三位数乘三位数怎么样?还能试着算一算吗? 生:能 师:好,那就试着用竖式计算一下有问题可以同桌商量,也可以问老师 学生算,可找两个学生板演在黑板上 2.检查、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先了解有没有做错的,再让板演的同学说计算的过程教学反思结合课堂实际情况, 反思如下: 1.故事情境贯穿于整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备课的时候考虑到,计算类型的课比较枯燥,学生会觉得很没意思,因此产生厌学的心理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设计了一个去数学王国参观、并且帮助王国找寻宝石的情境,并且将这一情境贯穿于整个课堂之中从课堂上学生的状态上来看,学生们很喜欢这样的故事情境,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主动地进入到学习活动中 2.充分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新课标提出, 教学 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学习了乘法的意义、数的组成等知识,因此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12乘3的结果随后在学习笔算乘法的环节,也是让学生自己尝试列竖式,因为学生有了笔算加减法的学习经验,因此也能够将以前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新知中去。
通过课堂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在老师讲之前自己尝试用竖式来解决问题 3.关注课堂评价,评价方式多样,关注反思与总结在课堂中分别采用了同桌互评、老师评价、自我评价的方式,针对学生的认真倾听、积极交流、书写工整、准确计算方面进行了评价不但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结果,同时又关注了学习过程体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落实了新课标中的理念在课堂最后设计了写一写自己的收获和感受的环节,让学生了解到反思是一种习惯、是一种态度,应将这种反思和总结的习惯应用于每一节数学课后 4.通过检测及时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掌握情况下课前设计了检测环节,通过几道基础的练习,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结合学生出现的不足之处课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查缺补漏 5.对于学生的书写要求还不够细致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乘法的竖式写法,应在书写上多强调强调,在学生汇报的时候也可以借助投影找一些反例,让学生挑错,从而规范书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