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吉水县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doc
26页xx省xx县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xx县水务局xx批 准:xx核 定:xx审 查:xx 编写人员:xx前 言 近年来,我县山丘区由于降水而引发的山洪灾害时有发生,每年都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我县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山洪灾害已成为我县不可忽视的自然灾害,这一问题引起了上级及当地领导的高度重视 根据省防办赣汛办(2004)26号《关于开展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市防办吉市防(2004)26号《关于抓紧做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的精神,xx县水务局成立了xx县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小组,组织专业技术骨干,在全县防治区范围内进行实地调查,资料收集工作,针对我县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问题和现状,编制了本规划报告第一章 基本情况第一节 概 况 xx县位于xx省中部、赣江中游、吉泰盆地的东北部地理座标为东径114°52′8″~115°37′30″,北纬26°49′50″~27°3′之间,赣江、105国道、赣粤高速公路、京九铁路北南贯穿县境截至2000年底,全县总人口为46.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7万人,国土面积2509.73平方公里,折合3764595亩,其中山地2635217亩,水面383994亩,耕地564690亩,是个“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典型丘陵县。
县境南北长约80公里,东西宽60公里,中部最狭处22公里,形似哑铃赣江分县境为东西两部分,赣江以东(简称水东)约占全县总面积的74%,属低山丘陵区,赣江以西(简称水西)约占全县总面积的26%,为平原低丘第二节 水文气象 xx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东亚季风特点,春季温和,盛夏炎热,伏秋干旱,冬季寒冷,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县境内多年平均气温为18.2℃,7月为全年最热月,月平均气温为29.3℃,1月为全年最冷月,月平均气温为6.5℃县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528.4mm,但由于受季风影响,在地域和时间分布上不均匀,东南部低山高丘地区大于西北部低丘平均地区10%左右,丰水年比年平均降雨量高30%左右,枯水年比年平均降水量少30%左右年内变化一般4—6月为雨季,降水集中,约占年降水量64.6%左右,其特点是强度大、面广、雨量多、历时长,7—10月常有台风侵入,形成台风雨,其特点是历时短、强度大、降雨集中、易造成洪涝灾害蒸发量多年平均为1538.2mm,其年际变化在1037.4—1806.3mm间,境内风向随季节而异,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5m/s 县内河流属赣江水系。
赣江过境段流程53公里(西岸线长38公里),年平均流量1566m3/s,年平均径流量493.85亿m3较大支流有孤江(又名泷江),乌江(又名恩江)、同江和住歧水县境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20.46亿m3第三节 地形地质 县境地貌为武夷山、武功山余脉和赣江水系所构成,地貌形态有山地、丘陵、平原,以丘陵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地面最高点为赣江东岸大东山,海拔891.3m,最低点为赣xx岸盘谷乡杨家村南,海拔为38.1m 县域地层出露较全,由震旦系、寒武系、浅变质岩组成褶皱基底,露南面积约1154.48km2,占县区总面积46%,主要分布于县区东部及东南部盖层由泥盆系至白垩系、第四系组成,主要分布于县区西北部及其边缘地区第四节 经济社会xx县辖18个乡镇,314个行政村,全县人口46.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72万人,非农业人口9.52万人xx县经济以农业为主,工、牧、副、渔业全面发展,是全国的百佳粮食生产交售先进县之一,素有“赣中粮仓”之称县工业主要有原煤、水泥、化肥、酿酒、木材等200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为12.018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4.3962亿元,农业总产值为6.1295亿元。
在本次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13个小流域中,涉及水东10个乡镇(包括永丰县古县镇、青原区富滩镇),72个行政村,土地面积1161.02km2,占总面积的46.3%,区域内总人口为8.719万人,非农业人口1.01万人,国内生产总值19864.8万元,其中工业产值2632.8万元,农业产值13418.9万元,区域内工业和乡镇企业较少,工业产品主要以原煤、木材等为主第二章 山洪灾害特征及防灾形势第一节 山洪灾害防治现状—3— xx县各防治区小流域范围内现有非工程防治体系较薄弱,信息的采集和传输工具还十分落后,如有险情,在城镇,防汛指挥系统主要靠和有线电视、广播在短时间内把信息及时传送各家各户,但在农村,由于有线电视网络没有建设和程控没有普及,信息传输到村后,只能通过原始工具——锣、号等传送给各家各户,如遇山洪灾害,通信、电力中断,所有的信息在各环节上只能靠人工传送,大大降低了信息的传送速度,严重影响抢险时效同时,在13个小流域防治区范围内仅有大龙小流域(GJJS008)中白沙镇区和石狮头小流域(GJJS002)附近设有水文站外,其它小流域范围内均未建立水位观测站点,也没有雨量观测站点,水雨情信息的采取与传输都较落后,尚未形成有效的通信、报警网络。
县防汛指挥部和各有关乡、镇政府以往每年汛前制定的防洪防灾预案中,其主要内容常以明确县、乡(镇)、村各级对小型水库的防洪责任,其中缺少预防山溪突发性洪水及相关的非工程措施—4—全县13个小流域内涉及到10个乡(镇)和72个行政村流域内层峦叠嶂,河溪纵横,水系发育江河小溪依山洪冲击自然形成,致使河道弯曲,淤塞严重,而河溪两岸没有堤防工程,两岸地势低洼处常遭受山洪灾害流域内现有防治山洪灾害工程主要有小型水库84座,山塘653座,桥梁462座,公路320公里其中威胁区小型水库22座,塘坝171座,桥梁121座,公路83.8公里这些水利工程在以往山洪灾害中发挥了较大抵御灾害的作用,但由于这些工程大都修建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标准不高、工程配套不全、老化失修严重,随着运行时间的增长,病险工程不断增多,加之历经多次山洪冲击,大部分工程损毁严重散布于山丘中的小城镇和居民村,多位于平川谷地,基本处于无设防状态,缺乏有效的工程手段,一旦山洪灾害暴发,防不胜防目前在各流域内,各行政村之间基本能通公路,但现有公路多为土路或碎石路面,标准很低,雨天通行较困难,跨沟跨河的桥梁与道路不配套,遇大洪水时不能满足群众撤退要求。
总体而言,目前我县山丘区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十分薄弱第二节 山洪灾害成因及特点xx县内13个小流域都位于山丘区,其内山洪主要是由集中降雨引起的突发性、暴涨暴落的地表径流因小流域面积和河道的调蓄能力小,坡降较陡,一遇山洪,河道水位急涨,而散布于山丘区的小城镇和居民点多位于平川谷地,基本处于无设防状态,缺乏有效的工程手段,这样,山洪漫河对沿河农田、道路极易冲毁此外,由于缺乏对山洪灾害的宣传和系统研究,当地人们主动防灾避灾意识不强,以致于在河道边、山洪出口一带建住房、搞开发,不断侵占河道,乱弃、乱倒、乱建、乱挖,以致河道不断淤塞,泄洪能力严重萎缩,进一步加剧了山洪灾害的发生和损失县内小流域内山洪灾害具有以下特点:山洪持续时间短、涨幅大,洪峰高,洪水过程线呈多峰尖瘦峰型,成灾速度快,损失点多面广,受灾区大多为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人口分散,交通、通讯不便,预报、保护和救护难度大第三章 山洪灾害威胁区—5——5—5- 山洪灾害防治区是指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山丘区,也就是我县本次规划的范围在防治区内,山洪暴发会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需进行防治本次山洪灾害防治区以小流域为单元,分为13个小流域,总面积为1161.02km2。
山洪灾害威胁区是防治区的一部分,是指山洪灾害防治区中可能受到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威胁的区域由于我县山丘区缺乏山洪基础资料,山洪灾害威胁区的确定为小流域中历史最高洪水位以下区域,也就是最高洪水淹没范围本次规划的具体保护对象就是山洪灾害威胁区的人员财产等根据对13个小流域山洪的调查,我县山洪灾害威胁区面积为122.94km2,其中涉及到22个行政村,6325人威胁区内由于山洪灾害的影响,经济较薄弱,工矿企业较少全县威胁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317.4万元,其中工农业总产值1508.26万元,主要工业产品产量1.34万吨,主要农产品产量3649.73吨—6— 由于不同风险区因灾害风险程度不同,采取的防灾减灾对策也有差异根据山洪特点,考虑实用性和风险图可操作性,按照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程度和范围,可将典型区域分划分为危险区、警戒区和安全区等3个区域所谓危险区是指山洪灾害发生频率较高 ,将直接造成区内房屋、设施严重破坏以及人员伤亡的区域,此区域应严格管理,严禁在此区域搞开发建设;警戒区是指介于常遇山洪和稀遇山洪影响范围之间的区域该区域山洪灾害发生频率相对较低,在此居住和修建房屋必须有防护措施,以减轻灾害危险。
该区域当降雨达临界雨量或雨强时,区域内人们应能及时接收到预警信号,紧急有序地撤离,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安全区是指不受稀遇洪水影响,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该区亦是危险区及警戒区内人员避灾场所—6—6-本规划对各流域3个区的具体划分是:危险区为受10年一遇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威胁的区域;警戒区为危险区以外,受100年一遇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威胁的区域;安全区为不受100年一遇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骨坡威胁的区域由于我县山丘区山洪基础资料缺乏,难以通过频率计算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威胁的范围,我们将常遇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威胁范围划为危险区,将危险区以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稀遇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威胁范围以内的区域划为警戒区;将危险区和警戒区以外的其它区域划分为安全区第四章 防灾预案及救灾措施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是为预防山洪灾害,事先做好防、救、抗各项工作准备的方案由于我县山洪灾害成灾速度快,受益区经济相对不发达,人口分散,交通、通讯不便,预报、保护和救护难度大,山洪灾害的防御应采用躲灾、避灾方法,房屋、公路应尽量避开山洪灾害高风险区,成灾暴雨发生时人应及时躲避。
一、防灾预案制定原则—7— 1、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原则 2、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3、反映各流域山洪灾害的致灾原因和致灾特点,对山洪灾害主要是采用预防和躲避措施的原则 4、通过预案的实施,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 二、防灾预案主要内容 1、成立xx县山洪防灾抢险指挥部,由县委分管副书记任指挥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县武装部长、水务局局长任副指挥长,各相关部门及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的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在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的乡(镇)设立防灾抢险分指挥部,由该乡(镇)党委书记任指挥长,乡(镇)长任副指挥长县山洪防灾抢险指挥部为县人民政府负责防灾减灾的指挥机构计划、财政、水务、国土、气象、广电、交通、农业、林业、城建、乡(镇)等部门要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加强领导,履行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各相关乡(镇)分指挥部负责本区域内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各分指挥部设置指挥通讯、宣传动员、后勤保障、监测灾情、抢险转移等5个工作小组,并成立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的应急抢险队,区域内每个村组根据本村灾害易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