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墨点无多泪点多.pdf

4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7390530
  • 上传时间:2018-07-0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2.23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墨点无多泪点多八大山人( 1626-1705) ,原名朱耷,又名朱道朗,号良月,八大山人是他晚年的文号 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宁王朱权的后裔其祖父朱多是一位诗人兼画家,父亲朱谋觐,擅长山水花鸟 叔父朱谋 -也是画家, 著有《画史会要》 八大从小受父辈陶冶,八岁能做诗,十一岁能画青山绿水八大的绘画艺术,对我国画坛影响巨大,三百年来,著名的大写意画家,或多或少受了他的影响,如扬州八怪,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等八大十九岁时,父亲去世,内心极度忧郁悲愤,便假装聋哑,隐姓埋名,遁迹空门,潜居山野,以保存自己八大画幅上常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签押,像福像鹤形符号,其实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组成,借以寄托怀念故国的深情甲申三月十九是明朝灭亡的日子)顺治五年,妻子亡故,八大出家改名雪个,二十四岁时,更号个山和个山驴八大生活清苦,蓬头垢面,常喜欢饮酒,动辄酒醉醉时,大笔挥毫,慷慨赠人八大在度过了十三年的佛教徒生涯后,又成了一所道院的开山鼻祖他的亦僧亦道的生活,主要目的不在宗教信仰八大六十岁开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题诗作画,常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仿佛“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其弟朱道明,字秋月,他的书画署名为牛石慧,把这三字草书连写起来,很像“生不拜君”字样,表示对满清王朝誓不屈服的心情。

      他们两兄弟署名的开头,把朱字拆开,一个用“牛”字,一个用“八”字,可谓用心良苦八大为清初“四大画僧”之一,以大笔水墨写意著称,尤以花鸟画见长他的绘画取法自然,又独创新意,师法古人又不泥于古法,笔墨简练,以少胜多他怀着国破家亡的痛苦心情,借花鸟,木竹,山水来抒发心中的不满和愤慨,表现他那倔强傲岸的性格因此他画的是鼓腹的鱼, 瞪眼的鱼, 或是残山剩水, 老树枯枝, 或昂首挺胸的兽类,振翅即飞的孤鸟,或是干枯的池塘,挺立的残荷,而其中又有活泼的池鱼,生动的花朵达到了笔简形具,形神兼备的境界八大的画很怪,造型往往不同一般,画得鸟大多是弓背缩颈,眼珠瞪圆,充满孤疑和警觉,有的鸟是一足独立,似失去平衡,有的鸟栖息于枝,显得笨拙而又疲惫,似无纷飞之意凡成对的鸟,总是各望不同的方向;有的画成一只睡了,一只四处张望在形象组合上,八大也打破常规,他将鹿与鸟组成一画,鹿仰头视鸟,鸟低头视鹿,将鱼与鹌鹑放在一起,这二者之一是水中之物,一是陆上之物,合成一画,不可思议八大画鹰,其眼珠不是望着蓝天或盯着兔子小鸟,而是莫名其妙地望着一只螃蟹八大创造的艺术形象皆以神写形,神超理得,独特动人,寓目难忘画松,其杆中粗下细,形成奇异张力,画石,其体上大下小,仿佛随时可动,画鸟,其形则缩颈弓背鼓腹露一足,似乎即将飞去。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还把富于表现力的人眼移植于画中鱼鸟,使之或惊警,或孤傲,或顾盼,或沉思,或酣眠,或稚气,栩栩如生,情趣动人从立意上看八大的作品,有三个特点:一是以小见大;一是以拙取巧;一是以少胜多八大的绘画构图强调奇,险,空奇在以少胜多,笔简意赅;险在危石欹斜,一石一鸟居高临下; 空在巨帧大幅只有一石一鸟画面知白而守黑,神情毕现八大的花鸟画大都通幅只画一鱼一鸟, 一花一石, 可谓少之又少, 但在八大的笔下通过变形强调了一种流动感和变化感,石仿佛升腾的蘑菇云,鱼似乎是有翅的鸟,而鸟又变成了有鳍的鱼当代著名画家罗工柳曾经拿八大的画与西画比,一个繁得厉害一个简得厉害,一个非常实一个非常虚,一个以浓重见长, 一个以淡泊取胜,一个更加冲动一个以静取动八大把事物画得苯而又拙,画树干枝少树,画石丑怪磷峋,画蕾孤独一朵,画荷伤残一片,画鱼画鸟多白眼向天,其鸟造型独特,或蹲或卧,无精打采,画面冷气逼人,气氛萧条,如果能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八大的亡国之痛,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悲壮的拙朴美,这种美足以撼人心灵画以简贵为尚,简之入微,则洗尽尘潭,独存孤迥 (恽南田语)清代评论家称“八大画以简略胜山人做画笔墨高妙, 虽寥寥数笔, 一只小鸟, 或一梗枯荷, 都让人感觉到有无限的画意充溢其中,简而不觉得空。

      这种简笔花鸟画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画家通过对大自然的精细观察,把真实形象进行高度的概括,加以其艺术夸张而创造出来,做到“笔不工而心恭, 笔不周而意周 ”八大的作品无论是小鸟,小鱼,小鸡,还是一花一木一石,廖廖数笔,似乎已经到了不能再少的境地,但能画出对象质地的立体感,非常生动八大山人的画笔简意密,构图精审,足证其神恩报清醒,态度极严肃,故能达到剖裂玄微,匠心独运,观于象外,得之寰中的高远境界 ” (李苦禅)一语道出悟处画作不一定简不一定少就是好画,用简单的造型画出有意境有思想有主旋律的才是劲画八大就是用简单的一石一鸟一花一荷表现了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画得越是自然,简单,别人就越感到他的悲哀,越同情他即使没有一丝压抑感的作品《湖石翠鸟》 ,也豁然释然,畅放高放,那小鸟高瞻远瞩,身后旷阔,脚下坚稳,但仍让人心存不安与敬畏又如《墨荷图轴》,乃以小观大之法,荷茎亭亭,不择地而生,其叶若华盖, 其花若仙临, 读之, 顿觉其荷比人高大许多,须仰视才见, 不由得让人心生向往之情,其间有气浩然, 廓然无际,那是八大豁然胸襟之象征《疏柳八哥图轴》 ,只三两枯枝便写尽凄凉,八哥一上一下,形成对望之势,神态迥异,各有所思。

      读之让人顿悟“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纵观八大的作品,在构思上大概可以用“奇”“险”“怪”几字概括之作品先要立意,意在笔先八大的构图多“截枝式”,形象怪异,基本不顾法度,信笔狂涂李苦禅说“写意大师中,青藤能力才气大,八大山人作性强,(作性强,即惨淡经营却似不思不勉而从容中道的能力) ,石涛悟性高 ”当然不顾法度的前题是胸有成竹,即惨淡经营如画作《柳禽图轴》 ,两只无精打采的鸟,一棵枯柳,构成一幅画面,剩下的全部是空白八大山人于无画处求画,无墨处以空补构图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八大山人的取物造形,乃意象的典范,仅以点晴而论,为神之顾盼,或点在眼上部,或点在眼下部,或在前部,或在中上部,或合为一线者, 他有一幅折枝小鸟,是点晴于眼下沿位的——望地有趣的是题词:怪鸟人独看好象有先见之明似的 《鱼鸟图轴》更怪更有趣,一只鸣叫的鸟望着一条呆滞的鱼,像在倾诉着什么 八大笔下的鸟大都经过变形夸张成为另一种难以想像的鸟,连八大本人都叫不出名字的鸟,最终成为他笔下美的化身八大的画以神写形,以形写神二着并不是分割开来,他发挥了唐代美术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的观点:“古之画,或能移其形似而尚其骨气,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此难可与俗人道也。

      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他的创作把表现对象的“神”放在首位诚然,形似不一定能达到神似,但能画出神似,就必如张彦远所说“则形似在其间矣”八大构思奇特,不得不提到八大怪异的题款,多半隐晦难懂如《孔雀图》题诗写道:“孔雀明花雨竹屏,竹稍强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论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又如《飞鸟图》题写道:“岂知巢未暖,两鸟竟相啄巢覆卵亦倾,悲鸣向谁屋又如《八大山人小像》上的一些句子,更是奇怪一)没毛驴,初生兔,嫠破面门,手足无措莫是悲他是上人,到头不识来时路,今朝且喜当行,穿过葛藤露布,咄!(二)生在曹洞,临济有,穿过临济,曹洞有曹洞临济两俱非,瀛瀛然丧家之狗还识得此人么?罗汉道底三)黄檗慈悲且带嗔,云居恶辣翻成喜李公天上石麒麟,何曾邈得到你?若不得个破笠头,遮却丛林,一时嗔喜何能己?在《双鸟图》上题道“横施尔亦便,炎凉何可无,开馆天台山,山鸟为门徒构图,古代画家称为“章法”, “布局”或“经营位置” , “置陈布势”是中国画六法论之一八大的构图更是开一代先河,成一代大师构图首先解决的问题是“虚”与“实”中国画以白纸为地,不画物象的地方都叫虚,画上物象的地方就是实。

      虚处虽不画物象,但特别重要,因为空白是为了突出主体的空白留得好,主体就鲜明突出古代画家找出一条规律,就是“知白守黑” 黑从白现,深知白处,才能处理好黑处(即实处)一般画家只注重实处,不大注重虚处 其实一幅画的成功与否,跟画的虚处有重大的联系看一下八大的 《鸟鱼图轴》,半空突兀一块石头,上面立一只鸣叫的鸟,向下注视着一条鱼,鱼的下面是几块石头,剩下一片空白,实处的物象只有鸟,鱼,石,却让人感觉到有水有阳光有空气有生命有勃勃生机, 感觉鸟是机灵的,鱼是鲜活的, 水肯定是蔚蓝的这样的 “虚” 难道不比 “实”更实在吗?当然也不是一味地追求“虚”现代著名画家潘天寿认为“无虚不易显实,无实不能存虚无疏不能成密,无密不能见疏是以虚实相生,疏密相用,绘事乃成疏和密也是中国画常用地手法疏和密是物象线条和交叉所构成的,处理疏密, 就要讲究线条的纵横的交叉八大山人的章法,大处纵横交错,大开大合,小处欲扬先抑,含而不露,张弛起伏,适可而止,绝对剑拔弩张这样自然在冲突中产生了和谐之感 (李苦禅)以至后学吴昌硕讲究“女”字形交叉,虚谷则讲究“井”字形交叉,潘天寿常采取直线交叉,取井字形布局,或多或少受八大构图的影响。

      在构图时,八大始终考虑全局的气势不管大幅小帧都能放得开,团结得住,作小图要小中见大,作大幅要大气磅礴,一气呵成朱耷其构图如铁铸,不可加减动摇 ” (李苦禅语)此外,题跋,印章的运用和构图也有密切的关系中国画的题跋除书法和内容的艺术价值外,还在构图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八大独树一帜的行草书法和对艺术的一贯的追求,使中国画在诗书画印互相配合的艺术方面更进了一步题拔的作用跟整个作品的和谐有很大的关系对题跋的作用, 潘天寿在 《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特点》一文中提出: “题款和印章在画面布局上发挥着极大的作用”的一些原则,如“或长行直下,使画面上增长气机;或拦住画幅的边缘,使布局紧凑;或补充空虚,使画面平衡;或弥补散漫,增加交叉疏密的变化等故往往能在不甚妥当的布局上,一经题款, 使布局发生无限巧妙的意味,成一幅精彩之作品 ”李苦禅对八大构图搭配的评价更为精到八大山人的章法, 字画的黑白与印章搭配得当,一丝不苟, 仿佛京戏的场面:一人出将, 满台有戏;两人出场,顾盼生姿;众人武打,疏而不散一幅好的中国画应该是:笔墨气韵俱佳,而以笔为骨,墨和色彩为血肉,气韵为灵魂,为意志笔墨是中国画最基本的造型方法,画上的形象,以墨线为主体,所以笔墨技巧是衡量一幅中国画艺术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画事以笔取气, 气势贯穿一幅画的始终,无论是立意,构思,构图到用笔,都要求注意气的承接连贯,以达到中国绘画的生动性中国画主要用点和线画成,它是否有气势,力量,要看笔的技巧八大山人用墨苍润,笔如金刚杵,神化奇变,不可仿佛 ”八大善于用滚笔,转笔,用笔用墨,枯湿浓淡,信手拈来,妙趣横生 “八大山人的运墨笔法,或如高山坠石,或如零破袈裟,或沈若浓烟,或淡若云山,或率意点厾,或纵横涂抹,或轮辐排笔,由内及外,或先筋后墨,由外及里,其间,叶的俯仰反侧,诸叶之间的亲疏揖让,自可生诸笔端,一气呵成 (李苦禅语)近代国画大师黄宾虹把笔墨总结为“五笔七墨法”,所谓“五笔”是指“平,圆,留,重,变用笔要平,全身之力要平均用在笔端,如锥画沙,印印泥;起笔收笔自然过渡,如折钗股,金之柔;运笔要上下相连,不快不慢,如屋漏痕,虫蚀木;笔画要苍劲古拙,如高山坠石,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笔画左右回顾,上下呼应,如百川归海,飞鸟出林,惊蛇入草七墨”是指“浓墨,淡墨,破墨,泼墨,积墨,焦墨,宿墨”七种运墨方法其实中国画到八大山人,在笔墨的运用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诚如荆浩《笔法记》所说“心随笔运,取象不惑,” “隐迹立形,备仪不俗。

      ”如此精华的笔墨,一点一画,是其意匠惨淡经营所得综观八大画作,以墨分五彩代替色彩,其画法高超,非常人所及笔墨与形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一纸落墨,既状写形象的形神,又抒发自己的情感,而尽量以最精简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意蕴,笔中用墨,凝练蕴蓄, 尽去圭角, 在朴茂中显出雄健的丰神八大山人的笔。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