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字的趣味作文1200字.docx
1页半”字的趣味作文1200字汉字中有一类字,能够表示数目,但不能称为数字,如“独”、“双”“比”、“偶”、“对”、“半”,“半”就是其中一个很有趣味的字半”字大量出现在熟语中,有着简洁精辟、形象鲜明的特点,不过大多含贬义成语如半信半疑、半推半就、半生半熟、半明不暗、半新不旧、半死不活、一知半解、一鳞半爪、事倍功半、行百里者半九十等惯用语如半边人(寡妇)、半瓶醋(对某种知识技能只知道皮毛的人)、半彪子(不通事理、粗鲁莽撞的人)等歇后语如半个铜钱——不成方圆,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突如其来,半天云里踩钢丝——提心吊胆等平淡无奇的“半”字,一经写入诗中,就产生了异乎寻常的韵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月夜》),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映照着家家户户,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中,一半笼罩在夜的暗影中,明暗对比越发衬出了月夜的静谧和空庭的阒寂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诗人通过江面上的两种不同色彩,展现出一半绯红、一半碧绿的彩色画幅,描绘了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万变的景象,喜悦之情跃然纸上白居易《长恨歌》中的“云髻半偏新睡觉”,“半”字逼真地写出了杨贵妃惊闻汉家使者到来时花容不整急于相见的情态。
而《琵琶行》中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半”字用得更妙,传神地描摹了琵琶女沦落天涯后不愿见人的神态,同时也隐含了她不便明说又不得不见人的难言之痛以“半”字记事,表示数量,常言其多他时不用逃姓名,世上如今半是君”(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半”字写出了“绿林豪客”之多,暗示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句中的“半”写从前的亲戚朋友健在者已不多,大半去世,辛酸苦楚尽在其中其他如杜甫的“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岑参的“凉城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等都属此类半”字也可言其少,如白居易《卖炭翁》:“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半”字与诗中的“一车炭,千余斤”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了宫市掠夺的残酷湖南长沙岳麓山有一半山亭,为半云庵旧址相传庵内有一烧火僧,曾作《半半诗》:“山半山庵号半云,半庙半地半崎嵚半山茅草半山石,半壁青天半壁阴半酒半诗堪避俗,半仙半佛如修心半间房舍云半分,半听松声半听琴诗歌借景抒情,“半”字颇含哲理,体现了古人一种练达知度的生活哲学,告诫世人面对利欲,要适可而止明代梅鼎祚的《半半诗》也颇耐人寻味,“半水半烟看柳,半风半雨催花。
半没半浮渔艇,半藏半见人家”, 把一幅半隐半现、空幻迷离的春景图描绘得惟妙惟肖元代词曲家对“半”字尤其感兴趣,不但曲中运用,还创造了“一半儿”的曲牌,像关汉卿、王和卿、查德卿、张可久等许多著名词曲家都有创作自将杨柳品题人,笑拈花枝比较春,输于海棠三四分,再偷匀,一半儿胭脂一半儿粉”(查德卿《春妆》),女子妆成时的几分妩媚,几分娇羞,尽在眼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