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化学试卷(A卷)(共16页).docx
16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20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化学试卷(A卷)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铁粉可作食品抗氧剂B.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成分是硅酸盐C.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D.春蚕到死丝方尽,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答案】C【考点】水泥、玻璃和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解析】A、细铁粉有强还原性;B、陶瓷是硅酸盐产品;C、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D、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解答】A、细铁粉有强还原性,故能做食品的抗氧化剂,故A正确;B、陶瓷是硅酸盐产品,是人类使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之一,故B正确;C、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去除异味,但不能杀菌,故C错误;D、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能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故蚕丝的衣服不能用含酶的洗衣粉来洗涤,故D正确 2. 3H在月球上储量丰富,4H主要来源于宇宙射线的初级粒子下列关于3H和4H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3H的中子数为2B.4H的质量数为4C.两者互为同位素D.两者为同一种核素【答案】D【考点】核素同位素及其应用【解析】A、元素符号的含义以及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分析;B、原子符号左上角为质量数;C、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D、3H和4H质量数不同,是不同原子。
解答】A.3H质子数为1,3H中子数为3−1=2,故A正确;B.原子符号左上角为质量数,4H的质量数为4,故B正确;C.3H和4H质子数相同为1,中子数不同,故互为同位素,故C正确;D.3H和4H是氢元素的两种不同核素,故D错误; 3. 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下列含氮物质中,氮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 ) A.NOB.NH3C.NO2D.HNO3【答案】B【考点】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含氮物质的综合应用【解析】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氮元素化合价,据此分析判断解答】A.NO中氧元素化合价−2价,N元素化合价+2价,B.NH3中氢元素化合价+1价,N元素化合价−3价,C.NO2中氧元素化合价−2价,N元素化合价+4价,D.HNO3中氧元素化合价−2价,氢元素化合价+1价,N元素化合价+5价,氮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NH3, 4. 如图装置可用于( )A.加热NaHCO3制CO2B.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H2C.用NH4Cl和Ca(OH)2反应制取NH3D.用浓盐酸和MnO2应制取Cl2【答案】B【考点】氨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发生装置【解析】如图装置是用来液体和液体、液体和固体反应或加热反应制备气体,气体难溶于水,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加热NaHCO3制CO2是固体加热,试管应略向下倾斜,故A错误;B.氢气难溶于水,装置可以用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H2,故B正确;C.用NH4Cl和Ca(OH)2反应制取NH3,需要加热固体化合物,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氨气极易溶于水,故C错误;D.用浓盐酸和MnO2应制取Cl2,反应需要加热,氯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D错误; 5.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乙烯的结构式:C2H4B.乙醇的分子式:CH3CH2OHC.HF的电子式:H:FD.S2−结构示意图:【答案】D【考点】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解析】A、用一条短线来代替一对共用电子对所得到的式子为结构式;B、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的式子为分子式;C、F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D、硫离子的核内有16个质子,核外有18个电子解答】A、用一条短线来代替一对共用电子对所得到的式子为结构式,故其结构式为,故A错误;B、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的式子为分子式,故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故B错误;C、F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故其电子式为,故C错误;D、硫离子的核内有16个质子,核外有18个电子,故其结构示意图为,故D正确 6.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H++OH−=H2OB.碳酸钙溶于醋酸:CaCO3+2H+=Ca2++CO2↑+H2OC.FeCl3溶液中加入铁粉:2Fe3++Fe=3Fe2+D.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答案】C【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解析】A.氢氧化镁为沉淀,应保留化学式;B.醋酸为弱酸,应保留化学式;C.二者反应生成氯化亚铁;D.电荷不守恒。
解答】A.氢氧化镁属于难溶物,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H++Mg(OH)2=2H2O+Mg2+,故A错误;B.醋酸为弱电解质,离子方程式中醋酸不能拆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Ca2++H2O+CO2↑+2CH3COO−,故B错误;C.FeCl3溶液中加入铁粉,离子方程式:2Fe3++Fe=3Fe2+,故C正确;D.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离子方程式:Cu+2Ag+=Cu2++2Ag,故D错误;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HCO3 比Na2CO3 稳定B.胆矾可用作净水剂C.钠和过氧化钠均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D.Fe3+遇KSCN溶液显红色【答案】D【考点】钠的重要化合物【解析】A.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B.胆矾为CuSO4⋅5H2O,不可用作净水剂;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D.Fe3+遇KSCN溶液生成红色的硫氰化铁溶液解答】A.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而Na2CO3难以分解,所以Na2CO3比NaHCO3 稳定,故A错误;B.胆矾为CuSO4⋅5H2O,不可用作净水剂,明矾用作净水剂,故B错误;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没有氢气放出,故C错误;D.Fe3+遇KSCN溶液生成红色的硫氰化铁溶液,所以Fe3+遇KSCN溶液显红色,故D正确。
8. 图为番茄电池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该过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电子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D.一段时间后,锌片质量会减少【答案】C【考点】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解析】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为原电池,根据金属的活泼性知,锌作负极,铜作正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据此回答解答】A.该装置构成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A正确;B.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该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C.电子是从负极流向正极,而锌作负极,铜作正极,故电子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故C错误;D.锌作负极,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形成锌离子,故锌片质量会减少,故D正确 9. 同分异构现象是造成有机物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O2和O3B.CH3CH=CH2与CH3CH2CH3C.甲烷与乙烷D.CH3CH2CH2CH3与【答案】D【考点】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解析】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解答】A.O2和O3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为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B.CH3CH=CH2与CH3CH2CH3是烯烃和烷烃,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C.甲烷与乙烷是同系物,不是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D.CH3CH2CH2CH3与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为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 10. 下列化合物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 ) A.碳酸氢钠B.二氧化硅C.氯化钠D.氯化氢【答案】A【考点】离子化合物的定义和种类化学键【解析】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碱金属和第IIA族元素与第VIA、第VIIA族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
解答】A.碳酸氢钠中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碳酸氢根离子中C、O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A正确;B.二氧化硅中只存在Si−O共价键,故B错误;C.氯化钠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故C错误;D.HCl分子中只存在H−Cl共价键,故D错误; 11. 关于1 mol⋅L−1 的NaOH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OH−的物质的量为1molB.所含溶质的质量为40 gC.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D.取100mL该溶液加入等体积的水,浓度变为0.5mol⋅L−1【答案】C【考点】物质的量浓度【解析】1 mol⋅L−1 的NaOH溶液为每1L溶液中含有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据此分析解答】A、由于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则氢氧根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故A错误;B、由于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则氢氧化钠溶质的质量无法计算,故B错误;C、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1mol/L,故钠离子的浓度也为1mol/L,故C正确;D、浓度不等的两溶液的体积不能简单加和,故取100mL该溶液加入等体积的水,溶液体积不是200mL,故浓度不是0.5mol/L,故D错误。
12.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有关联的是( )选项性质用途A甲烷能在O2中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甲烷用作洁净燃料B液溴与苯发生取代反应苯用作萃取剂C乙醇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乙醇用作溶剂D淀粉能发生水解淀粉溶液遇碘变蓝A.AB.BC.CD.D【答案】A【考点】淀粉的性质和用途有机化学反应的综合应用【解析】A.甲烷燃烧放热,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无污染;B.液溴与苯发生取代反应,为化学变化,而萃取为物理变化;C.酯化反应中乙醇中O−H键断裂,发生化学变化;D.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解答】A.甲烷燃烧放热,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无污染,则甲烷用作洁净燃料,故A正确;B.液溴与苯发生取代反应,为化学变化,而萃取为物理变化,二者无关系,故B错误;C.酯化反应中乙醇中O−H键断裂,发生化学变化,而乙醇作溶剂为物理性质,二者无关系,故C错误;D.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淀粉遇碘单质变蓝,二者无关系,故D错误; 13. 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A.用过滤法除去乙酸中的乙醇B.用KMnO4酸性溶液鉴别乙烯和CO2C.用碱溶法除去Al2O3 中的SiO2D.用加热的方法提取NH4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碘【答案】B【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解析】A.二者互溶,但沸点不同;B.乙烯可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C.二者均与碱液反应;D.加热碘升华,氯化铵分解。
解答】A.二者互溶,但沸点不同,不能过滤分离,可蒸馏分离,故A错误;B.乙烯可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现象不同可鉴别,故B正确;C.二者均与碱液反应,不能除杂,故C错误;D.加热碘升华,氯化铵分解,则加热法不能分离,故D错误; 14. 如图所示,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