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歌的赏析和教案设计.doc
25页儿歌的赏析和教案设计一、儿歌的文体知识(1)儿歌(定义):符合低幼儿童的心理特点,符合低幼儿童的欣赏趣味,歌谣2)儿歌的发展轨迹:童谣(民间口头流传):儿谣,孺子歌------第一部儿歌集(明代):《演小儿语》(吕坤),清代《天籁集》和《广天籁集》-------儿歌(五四时期):借鉴西方儿歌理论,走向自觉3)儿歌的分类:摇篮歌,字头歌,谜语歌,颠倒歌,数数歌,游戏歌,连锁调,问答歌,绕口令二、抓住文体特征进行赏析(1)天然的音乐性:表现:押韵密、节奏反复;自然天成;音乐性:重在“歌”重在“歌”(案例):《找朋友》,《泥娃娃》,《两只老虎》,《丢手绢》2)音乐性自然天成(缘由):1.母亲的心律跳动(反复) 2.低幼儿童对音乐有本能的敏感3.天然的音乐性(反复的节奏)(3)自然天成的“歌”(案例):满族民间摇篮曲,太原县民间摇篮曲1.满族民间的摇篮曲 :悠悠喳!叭不喳!悠悠宝贝睡觉吧!你阿玛出兵发马啦悠悠喳!叭不喳!悠悠宝贝睡觉吧!大花翎子亮红顶子,挣下功劳是你的呀!悠悠喳!叭不喳!悠悠宝贝睡觉吧!2.太原县民间摇篮曲:俺娃娃亲,俺娃娃亲,俺娃娃大了坐朝廷4)押韵密(案例):《摇摇船》,《小树叶》,《月亮毛毛》。
1.《摇摇船》(每句入韵):摇,摇,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对我笑,叫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吃完饼儿还有糕2.《小树叶》:小树叶,会说话,你听:哗啦啦,哗啦啦,风大了!风大了!小树叶,会说话,你听:沙沙沙,沙沙沙,风小了!风小了!小树叶,会说话,你听:唰唰唰!唰唰唰!下雨了!下雨了!风住了,雨停了,小树叶,不响了!3.《月亮毛毛》:月亮毛毛,要吃毛桃毛桃有核,要吃和合和合有心,要吃菜芯菜芯有花,要吃胡瓜胡瓜有籽,要吃鸡子鸡子有壳,要吃菱角菱角两头尖,一脚跨上天 4.年龄越小,韵脚越密;年龄越大,韵脚越疏5)反复、重叠的节拍、节奏(案例):《小树叶》,《觉觉喽》,《半半歌》,《菊花开》1.《半半歌》:有个小孩叫半半,起床已经七点半,鞋子穿一半,脸儿洗一半,早饭吃一半,课本带一半,上学路上半半跑,光着一只小脚板2.《菊花开》:板凳,板凳,歪歪菊花,菊花,开开开几朵?开三朵爹一朵,娘一朵,剩下那朵给白鸽3.《觉觉喽》: 啊哦,啊哦乖乖哟,觉觉喽,狗不咬哟,猫不叫哟,乖乖睡觉觉喽4.年龄越小,单一的反复越多;年龄越大,变化的反复越多5.活泼的稚拙美:情感单纯直白,意象单一甚至没有,结构简单,语言口语化,形象直观。
6)情感单纯直白例:《春娃娃的歌》,《五指歌》,《搬和摆》1.《春娃娃的歌》:幼儿园里好阿姨,教我唱歌做游戏,阿姨爱我我爱她,我给阿姨敬个礼!2.《五指歌》: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到,打到小松鼠,松鼠有几个,我来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3.《搬和摆》:爸爸搬白布,伯伯摆白布,爸爸不摆白布搬白布,伯伯不搬白布摆白布7)意象单一或者没有(例):《排排坐》1.《排排坐》(叙事为主):排排坐,分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妹妹睡了留一个形象直观例:《天上玩玩》2.《天上玩玩》:月亮圆圆,像只小盘,月亮弯弯,像只小船,坐上小船,天上玩玩8)结构简单例:外部结构《雪罗汉》,内部结构《睡觉觉》1.《雪罗汉》:大胖子,笑嘻嘻太阳一出来,化作烂污泥2.《睡觉觉》:日公公,下山了,猫儿狗儿要睡觉,哦哦哦,宝宝快睡觉月婆婆,笑弯腰,猫儿狗儿睡着了,哦哦哦,宝宝要睡了(9)语言口语化:1.摹声词、语气词多;2.多用儿童语汇语言口语化(案例):1.《坐火车》:小板凳呀摆一排,小朋友们坐上来,我们的火车跑得快呀,我当司机把车开轰隆隆隆,轰隆隆隆,呜呜)抱娃娃的靠窗坐,牵小熊的往后挪,皮球积木都摆好,大家坐稳就开车!(轰隆隆隆,轰隆隆隆,轰隆隆隆,呜呜)……(10)实用的游戏性:游戏歌,半游戏歌,非游戏歌。
1.游戏歌例:《坐火车》2.半游戏歌:部分传统儿歌游戏性很强,拉锯调,拍手谣,跳绳歌,踢毽歌,抽指歌3.非游戏歌也可开发游戏例:《野牵牛》4.《野牵牛》:野牵牛,爬高楼,高楼高,爬树梢,树梢长,爬东墙,东墙滑,爬篱笆,篱笆细,不敢爬,躺在地上吹喇叭,嘀嘀答!嘀嘀答!三、赏析训练(1)教师:小学语文教材的儿歌赏析示例(2)学生:分组赏析,任务驱动(3)学生汇报赏析结果,教师点评赏析示例: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人教版):《有礼貌》(1) 押韵密(貌、好、笑、帽)可以简单谱曲唱 (2) 情感直白(小公鸡有礼貌→太阳公公笑→奖励小公鸡),形象直观(小公 鸡、太阳拟人化),结构简单(字数少,叠词的运用)(3)非游戏歌,但可设计“戴帽游戏”四、教学训练(1)教师启发引导:儿歌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2)教师示范:小学语文儿歌阅读教学设计示例(3)学生:以赏析过的儿歌为基础,设计一份儿歌阅读教学教案(课外)(4)教师:抽查点评(5)学生:修改完善五.儿歌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小学语文一般课文不同,儿歌的阅读教学设计应在把握儿歌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包括:游戏性,稚拙美,音乐性,戏玩(和游戏结合),理解中记忆,朗读-歌唱。
儿童故事的赏析与模拟课堂一. 文体知识,赏析,教学,写作二. (1)儿童故事的文体知识:广义的故事指一切带有故事情节的散文作品,如神话、传说、寓言、童话、小说等;狭义的故事指除上述体裁外那些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作品 (2)儿童故事取狭义,是为儿童创作、适合儿童听或看的、篇幅短小的故事三. 情节清晰而曲折:(1)清晰发展脉络清楚 (2)单纯一条线索 (3)完整有头有尾 (4)连贯首尾相连儿童故事的重点看《九色鹿》体会故事的清晰性四. 曲折:波澜起伏意外,悬念,传奇曲折:情节必须波澜起伏,即教材所说的“传奇性”、“意外性”多在紧急关头设置悬念,吸引儿童的注意和思考,让他们在紧张疑问中读完整个故事看《长发妹》体会故事的曲折性如何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呢?(1)儿童文学理论家楼飞甫的观点:儿童故事的情节都比较单纯,发展脉络非常清晰但单纯不等于简单或单调儿童故事的情节主线一般都单线发展,不枝不蔓;但儿童故事并非呈直线状,而是呈曲线形、螺旋形或波浪形推进,起起伏伏,曲曲折折,有时能给人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峰回路转之感2)不同的儿童故事,清晰性和曲折性各自的表现不相同,有的故事如生活故事清晰性明显一些,有的故事如某些民间故事曲折性性明显一些,二者结合是最佳的。
五.例:新编故事《三个和尚》,安排“庙门失火”、的意外情节,从而改变成 “三个和尚合力救火、最后完全醒悟”的结局听故事、看动画注意第二、三个和尚出现时的小转折(包括音乐的配合),火灾出现时的大转折(音乐的紧张性)使故事传奇性大大增强,同时保留了原来的线索,脉络清晰六.故事的续编原则:(1)保持故事的清晰性(2)增加故事的曲折性(3)参照《新编三个和尚》七..儿童故事教学:讲故事的技巧儿童故事的教学主要方法是讲述(讲故事),对于老师而言,两个本事:老师讲故事的本领、老师教会学生讲故事的本领基础就是对故事情节的全面把握清晰性的把握是基本,曲折性的把握能出彩1)清晰性的把握:注意开头和结尾,前后一定要连贯尤其是一些时间要突出每一转折之间的停顿要加大2)曲折性的把握:转折时可以停顿,以引起孩子的注意;变化的人、事、物要用重音,表现悬念和冲突时可用紧张的语调3)主题单纯: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主题例:《大萝卜》:团结力量大;《狼来了》:做人要诚实;《蓝色的树叶》:讽刺某些孩子的小气也可以无主题(为情节而情节):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一个老和尚,一个小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一个老和尚,一个小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一个老和尚,一个小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 … …一个和尚: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三个和尚没水喝。
4)主题和情节的关系:用既具反复性又带变化性的情节说明道理,主题往往蕴含在最具转折性的情节中如:爷爷奶奶——孙子孙女——狗猫——老鼠(拔萝卜)体现情节的反复性儿童故事的教学:1.主题的教学和情节的教学不要分割2.揭示主题就放在情节的讲述中,变化较大的转折中3.对比《从前有座山》(无主题)和《三个和尚》(主题在最后的转折),第一个故事:简单的重复;第二个故事:反复中的变化5)叙述为主的表达方式:1.叙述是儿童故事的主要表达方式,它着重于人物行动经过即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过程的叙述2.不侧重于人物形象和性格的刻画,不用描写,如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等这是它和儿童小说的主要区别例如:《包公审石头》就是纯中国作风的讲故事,着重叙述故事的来龙去脉,没有什么描写八.(1)儿童故事用拟人和夸张吗?1.动物故事用拟人2.儿童故事极少用夸张,例外如《阿宝要吃草》3.情节、叙述、语言(讲述和复述教学方法的运用(口头)编写故事能力的训练)—— 主题(和情节教学的结合:不是直接说教,而是通过反复和变化的情节水到渠成得出道理2)儿童故事的教学:阅读和(口头)写作的结合1.写作方法的分析和训练着重叙述,不能把描写作为重点。
2.可以让孩子续写故事的方法来培养其创造性的叙述能力九.(1)语言通俗朴实:叙述语言要口语化,浅显易懂这是由故事的叙述手法决定的,故事描写少,形容词就少;抒情议论少,感情方面的色彩就淡朴实的语体风格就占上风2)人物语言则要有个性特征,但要摒弃故作姿态的“娃娃腔”《九色鹿》、《长发妹》、《三个和尚》中,《三个和尚》的人物语言把握最好十.儿童故事的教学:讲故事的语言运用(1)叙述语言的把握:平实(2)人物语言的把握:体现性格特征,避免矫揉造作的“娃娃腔”十一.小结:儿童故事的教学:情节更复杂(一条线索——几条线索)(1)儿童故事(2)图画故事:以图画的形式表现故事内容,包括静画和动画(电视电影的出现又为图画故事带来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又叫卡通)3)图画故事、影视故事取广义,如童话等也包在里面,但是除了文体本身的特征以外,如童话的情节更曲折等,也会因为艺术质料层的不同而导致情节发生变化图画故事和图画书、影视故事和儿童影视文学的关系(4)一般的图画故事(静画)相对于文字故事而言,突出的特征是直观性很强尤其为幼儿创作的故事,缺乏文字的辅助,必须让幼儿一眼就能看出大致的故事情节为稍大年龄的儿童创作的图画故事,可以文辅图,直观的要求相对较低。
5)动画故事的独特性:动画故事借助电视电影表现,和借助书本表现的一般图画故事有着不同的特征如《帅哥米奇》中的《登山记》就有三条线索,米奇、唐老鸭、狗各一条线索例如《 马上曲棍球比赛》(6)儿童故事,;动画故事(如《蜡笔小新》中的小新、 《樱桃小丸子》中的小丸子);儿童小说1.小新:“好色”、爱逃避、深谙成人心理,能服软,也会要挟,闯出什么祸来都有本事自圆其说小男孩弱点的综合)2. 小丸子:无忧无虑、容易高兴、有时对人很好、对于痛苦的事很快就忘记、好奇心重、胆小、吃醋、不讲理、爱模仿、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小女孩弱点的综合)3.直接创作,改编:如《猴子捞月亮》,如《唐老鸦行军记》4.总之,动画故事是一种故事向小说过渡的故事体裁,因而部分具有小说的某些特征十二.文体特征小结:(1)改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