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绪论和专题培训ppt课件.ppt
33页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绪论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绪论和绪论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分期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意义四、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方法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一)马克思主义及其构成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由其后继者所继承和发展了的思想观点的科学体系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一)马克思主义及其构成2.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及其研究对象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运用、发展、创新和建设的历史过程及其一般规律客观历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运用、丰富和创新的历史过程及其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学科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及其研究对象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发展过程及其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历史过程历史学科基本规律理论科学革命实践特殊的历史科学其他社会思潮批判性分析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分期(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分期的根据1.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发展的内在逻辑。
2.无产阶级革命、改革和建设实践的发展阶段3.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4.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人物的理论和实践活动的阶段性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分期(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分期1.奠基时期:马克思主义的问世到19世纪末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无产阶阶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主义的史前社会理论和东方社会理论资本主义新变化、无产阶阶革命策略的新思想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分期(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分期2.开拓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列宁主义帝国主义理论一国胜利论新经济政策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分期(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分期3.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斯大林、毛泽东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分期(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分期4.创新时期:20世纪50年代到新世纪初社会主义曲折发展曲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意义1.这是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要。
据史立论2.这是科学理解和全面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要求理论定位3.这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应形势4.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所必须的专业所需四、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方法1.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根本原则2.把“史”和“论”结合起来3.通过学习经典作家和代表人物的原著来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必须把把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史实同对这个史实的评价结合起来5.贯彻“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第一章历史发展的必然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第三节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体条件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思想历程第一节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一、经济和社会条件:产业革命及其推动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以及社会关系的急剧变化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激化和发展第一节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二、阶级基础:十九世纪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新特点三、自然科学前提:以“三大发现”为代表的十九世纪自然科学成就第二节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人类所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主要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第二节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一)德国古典哲学的优秀成果 德国古典哲学是指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由康德奠基,经过费希特和谢林,由黑格尔集大成最后到费尔巴哈终结的哲学1.黑格尔哲学遗产: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过程论思想(发展思想)和总体性思想2.费尔巴哈哲学遗产: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唯物主义方法和人本主义历史观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贡献第二节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指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指1717世纪末由威廉世纪末由威廉配第配第奠基,中经亚当奠基,中经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完李嘉图完成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成的资产阶级经济学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贡献第二节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1.第一次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联系,初步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2.提出了劳动价值论,为马克思创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威廉威廉配第首次提出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配第首次提出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亚当亚当斯密创立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
斯密创立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李嘉图发展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李嘉图发展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3.在地租、利润和利息等具体形式上研究了剩余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起源斯密提出利润、地租是工人的剩余劳动构成的,未能抽象斯密提出利润、地租是工人的剩余劳动构成的,未能抽象出剩余价值概念出剩余价值概念李嘉图把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都看作是用于支付工人工李嘉图把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都看作是用于支付工人工资的资本,因而他所论述的来自于工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资的资本,因而他所论述的来自于工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的利润,实际上就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的利润,实际上就是剩余价值4.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作了初步探讨斯密把劳动创造的价值分解为地租、利润和工资获得地斯密把劳动创造的价值分解为地租、利润和工资获得地租收入的是地主,获得利润的是资本家,获得工资的是工租收入的是地主,获得利润的是资本家,获得工资的是工人,这三个阶级构成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基本阶级人,这三个阶级构成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基本阶级李嘉图进一步分析了地租、利润和工资之间的对立,说明李嘉图进一步分析了地租、利润和工资之间的对立,说明了获得三种收入的三大阶级利益的对立。
了获得三种收入的三大阶级利益的对立第二节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贡献圣西门的“实业制度”设想傅立叶的“协作制度”方案欧文的“新和谐公社”实验第二节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三)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成就傅立叶(17721837)欧文(17711858)欧文的“共产主义实验村”1.把人类社会看作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的进步论历史观2.对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3.看到并肯定了阶级斗争在历史上的重大影响 4.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具有意义的构想第二节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三)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成就圣西门的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实业制度”:傅立叶的傅立叶的“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构想构想欧文的欧文的“共产主义公社共产主义公社”实验实验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1.1.唯心主义历史观:把理性或人的自然本性看作人类社会唯心主义历史观:把理性或人的自然本性看作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发展的动力2.2.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主要是道德的批判而不是历史的批判。
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主要是道德的批判而不是历史的批判3.3.把变革社会的希望寄托于统治阶级和社会贤达的帮助,把变革社会的希望寄托于统治阶级和社会贤达的帮助,看不到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看不到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4.4.热衷于实验和宣传,反对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热衷于实验和宣传,反对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第二节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三)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成就认识马克思的个体特征:1、体格特征2、性格特征第三节第三节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体条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体条件一、马克思的家庭、教育与爱情一、马克思的家庭、教育与爱情(一)家庭(二)教育1、中学教育特利尔中学毕业证书;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2、波恩大学教育3、柏林大学教育4、撰写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区别的博士论文获得了耶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第三节第三节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体条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体条件二、恩格斯的家庭与教育(一)家庭(二)教育第三节第三节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体条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体条件一、青年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起点:青年黑格尔派哲学博士论文的主题:证明自我意识哲学的合理性。
内容:通过分析伊壁鸠鲁原子偏斜运动的意义来肯定人的自由意志、自我意识存在的合理性这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博士论文的思想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区别:政治立场的差别:革命民主主义与自由主义;哲学立场的区别:哲学与现实的相互作用和自我意识与现实的对立青年恩格斯思想的起点也是青年黑格尔派第四节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思想历程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思想历程一、青年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起点:青年黑格尔派哲学青年恩格斯思想的起点也是青年黑格尔派1841年9月,旁听柏林大学的哲学课程参加博士俱乐部的活动积极参加反对谢林的斗争谢林论黑格尔(1841年12月)、谢林和启示(1842年3月)、谢林基督的哲学家(1842年5月)第四节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思想历程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思想历程二、青年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两个转变: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一)莱茵报时期的政治活动:两个转变的开始马克思世界观的转变主要有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为莱茵报写的三篇文章:关于出版自由和公布等级会议记录的辩论、关于林木盗劫法的辩论和摩塞尔记者的辩护莱茵报时期恩格斯的思想转变第四节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思想历程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思想历程二、青年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两个转变: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一)莱茵报时期的政治活动:两个转变的开始莱茵报时期恩格斯的思想转变。
国内危机第四节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思想历程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思想历程二、青年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两个转变: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对黑格尔国家观的批判:两个转变的继续核心问题是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问题核心思想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观点第四节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思想历程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思想历程二、青年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两个转变: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三)德法年鉴时期:两个转变的完成1.论犹太人问题:“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含义及其关系2.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3.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恩格斯两个转变完成的标志第四节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思想历程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思想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