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代际关系的研究.doc
5页第 1 页 共 6 页摘 要: 我国改革开放大潮以及现代化进程加速,使得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意义的家庭代际关系发生了诸多方面的改变:在价值取向上,追求独立、平等与和谐;在文化知识方面,文化反哺成为亲子传承的新特征随着改革的深入,是代际关系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关键词:家庭; 代际关系; 抚养; 赡养; 亲子传承;我国改革开放大潮以及现代化进程加速,冲击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也使得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意义的家庭代际关系发生了诸多方面的改变尤为突出的是 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加速的家庭小型化、核心化趋势,对家庭代际关系产生了直接影响,代际层次减少,代际关系简化,成为代际关系变化的新特点1 1 独立、平等与和谐:每一代人的共同追求独立、平等与和谐:每一代人的共同追求从传统到现代的社会更替中,家庭的突出变化是世代同堂的大家庭的解体,以往儿子婚后继续与父母同住、 “合而不分”的代际互动模式,越来越多地被“分而不离”的模式所取代改革开放以来,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住房条件的改善,为子代独立成家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也强化了人们对独立生活的渴求由于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许多老年人要求独立的个人生活空间,自愿选择单独居住。
与父母和子女各自独立性增强、代际关系相对简化相联系,家庭代际关系更加趋向平等、民主尽管日常生活中不少父母对子女的升学、就业和择偶仍是操心,但随着年轻人自我选择机会的增多,父母在家庭事务中的绝对权威地位发生动摇,而更多的是有发言权,大家共同商量老年人在家庭生活中个人第 2 页 共 6 页说了算的状况得到根本改变,尤其在决定子女个人婚姻、学业和职业等事情上的作用明显减弱,而更多地是要由子女本人起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对父母的事子女也并不过多干预,比如全国妇联家庭婚姻调查中,近四分之三的调查对象认为老人再婚的事情应由老人自己做主这种状况表明,生育率的下降和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也使代际关系相对简化,老年人退休金的增加以及青年人经济资源的丰厚,使两代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干预行为减弱,这无疑有利于家庭代际关系的平等和独立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的现实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文化的撞击、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冲突的现实中,青年人往往扮演着时代变革先锋的角色,也使家庭中两代人的文化差距扩大,在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更为突出然而,从 20 世纪晚期及其以后的一些实证调查资料看,在社会转型日益加剧的当前一个时期中,我国代际关系的基本状态或主要特征表现为融洽性。
上海青春期教育研究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状况, “非常好”或“好”的占 82.2%,另一项在南京市 10 大城区 16 岁以上人口的调查表明:无论对整个社会还是对家庭内部的代际状况,三代人所作的总体评价基本一致这就是就社会而言,认为“目前整个中国社会不同代之间存在较大差别” ,占比例最多,而对家庭内部的上下代关系问题,三代人形成共识的看法却是“基本和谐”居首研究表明,在中国,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不同代之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别和矛盾,但是这些差别和矛盾并没有造成代际间严重隔阂和对立因为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其内部代际互动的运行状况基本良好事实上,人们所注重的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更多的表现在亲第 3 页 共 6 页子互动的具体问题上,比如在两代人在价值取向、知识结构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确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就家庭代际关系的整体而言是趋向和谐2 2 不平衡的代际交换:不平衡的代际交换:““相互依赖相互依赖”” 、、 ““啃老啃老””随着改革的深入,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近年来出现了年轻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不愿工作,闲散在家,经济上则完全依赖父母的现象,这类人被称为“啃老族” 。
不可否认,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就业难的问题客观存在,同时生活成本急剧攀升,形成了年轻人向父母和家庭伸手的社会原因但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 “啃老族”的父母大多是经历过十年“文革”的一代人他们在青少年时代备尝“动乱”和颠沛流离之苦,现在日子好了,特别希望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得到某种精神补偿他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不想让孩子受一点委屈,传统的“护犊”现象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他们与子女的关系上,存在强烈的“亲子一体化”心理,亲子之间彼此的权利与责任界限几乎消失了, “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 于是,一面是父母认为穷其一生的努力就是为了子女,一面是子女以为接受父母的一切也是理所当然结果是,一面是子女心安理得地啃老,一面是父母心甘情愿地被啃--这种畸形的亲子关系将造成两代人的悲哀3 3 文化反哺:亲子传承的新特征文化反哺:亲子传承的新特征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 不论社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就文化传承的方向而言,总是由上一代向下一代传承在家庭中,父辈总是扮演教化者的角色,子辈是理所当然的被教化者然而随着以计算机网络为主体的信息社会的来临,文化范式悄悄地发生了变化,亲子之间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几千年形成第 4 页 共 6 页的“父为子纲” 的亲子关系被毫不留情地“颠覆”了,子辈不是单纯的被教化者了,他们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影响着父辈,在家庭中父辈的权威地位受到严峻挑战。
在改革开放 10 周年之际,南京大学周晓虹教授十分准确地创用了“文化反哺”这一概念,用以描述年轻一代与年长关系的新特征--“文化反哺”是指“在急速的文化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过程” 此后,这一现象引起广泛关注与“文化反哺”相关相近的“后喻文化” 、 “反向社会化”等等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分析当今的代际关系我们从家庭中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影响之中,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在急剧变革的现代社会亲子传承的新特征过去的 30 年,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新旧体制的交替、东西方文化的撞击、道德取向多元化、知识和信息“爆炸”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生活方式的变革、思想观念的更新等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年轻一代社会化的环境,呈现出与他们父辈儿时的生活环境的明显不同如今的青少年,虽然阅历不深,缺少实际生活经验,但开放的社会使他们通过各种途径从小接受了许多并非来自父辈的新知识、新观念他们见识广,开化早,少有陈腐观念束缚,接受新事物快,他们的某些优势往往是父母们所不具备的原先的知识和生活方式的过时和被淘汰是历史的一种必然,而年轻一代没有旧观念、旧模式的束缚,凭着对新文化的敏感,以及接受能力的优势,获得的对父辈进行反向影响的能力亦在情理之中,继而掀起亲子关系的深刻革命。
4 4 代际关系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代际关系发展面临的新问题第 5 页 共 6 页第一,城市化进程中亲子分离、监护缺失加剧不容忽视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伴随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也大大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农民进城务工带来的直接问题是,产生了大量与父母分离留在农村的孩子即“留守儿童”和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城市的孩子即“流动儿童” 全国妇联在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中发现,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33%的父亲、25%的母亲外出 5 年以上,60%—70%以上的父母在外省打工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父母的关怀,监护缺失严重而随父母进城的儿童由于父母忙于工作以及居无定所等问题,他们的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抚养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流动儿童的规模增长十分迅速这类家庭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亲情淡漠和亲子之间隔膜,给未成年一代的正常发展带来巨大障碍采取积极措施予以社会干预,关系到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第三,现代社会父辈权威面临新的挑战当今社会正处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阶段,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和对现代人生活领域的快速渗透,对传统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也形成了两种迥然不同的代际文化。
在家庭代际关系上的突出表现为,一方面,与网络同步成长的年轻一代从广阔的互联网上获得了无限的资源,以致从观念到行为发生了巨大改变,他们习惯于我行我素、标新立异,而对父辈的教诲无所顾及甚至产生怀疑;而另一方面,父辈难以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面对网络社会的带来的种种变化往往措手不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远不及孩子,更难以因循过去的遗训去影响和教导今天的孩子面对父辈权威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的一现实,探寻有效的方式进行代际沟通、达到代际和谐颇为重要第 6 页 共 6 页参考文献: [1]潘允康,社会变迁中的家庭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徐安琪,家庭结构与代际关系研究 江苏社会科学 [3]周怡.代沟现象的社会学研究 [4]王树新,论城市中年人与老年人分而不离的供养关系 [5]周晓虹,试论当代青年文化的反哺意义[6]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编,中国未成年人数据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