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音障碍基本技法.docx
14页构音障碍基本技法构音障碍基本技法 1、 构音障碍的训练治疗 构音障碍又称运动性构音障碍,指与发音语言有关的呼吸器官、喉头、口腔、下颌、舌、口唇等功能障碍,所以语言障碍的治疗就应该先是运动性构音障碍的训练,具体方法如下: 一、 松弛训练 痉挛型构音障碍的病人,往往有咽喉肌群紧张,同时肢体肌肉张力也增高,通过放松肢体的肌紧张可以使其相应地放松治疗时要求室内安静,温度适宜治疗师的言语要亲切,平稳声调要低保持平静和松弛的气氛通过一系列的运动达到松弛状态,取放松体位,闭目,精力集中于放松体位的部位运动时间应适当长一些使肌群达到更进一步的松弛渐进性松弛可使患者注意到肌群的紧张和松弛状态,体验松弛感,这样患者才能够评价自己的反应根据患者的肢体功能状态可采取卧位或坐位,精力集中,闭目第一次运动时间一般为15—20min,当患者对运动熟悉后,可缩短时间 、足、腿、臀的放松 1、脚趾向下屈曲3至5秒,然后放松,反复数次 2、踝关节旋转,每次转一只脚,然后放松 3、坐位时双脚平放在地板上,用力向下踏3秒钟,然后放松,反复数次,让病人感觉小腿用力和放松 4、双腿膝关节伸直3秒钟,然后放松,病人应感到大腿用力和放松。
5、股四头肌和臀大肌收缩、紧张练习,双手置于双膝上,躯干向前探,处于即将站起位为3秒钟,然后坐下放松,反复数次,鼓励病人体验这些肌肉的紧张和松弛 6、提醒病人现在应该感到下肢和臀部有所放松 、腹胸和背的放松 1、把注意力集中在腹部、胸部和背部,但需要双脚、双腿和臀部保持放松 2、收腹使腹肌持续收缩3秒钟,然后放松,反复数次要求病人在收腹时注意背肌、胸肌也紧张,并体验放松时的松弛感 3、在肌肉松弛时,鼓励病人平稳地深呼吸 、手和上肢的放松 1、将注意力集中在上肢和手,同时要继续感到双脚、双腿、臀部、腹部和胸背部的松弛 2、紧握拳,然后持续几秒后放松,反复数次 3、双上肢向前举到肩水平,保持3秒钟,然后放下反复数次. 4、将上述动作结合起来做,在平举上肢时握拳并保持3秒钟,然后放下双臂,双手松开反复数次 5、提醒病人注意紧张感和放松感得对比,如果手仍感紧张可平稳地抖动手腕,直到放松 、肩、颈、头的放松: 在进行双肩、头部、颈部的松弛锻炼之前要检查病人是否已经放松还是又回到原来的习惯性紧张如果又紧张了则要求病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某一部分,平稳的深呼吸在观察所达到得松弛程度时,举起病人的腕部平稳地摇晃数次,然后放下,。
也可以拖住病人的肘部抬起臂然后放下如果上肢松弛,上肢放下时非常松软 1、双肩向上耸,保持3秒钟,然后放松反复数次 2、头向前下垂,然后平稳地向后伸,缓慢地将头由一侧转向另一侧在慢慢地做转头运动,可以闭目以防眩晕 3、为了确保头部运动平稳和缓慢,治疗师可站在病人背后,用手扶住病人的头部做上述动作 4、将眉毛向上挑起,皱额,然后放松,反复数次并注意感觉紧张与松弛的差别 5、咬牙、紧闭双唇,保持3秒钟,然后放松,嘴张开,反复数次 6、缓慢平稳地移动下颌,上下左右旋转,然后放松 7、尽可能用力皱起脸,保持3秒钟,然后放松,反复数次 做这些活动的目的是鼓励病人通过身体各部位的紧张与放松的对比来体验松弛感,这些活动不必严格遵循顺序,可根据病人的情况,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某一部位的活动上如果病人在治疗室学会了某些放松的技巧并能在家中继续练习则非常有益 二、呼吸训练 呼吸气流的量和呼吸气流的控制是正确发声的基础,如果不改善呼吸控制能力就不可能改善发声,注意呼吸控制可降低咽喉部的肌紧张,同时把紧张转移到腹肌和膈肌,而腹肌和膈肌能够承受这种压力和紧张性并且不影响发声呼吸功能和气流的控制也是语调、重音和节奏的重要先决条件。
建立规则的可控制的呼吸能为发声、发音动作和节奏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训练时间根据个人需要,患者的耐受性决定,有的患者5min呼吸训练即可,而有的患者可进行15—20min 、呼吸训练 1、一手置于膈部,另一手置于腰部如果病人瘫痪,治疗师可站在病人腰部让病人平稳地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注意胸廓的向外向上运动,纠正肩部运动每次呼吸之间要有停顿,防止过度换气 2、治疗师数1、2、3时,病人吸气,然后数1、2、3病人呼气,以后逐渐增加呼气时间直到10秒呼气时尽可能长时间的发“s”、“f”等摩擦音,但不出声音,经数周的练习,呼气时发音达10秒,并维持这一水平 3、继续上述的练习,在呼气时摩擦音由弱到强,加强和减弱摩擦音强度,在一口气内尽量作多次强度改变,指导病人感觉膈部的运动和压力,这表明病人能够对呼出气流进行控制 4、一口气呼出一长一短或一长两短的有节律的摩擦音,但是不出声音如s----,-或者f----也可以发一个元音或两个元音 5、一口气数1、2、3逐步增至10,对一些配合不好的病人或病重的病人可让他对着镜子先深吸气,然后哈气 1、2、3、4、5时改变发音强度如下图: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6 、上臂运动 做上肢举起或划船动作,增加肺活量。
双臂上举时吸气,放松时呼气,协调呼吸动作 (三)、增加气流量 用一标有刻度的透明玻璃杯,装上1/3的水,把一吸管放入水中,对着吸管吹气,观察气泡达到的刻度,以及吹泡的持续时间,告诉病人吹气泡的结果,将进展情况记录下来 三、发音训练: 痉挛型构音障碍的喉运动异常主要是内收增加,而迟缓型和共济失调型则相反,内收减弱,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下列训练 、发音启动 1、呼气时嘴张圆发“h”音的口形,然后发“a”,反复练习后可发不同长短的“h”、“a”或“ha”音最后可练习发其它音 2、与上述练习相同,做发摩擦音口形,然后做发元音口形,如“s„..a”,“s„..u” 3、当紧张是因沙哑造成时,可做局部按摩和放松运动,在颏舌骨肌和下颌舌骨肌处进行按摩或振动按摩,按摩后喉紧张降低,可继续进行发音练习也可让病人做打呵欠动作,在哈欠呼气时发出字词因为打哈欠时可以完全打开声门,停止声带的内收 4、迟缓型构音障碍伴有不同程度的喉内收肌瘫痪可做:双手握拳,举至胸水平,然后双臂突然向下摆动,同时呼气 (2)双手举至胸水平,双手掌突然将胸壁向内推,排出气体3)双手突然用力按压桌面或椅子的扶手。
4)双臀举至肩水平,肘部屈曲,双手十指交叉.然后突然用力将手分开在所有情况下,患者应大声排出气流,然后继续练习发元音 5.进一步促进发音启动的方法是,深吸一口气,在呼气时咳嗽,然后将这一动作改为发元音一旦发言建立,应鼓励患者大声叹气,促进发音 6.爆破音也可用来辅助发音启动,如:ba、bu肘部屈曲,双手十指交叉,然后突然用力将手分开,同时呼气要求病人尽可能的用嘴呼气,然后继续练习发音 、持续发音 1、当病人能够正确启动发音后可进行持续发音训练,一口气尽可能长时间地发元音,用秒表记录发音时间,最好能够达到15~20秒 2、由一口气发单元音逐步过度到发两个或三个元音 、音量的控制 1、指导病人持续发“m”音 2、“m”音与元音“a、 u 、i”等元音一起发,逐渐缩短“m”音,延长元音 3、如果病人持续发双唇音“m”音有困难,可发鼻音“n” 4、朗读声母为“m”的字、词、词组、语句目的是改善呼气和音量,通过口唇的位置变化将元音进行对比,促进元音的共鸣 5、保持松弛体位,深吸气后数数1~20,音量尽量大 6、为改善音量控制,进行音量变化训练时可数数时音量由小到大,然后由大到小,或音量一大一小交替,或发元音时音量逐渐改变,在复述练习中,鼓励病人用最大音量,治疗师逐步拉长与病人的距离,直到治疗室可容下的最长距离。
鼓励病人让声音充满房间,提醒病人尽可能的放松,深呼吸 、音高控制 许多构音障碍病人表现为语音单调,或者高音异常,过高过低或过短因此有必要扩大音高范围,帮助病人找到最适音高,在该水平稳固发音 1、扩大音量范围,指导病人唱音阶可唱任何元音或辅音连起来唱,如“a、a、 a”或“ma、ma、ma”如病人不能唱完整的一个八度,可集中训练三个不同音高,以后逐渐扩大音高范围 2、当病人的音高建立后,可进行“滑移”训练,它是语调训练的前提,发元音,由低----中----高;高----中----低,中一高;中一低;高一中一高;低一高一中滑动 3、病人模仿治疗师做下列练习: la---la→你好! Ma ma / ma ma ma→你吃饭了吗? Ma ma /ma ma→你要笔吗? 病人倾听时,模仿这些不同的音高变化,应清楚这些音高的改变表示不同的意义或语气,如果病人已掌握了上述练习,可复述一些惊叹句、疑问句和问候句 、鼻音控制 鼻音过重是指发音时,鼻腔共鸣的量过多,这些常见特征通常由于软腭、腭咽肌无力或不协调造成的 1、深吸气,鼓腮,维持数秒,然后呼出 2、使用直径不同的麦杆,放在口中吹气,有助于唇闭合,增加唇的肌力。
3、练习发双唇音,舌后音等,如:“ba da ga ” 4、练习发摩擦音,如“fa、 sa ” 5、唇、鼻辅音交替练习,如“ba、ma、mi、pai”软腭训练清参看发音器官的训练 四、口面与发音器官训练 肌肉收缩的力量、时间、运动范围、运动速度和准确性与方向对产生正常言语是至关重要的任何神经肌肉的损害,都可影响运动性言语的各方面 运动性言语的各方面包括呼吸、发音、共鸣、发音动作和协调最常见的损害是发音动作和发音肌群的损害,而且往往是构音障碍治疗的重要方面 发音动作要求颌、唇、舌、腭的功能正常这些发音器官的任何功能异常,都可破坏言语信号例如,面肌无力可影响发“p、b、m”音,舌肌无力或运动受限则可直接影响发“l、s、t”等声音发音动作的练习和发音动作的改善是发音准确的前提,从而提高言语的可理解度下面着重介绍改善肌肉收缩力量、范围、准确性和运动速度的方法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 促进是通过感觉冲动,增加神经元的兴奋性通过刺激和手操作达到这一目的 1、感觉刺激 用一小块冰由嘴角向外上沿颧肌肌腹向上划,并可刺激笑肌,由下向嘴角划去,时间3~5秒,反复刺激,其作用可立即出现,但持续时间短,其机制是刺激温度感觉器,冲动通过纤维到达中枢神经,肌梭的敏感性增加,神经肌肉兴奋,肌肉收缩。
另一种方法是用软毛刷沿着上述部位轻轻的快速刷拂1分钟刷拂后20-30分钟出现效果 2、压力、牵拉与抵抗 面部肌肉的活动是以各肌群的协调为基础的在练习时应双侧同时进行 1)、压力:由手指或拇指指尖实施,如对颏下舌肌外部施行触压,对舌骨施行压力,有助于吞咽 2)、牵拉:在此是指用手指对收缩的肌纤维施行反复的轻击,刺激和诱发更大的收缩如沿收缩的笑肌轻轻拍打,可促进微笑动作 3)、抵抗:是指对运动施加一个相反方向的力量,以加强这一运动只有病人能够做某种程度的肌肉收缩的力量,才能执行抵抗力量施加于健侧,当患侧力量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