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重组(hollidaY).ppt
84页G. L. ZHOU1.同义突变(same sense or synonymous mutation):指虽然基因已发生突变,但仍编码同一种氨基酸,这是因为密码子有简并性2.无义突变(nonsense mutation):是指由于突变而使其某一 编码子突变为终止密码子(UGA,UAG,UGG)3.错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又称歧义突变,是指由于突变而导致多肽链上氨基酸的改变,大多数的突变属于此类4.延长突变(elongation mutation):这是一类刚好与无义突变相反的突变,是由于终止密码子突变为编码子,使肽链延长 与突变有关的几个概念1G. L. ZHOU5.回复突变(back or reverse mutation):是指由突变 型四复为野生型的突变 6.抑制基因突变(suppressor mutation):是指一个基因 的突变表型可因另一基因的突变而发生改变,后一个基因就 称为抑制基因 7.突变率(mutation rate):指在一个世代中或其他规定 的单位时间内,在特定的条件下,一个细胞发生某一突变的 概率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突变率用一定数目配子中的突 变配子的比例来表示;细菌的突变率则用一定数目的细胞在 分裂一次过程中发生突变的次数表示。
能常多细胞生物的突 变率高于单细胞原核生物 与突变有关的几个概念2G. L. ZHOU碱基类似物指与DNA分子中碱基结构十分相似的化学物质当 DNA复制时,这些类似物可以掺入到DNA分子中而引起误配,例如 5-溴尿嘧啶(5-BU)以酮式存在时可与A配对,以烯醇式存在时 可与G配对,从而导致转换的发生同时,有5-Bu引起的突变也可 以由再诱发回复突变 2-氨基嘌呤也有类似的情况 (1)碱基类似物3G. L. ZHOU(1)碱基类似物4G. L. ZHOU5-BU的诱变机制:A A GT T CA A G G T BU BU BUG G AC C TG G A A C BU BU BUBU掺入第一次复制第二次复制(1)碱基类似物5G. L. ZHOUA、DNA复制时空位的相对位置上出现T而引起转换 O AG OT TC CGCII:烷化剂:这是一类带有一个(单功能烷化剂)或几个 (多功能烷化剂)不稳定的烷基,可与核酸中的碱基起化学反 应的物质。
大多数烷化剂可在鸟嘌呤的第七位上产生烷化作用 ,形成7-烷基鸟嘌呤7-烷基鸟嘌呤很不稳定,可以脱去 烷基而恢复原状,也可以使核糖-鸟嘌呤间的共价键断裂而脱 去鸟嘌呤脱去鸟嘌呤的位置上便形成一个空位,这一空位有 以下几个可能的效应: (2)碱基修饰剂(改变DNA结构的诱变剂)6G. L. ZHOUB、DNA复制时,在空位的相对位置上出现A或G,引起 颠换:C、导致DNA断裂,引起染色体畸变成移码突变 也可能并不脱去7-烷基鸟嘌呤,但由于7-烷基嘌呤的存在使碱基错配而导致点突变G O O TA AC CO CG G(2)碱基修饰剂(改变DNA结构的诱变剂)7G. L. ZHOU(2)碱基修饰剂(改变DNA结构的诱变剂)8G. L. ZHOU(2)碱基修饰剂(改变DNA结构的诱变剂)9G. L. ZHOU吖啶类化合物(如原黄素等):这一类诱变剂的特点是诱发移码突变,使DNA分子增加或缺失几对核苷酸 (3)DNA插入剂(结合到DNA上的化合物)10G. L. ZHOUØ光复活作用(photo reactivation):经UV 照射后的细菌等细胞如果暴露在可见光下时,存活 数显然大于在黑暗中培养的同一处理物。
这是因为 细胞中含有一种可见光激活的酶,称光复合酶这 种酶可与经UV照射过的DNA的黑暗中结合,如果 经可见光激活便可将二聚体分开来,同时酶脱离D NA 光复活过程已在细菌、酵母、原生动物、哺乳动 物乃至人类细胞中发现二、DNA损伤的修复11G. L. ZHOU二、DNA损伤的修复光复活作用修复12G. L. ZHOUØ暗复活(dark reactivation): 又称切补修 复(excision repair),所谓的暗复活是指修复DN A的损伤并不需要光的激活作用,而不是指修复过 程必须在暗中进行这一过程大约有四个酶参与, 即首先由核酸内切酶的作用下在DNA损伤部位造 成单链断裂,然后在核酸外切酶的作用下切除二聚 体及周围的少数几个核苷酸,而后在DNA pol I或Ⅱ 的作用下修补缺口,最后由连接酶连接成一个完整 的DNA双链二、DNA损伤的修复13G. L. ZHOU暗复活修复二、DNA损伤的修复14G. L. ZHOUØ重组修复(recombination repair):重组修复 是在DNA复制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又称复制后修复过程 大致是: (1)复制:带有二聚体的DNA单链仍可做为模板进行 DNA复制,但是子代DNA链中在与二聚体对应的部位出现空 隙。
(2)重组:有缺口的子代DNA链与另一完整的母链进行 重组,空隙由母链来的片段弥补而将空隙转移给母链 (3)再合成:重组后,空缺已不再对着二聚体部位,而 是面对着另一正常的单链,此时在DNA多聚酶和连接酶作 用下便可完成修复过程二、DNA损伤的修复15G. L. ZHOU这种重组修复并 没有从亲代DN A中除去二聚体 ,在以后的复制 中还必须经过重 组修复的过程 但是随着复制的 继续,损伤的D NA链将在群体 中逐步“稀释”二、DNA损伤的修复重组修复16G. L. ZHOU•DNA损伤修复的缺陷:DNA损伤修复的缺陷将 带来严重的后果可导致细胞的突变,甚至死亡 人的DNA损伤修复的缺陷也将带来多种疾病•如着色性干皮病(xeroderma pigmentosum,XP) 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R)该病的病人 是因为与DNA损伤修复相关的基因突变引起的, 90%的病人在20岁之前就已经发生了皮肤癌Ø电离辐射引起的DNA损伤和它的修复:请同学们学!二、DNA损伤的修复17G. L. ZHOUDNA重组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 一是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这是 指依赖于大范围DNA同源顺序之间的联会,联会 和重组部分不受限制; 二是非同源重组:指依赖于小范围DNA同源顺序 的联会,联会仅限于某些特定的核苷酸序列,而重 组也仅发生在这里,故又称位点专一重组(site- specific recombination); 三是异常重组(illegitimate recombination):指 没有同源顺序的联会而发生的重组。
第四节 DNA重组18G. L. ZHOUAAaaIf normal rules of meiosis apply:- 1. Should be 4 red : 4 yellow in ascus 2. Pairs of spores should have same color (as formed by mitosis)BUT we find rare exceptions (often associated with a cross-over in this region) What’s going on ?mitosis19G. L. ZHOU异常分离与基因转变(abnormal segregations and gene conversion )1940年,Mitchell注意到上述现象,设计了实验进行分析:吡哆醇依赖型突变:+ p × pdx + 585个子囊20G. L. ZHOU基因转变好象是一个基 因转变成为另 一个基因,其 邻近的基因仍 然是2:2分离21G. L. ZHOU介绍四分子分析时,可以看到一个子囊中的八个子囊孢 子成直线排列,比例为4:4,而且是两两成对的。
但是以 后的研究中发现一些不规则的分离现象,即5:3;6:2( 或2:6),不规则4:4(不是两两成对)等例如在粪 生粪壳菌中,野生型黑色子囊孢子与突变型灰色子囊孢子的 杂交(g+×g-),曾发现:5:3 占0.06% 6:2 占0.05% 不规则4:4 占0.008%(一)、基因转变(gene conversion)22G. L. ZHOU5:3 6:2 不规则4:4(一)、基因转变(gene conversion)23G. L. ZHOU1930年H.温克勒把不规则分离的现象解释为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时一个基 因使相对位置上的基因发生相应的改变所致, 因而他提出了基因转变(有时亦称为基因转换 )的概念基因转换:指由一个基因转变为其相应的等位基因的现象一)、基因转变(gene conversion)24G. L. ZHOU以后又发现一个基因发生转变时它两旁的基因(侧 翼标记)常同时发生重组,所以认为基因转变是某 种形式的染色体重组的结果例如A g+×a g-的杂交( Aa是一对关于接合型的基因)。
g+和g-可以发生转 变,而且凡是g+或g-发生转变都伴随着A和g之间 的重组 由于基因转变常伴随着重组的发生,所以基因转变 机制的研究,实质上也是染色体交换机制的研究一)、基因转变(gene conversion)25G. L. ZHOUA g+×a g-基因转变伴随基因重组A g+ A g+ a g+ a g+ A g+ A g- a g- a g- A g+ A g+ a g+ a g- A g+ A g- a g- a g-非重组孢子对非重组孢子对重组孢子对 ,基因转变非重组孢子对非重组孢子对非重组孢子对重组孢子对, 基因转变重组孢子对, 基因转变非重组孢子对(一)、基因转变(gene conversion)26G. L. ZHOU这是R.Holliday 1964年提出的一个关于基因 重组的模型a)联会;(b)两个染色单体双链DNA分子中各一条 单链为核酸内切酶切断;(c)单链游离端移动;(d) 游离端交换位置;(e)单链连接成为半交叉;(f)半 交叉位置移动成十字型结构;(g)两臂旋转;(h) 上下两个单链由限制性内切酶切断;(i) DNA连接, 中间包含杂合双链的两条染色单体,两旁基因(A 和B,a和b之间)发生了重组。
引入:Holliday模型27G. L. ZHOU2.两个DNA分子单链的 同一部位发生断裂1. Homologous DNA pairs2. Nicks made near Chi (GCTGGTGG) sites by a nuclease.(二)同源重组的Holli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