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篇构式语法研究.docx
6页语篇构式语法研究 胡翠娟(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曲阜273165)Reference:鉴于目前学界对构式语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句子以内的构式,而语篇才是语言交际中的实际单位,本文拟将作为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分支的构式语法思想运用到语篇研究中,并尝试探讨语篇构式语法研究Keys:构式语法;认知语言学; 语篇研究; 语篇构式语法H0 :A:1673-2111(2012)11-0114-02 作为认知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的分支,构式语法研究并没有真正从语言的使用出发,仍局限于句子以内的构式,而语篇才是语言交际中的实际单位Langacker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的第七届全国认知[来自www.lw5U.com]语言学研讨会暨第三届认知语言学暑期讲习班上对认知语法理论基础上的构式语法观进行了澄清,并通过将构式语法界定为认知语法主要研究对象,使词汇、语法和语篇得到统一的解释 Langacker的理论拓展在于提出语法和语篇结构是渐进的,他不认可句子独立的地位和作用,而是认为从词汇、语法到语篇任何结构都可以看做符号集合,都可以用他提出的概念分析来展开他的主题演讲以“Access, Activation and Overlapping on the Differential”为题深入阐释了注意窗运用到语篇研究(回指)的方法与过程。
可见,认知语法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的奠基理论,其围绕概念结构的基本核心没有发生改变,研究的对象仍是统一于符号集合概念之下不同层次的语言现象,但将最主要的对象明确为构式;而在研究的范围上更具雄心,逐步地将语篇纳入自己的解释范围之内 本文拟将构式语法思想运用到语篇研究中,并尝试探讨语篇构式语法研究1语篇构式语法 1.1构式语法 认知语法认为语言结构需要连接起来才能形成,连接的前提是组成成分需要共存于一个意识域(scope of awareness)连接成分构成一个簇(grouping),其部分需要经历一定的顺应(adaptation)过程部分相加构成的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通常具有额外的浮现(emergent)特征且不可还原为个体这一点和构式语法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即构式作为整体,其意义具有超越个体的不可预测性 构式语法主张构式才是语言描述的主要对象;词汇和语法形成一个连续体(即符号集合)与其它版本的构式语法不同的是,认知语法坚持概念现象是语法结构的基础它认为词汇不足以担当语言描述的功能,词汇需要在语篇中组合之后,进行语法识解才具有意义语法能够为无穷无尽的新表达提供建构模式。
构式就是组合简单表达形成复杂表达的模式,这种模式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构式图式一旦构式图式抽象出来,即可用来对同一模式的新表达进行建构和评估 目前对构式语法研究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和发展,主要包括Lakoff对there构式的研究,Goldberg对论元结构构式的研究,Croft提出的激进构式语法,Bergen等的体验构式语法,还有今年来对构式压制现象做了很多描述和研究的合一构式语法这些不同流派的共同点是:1)都把语法看作是构式(行义对)的集合;2)都是在重视短语内部组成成分的同时也重视短语整体结构所表达的抽象意义,即构式意义 1.2语篇构式语法的提出 Ostman第一个正式提出了语篇构式(discourse construction)的思想,但应者寥寥他认为当前的主流构式语法采用的是整合式的研究方法(integrationist approach),比如在Fillmore 等的合一式构式语法UCG中,句法部分主要借鉴了Pollard & Sag 的HPSG,语义部分采纳了框架语义学(frame Semantics)理论,而音系部分可以参考同为基于限制条件的(constraint-based)优选论。
构式语法强调其全覆盖性(full coverage),即它把所谓核心语法现象以及“边缘”的俗语和惯用语都同等看待Ostman认为,根据构式语法的这个基本主张,像新闻标题这样的由文本引起的特殊语言使用现象,以及缩略语、宣传栏中的语言、行话、方言,甚至外语学习者的某些“错误”(erroneous)语言,都应该纳入构式语法的理论范畴,因此仅有句子以内的构式是不够的,构式语法应该覆盖语篇构式众所周知,构式语法和Fillmore的语义框架有关Ostman认为,这个语义框架还应该包括语类(genre),以便让我们知道我们所说的话是否得体,比如是否符合语篇的话题、图式,或具体的语篇体裁知识,即构式语法与语篇的结构和语义有天然联系 2语篇构式语法在语篇研究中的应用 Langacker重申了认知语法对于词类划分的独到见解他认为语法主要是围绕表达事物(thing)、事件(event)的交流功能来组织的,事物和事件也就构成了语法范畴的图式义词类范畴的原型图式是:名词表事物、动词表事件、形容词表关系,其中名词类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而动、形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这也能间接解释为什么动词的名词化要比名词动用普遍,因为前者涉及的是同一认知框架中要素的转换(如throw-thrower,只是[来自Www.lW]将注意焦点从动作过程转向施动者),而后者则涉及新要素的添加(如water做动词就在原来water做名词表事物的基础上添加了施动者和施动者动作的框架)。
以下面的新闻标题为例来解释同语篇构式有关的语言现象 Mother drowned baby. 例句中的两个名词“mother”和“baby”前面都缺少必要的限定成分,因此它不会被核心构式所允许(liscensing),如限定成分构式(determination construction)、主谓构式或短语动词构式,这些“核心”构式所联合准许的将是“A mother drowned a baby”这样的表达Ostman认为,这表明我们的构式知识还应该包括文体、语用及语篇的部分,包括特定文体及语境下的语篇结构,以及像新闻标题和广告语这样的文体当中的特殊构式类型具体而言,根据语篇构式语法,虽然这个表达不符合语法,名词前缺少必要的冠词这样的限定词,但是在将其设置为新闻标题后,缺少冠词的语句就可以成立了 Ostman认为,在家里的饭桌旁,虽然谈论“Mother drowned baby”令人毛骨悚然,但是“Mother bathed baby”完全可以接受这当然和bathe所涉及的语类框架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有关同时,由于在家庭语境下,“mother”和“baby”都成为了专有名词,因此反而加了冠词的“the/a mothe”,“the/a baby”难以被接受,即语篇的结构及词句的选择要受语篇类型的牵制。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Mother drowned baby”不能被常规语法所接受,但是如果这个语句出自一个英语学习者之口,尤其是母语没有冠词的学习者(如芬兰人),那么我们应该对此宽容一些起码在我们考察一段外语学习者的话语时,如果设定该话语的语篇类型为语际语言,则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该语篇内不十分符合语法的语句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语篇类型框架和语用因素在语篇构式语法(DCG)中占据核心地位,而以往构式语法的核心,即句子以内的构式(synsem)只是DCG的一个子部分尽管如此,Ostman以及整个认知语言学领域都尚未对语篇类型、语类或者语境有足够深入细致的研究,而Fillmore关于框架语义的论述也不像以Halliday和Martin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法(SFG)那样专门研究语境和语篇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关于语篇构式语法的研究可以从SFG的相关研究中得到启发和借鉴,从而为DCG提供更多的语篇构式例证 3结语 本文在Ostman提出的语篇构式语法的指导下,对构式语法在语篇中的运用进行了初步尝试,并探讨了语篇构式语法在新闻媒体用语中的运用语篇构式语法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已经引起了学界的足够重视,并将成为语篇语言学的一个独特的新体系。
Reference: [1]刘宇宏. 从构式语法看汉语成语的仿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 (6):10-13 [2]吕晶晶. 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与动向--第七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暨第三届认知语言学暑期讲习班综述[J].外国语,2011,(5):93-96 [3]袁野. 论语篇构式语法及语篇构式压制[J]. 外国语,2011,(5):38-45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