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秦汉画像石与画像砖建筑等.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天****步
  • 文档编号:300020394
  • 上传时间:2022-05-2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96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秦汉画像石与画像砖建筑等 秦汉画像石与画像砖、建筑等 秦汉时期的画像石与画像砖遗存分外丰富,它是秦汉艺术,尤其是汉代艺术代表性的艺术品类,也是秦汉贵族崇尚厚葬、事死如事生时代风俗的产物画像砖、石是雕刻、模印着各种画面,用于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阁、石阙等的建筑用材匠师以刀代笔,在坚硬的砖石面上,创作了众多精致的图像,因而作品兼具绘画,雕刻两种因素,此外,由于画像砖石是用于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阁的建筑材料,还要兼顾建筑的形式特点,所以它也是秦汉艺术综合的显现 秦汉画像砖 画像砖是秦汉时代的一种建筑装饰构件秦代至西汉初期,画像砖多用于装饰宫殿府舍的阶基;西汉中期以后,画像砖主要用于装饰墓室壁面;东汉是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时期,用途最为广泛 秦代的画像砖用模印和刻划两种方法制成,外形分大型空心砖和实心的扁方砖两类陕西临潼、凤翔等地出土的秦代模印画像砖,是在砖坯未干时,用预先刻成的阴印模捺印而成的,花纹凸起1957年临潼出土的狩猎纹画像砖,印着骑马射猎图传出风翔、今藏西北大学的秦代宴享纹画像砖,印着宴享客人和苑圃风景等画面临潼出土、今藏陕西省博物馆的一块侍卫、宴享、射猎纹画像空心砖,是迄今察觉秦代模印画像空心砖的代表作。

      在临潼秦始皇陵邻近,还察觉一种模印几何纹的铺地方砖此外,在咸阳秦宫遗址,曾出土刻画着龙凤图像及人面鸟身、珥蛇佩璧的水神(禺缰)画像空心砖,线刻流利生动,仿佛“骞翥若飞”数量不多 西汉的画像砖察觉的以模印的空心砖为主,题材较秦丰富,有执戈门吏、持戟武士、迎宾拜谒、骑士射猎、驯马、驯虎、扶桑、珠树、大雁、犬、方位神、玄鹤、门阙、铺首、几何纹花边等以线条干脆有力、形象生动传神而著称 今藏陕西省博物馆的一块侍卫瑞璧纹模印画像空心砖,约属西汉初期物,砖面中央为铺首图案,左右两侧印着亭阑侍卫及绶带瑞璧,侍卫作双手捧盾状,状貌颇英武;上下边框部位,印着鱼龙嬉戏及菱格纹图案1965年挖掘咸阳杨家湾西汉初期墓的兵马俑坑,察觉回字纹与菱格纹的模印铺地方砖此外,咸阳、兴平还先后出土浮雕感甚强的青龙、白虎等四种画像砖 洛阳邙山南麓西汉中后期墓出土的模印画像空心砖,多数采用阳模,印成的画像多呈凹陷的阴线;少量使用阴模,画像线条鼓凸 东汉画像砖以河南、四川两省出土最多,其中四川的艺术水平最高陕西、河南一带多为从西汉后期开头流行的空心砖,建筑墓室根据不同的大小约用二三十块至六七十块由于较大(如两块合成一墓门),大都长方形,长约1—1·5米,宽约20—50厘米,厚13—14厘米,所以上面的图形往往是屡屡模印各种花纹而成;四川一次模印而成,皆为实心的方砖(40乘40)或长方砖(46x 27厘米左右),画面 一次模印而成,构图完整生动,可以成批生产,同一题材的砖可以根据不同墓仆人的要求加以组合变化。

      河南一带以几何纹为主,再辅以龙、凤等动物纹样以及楼阙、车马、人物等等,画面巨大,将东汉贵族的阔绰生活表现得相当概括,构图技巧很高,对比有特色的题材如泗水取鼎、鼓舞、盘舞及表演履索、寻橦(音床,即缘竿,都卢寻橦,都卢,国名,其人体轻而善缘也)与杂技戏车等;四川画像砖在题材内容方面也称独树一帜,除少量汉代普遍使用的神话内容(如西王母,伏羲女娲、日月神、仙人戏鹿等)之外,绝大片面刻画现实生活,其中既有表现墓主生前社会地位的门阙仪卫、车马出行、经师讲学、宴饮观舞等场面,也有若干反映封建庄园经济农副业生产活动及集市贸易活动的画面,风格 新颖隽永,乡土气息更加浓郁(如四川特有的盐井、小酒馆等),表现手法也相对简练,与汉代常见的铺陈手法有所不同代表作有弋射收获画像砖(成都、大邑均有出土)、荷塘渔猎画像砖(彭县出土)、播种画像砖(德阳出土),盐井画像砖(成都、邛崃均有出土),桐园画像砖(成都出土)、市井画像砖(广汉、新都均有出土)、伍伯画像砖(彭县出土)、车骑过桥及宴饮观舞画像砖等 汉画像石 画像石是雕刻着不同画面的建筑石材,用于构筑地上的享祠、石阙或地下的墓室、石棺等根据现有资料,画像石大约萌发于西汉昭、宣时期,秦代没有察觉;新莽时期有所进展。

      东汉时期,画像石分布地区扩大,形成四个中心区:①山东、苏北、皖北区;②豫南、鄂北区;⑧陕北、晋西北区;④四川地区此外,北京、河北、浙江海宁等地亦有零星察觉 西汉晚期画像石 在山东、豫南两地均有察觉:山东沂水鲍宅山的凤凰刻石,上有“元凤”、“三月七日”、“凤凰”等榜题刻字,画面为阴线刻成的两只齿率的凤凰;河南南阳赵寨砖瓦厂画像石墓石门扉与石门柱上雕刻的楼阁、门阙图像,题材对比单调,技法属凹面阴线刻,雕造于昭、宣时期;山东汶上县新莽天凤三年(公元16年)画像石,亦称“路公食堂画像”,画面为阴线刻成的车骑出行图;河南唐河湖阳始建国天风五年(公元18年)汉郁平大尹冯君孺人画像石墓,墓室布局呈周绕回廊的“回”字形,东接带南北两车库的甬道,全部用石材构筑,墓内雕刻着30余幅画像,有描绘社会现实生活的迎宾拜谒、驯虎骑象、乐舞杂技,有反映升仙思想的羽人、应龙、四首人面虎,还有护卫墓主平静的蹶张、青龙、白虎、朱雀、铺首衔环等神怪雕刻技法主要是减地浅浮雕,阴线刻者仅有一石综观此墓画像石,具有布局疏朗、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象质朴等特点,纪年明确,堪称新莽时期画像石墓的最正确遗例 东汉前期画像石 在山东地区,以肥城栾镇村建初八年(公元83年)画像石、长清孝堂山石祠及南武阳石阙画像石为代表。

      孝堂山石祠位于长清县孝里铺村南的山顶上,旧讹传为西汉孝子郭巨为其母所建之享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八“济水”注曰:“(巫山)在平阴东北??今巫山之上有石室,世渭孝子堂”石祠为南向的单担悬山顶两开间房屋,内有游人题刻多那么石梁西面有“平原湿阴邵善君以永建四年(公元129年)四月二十四日来过此堂叩头谢贤明”的题记,其雕刻技法和边框图案酷肖肥城栾镇村建初八年画像石,故而推断孝堂山石祠建立于东汉章帝、和帝时期(公元?6—105年)祠内石壁及三角形石粱上,布满精致画像,有神话传闻、天文星象、历史故事(周公辅成王、泗水取鼎)、也有封建贵族朝会、出行、迎宾、征战、献俘、狩猎,庖厨,百戏等生活场面,具有东汉早期精练质朴的风格特点 南阳地区的东汉早期画像石,以南阳扬官寺和唐河针织厂察觉的两座画像石墓为代表唐河针织厂汉画像石墓,平面呈“回”字形,画像内容颇为丰富,有范睢受袍、晏子见齐景公、二桃杀三土等历史故事,还有伏羲女蜗、虎吃女魃,四神、天象、击剑等画面雕刻技法主要采用物象外留有粗鲁凿纹的浅浮雕,布局干脆疏朗,物象鲜明醒目,具有古朴豪放,沉重雄大的风格恃点 陕北、晋西北地区的画像石,多届东汉中期,分别察觉于绥德、米脂、榆林、离石等地,画像主要刻在门楣、门框及门扇上,内容较单纯,有牛耕、放牧、车骑出行及东王公、西王母等。

      东汉后期画像石 在南阳地区,以襄城茨沟永建七年(公元132年)画像石墓、 南阳东郊李相公庄建宁三年(公元170年,为东汉灵帝年号)许阿瞿墓为代表,两者皆属砖石混合布局墓前者有二龙穿壁、翼龙、翼虎、神熊、游鱼、蟾蜍等石刻画像,后者有孩童(墓主许阿瞿)参观嬉戏乐舞,执笏门吏、铺首衔环等石刻画面,艺术风格趋向粗放简率 山东、苏北地区的东汉后期画像石,以创造于东汉桓帝时期的嘉祥武氏石祠、安丘画像石墓、沂南画像石墓及徐州茅山画像石墓等为代表 最出名者武氏石祠位于山东省嘉祥县武宅山村西北,东汉晚期,早在宋代即为金石学家所重视其中的武梁祠画像,最初著录于北宋赵明诚的《金石录》,南宋末洪适在《隶释》中录其榜题文字,在《隶续》中采录片面画像大约在元代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当地遭遇特大水患,武氏祠遂被湮埋地下及至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九月,浙江钱塘人黄易官济宁水道同知时,亲历其地,主持挖掘,武氏祠诸石方重见天日除了武梁祠外,还察觉了其它三个武氏祠的画像石(武开明兄弟及开明之子武斑及武荣),除此之外还有武氏双阙、武斑及武荣碑,石柱及柱头及三个以及石狮一尊 武梁祠为面北的单檐悬山顶单开间石布局房屋,由东、西山墙、南墙(后墙)及屋顶前后两坡等五块石材组成。

      据《隶释》卷十六所录“武梁碑”的记载,祠主武梁,宇绥宗,曾任州从事,卒于桓帝元嘉元年(公元151年),终年74岁;其子仲章、季章、季立及长孙子侨“竭家全体”,购运南山名石,建立了这座祠堂,全部石刻画像出自“良匠卫改”之手绝大多数人物故事画面有隶书榜题武梁祠屋顶前后坡,皆刻祥瑞图案东、西(皆五层)、南(后)壁四层画像与南相比,东、西多第一层山墙锐顶片面,西为西王母、玉兔和奇禽异兽,东为东王公、仙人及奇禽异兽其次层与南壁第一层取齐,刻古帝王、列女;其下刻孝子故事;再下刻义士、列女等历史故事;最下层车骑人物等生活场景武开明祠十块画像石以神话故事题材为主;而武斑祠的十块以历史故事居多,构图也更完整其中有出名的荆轲刺秦、泗水取鼎(秦昭王夺取周王室的九鼎,在搬运途中,一鼎落入泗水秦始皇时派人捞取,刚出水面,有龙咬断绳索,鼎又落入水中,说明秦无德,不该保有九鼎)等故事,为代表之作武荣祠的画像设计与题材类似武梁祠,历史故事有孔子见老子、秋胡戏妻(周代鲁国秋胡新婚五天就去陈国作官,五年后回家,见美妇采桑,就以黄金引诱,遭到拒绝,到家后察觉就是自己妻子)、无盐女与齐王(齐宣王与钟离春,有德而貌丑)武氏祠的典型性在于通过小小的石室,涵括了汉代绘画的的绝大片面题材,经过情节化的处理,把众多画面有机组合在一起,充分表达了汉代的恢宏气象与汉代大赋崇尚的铺陈的特色是一脉相通的。

      我们的艺术从先秦的装饰风过渡到绘画性更强的再现风格画像砖石虽为刻凿与模印而成,便仍表现出了中国艺术特有的线条的表现力 武梁祠西壁画像分五层:第一层为山墙锐顶片面,刻西王母和奇禽异兽,西王母作蓬发戴胜状,画面右方有玉兔捣药场面其次层,自右至左(下同)刻伏羲女蜗、祝融、神农、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桀等古代传闻中的始祖及帝王图像第三层,刻曾母投杼、闵子骞失捶,老莱子娱亲、丁兰刻木等孝子故事第四层,刻曹沫劫齐桓公、专诸刺吴王、荆轲刺秦王等义士故事第五层,刻车骑人物 东壁画像亦分五层:第一层山墙锐顶片面,刻东王公、仙人及奇禽异兽其次层,刻代赵夫人、梁节姑姊、齐义继母、京师节女等列女故事第三层,刻三州孝人、义浆羊公、魏汤、赵口口、孝孙(原谷)等孝子故事第四层,刻要离刺庆忌、豫让刺襄子、聂政刺韩王、无盐丑女钟离春等义土、列女故事第五层, 刻庖厨及县功曹迎处土场面 南壁(后壁)因无锐顶片面,故而画像分作四层:其第一层画像与东西两壁的其次层画像取齐,刻梁高行拒聘、鲁秋胡戏妻、鲁义姑姊、楚昭贞姜等列女故事其次层,刻柏榆受笞、邢渠哺父、董永佣作侍父、田章孝母、朱明友悌、忠孝李善、金日磾拜谒阙氏像等孝子故事。

      第三层,中央刻楼宇燕居,楼上端坐一妇女,旁有持镜、掉杯、执便面的侍女四人;右方刻蔺相如奉璧于秦,范睢辱魏须贾故事;左方刻七人画像,居中三人身份典雅,其右二人作跪禀状,左二人手持便面躬身侍立,无榜题,故事不明第四层,中央为通连第三层之楼宇下层,室内画四人,室外两侧各画一人;近年有人释此图为“楚群臣绝缨图”两侧为向左方行进的车骑人物 武梁祠屋顶前后坡,皆刻祥瑞图案 武氏祠前石室与左石室的石刻画像,其题材内容及艺术风格和武梁祠相仿,不同处在于增加了泗水取鼎、孔子见老子、孔子门生等历史故事,并有水陆攻战、鱼龙曼戏、仙人出行、雷神出行等繁复生动的构图,神话色调更加浓郁左石室所刻“荆轲刺秦王”,画面保存较完整,它和“泅水取鼎”一样,都具有贬斥秦王的含意,是汉代最流行的画像石刻题材 武氏祠石刻画像皆用减地平雕加阴线刻的技法雕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