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
21页梦游天姥吟留别【1】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2】;越人【3】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4】,势拔五岳掩赤城【5】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6】我欲因之【7】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8】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9】谢公【10】宿处今尚在,渌【11】水荡漾清【12】猿啼脚著谢公屐【13】,身登青云梯【14】半壁见海日【15】,空中闻天鸡【16】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17】熊咆龙吟殷岩泉【18】,栗深林兮惊层巅【19】云青青【20】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21】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22】青冥【23】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24】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25】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26】,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27】以魄动,恍【28】惊起而长嗟惟觉【29】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30】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31】安能摧眉折腰【32】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注释】【1】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唐玄宗天宝三载(744),李白在长安收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
第二年,他即将由东鲁(今山东一带)南游吴越,写了这首描写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东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而得名2】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难以找到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叫蓬莱、方丈烟涛,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确实、实在3】越人:指今浙江一带的人4】向天横:遮住天空横,遮蔽5】势拔五岳掩赤城: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城拔,超出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的总称赤城,和下文的“天台”都是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北6】对此欲倒东南倾:对着(天姥)这座山,(天台山)就好像要拜倒在它的东南面一样意思是天台山和天姥山相比,就显得低了倾,偏斜、倒下7】因之:意思是受前面越人的话所吸引因,依据8】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9】剡溪:水名,在今浙江嵊州南10】谢公: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385-433)谢灵运喜欢游山访胜,他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宿11】渌:清澈12】清:凄清13】谢公屐:据《宋书·谢灵运传》,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骏的地方,他备有一种特制的木屐,前后齿可装卸,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以保持身体平衡。
屐,以木板作底,上面有带子,形状像拖鞋14】青云梯:指直上云霄的山路语出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诗:“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15】半壁见海日:在半山腰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16】天鸡:古代传说,东南有桃都山,山上有大树叫“桃都”,树上栖有天鸡每当太阳初升照到树上,天鸡就会鸣叫,天上的鸡也都跟着它叫起来17】迷花倚石忽已暝: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很快就暗了下来暝,昏暗18】熊咆龙吟殷岩泉:熊在咆哮,龙在长吟,声音震荡着岩石和泉水殷,震动19】栗深林兮惊层巅: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栗、惊,均为使动用法层巅,层层山峰20】青青:黑沉沉的21】列缺:闪电列,同“裂”22】洞天石扉,訇然中开: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洞天,仙人居住的洞府訇然,形容声音很大23】青冥:天空【24】金银台:金银筑成的楼台,指神仙居住的地方25】云之君:泛指驾乘云彩的神仙26】鸾回车:鸾鸟拉车回转鸾,传说中的神鸟27】悸:因惊惧而心跳28】恍:猛然惊醒的样子29】觉:醒30】失向来之烟霞: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消失了向来,原来烟霞,指前面所写的仙境31】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等到要走的时候就骑上去探访名山。
传说中神仙、隐士多骑白鹿32】摧眉折腰:低头弯腰,即卑躬屈膝摧眉,即低眉,低头一、文学常识(一)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5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李白“五岁育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李白有远大的抱负,“愿为辅弼”“安社稷”“济苍生”20岁后,李白蜀中漫游,25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元年42岁赴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玄宗“降辇步迎”,待诏翰林被排挤出京后,漫游江湖间,761年,请缨杀敌,因病折回次年,病死当涂,初葬采石矶李白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二)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如对其妻所说:“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不到三年(744年),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体面地赶出了京城长安。
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州话别,临行作本诗三)文体知识1.七言古诗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2.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别近体诗(今体诗)出现在唐代,因此唐人把这新出现的诗体,称为近体,把唐以前的各种诗体称为古体其实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其主要区别是古体诗没有固定句数的限制,没有固定的句式,没有固定的平仄和韵律而近体诗则与之相反,有十分严格的格律它可分为绝句、律诗和排律,从字数上可分有五言和七言两种二、掌握字词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瀛洲( ) 天姥( ) 剡溪( ) 渌水( ) 谢公屐( ) 忽已暝( ) 殷岩泉( ) 栗深林( ) 惊层巅( ) 澹澹( ) 石扉( ) 訇然( ) 鸾回车( ) 魂悸( ) 恍惊起( ) 长嗟( ) 觉时( )三、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列缺霹雳 通 ,含义: 2.须行即骑访名山 通 ,含义: 3.脚著谢公屐 通 ,含义: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通 ,含义: (二)古今异义词1.烟涛微茫信难求 古义: 今义: 2.云霞明灭或可睹 古义: 今义: 3.势拔五岳掩赤城 古义: 今义: (三)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1.虎鼓瑟兮鸾回车 鼓: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事: 3.云青青兮欲雨 雨: 4.栗森林兮惊层巅 栗: 惊: 5.对此欲倒东南倾 东南: 6.訇然中开 中: 7.古来万事东流水 东: 8.熊咆龙吟殷岩泉 殷: 9.越人语天姥 语: 10.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下: 11.使我不得开心颜 颜: 12.一夜飞度镜湖月 一夜: 13.半壁见海日 半壁: 14.空中闻天鸡 空中: 15.訇然中开 中: 16.天姥连天向天横 横: (四)一词多义青 云青青兮欲雨 青冥浩荡不见底 且放白鹿青崖间 来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失向来之烟霞 古来万事东流水 之 我欲因之梦吴越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列 列缺霹雳 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 迷花倚石忽已暝 忽魂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