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跨文化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授课策略探索500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267631113
  • 上传时间:2022-03-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9.28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跨文化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授课策略探索|500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摘要:听说读写的大学英语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对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英语交际能力的要求跨文化交际教学法因此应运而生海姆斯(Hymues)在1972年第一次提出了交际能力的概念在交际性教学活动中,学生应是核心,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开展教学,跨文化交际教学法便是其中的解决之道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交际教学法;交际能力;思维能力一、引言传统的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五大方面的发展,从而忽视了作为自然人的学生们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刚刚入门学习英语的教材中的内容往往又是些思想性不高的问题:比如,“今天遇到的麻烦事,假期和同学聚会的情景”等等,都是些低龄阶段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对于已经成年的大学生来说已经是提不起任何兴趣来的所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一方面要提高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另一方面要扩充知识的外延这也是1961年拉多(Lado)提出的外语水平的认定方法跨文化交际教学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充知识外延方面提供里一个很好的途径二、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教学法的历史背景与渊源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已开始质疑听说教学法(Audio-lingualMethod/ALM)的理论基础,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所提了“语言能力”(linguisticcompetence)这一概念,这让英国的语言学家们对当时语言教学界盛行的情景语言教学模式(SituationalLanguageTeaching/SLT)的教学理论进行重新审视。

      他们认为语言教学的重点应该摆在“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ability)而非语言结构的熟练度(masteryofstructures),提出语言的独特性与多变性不是用几个结构性的理论就能笼统概括的于是诞生了交际语言教学法(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CLT)文秋芳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下的教学方法三、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模式文秋芳指出: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模式是对以往交际能力模式的进一步补充和发展文秋芳;2002)在卡内尔・斯魏恩(Canale&Swain,1980)、巴克曼以及李筱菊提出的不同的交际能力模式之下,文秋芳教授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见下图)(文秋芳:2002)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linguisticcompetence),也就是语言符号本身的知识(包括词汇,构词规则,语音,句法等方面),主要涉及正确理解和和表达话语(utterance)的字面意义的知识,也就是句平面上遣词造句的能力语用能力”(pragmaticcompetence),指在不同的社会语言环境中适当理解和表达话语的能力,并把语法形式和意义融合在一起,用口头或书面形式连贯地表达不同种类语篇的能力。

      策略能力”(strategiccompetence),为了加强交际效果或弥补由于缺乏交际能力等因素引起的交际中断所使用的策略,包括言语(verbal)和非语言(nonverbal)两方面换句话说,策略能力就是在交际过程中的应变能力跨文化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对文化的敏感度,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性;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四、大学英语口语课堂应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重要目的口语是在日常交际中使用的语言,具有简洁,松散,不确定等特点虽然口语交际中的语篇不如书面语篇那么严谨,但较长的口头语(如口头作文,演讲,公众讲话等)仍然需要说话者有清晰完整的思路和较为严谨的逻辑在个体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经历三个阶段:形象思维阶段、形式思维阶段和辩证思维阶段个体思维能力的发展,正如文秋芳指出的,并不是与学历成正比可以想见,大学生中也不是每个同学都达到了具有成熟的辩证逻辑思维的能力而英语专业的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也是很难准确描述的但是就课堂教学的反应来看,大部分的同学的思维还是缺乏广度和深度,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势在必行,是必要的,更是必需的在《英语专业基础大纲》和《高年级大纲》中,多出提到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独立分析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包括三个方面: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辩证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五、口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教学策略英语口语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其自由性是口语教学变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如果不能奇思妙想的引发学生的讨论,没有一个坚定的理论作支撑,口语课教学便会沦落成为教师个人的口语演讲正因为有了要培养学生个体思维能力的发展的理论基础,使得口语课程的教学变得有的放失这就对教师在课程策略设计方面有所要求1.设计的口语训练活动一定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具有挑战性口语课需要兼顾语言技能训练和思维能力训练,因此必须保证学生在信息的输入能达到一定的水平事实证明,如果没有给学生足够的信息,很难保证学生在问题的讨论上具备深刻的思维能力,学生也不可能将问题谈的深入如果学生在内容和语言上都产生了困难,很难想象口语可还能够进行下去2.多设计些培养归纳与抽象能力的活动多年的教学发现,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普遍较差,很难将事物归类并冠以名称是大多数学生的身上发生的现象因此,要设计一些有争议的话题,让同学们列举其支持或反对的原因,然后再将这些原因让同学们归类,等等3.多设计些培养辩证逻辑思维能力的活动,将国外的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让同学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培养看问题的全面性六、结论与反思英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我们通过英语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进行文化,科技交流,商务往来等等,学习英语,不应该只局限在会说英语,会说英语国家的文化,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才是我们的目标培养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必须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21世纪的大学生才可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成为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实力的国际性人才参考文献:[1]Nunan,D.TheLearner-CentredCurriculum:AStudyinSecondLanguageTeaching.[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Littlewood,W.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2000[3]Harmer,JeremyHowtoTeachEnglish.[M]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0[4]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