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榕桥村现状分析.docx
6页榕桥村住宅现状报告08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3班组长:陈美玲组员:曾台朴潘伟伟张鹏、榕桥村基本概况福州闽侯县上街镇榕桥村位于福州市西郊,旗山北麓,地处由于剥蚀和在冲击形成的平原地带,为典型的小地貌特征,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属福州平原的组成部分榕桥村仅靠旗山,袁歧头江与村庄紧密相连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东南亚和海洋性气候特征,是上街镇23个行政村之一,位于上街镇西部最边缘地带,下分包禄、超山、幸福、过洋、年丰、集中6个片区,有800多户人家,约3500人土地总面积约5000亩,大学城征用2300亩,平地基本上被征用,只剩一些山地、林地周边大学有闽江学院、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中医学院等大学城入住前,主要以农业为主,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是“上街最穷”的村二、公共基础设施一)公共服务设施近年来全村的道路、绿化、、有线电视、上下水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政府拨款、村财政、村民集资和个人捐助的形式,共修路7000多米和小学、幼儿园04年将旧学校礼堂1改成老人文化活动中心(多功能厅)具体如下:1)道路布局(翻砂厂)一-福州职业道路铺设村内大路分三条(二级道路):过洋技术学院,连丰大街,大街幸福(青源水厂堤坝)包禄。
而其中小路分布在村内各小巷,全部为水泥联系本村的主要干道有:316国道和京福高速公路(一级道路)2)供电、供水布局主要的供电网络:坑南变电所(旧时名称)一-上街供电所榕桥村高压总变电系统一-各家各户那么90%以上家中已有通信主要的公共建筑有榕桥村办公行政大楼,榕桥小学等主要水厂是福州青源水厂分三个管道铺设水管:青源一-包禄片;青源一-幸福一-集中一-大街(中间位置)一-连丰一-过洋村;青源一T超山没有完备的排水系统,主要依靠房前屋后的小河与池塘雨期冲刷,依靠自净能力排污二)市政基础设施中小学、医疗卫生及文化、体育设施,商业金融基本情况由于人口分布、城市开发建设很不均衡,现状的公共设施用地分布不均,商业金融主要分布于大学城一带,医疗卫生、文化及体育设施则主要分布在各高校内详细情况如下所述:1)、中小学本地段现状有小学1所,融侨小学,小学规模偏小,教学基础设施不足本地段内现状没有中学2)、医疗卫生及文化、体育设施医疗设施规模小,大部分没有单独用地,而文化及体育设施主要分布在高校校内3)、商业金融等其它服务设施商业金融用地相对较少,几乎没有单独的商业金融用地但沿大学城一线的三类居住用地临街面绝大部分用作商铺,为当地居民及高校学生提供相应的服务。
三、绿地布局总体上榕桥村的绿地面积较少且基本上没有规划好的绿化用地,只有在居民的房前屋后和池塘旁边分布着一些树和草地,还有一些菜畦榕桥村居民对绿地的保护缺乏一定的意识,在盖建新房或者其他工程建设时随意破坏绿地榕桥村内,主要的名胜古迹有两处,一处是十四门桥还有一处是超山寺十四门桥横跨溪源溪,是一座建于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的古桥,至今已有近千的历史了,是闽侯现存最长的宋桥闽侯县人民政府于1989年3月公布该桥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呈东西走向,为石构平梁桥,全长102米,桥面宽L8米,有13个舟形石墩超山寺为福州旗山著名的古寺,位于榕桥村超山北麓始建于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距今八百六十多年,元奉定初年(公元1324年)改建;明德政12年(公元1517年)重建;清嘉庆八年(1802年)再次翻新寺院内外因有不同时期的许多文物遗存,如大殿前廊石栏杆的宋代石刻,巨型石槽,明代住持僧主持修建的古石桥、历代僧众的三座葬骨塔等,被列为闽侯县文物保护单位原占地面积约200亩左右、现正落实土地14多亩四、建筑用地布局改革开放以来,上街地区借助近郊区和过境交通的双重优势,乡镇企业和城郊型农业得到迅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大提高,绝大多数人家都盖了新屋,农村住宅建设面积逐年增加,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如今榕桥村的建筑总面积有:229933.21m,人均建筑面积约为65o-)现状总体评价规划区域内现状建设良莠不齐,总体水平不高,除大学城,多为低层建筑,整体环境较差而各村镇建设用地中的村民自建房多为低层建筑,其占地面积相对较大,土地没有得到高效利用二)居住用地布局榕桥村现状中的居住用地主要由四种类型构成,其一为单位职工家属区;其二为各村沿麓山南路的飞地中的三类居住用地,占居住用地的比例很小,仅8%左右;第三类为村镇建设用地,此类用地除小部分为村镇公路用地外,其它绝大部分为村镇居住用地,其用地占居住用地的近2/3,还有就是新建的农民安置小区(定义为二类居住用地)在所有居住用地中,二类居住用地的土地利用率最高,环境也较好;而三类居住用地的建筑密度最大,居住环境最差;村镇居住用地的土地利用率最低,人均占地相对最多本地段片区现状为乡村向城市渐变的过渡地段,现有建筑以村民低层住宅建筑为主,其中一层建筑多为砖瓦结构,二、三层建筑则以砖混结构为主,建筑质量普遍不好,其中一层建筑基地面积占地比重很大,达到总建筑基底面积的39.06%,而1〜3层建筑基地面积则占到近3/4;多层及高层建筑则多为钢筋混凝土材料建造,其质量相对较好,但建筑面积相对不多。
三)存在的问题由图可以看到榕桥村的住宅主要分布在集中、过洋和年丰三个自然村,而幸福、包禄和超山三个自然村的建筑密度则相对较低,特别是包禄,还存在大片的空地而目前村里的住宅建筑面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密集的,呈块状分布,建筑结构形式也都比较统一主要结构是砖混、砖木两种房屋建筑基本属于自建房,即村民自建但问题是,这些新增加的房屋,缺乏合理的规划,布局不科学,地域建筑风格丢失,文化品位不高,缺乏特色,主要表现为:1、大多数住宅的缺乏统一规划,建筑物间距、朝向、通风、采光、抗震等存在不少问题2、村内道路随意延伸,分工不明,许多地段没有防火救灾安全通道3、大多数新建住宅没有合格的下水管网和系统安全的电力、通讯等市政基础设施相配套4、大多数新建住宅的生活废水随意排入附近的水塘、河川,生活垃圾随处堆放,已经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卫生状况令人担忧5、拆迁户新盖的农民新村,不能打破行政村的界限,规模偏小,布局分散,各自为阵,远离镇中心,不利于强化上街村作为镇所在地的中心地地位和职能,加快全镇城市化进程也不利于更经济有效地使用有限的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6、建筑设计单调粗糙,风格不统一,缺乏地域特色传统1、每个生活居住小区应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周边条件等因素确定其独特的建筑风格。
2、小区应当有充足的公共绿地,使人们在优美、舒适的气氛中生活3、根据人民生活的需求,小区的规划建设应充分考虑物业管理或社区服务)功能,强化智能管理系统4、依据现实状况规划合理的道路5、小区的水、电、暖、燃气、通讯、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专业应由规划部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一同考虑,并留有充足的余地,为小区的美观、整洁以及观代化专业设施的设置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6、强化市民素质的提高,杜绝小区乱搭乱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希望进驻榕桥小区能建设成为一个舒适、生态、环保、受人喜爱的住宅小区,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进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