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输血科的配置和任务.doc
30页输血科是指医院内设立的专业科室,主要承担着日常临床输血、血浆置换、 血细胞单采治疗、自体血采集保存、直接抗人球实验、ABO 正反定型复查、Rh 血型、抗体筛检项目等工作,是医院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血站是独立的法人机构,承担着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独立职责,而 输血科却是医院的内部分支,不具备法人资格,主要为临床抢救和治疗疾病提 供辅助性的工作 一、输血科(中心血库)的设置和配备一、输血科(中心血库)的设置和配备(一)输血科(中心血库)的设置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二)输血科配备标准1.人员与床位之比:1:100~1502.人员技术职称:三级医院至少配备一名副主任医(技)师以上人员;二级医院至少配备一名主治(管)医(技)师以上人员;其他各级医院输血科(血库)至少配备一名医学专业人员3.仪器设备:储存试剂的常温冰箱和储存血液及血制品的常温冰箱(1~6℃)、储存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物的低温冰箱(-20~-30℃)、37℃和 56℃、37℃干浴箱、各种规格的离心机、显微镜及实验室常规配置4.房间安排:血型血交叉试验室、冰箱放置室、采血或自体输血室、配型移植实验室、清洗室等。
二、采供血管理二、采供血管理一般输血科(中心血库)的血液及血制品均由省、市、地血液中心及血站提供,因特殊原因或教学科研需要,确需自行采供血的医院必须报经各级行政部门同意,报省卫生厅批准设置并验收合格,其血源队伍纳入市(地)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并按规定领取《中心血库采供血许可证》1.采血室要求总体布置宽敞明亮,幽雅舒适;采光良好,献血员位置明暗适宜,工作人员处可以适当安装台灯和壁灯;室内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每天消毒,定期采样进行空气细菌监测2.采血设备包括采血用沙发或椅子、电子采血秤、无菌操作台、热台机、血袋、血压表及止血带、采血及消毒用品等3.献血员体格检查、血液学标准、采血量及时间的间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及国家卫生部颁布的《血站管理办法》4. 采血必须使用无菌的密闭的系统,全过程要求无菌操作5.准备急救药品和用具,并建立一套完善的献血员护理程序6.各种血液成分分离制作,如血浆、红细胞、血小板、冷沉淀物等,由全血中分离出来且又不稳定的衍生物的制备和运转,原则上应由国家指定的血液中心和血站进行三、血液及成分的运输和保存三、血液及成分的运输和保存(一)储存设备监测1.各种保存血及成分的冰箱或冰柜的温度必须每 4 小时记录一次。
2.温度失控报警器必须设定一个温度失控范围,并随时处于开启状态3.温度失控报警器在箱内温度超过设定范围时,必须能被激活并发出明显的警报信号4.液氮冰柜必须另含有监测液氮水平的报警系统二)保存1.全血及红细胞制品可在 1~6℃的冷房或冰箱中保存 21~35 天2.冷沉淀物和新鲜冰冻血浆在≤-18℃保存 12 个月(超过 12 个月后转为普通血浆)3.普通冰冻血浆≤-18℃保存 5 年4.粒细胞浓缩物 20~24℃可保存 24 小时5.血小板浓缩物可在 20~24℃持续震荡的条件下保存 1~5 天6.洗涤红细胞以及已脱离密闭系统的其它血制品、解冻红细胞 1~6℃保存24 小时7.20%甘油保存的冰冻红细胞≤-65℃,40%甘油保存的冰冻红细胞≤-120℃,液氮保存的冰冻红细胞≤-120℃,一般用于常规输血的冰冻红细胞可保存 10 年三)运送全血及红细胞制品运送温度 1~10℃,冰冻类制品运送温度≤-18℃,粒细胞及血小板浓缩物运送温度 20~24℃四、血液及成分的申请和使用四、血液及成分的申请和使用(一)申请单的设计输血申请单应包含以下内容:血液及成分类型及其适应证、输血前的检测试验、血交叉配合试验结果、时间(申请、预计使用、完成试验、发送、输注开始和结束等)、申请医生姓名、病人资料(姓名、性别、床位号、住院号、疾病类型、输血及妊娠史等)、发送人员、输注情况(病人输注前后体征、输血人员姓名、输血反应情况等)。
二)血液及成分使用适应证1.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书面报告血红蛋白小于 8.5g/d1、大于 20%血容量丢失、体外循环手术预计血红蛋白小于 8g/d1、血红蛋白小于 10g/d1 的放疗或需手术者、其他2.全血:进行性巨量失血、其他3.血小板:成人大量输血超过 10 个单位、血小板数小于 5 万/ul 伴活动性出血或需手术者、血小板数小于 10 万/ul 伴活动性出血的体外循环手术、血小板数小于 2 万/ul、血小板数小于 10 万/ul 且一个血容量丢失、其他4.新鲜冰冻血浆:书面报告 PT 或 APTT 异常伴出血或需外科手术者、特定凝血因子缺乏伴出血或需手术者、输血量大于 15 单位、华夫林治疗或抗纤溶治疗伴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体重小于 15 公斤的体外循环手术者、抗凝血酶Ⅲ,蛋白 S,蛋白 C 缺乏,服用 L-天冬酰氨酶前纤维蛋白原缺乏、换血、其他5.冷沉淀物:凝血因子缺乏,如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Ⅷ、VW 因子、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其他6.CMV 阴性的血制品:小于 6 个月的病人、所有骨髓移植病人、儿科肿瘤病人7.照射的血制品:所有小于 2 岁的病人、所有儿科肿瘤病人、所有骨髓移植病人、获得相关献血员直接捐献的受体。
8.少白细胞血制品:所有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病人、所有儿科肿瘤病人、所有骨髓移植病人、慢性溶血病人三)ABO 血型不一致时血液及成分的选择原则全血 必须和受体完全一致红细胞 必须和受体的血浆相合粒细胞浓缩物 必须和受体的血浆相合新鲜冰冻血浆 必须和受体的红细胞相合血小板浓缩物 所有血型都可以接受,优先选择和受体的红细胞相合单个献血员冷沉淀物 所有血型都可接受D 阴性或 Du 型 选择 D 阴性的血液及成分四)输血会诊制度输血科人员(血库人员)应定期向临床用血科室提供血制品知识的讲座;定期或不定期和临床医生召开疑难输血病例讨论会会诊率:三级甲等医院 90%,三级乙丙等医院 85%,二级甲等医院 80%,二级乙丙等医院 75%在医务人员和病人中,开展合理用血,科学用血,节约用血的宣传教育活动,至少每年举办二次以上专题活动,成效显著五)成分使用率标准:成分输血率:三级甲等医院>70%,三级乙丙等医院>65%,二级甲等医院>50%,二级乙丙等医院>45%红细胞使用率:三级甲等医院>50%,三级乙丙等医院>45%,二级甲等医院>40%,二级乙丙等医院>35%。
六)输血志愿书临床医师在给病人输注血液及成分前,必须和病人及其家属签定输血志愿书输血志愿书要求说明以下内容:血液的来源、所做的检测试验、输血传播的疾病、输血后的并发症、以及当前输血的必要性和输血后的危险性等要求让病人及其家属充分权衡利弊,征得同意后,才能实施输血治疗五、输血前检测试验五、输血前检测试验(一)试验要求血清和血浆都可用于血交叉试验和抗体检测,最好是血清标本,标本使用限制在 3 天内含有肝素等抗凝标本可用凝血酶或硫酸鱼精蛋白处理使其凝集析出血清允许通过静脉输液口采集标本,但必须丢弃受残留静脉输液影响的前 5ml 标本一般不允许使用溶血的标本,对急性溶血性贫血和烧伤病人的溶血标本,在试验前后必须作溶血程度的比较标本和输血申请单上的所有资料必须填写清楚并完全符合,否则应重抽标本所有用过的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必须在 1~6℃冰箱至少保存 7 天,所有试验都必须保证观察和记录同时进行,且记录和资料都必须至少保存 5 年二)血型检测要求完成病人 ABO&RH 正反定型,献血员血型 ABO 正定型(必要时做 RH 血型),D 阴性病人必须做 Du 试验确定三)血交叉试验要求完成盐水交叉试验和检测不完全抗体的交叉试验(酶法、聚凝胺法、抗人球蛋白法)。
除紧急用血、自身输血外,所有输入红细胞及混有 5ml 以上红细胞的其它血制品均要求做血交叉试验四)其他另外必须开展的试验有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筛选、抗体鉴定、新生儿溶血病的全套试验、儿科及产科病人的全套试验等六、临床紧急用血和大量输血的管理六、临床紧急用血和大量输血的管理(一)紧急用血原则在紧急情况下,为挽救病人的生命,临床医生在比较等待血交叉试验完成后时间延误的危险性和输入未试验的提血单并阐述临床的紧急情况发放未进行交叉试验或完全部分交叉试验的血液,随后立即完成血交叉试验,紧急发血必须遵循下列原则:1.给予未知血型病人 O 型红细胞,如未知病人 RH 血型,则首选 D 阴性红细胞,特别是对有过妊娠经历的女性2.如有时间完成病人的 ABO&RH 血型检测,可给 ABO&RH 血型相合的血制品以前的血型记录不作为发放何种血制品的依据3.用显著的方式在血袋标签上表明血交叉试验在发血时未完成4.尽快完成血交叉试验,如在试验的任何一步发现不相合,应迅速通知主管医生或血库医生5.如病人由于医疗问题死亡,但不涉及输血,则没有必要完成血交叉试验,但应由主管输血的医生来决定如有原因表明输血加重了原始病情或促进死亡,则应完成所有的试验。
二)大量输血原则大量输血是指在 24 小时内输血量接近或超过病人的一个血容量的输血1.经输血科医生同意,血交叉试验可适当简化2.必须按照紧急用血原则,尽早给予病人输血治疗3.对 RH 阴性的病人,最好给予 ABO 相同 RH 阴性的血制品如紧急情况下不能提供足够所需的血液,经输血科主任同意,O 型的 RH 阴性的红细胞或 ABO血型相同的 RH 阳性的血制品也可使用4.在血小板<10 万/ul、PT>正常 1.5 倍时,必须考虑补充血小板和新鲜冰冻血浆七、血液及成分的发放七、血液及成分的发放(一)准备1.冷沉淀物和新鲜冰冻血浆在 37℃的水浴箱中融化后即可使用,也可放入1~6℃冰箱保存,但不超过 24 小时2.全血和红细胞制品可直接使用,如需加温则加温器和血制品温度都不得超过 38℃3.血小板和粒细胞一般在采集后 6 小时内使用二)检查发出血液前,应检查血袋是否破损、封口是否严密、血液外观是否正常如发现血袋破损、封口不严有渗漏、血液中有大量凝块、血浆和红细胞交界面不清或出现膜状物、血浆出现溶血混浊变色、袋中气泡增多或血袋肿胀等各种不正常的现象,一律不得发出使用有疑问的血液应做细菌培养和追踪观察,以确定是否重新使用。
三)标签和资料核对血液及成分标签上必须含有种类和数量、储存温度、失效日期、血型、献血员资料、病人资料并核对输血单上的资料和血袋上的资料,完全无误后方可送走四)退回和重新发放血液及成分离开办理血科后,必须立即输注,决不允许长时间放在室温或放入其它无严格温度监测的冰箱除手术室、急诊室、监护室以外原则上逐袋领取,现输现拿,不得在血库以外的部门储存血液离开输血科后,原则上不能退回因故未使用的血液及血制品,应在 30 分钟之内退回输血科(中心血库)血液及成分重新发放必须获得下列信息,血袋无破损及封口未被打开,在保存和运送过程中始终处于要求的温度保存范围,已对该血液及成分重新发放作了登记以确保在日后使用过程中作追踪监测八、输血技术管理八、输血技术管理(一)血液及成分输注前的处理1.需加温的血液,应在具备有温度显示和失控报警系统的加温器中进行,但血袋或送血管道的温度不得超过 38℃2.除了生理盐水和 USP 能加入到血液中以外,其他溶液和药物不得和血液混合使用3.血液及成分的照射剂量至少为 25Gy,它主要用于接受宫内输血的婴儿、免疫不全或免疫损伤的受体、获知接受了血缘亲属血制品的受全、接受骨髓移植的受体。
二)输血途径根据临床情况采用单通道或多通道途径输注(三)输血量和输血速度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决定,输血速度一般为 5~10ml/分(血小板可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以较快的速度输注)四)输血方法每个输血科(血库)都必须有怀疑输血反应的检测、报告、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