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七章掌握幼儿园课程.ppt

70页
  • 卖家[上传人]:命****币
  • 文档编号:111979080
  • 上传时间:2019-11-0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69MB
  • / 7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掌握幼儿园课程 第一节 认识幼儿园课程 课程概述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什么是课程? 一、课程概述 • 我国“课程”的词源 在我国,“课程”始于唐代学者孔颖达, 如“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 ”; 宋朝朱熹在论学时多次提及课程,如“宽 着期限,紧着课程” ——在此课程指的是功课及其进程 一、课程概述 • 西方“课程”的词源 在英语中,课程 curriculum 一词来源于拉丁“currere” 用名词形式解释:“跑道”即“学程” 课程即是为儿童设计学习的轨道 用动词形式解释:“奔跑”即“学习的过程” 课程即是儿童对自己学习经验的认识 英国学者斯宾塞(Spencer, H.)在《什么知识最有价 值?》(1859年)一文中首次提及课程 这里课程既可以指一门学科,也可以指学校所有学科 一、课程概述 •教育史上最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四种维度) –学科(领域)维度 课程即学习课目或教材(教科书、教材) –计划维度 课程即教学计划和培养人的蓝图 –经验维度 课程即经验 –活动维度 课程即活动 第一章·第一节 基本观点:课程是指具体的学习科目的总和 解决的问题:课程内容问题 不足: 1.限制了教师视野; 2.只关注“教什么”,不关注“为什么而教”和 “怎样教”; 3.只关注知识的逻辑、结构和体系,不关注学生的需要 、兴趣、能力以及所学知识对学习者个人的意义; 4.只关注学生的认知学习,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5.对课程本身的理解仅局限于客观外在的间接经验,忽 略学习者在学校生活和活动中所获得的各种鲜活的直接 经验和主体体验。

      学科维度 计划维度 基本观点: 课程是培养人的蓝图和计划 解决的问题: 力图纠正“经验说”的失之过宽,教材说的失之过窄 不足: 遗漏课程实施部分,过分强调静态设计、预成课 程,忽视动态设计、生成课程的倾向 基本观点:把课程理解为学生的学习经验, 解决的问题: 扩大了研究者的视野,转换研究者注意的中心,使 教师从过去主要关注“教什么”,到现在开始关注“为什 么教”、“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以及“这样教会对 学生产生什么影响” 不足: 学习经验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因而带有 主观性、个人性和模糊性,这对于教师来说难以把握 实践上很难实行 经验维度 基本观点: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参加了什么活动,课程应 为“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 解决的问题: 避免了课程经验说的无标准性,比较好地把握了主体 与客体、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不足: 1、把研究者的注意力引向表层——活动的形式,造成本末 倒置,为活动而活动 2、过分强调一切学习都要从活动实践开始,强调从实践中 获得的直接经验,也并不完全反映学校经验和学生学习的 本质特征 活动维度 幼儿园课程是一个以思考为纽带的综 合行动结构,而不只是静态的知识结构,幼 儿发展的关键是不断获得新经验,只有在行 动中才能获得真正的经验。

      v 幼儿园课程结构有别于中小学课程结 构,它是以幼儿发展为导向,以经验获得 为过程和目的的动态结构P.116) 什么是幼儿园课程? v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 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 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 和 v幼儿在园的一切活动都属于幼儿园课程的范畴 课程的定义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课程组织课程评价 课程的构成 要素 二、课程的构成要素 v导向作用 v概念、方法、态 度和技能的学习 v教学计划、学 习材料、活动计 划、环境创设与 布置、教育组织 形式、事件与空 间的安排 v对课程效果 进行测量和评 估 (一)幼儿园课程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 集体活动、小组活动、自选活动、转换 过渡与收拾整理、进餐、盥洗、午睡、 入(离)园等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什么 ? (二)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 (三)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幼儿主要是通过感官来认识环境中的事物的 ; 幼儿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在一 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效果的预期 在教育系统中,幼儿园课程目标与教育 目的、教育目标构成一种目标层级关系,它 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参见下图)。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内涵 v第二节 了解幼儿园课程目标 目标层级关系图 行为目标 生成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 (一)行为目标 “不需要提醒,能饭后漱口” “能模仿榜样连贯地完成体操动作” “能分辨故事中人物行为的对与错” “能唱3/4拍的歌曲” 这些目标有何特点?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 行为目标指的是一种用可以具体观察或测量的幼儿行 为表述的课程目标,它指向的实施课程以后在儿童身上 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拟定幼儿行为目标,至少要做到: (1)要具体明确,能观察得到; (2)要明确写出达到目标的条件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 (一)行为目标 v添画、制作一本连环画故事书 v即兴创编舞蹈动作,有表情地表达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 (二)生成性目标 这些目标有何特点? (二)生成性目标 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目标,强调在儿童、教师与教 育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课程目标,关注的是教 育的过程 生成性目标有利于促进儿童有意义的学习和教师主 动性的调动和发挥但是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需要教师 有相当强的研究能力;操作有难度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 •参观动物园并讨论那儿有趣的事情 •观赏花,谈谈自己的发现。

      • 听《七个小矮人》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 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故事的感受 •知道水的通途和重要性,能节约用水 • 适应幼儿园的团体生活,情绪稳定、愉快 这些目标有何特点? (三)表现性目标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 (三)表现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强调个性化,目标指向是培养儿童的创 造性 表现性目标不规定儿童在完成学习活动后应该获得 的行为,而是指向每一个儿童在教育情景中所产生的个 性化表现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 •表现性目标适合表述那些情感、态度类的目标 •表现性目标适合表述中远期目标 [归纳总结]:各种目标取向各有其长处 ,也有其短处每种目标取向都有其存 在的价值他们是相互补充和联系的 小结 对社会 的研究 对人类知 识的研究 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依据 和来源 三、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来源与依据 对儿童 的研究 课程 目标 研究什么? 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儿童的发展需要 “理想的发展” 与“现实的发展 ”之间的距离 如何获得儿童“理想 的发展”和“现实的 发展”的信息? 对儿童的研究 v原因:幼儿园课程是为支持、帮助、引导幼儿 学习,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而设置的, 课程目标是对其在一定期限内的学习效果。

      为 了建立合理的期望,必须研究幼儿 三、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来源与依据 对儿童的研究 v原因: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职能之一是让儿童为积 极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作准备在考虑幼儿园课 程的目标时,必须研究社会对儿童成长的期望和 社会生活的需求 三、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来源与依据 对社会的研究 考虑社会对儿童成长的期望和要求 研究什么? 各种政策法规 家长的要求 社会生活的 变化 对社会的研究 v原因: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职能是传递社会文 化,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知识可以帮助儿童 更好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因此, 知识是课程必不可缺的内容 三、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来源与依据 对人类知识的研究 研究什么? 各学科领域的知识与幼儿身心发 展有什么关系,它能促进幼儿哪些 方面的发展? 对人类知识的研究 根据所给三段材料,你可以确定 哪些课程目标?在确立目标过程 中你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v 材料1: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幼儿期,人 的各种感党知觉能力相对比较发达,对周围世界的认 识能力和认识兴趣大大提高,另外由于初步学握了本 民族的基本口语,因此,十分乐意与人交往和分享经 验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不少幼儿对事物缺乏敏感 性,主动认识事物、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相互交流 的积极性不高。

      v可确立的目标:1、发展幼儿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 交往的基本能力;2、增进其对环境的认识;3、培养有 益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发展智力 v主要依据:对幼儿的研究 v 材料2:我国文化与社会价值观中比较关注幼儿的道德 品质的培养;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地球村”,人与人之 间的交际,合作比较频繁 v可确立的目标:1、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 、爱劳动的情感 ; 2、发展幼儿与他人之间的交往、合作品质; v主要依据:对社会的研究 v 材料3:当把“美术”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时,我们 可设置哪些目标? 可确立的目标:1、感受和体验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美, 逐渐形成对美的敏感性; 2、发展观察、比较、抽象、符号化、组合、想像能力; 3、增强对形状、颜色等的认识,发展时间空间定向的能 力; 、运用图像语言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体验自 我,增强自我价值感;等等 主要依据:对学科的研究 1、以学习内容为结构框架表述的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 : v 如我国的五大领域课程目标体系:健康、语言、科学 、艺术、社会; v 日本的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健康、人际关系、环境 、语言、表现 2、以儿童发展领域为结构框架表述的课程目标: v 如美国的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认知、社会与情感、 语言、动作技能 四、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体系 v 我国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目标 v 一、健康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v 二、语言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v 三、社会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v 四、科学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 保意识 v 五、艺术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v 日本的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 v (一)健康: 1.使幼儿在心清舒畅、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验到生活的充实感 2.使幼儿的身体得到充分的活动,并积极主动的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

      3,使幼儿掌握健康安全生活所必需的行为习惯和态度 v (二)人际关系 1.使幼儿体验到在幼儿园生活的乐趣以及靠自己的能力行动的充实感 2.使幼儿主动同周围的人们交往相处,以培养对他人的友爱之情和信赖感 3.使幼儿逐步养成社会生活中的良好习惯和态度 v (三)环境 1.让幼儿熟悉周围环境,在大自然的接触中,培养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关心与兴趣 2.让幼儿自主地同周围环境发生联系,并能从中发现、思考,应用到生活中 3.在观察、思考和处理周围事物与现象中,丰富幼儿对物质的性质、数量、文字等的 认知 v (四)语言 1.让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体验与别人交流感情的乐趣 2.让幼儿能认真听别人的讲话9并愿意讲述自己的经验及所想到的事 3.让幼儿理解日常生活用语,喜欢图书和故事,丰富他们的想像力 v (五)表现 1.通过提高幼儿对各种物品的审美能力,培养幼儿丰富的感受性 2,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