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研究》结题报告.doc
4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研究》》结题报告结题报告1、 通过研究我们对情境创设的方法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我们认为情境创设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从情境创设的素材来源看可分为现实性的情境、虚拟性的情境和半现实半虚拟的情境现实的情境是指情境的素材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虚拟性的情境是指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主动学习的空间,把现实性的情境加以整合、简约而创设的情境;半现实半虚拟的情境介于上述两种情境之间2)从创设情境的目的来看我们可以把情境分为:A、 满足学生探究心理的情境:指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造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欲望,满足学生探究心理B、 满足学生好胜心理的情境:指在课堂中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后,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C、 满足学生情感需求的情境: 指创设教师把爱寓于数学教学之中,通过语言、动作、表情、姿态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体验到亲切、温馨、幸福的情境 (3)从情境创设的表现形式来分有:A、 情感情境:指教师针对学生易受情绪和情感感染的心理特征,从教学需要出发,努力表现教师和蔼可亲的言语表情、面部表情和体态语言等,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创设爱的师生课堂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探究的情感。
B、 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研究新的末知问题的气氛之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C、 游戏类情境: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等形式组织教学媒体情境:借助表象材料进行思维,从而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知识D、实践情境:让学生在做中学的情境4)从情境创设的方法来分有:史料法、故事法、悬念法、趣题法、设疑法、设障法等2、 我们认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一致性原则 教学无定法,但教学有法,不管采用什么办法,教学目标始终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宏观上,教师显示自己的才华,能动地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创设课堂情境,其目的只有一个,即增效减负,提高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教学活动的大目标是一致的.即情境的创设要服务于目标的完成.微观来看,课堂情境的创设必须从课本内容出发,准确理解编者意图,恰当组织素材,切不可盲目地添加一些笑料,故弄弦虚,喧宾夺主.即是说,课堂情境的创设必须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 (2)启发性原则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和启发.因此,课堂情境的创设应以启导学生思维为立足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维情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所以,课堂上不论是设计提问、幽默,还是欣喜、竞争,都应考虑活动的启发性,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如何使学生心理上有愤有悱,正是课堂情境创设所要达到的目的 (3)科学性原则 数学是一门严密而抽象的科学,其表达形式的规范性是有目共睹的.在课堂情境创设中,一定要寓庄于谐,尽量使语言准确,认真处理好形象生动与严密准确的矛盾.切不可为 了让学生发笑或叙述方便,信口比喻.那些不恰当的比喻,将有碍于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数学语言能力的形成.教学中,一定要克服这些毛病,使我们的课堂语言生动而不失严密,形象而不失准确.(4)新颖性原则 创设的情境必须新颖、富有创意,让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感到数学规律的魅力。
(5)主体性原则 课堂上创设的情境应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究规律,自己推导公式,自己归纳总结,自己探索创造 (6)开放性原则 创设的情境必须有一定的开放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为学生萌发创新意识创造条件 (7)现实性原则 创设情境要以学生具有的数学现实作为直接的出发点,充分考虑以什么样的情境作为问题的载体,亦即要考虑问题的原型,尽可能从生产、生活和数学学科中提练出好的问题让学生惊奇地发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原来是那么贴近生活,那么丰富多彩 3、 通过本阶段的研究我们有如下体会: (1)正确运用情境创设原则指导教学,可以使课堂高潮迭起,妙趣横生,从而克服教学中的随意盲目和呆板机械.从根本上改善数学学科枯躁乏味的负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谐师生感情,为素质教育铺路搭桥. (2)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必须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3) 本课题的研究改变了学生课堂生活,课堂正越来越从为学生体验人生的场所 (4) 通过本阶段的研究教师情境创设的目的性日益加强,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