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课堂笔记策略现状研究.doc
6页大学生课堂笔记策略现状研究 摘 要 采用现场研究和自编问卷来考察大学生课堂笔记学习策略的现状与特点结果表明:(1)大学生都知晓课堂笔记的重要性,价值认知上不存在差异,但记笔记的具体行为存在着课程、性别和学科差异;(2)大学生记笔记的动机,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但笔记利用率很低;(3)大学生记笔记的技术,大多采用传统做法,很少用到更主动概括、更利于认知发展的线性技术和矩阵技术,且文科、理科和艺术类学生没有差别;(4)女生在课堂笔记质量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5)课堂笔记质量与学习成绩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关键词 大学生,课堂笔记,学习策略,笔记策略 分类号 B842.3 1 问题提出 笔记古已有之,心理学家研究笔记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逐渐形成了关于笔记功能的两种假说:贮藏功能假说和编码功能假说贮藏功能假说(storage function hypothesis)主张,记笔记的作用主要在于对所记笔记的占有,强调记笔记的外部贮藏作用,认为通过对笔记的复习,可以唤起对讲课内容的再认,巩固所学的内容对于对笔记贮藏功能的测量,传统的方法主要是比较允许复习笔记的被试与不允许复习笔记的被试之间的学习成绩的差别。
但贝顿(Benton)等人指出这种传统的方法没有严格区分出编码的功能和外部贮藏的功能,外部贮藏效果应是对自己不上课而在课后借用别人笔记进行复习的被试的学习成绩的测量[1]编码功能假说(encoding function hypothesis)主张,记笔记对信息如何编码有影响这一假说的核心内容是:记笔记活动本身可以引起学习中的积极活动,提高注意力,促使发展精细思维,组织记忆和形成迁移,从而较好地理解讲授内容维斯塔(Westa)等人比较了记笔记者与不记笔记者的回忆成绩,并把记笔记者回忆成绩较好归功于笔记的编码功能他们认为记笔记是增加课堂信息储存的基本方法,记笔记促进了学生对课堂上所呈现的信息的编码,并且更加有利于学生课后复习课堂教学所提供的内容[2,3] Kiewra假设,记笔记的技术会影响笔记的功能,也即不同的记笔记技术可能产生不同的编码功能和外部贮藏功能[1] 我国学者胡进在其研究中采用了三种课堂笔记技术:传统的记笔记方法,即尽量按照教师授课的原话来记录;线性技术(linear technique),即在发给大学生的记录纸上已经列出了讲课内容的大、小标题,要求大学生按照这些标题循序渐进地作课堂笔记;矩阵技术(matrix technique)采用两维表格,在表格上端列出大标题,在表格左端列出小标题,在表格里大、小标题交叉的空白部分,留给大学生记课堂笔记[4]。
实验结果表明:在恰当的知识控制条件下,线性技术、矩阵技术的生成过程发生在记笔记的过程中;而传统记笔记方法的生成过程只能延迟发生在复习笔记的过程中,并且前者的生成效应明显优于后者的生成效应[4] 此外,美国心理学家迪瓦因(Devine)在文章中讨论了眉批、划线、总结和列出提纲等一般的作课堂笔记的方法[5] 综上所述,学生记笔记的过程是一个由感知转化为联想、分析、综合,再转化为文字表达的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实质上,笔记策略是个体在元认知的作用下和在资源管理策略的参与下,其认知能力在学习活动中的体现形式而各种不同的笔记策略,可以不同程度地促进知识的获得、贮存以及利用[6]笔者认为,课堂笔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维持注意,即帮助学习者维持注意于教学内容②优化感知,即调动学习者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有效提高学习效率③易化记忆,当学习者做笔记时,若常用划线、摘记、眉注等方法显示知识重点,能够更好地帮助记忆④深化思维,即有助于学习者抓住学习的重点部分,由博返约,把握知识的基本原理和结构⑤强化概括,即有助于学习者用自己的话语来概括学习内容,提高认知加工的深度和理解的深度[7]课堂笔记除了辅助认知、促进并强化认知操作之外,还可帮助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控和调节,从而发展元认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的意志品质。
那么,大学生如何看待课堂笔记的作用?如何管理自己记笔记的行为?是否掌握和应用记笔记的技术?有没有性别差异和学科专业差异?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时如何针对性地促使他们掌握记笔记技术、积累学习策略、最终学会学习?本研究设计了真实的教学情境中现场研究,并自编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与比较了大学生课堂笔记策略 2研究方法 2.1被试 上海师范大学学生172名,来自3个自然班,其中文科生79名,理科生36名,艺术生57名;男生52名,女生120名;他们都听取同一位教师讲授的同一门专业必修课 2.2材料 A.大学生笔记策略调查问卷,B.课堂笔记质量评分标准,C.该课程期末考试成绩 大学生笔记策略调查问卷由笔者自行编制首先,通过深度访谈了解一些成绩优秀的大学生对记笔记的态度和行为;其次,根据访谈结果将大学生的笔记分成专业必修课的笔记和任意选修课的笔记两类,并针对笔记的内容、格式、详细程度和大学生对记笔记重要性的认识程度等编制了一系列相关题项,形成了问卷初稿;然后,随机抽取部分大学生进行预备调查,根据结果对一些易产生歧义的题项进行了修改,完成了问卷;最后,对调查样本正式施测。
课堂笔记质量评分标准是在对教师和学生的深度访谈基础上提炼而成课堂笔记质量的评分主要依据笔记的完整性、重点性、组织性、条理性和策略性,具体标准见表1 2.3研究过程 学期初,教师对文、理、艺学生都提出了记课堂笔记的要求,其中对理、艺学生再三强调了记笔记对认知和人格发展的重要性,宣称笔记检查得分与课程成绩挂钩;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认真进行了课堂笔记的检查和督促,按事先拟好的评价指标对学生的课堂笔记质量打分,同时对172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学期结束时,教师提供了学生考试成绩 2.4数据处理 全部数据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大学生对课堂笔记态度的分析 大学生对不同性质课程的课堂笔记的态度参见表2,对于专业必修课,97.1%的认为课堂笔记有助于学习;对于任意选修课,91.9%的认为记课堂笔记对学习是有帮助的 由列联表分析得:χ2=7.956,p>0.05,课程性质与学生对课堂笔记的态度是独立的这说明无论专业必修课还是任意选修课,大学生对待课堂笔记的态度是一致的,都认为课堂笔记有助于学习虽然大学生对待笔记的态度基本一致,但他们在课堂笔记对学习的帮助程度上看法不同,由列联表分析得:χ2=46.649,p<0.01。
文科生认为课堂笔记的帮助最大,其次是理科生,再次是艺术生我们认为这与专业特点有关,文科生更多地受到识记方面的训练,使得他们在学习情景中倾向于借助课堂笔记;理科生更多地受到推理演绎方面的训练,强调逻辑思维,仅难点处需要借助课堂笔记;艺术生更多地受到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强调操作能力,课堂笔记的帮助程度较差 3.2大学生记课堂笔记的行为分析 3.2.1课堂笔记的课程差异 虽然大学生对课堂笔记在认知上一致,但是实际行为与认知却有显著差异,见表3大学生课堂笔记行为与课程性质有关联,由列联表分析得:χ2=69.602,p<0.05,说明大学生实际上更倾向于记专业必修课的笔记而轻视任意选修课的笔记专业必修课的成绩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顺利毕业,因此学生不得不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任意选修课是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修,课堂笔记也只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3.2.2课堂笔记的性别差异 大学生记笔记的行为具有性别差异,由列联表分析得:χ2=31.873,p<0.05,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记课堂笔记而且女生的课堂笔记比男生的更加清晰、更有条理 3.2.3课堂笔记的学科差异 文、理、艺各科学生在记笔记行为上有差异,由列联表分析得:χ2=33.141,p<0.05,文科生、艺术生比理科生更倾向于记笔记。
这与之前的假设是一致的,文科生的专业性质决定了他们的课堂学习中充满大量的新信息,这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借助笔记来避免遗漏重要内容;艺术生在教师的检查督促下不得不记好笔记;理科生虽然比艺术生更觉得笔记对学习的帮助大,但在实际上理科生的专业注重逻辑思维,他们听课时往往是专注于解题思路和推导过程,只要理解了无需记录 3.3大学生记课堂笔记的动机 由表4可知,无论专业必修课还是任意选修课,都有过半数的大学生记笔记的动机是应付考试由列联表分析得:χ2=6.668,p>0.05,说明大学生课堂笔记的动机与课程性质无关而且,无论是专业必修课还是任意选修课,男女生记笔记的动机不存在差异 有研究表明,记笔记的过程是被目标导向的(goal directed)此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记笔记是多重目标导向的,主要受“应付考试”这一目标的导向此外也有一些次级目标,比如增强注意力,应付老师的检查,以后可能会用到等等,这些次级目标是为总目标服务的[3]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如果仅仅为了“应付考试”来记笔记,那么就会自动删除许多与考试无关的信息,学习效率和质量都会大打折扣 虽然教师在学期开始时强调笔记的重要性,并将其与期末考试成绩挂钩,但很少有学生将自己记笔记的行为归因为“应付老师”。
这说明个别教师的干预并不能左右学生记笔记的动机,而学生自幼经历的“应试教育”则给他们更大更多更深的影响,使他们的学习处于消极被动敷衍应付的状态 3.4大学生记笔记的技术分析 调查发现大学生记课堂笔记的技术相当单一,大多采用传统的记笔记的方法对笔记的内容懒于思考,一味照搬教师的板书,而且课后也不留时间对课堂笔记进行精加工因此我们认为,大多数学生属于被动学习,即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等待老师来发现自己的问题,被动地等待答案,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不愿意或不习惯主动地思考所学知识、主动地发现自己尚未理解的问题、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见表5 3.5课堂笔记详略程度的依据 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是依据课程的重要程度来确定笔记详略的,见表6 课堂笔记作为元认知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对学习重点的提炼,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更牢固地掌握学习要点记笔记的过程,其实就是知识在学生的大脑中进行重新建构的过程大学生应该有能力依据自己的理解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建构,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做好课堂笔记 3.6课堂笔记质量评分的性别差异,文理艺各科学生之间的差异 课堂笔记质量评分按照事先拟定的评分标准进行。
男女生课堂笔记得分情况详见表7 对男女生的得分进行t检验:t=3.463,p<0.01,即男女生的笔记质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得分高于男生这说明女生比男生在性格上更谨慎细致,比男生掌握了更多的记笔记的方法和技巧,记笔记相对更有效对文理艺各科学生的笔记质量进行方差分析,F=1.684,p>0.05,他们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7课堂笔记质量与最终成绩的相关 课堂笔记得分与最终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172,p<0.05可见,学业优良学生的课堂笔记要比学业不良学生的课堂笔记具有更高的质量学业优良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记课堂笔记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他们也正确地利用课堂笔记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从而取得优良的成绩 3.8本调查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启发 一方面,在调查中发现,我国大学生的课堂笔记策略不容乐观课堂笔记并没有起到它真正的作用,而仅仅被作为上课的一种形式,利用率比较低,有57%的学生只在考前才进行复习课堂笔记作为学生课堂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