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经济转型中的经济规律.docx
12页一、日本经济转型历程1.1日本1975-1985年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第一次石油危机后的1974年,日本出现了成后首次经济负增长,工业生产快速下行1973年10月石油价格开始快速攀升,日本石油的进口比重达到99.7%,石油危机对日本经济 造成重创,1974年日本经济增速下行至-1.2%o 1974-1975年,包括钢铁、机械、化工、纤 维工业在内的主要工业行业生产下行幅度均在20%附近需求走弱、成本抬升与利率上行使得 企业破产数量快速上升,历史对比来看,这一时期每一年破产企业的债务体量与60年代经济下 行时期接近,在1977年高峰时破产企业债务总额大致占到当年GDP的1.6%,但破产潮持 续时间更长图1: 1973-1975年,日本主要行业生产下行幅度普遍在20%附近(1970年=100)资料来源:《战后日本经济史1945-2004》,图2: 1974年日本经济经历了战后首次负增长(%)口本:GDP:不变价:同比图3: 1974-1977年日本公司破产数量和规模快速上升(例,%)CEIC1.2日本1975-1985年经济结构转型的主要措施1975-1985年间日本大力推动产业升级和降低能耗,经济转型升级较为成功,使得日本 走出衰退并成功应对了第二次石油危机。
1975-1985年间,日本政府大力推动制造业升级, 发展重点由前期的化工、钢铁等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向汽车、电子等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转换图26:各国投资率与同期经济增速呈正相关(%)• 1970-1979韩国00 O.1• 1980-1989韩国00000000066.4.2.9^罢&«耍左£>00002000-2009韩国1970-197推 国•1990-1999^ 国• 2010*2019 德国.• 1980-1989德国2010-2019 日本• 2000-2009德国.2000.2009日本18.0023.00• 1990-1999卓韦匡1970-1979 日本1980-1989 日本• 2010-2019韩国1990-1999 日本28.0033.00投境率(%)38.00第三,房地产市场所处位珞可能对转型后经济增速下行幅度有一定影响日本在1973 年前后住宅新开工面积基本见顶,转型后房地产投资增长明显放缓,因此在转型后经济增速 较转型前下行幅度较大韩国转型前城市化率较低,此后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增长使得在转型 后韩国经济增速表现出较强韧性德国在1956年城市化率就达到70%以上,60年代后期德 国存量房数量增速就基本维持在2%以下,转型前后房地产市场持续低速增长,这使得德国 转型后经济增速下行幅度也较小。
图27:日本轩国和德国城市化率(%,图中标注年份为各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70%时点)1950/12 1957/12 1964/12 1971/12 1978/12 1985/12 1992/12 1999/12 2006/12 2013/12第四,制造业在经济中占比的变化对投资率可能有较大影响对比各国制造业在GDP 中占比的变化,与各国同一时期投资率进行对比,制造业GDP占比与投资率呈现明显的正 向关系,从每个国家不同时期两个变量变动的情况来看,也呈现较强的正向关系图28:日美韩德制造业GDP占比与投资率(%)一108642086420833333222221牌蜩史1980-1989^ 国• 1990*1999韩国2000-2009耗国—*• 1970-1979$!国• 1970-1979 日本 1980-1989 日本 .• ¥90」999日本2010-2019韩国2000^200噗国• 2010-2019美国• 1990-199咦国2000-20090 本• 1980-1989^ 国•• 1990-1999德国2010-2019 日本2000^2009德国2010-201 镭国2025制造业GDP占比(%)30注:由于日本制造业GDP占比数据有限,日本〔970-1979为1973年时点数,1980-1989为1985年时点数,1990-1999 为1990与2000年时点、数均值。
这一期间,日本政府通过政策支持过剩产能退出、政府资金、税收和金融资源支持高技术产 业等政策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和能耗水平的下降从1973年到1982年的9年时间里,日 本能源消耗减少了 33.5%,而工业生产增加了 17.9%1980年前后,日本每生产1万美元 产值需要消耗3.5吨标准煤,而美国为8吨,因此,在第二次石油危机期间日本出口份额逆 势扩张,表现出了极强的产业竞争力1973至1985年日本经济中制造业占比自28%升至 30%的历史高位,且在制造业内部实现了从轻工业和基础原材料产业向重工业、机械产业的 转变,加工组装产业在经济中比重自1973年的5.7%升至10%附近°■ 核能图4:日本19 天然气%)■ 核能图4:日本19 天然气%)■ 煤炭■ 石油Dynamics of the PV innovation system. 1973 2007» ,不同行业GDP实际值占 比变化(%)19551973198519902000农林水产业21.45.23.32.71. 7矿业0.80.60.30.30.2制造业16. 128. 13026.225.3其中:轻工业12.613.911.710. 17.6重工业3.514.218.316. 117.7基础原材料产业2.58.586.86. 1加工组装产业(含机械)1. 15. 710. 39. 311.6建设业10.713.69.311. 17.5电气煤气自来水2. 12.72.92.93. 1碱航%"',4949.854. 156. 862.2图5:日本不同行业GDP占比历史变化(%)《日1.3日本1975-1985年转型前后经济增速对比转型期前日本经济处在战后的高速发展阶段,1956-1973年经济增速中枢高达9.3%o 二战结束后日本实行赶超战略,1956-1973年经济增速中枢处在9.3%的高位。
成后早期日 本采取“倾斜生产方式”,引导金融资源和劳动力优先投向煤炭、钢铁、化肥等重工业部门; 194A 952年,日本从“统制经济”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1952-1960年间,日本提出“产业 合理化计划”大力引进外国先进技术1956年日本公布《振兴机械工业临时措施法》提高 “企业技术标准”,并通过行政扶持和财政金融手段推动企业加快设备更新50年代中期之后, 日本经济增长方式开始向设备投资主导型转变,化工、金属、机械等重工业部门增长最快, 企业投资的快速增长也使得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转型开始直至泡沫经济破裂前(1975・1990年)日本经济增速中枢降至4.5%附近从 各经济分项增速在转型期前后的变化来看,私人投资增长放缓对经济增速影响较大1983 年相对于1970年,私人投资在日本经济中比重自30%下降至19.8%,私人企业设备投资和 私人住宅投资占比均有所下行制造业和采矿业增速中枢在1973-1985年间较1955-1973 年间下降了接近8%,从资本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使得私人企业设备投资放缓不同行业GDP实际增速中枢(%)1955-1973 1973-1985 1985-1990 1990-2000总增长率9.43.65.21.5农林水产业1.1-0. 20.8-3. 3矿业7.4-0.81.4-3.9制造业12.84. 24.81. 2其中:轻工业102. 22. 3-1.3重工业18. 25.96.42.5基础原材料产业17. 23. 13.40.5加工组装产业(含机械)208.98.43.8建设业10. 80.48-2.4电气煤气自来水114. 33.72.2服务业9.54. 45.22.5图7:日本不同行业GDP增速历史变化(%)《日本经济史1600-2000图8: 1973年前后日本经济中私人投资占比基本见顶(%)・私人投资 公共投资及存货政府洎费商品和服务净出口图9: 1973年前后日本住宅投资GDP占比见顶,设备投资除1990年前后短暂反弹之外,1973年后占比低于之前(%)1973年后城市化率增长放缓,房地产市场基本见顶,这使得转型后住宅投资增长也有 明显放缓。
1953-1973年,日本15岁以上人口自4000万附近增长至5300万,城市化率从 53.4%升至74.2%O大量青年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流入,不仅缓解了工业部门快速扩张的用 工需求,也促进了对住宅和耐用品需求的扩大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以及第一次石油危 机后的经济低迷均使得城市化率在1973年后上行速率放缓,1973年日本住房新开工面积基 本见顶,这使得转型后住宅投资也弱于转型前图10: 1973年后日本城市化率上行放缓(%)图11: 1973年日本住房新开工面积基本见顶(千平方米)CEIC二、韩国经济转型历程2.1韩国1981-1991年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转型前韩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但政策主导下的重工业重复投资问题,为石油危机期 间的经济衰退埋下伏笔20世纪60-70年代,韩国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并从轻工业 逐步转向重工业1973年,朴正熙发表《重化学工业化宣言》,成立了以总理为首的重化工业化 促进委员会,将钢铁、有色金属、机械(含汽车)、造船、电子、化工六大产业作为“战略产 业” o 1977-1981年间,韩国政府全部投资的80%都集中于重化工部门,50%-60%的政府贷款 都投资分配到了石油化工、钢铁和机械产业。
直至80年代初,韩国重工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 已经超过四成第二次石油危机使得韩国经济负增长,1980-1982年产能过剩问题凸显在政策扶持之 下20世纪70年代韩国重工业快速发展,但也存在重复投资、产能过剩等问题,在第二次石 油危机期间表现尤为明显1980年,韩国经济增速降至-5.7%,为1961年以来首次负增长, 第二次石油危机澎响下,韩国重工业的重角性投资等问题暴露出来,1979年石油危机后直 至1983年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才恢复到衰退前的水平,而重工业设备利用率仍然处在20-30% 的较低水平图12: 1980年韩国经济增速降至负值,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明显下行(%)2.2韩国1981-1991年经济结构转型的主要措施80年代初期传统工业部门景气度持续低迷,1981年全斗焕上任后韩国政府转向了减少 政府干预经济运行,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方针由于经济政策从军政府时期的高度管制初步 转向市场化,因此对于部分效益低迷的重工业企业主要采取政府主导的合并和调整,部分传 统工业部门产能利用率有所提升1982年-1991年的五五、六五时期韩国持续推进产业升级这时期韩国产业政策以“稳 定、效率、均衡”为总方针,按照产业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建立了三个互相协调发展的产业 群,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比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