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述“求雨术”的诞生及发展.doc
2页论述“求雨术”的诞生及发展=“news_bd”> 中国古代的帝王们为获得一年的风调雨顺,每年的重大节日都会举行最隆重、最庄严的祭天活动祭天仪式通常由天子主持,通过祭天来表达人们对于天滋润哺育万物的感恩之情,并祈求皇天保佑华夏子民唐代承相杜佑在《通典》中详细记载了祭天祈雨时的过程:作法者手持特别明亮的宝剑和八卦镜,站在远离地面的高台,对准天空云层做各种奇异的动作,口中念念有词虽然古代的祭天和祈雨活动,其迷信和仪式的成分占了大部分,但是通过作法者对云层的预测和气候的预判,在某种程度上可对含水云层产生摩擦,从而导致降雨另古籍中也多有记载古人请壮汉擂鼓、敲锣成功实现降雨的故事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巧借东风以弱胜强大败曹军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当然这只是故事而不是科学但另据史料记载,诸葛亮在开战前曾命令士兵在上风方向大面积焚烧芦苇和稻草,这就是影响天气从史料记录来推断赤壁之战当天的天气形势,很像是一次锋面气旋天气由此可见,精通天文地理的诸葛亮,除了对当天的气候作出了准确的预测外,还试图通过加热云层来改变风向,导致降雨但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影响天气最早发生在17世纪,清代的《广阳杂记》载有:夏五、六月间,常有暴风起,黄云自山来,必有冰雹,土人见黄云起,则鸣金鼓,以枪炮向之施放,即散去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清楚记载,古人用土炮轰击雹云,以减轻冰雹对农作物收成的影响。
1815年意大利人总结民间防雹降雨措施,包括用教堂敲钟、打炮、爆炸、生大算火等来影响云层,防雹降雨1841年美国人Espy首次在他的气象经典著作《风暴原理》中提出,在潮湿的空气中可用烈火产生上升气流来造云致雨1891年,美国人发现大战后战场经常会下大雨,就尝试用大炮轰云、用气球和火箭携带炸药到云中爆炸等方法,来增加降雨量1903年,澳大利亚试验将氢气引入空气中以抬升气层,使气层冷却,成云致雨还有人尝试通过加热气层以抬升空气,或用机械方法利用鼓风机抬升空气,或用电学方法播撒电沙粒等方法促使降雨形成,但均由于未真正理解人工降雨的原理收效甚微1931年,荷兰人范拉特在云中从飞机上撒下1.5吨干冰,结果成功促使了下雨1946年,具有现代科学意义的人工影响天气才真正诞生,美国人文森特斯切夫在试验中发现了干冰的催化作用随后美国物理学家谢弗从一架小飞机中向一0℃的层状云播撒了1.36k}干冰,5分钟后云滴全部转化为雪,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工降水文森特斯切夫的同事冯尼古特通过翻阅大量文献发现,碘化银与冰分子有极其相近的分子结构,而且用碘化银催化不需飞机,设备简单、用量很少、费用低屎,人工影响天气活动开始雨后春笋般地兴起。
美国从1947年4月开始进行飞机在云中播撒干冰的试验,10月13日进行了首次人工影响咫风的尝试,1948年先后在中美洲的洪都拉斯对热带云进行了飞机播撒干冰的消云试验(过量催化)和在新墨西哥对积云进行多次播撒干冰试验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出现干旱,一批经营影响天气的公司迅速崛起,为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以及为解决水资源不足发挥了积极作用其间还开展了以抑制闪电为目的的《天火计划》 除美国以外,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也都较早地开展了人工影响天气试验澳大利亚早在1947年初就进行了对层积云的飞机播撒干冰作业,19551959年实施了用碘化银进行播撒的斯诺伊山区计划,试验获得一定成功同样严重缺水的以色列其播云活动始于1948年,并在1952年就开始在人工降雨试验中引进了随机化播撒的概念,为其后成功地实施人工降水随机分区窜渡试验奠定了基础 1958年,我国开始大规模的现代人工降雨试验先是在东北用干冰催化降水,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展开 2013年7月上旬至8月中旬,湖南、湖北、重庆、安徽、河南等数省市大部地区持续高温无降水,局地最高气温达到40}450C,干旱灾害使部分农业生产及人畜饮水出现困难。
为应对旱灾,湖南省启动了抗旱应急二级响应,出动农机机电抗旱设备6500多台套,同时采取人工求雨措施,在全省14个市州86个县(市、区)新增车载火箭作业系统(发射装置和运载车辆)100套、拟建成标准化作业站点108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