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声音物态变化与能量.doc
9页初三科学S0906第六讲 声音物态变化与能量 姓名: 学校: 年级: 【课标要求】① 了解波的简单知识及其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② 知道声音发生和传播的条件③了解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知道物质在状态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 ④了解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动能和势能可以转化,知道机械能守恒是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知识要点】 一、声音与听觉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1、声音的传播(1)、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声音是由振动物体发出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振动都能产生声音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时发声也就停止利用这一点可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发声2)、声波:声音是以声波这种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声音依赖于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为介质传播耳外耳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声波进入中耳的通道中耳鼓膜:接收声波,产生振动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鼓室连咽鼓管咽鼓管:与口腔相通听小骨:把振动放大,传入耳蜗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 感受声波振动,产生神经冲动内有位觉感受器,与保持身体平衡有关2.耳的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注:耳的结构中鼓膜属于外耳还是中耳,一般有两种分法,教材将鼓膜归入中耳.3.听觉的形成:声波通过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4.声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音调、响度和音色合称为声音的三种特性。
⑴音调:一般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来决定的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⑵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即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来决定的,且与距离有关 ⑶音色: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重要特征,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等有关 5.超声波和次声波: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听觉范围和发声频率范围,人的听觉范围是20赫兹-2000赫兹频率超过20000赫兹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6.噪声、噪声等级及噪声的防护:声音的大小的单位用用贝来表示,一般声音的等级高于85分贝则视为噪声二、 物态变化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沸点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③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 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练习:☆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5.物态变化中的吸热与放热:三、能的转化:【典型例题】例1.木制桌面上放置的鱼缸中有几条金鱼,缸与桌间垫有一定厚度的泡沫塑料垫,用一木棒敲击桌面,鱼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过程主要是( )A、空气—水—鱼 B、桌子—空气—水—鱼C、桌子—鱼缸—水—鱼 D、桌子—空气—鱼缸—鱼例2.人听到声音的过程为( )A、声音耳廓听小骨耳蜗鼓膜听神经B、声音耳廓耳蜗听小骨鼓膜听神经C、声音耳廓鼓膜耳蜗 听小骨听神经D、声音耳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例3.乘车时闭眼也能准确地辨别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和上、下坡,接受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A、耳蜗 B、前庭和半规管 C、听小骨 D、大脑例4. 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鼓膜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响度就越大B、棒击鼓面越重,鼓膜振幅度越大,音调越高,响度也越大C、声源离我们越近,振动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大D、声源离我们越远,振动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小例5. 下列措施中,能在声音传播过程中防止噪声的是( )A、市区禁鸣喇叭 B、戴上耳塞睡觉 C、高架桥上装隔音屏 D、手枪上装消声器例6. 牛的叫声与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相比较,牛叫声的特征是( )A、音调高响度大 B、音调低响度大 C、音调高响度小 D、音调高响度小例7.请用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放热完成下列填空。
(1)严冬清晨白霜盖地:________,_______热 (2)严冬室外水管被冻住:_________,________热 (3)棒冰含在嘴里变成糖水:_________,_________热 (4)秋天清晨,露珠挂满树叶:_________,_______热 (5)放在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_________,_______热 (6)海水晒盐:_________,_________热例8.小明从家里去上学,如图所示,是他上学过程中的路程一时间图象,请你判断小明在哪一段时间内动能最大 ( )A.在t1~t2时间内,小明的动能最大B.在t2~t3时间内,小明的动能最大C.在O~t1时间内,小明的动能最大D.无法判断例9.如图所示,小球由静止从轨道最高处的A点滚下到最低处B点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在A点时只有动能,没有重力势能B.小球在A点时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C.小球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D.小球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增加例10.跳伞运动员跳出飞机后,立即打开降落伞,下落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随运动速度增大,直至与重力等大.在整个下落过程中,运动员和降落伞的( )A.势能不断减少,动能不断增加,机械能不变B.势能不断减少,动能不断增加,机械能减少C.势能不断减少,动能先增加然后保持不变机械能减少D.势能不断减少,动能先增加后减少,机械能不变【经典练习】1.在敲响新年的钟声时,小明发现停止撞击后的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钟声的回声在传播 B、大钟还在振动 C、周围的空气在振动 D、小明的幻觉所致2.宇航员在太空中作业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进行交流,主要原因是( )A、以防谈话内容泄密 B、太空中噪声太大C、在太空中面对面交谈不方便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小红在一根充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的同学( )A、只能听到一次声音 B、能听到两次声音C、能听到三次声音 D、能听到很多次声音4.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是(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B、把正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声音就不相同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纸片会被琴弦弹开5.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A、马蹄踏在土地上,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声音可以沿土地传播C、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D、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的耳朵6.运动会上,100米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声时开始计时( )A、成绩比实际的要好 B、成绩比实际的要差 C、成绩与实际的相符 D、无法判断7.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D、撞击月球产生的超声波8.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位于( )A、听小骨 B、听神经 C、耳蜗 D、前庭和半规管9.听觉的形成部位是在( )A、听小骨 B、耳蜗 C、听神经 D、大脑10.听觉感受器在( )A、前庭 B、耳蜗 C、半规管 D、听小骨11.当飞机降落时,空中小姐要求乘客咀嚼口香糖,其目的是( )A、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 B、保持身体的平衡 C、减少噪音 D、防止呕吐12.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是因为它们飞行时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 )A、振幅 B、音色 C、响度 D、频率13.发生晕车、晕船等症状,其原因是( )A、由于睡眠不足引起 B、小脑调节平衡的能力弱C、躯体感觉中枢受到了过强的刺激 D、前庭和半规管受到过强或长时间的刺激14. 下列一些正在振动着的物体:①手臂以每秒2次上下挥动;②蝙蝠的小嘴发出频率为100000赫的振动;③被小锤敲击的频率为256赫的音叉,对以上物体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都是声源,人耳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B、③是声源,人耳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①、②不是声源,人耳听不到C、①、②、③都是声源,人耳只能听到③发出的声音D、②、③是声源,人耳能听到②、③发出的声音15.雷达接收的是( )A、超声波 B、次声波 C、无线电波 D、20-20000赫兹的声波18.1964年美国空军F-14喷气式飞机做超音速飞行实验时,一个农场的10000只鸡中有6000只鸡在飞机的轰鸣声中突然死亡。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 )A、飞机发出的超声波 B、飞机发出的次声波C、飞机发出的噪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