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传统文化拯救现代心理危机影视文学论文.doc
4页使用传统文化拯救现代心理危机_影视文学论文 [ 论文 关键词] “上善若水” 亲情 人文情怀 [论文摘要]影片《洗澡》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片中以“上善若水”为代表的传统思想的精华,以及淳朴的亲情,是我们永远不能丢失的人文情怀 在浮躁喧嚣的氛围中,我更加怀念一部时隔七年的影片《洗澡》 《洗澡》是一部拍给老百姓的片子片中的故事,是一个像生活的故事.一个朴实无华的老百姓的故事:北京.一个父亲,两个儿子父亲老刘早年丧偶,开了一个澡堂子叫“清水池”大儿子大明.因为不能忍受澡堂子,或者说不能忍受那种平凡的百姓生活,离京到深圳 发展 去了小儿子二明,是个弱智老刘带着痴傻的儿子二明,苦心经营着澡堂子当大明被弟弟一张恶作剧的明信片骗回家后,一切矛盾开始凸现明信片上是傻二明画的画——二明在看父亲睡觉但大明误会了,以为父亲去世了,便火速赶回家他到家后发现父亲安然无恙,不免迁怒于二明因为深圳的业务还等着他去处理,耽误一天时间,便意味着要失去很多机会和效益!大明在家里,面对暮年的老父亲和傻弟弟以及一个破败的澡堂子,感觉无法适应接到妻子后,买机票准备飞回深圳不幸老父犯病,大明只好留下来照管澡堂,才开始真正理解父亲和澡堂。
其间,发生了许多琐事:二明走失、雨夜补漏屋、做发财梦的人为躲债逃进澡堂子、业余歌手离开了水就无法发声、时好时闹的夫妻、父亲去世、澡堂被拆等,大明心有所悟,慢慢地为人情美所感动,并理解和认同了那种朴素的、彼此关爱的、和谐的传统价值观 影片中都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片断.却向我们展示了亲情和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让人倍感亲切与温馨为什么会收到这样的 艺术 效果呢?因为影片中有我们最需要的东西清水池”与其说是个澡堂,不如说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文化就在这一池清水之中澡堂里高挂着“上善若水”、“大道无言”等道家的精髓之言俨然在昭示着某种人性、某种思想、某种信仰而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美德,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是在 中国 当下的社会语境中,还是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未来世界中,都是不可缺失的特别是对于 现代 大学生来说,要想在时代的浊流中保持精英的本色,更要打好精神底子夯实文化底蕴作为中文教师,对此义不容辞为此,我带领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对影片的内涵作了较深的挖掘 一、关于“上善若水” 电影承载着文化传播的任务,那么《洗澡》要传播的是哪种文化?影片中所涉及的场景主要是澡堂这个特定的环境,“洗澡”离不开“水”,所以。
水是最主要的道具我们在影片中看到了赫然醒目的匾额“上善若水”,它仿佛是神来之笔,昭示着影片的主题所以,影片中的“水”具有了明确文化意义,影片的主旨便在于“上善若水”这四个字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 “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象征意义影片也特意通过一些反复性的镜头来强调水的内涵看过影片的人都不会忘记二明的一个习惯性动作,即手持水笼头举过头顶,让喷出的水从天而降二明的这个动作反复出现五六次之多这样,就使观众的视觉记忆得到了强化我们第一次看到这个镜头时,也许会以为弱智的二明完全是无意识的,是一种幼稚可笑的行为但随着影片的深入这个镜头反复出现,我们就不能不思考其中的含义我们知道,传统文化中水是无形无声而又无为的,这正是中国传统的处世 哲学 ,源自于中国古老的道家学派二明的弱智角色,恰好可以使导演利用仿佛是现实的手法来拍摄这个具有表意特征的画面这种无为中的有为,无意识的亲情与温情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体现因此,这个镜头反复出现,就是要表明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以及中国传统文化高于一切的地位给人印象深刻的镜头还有一个:一位名为苗壮的胖小伙儿,总是在老刘的澡堂里放声高歌《我的太阳》.而且他在这个传统澡堂里从来不泡浴,而是选择更“西方化”的淋浴。
我们知道,《我的太阳》是意大利歌曲代表着一种西方文化后来苗壮走上舞台时,也是西服革履这一切都在暗示苗壮的“西化”然而,奇怪的是,这位“西化”的胖小伙儿若不沐浴在水下,他的喉咙就无法张开,这个镜头也反复出现了三四次更令人难忘的是,一但有人听不惯他的西洋歌曲,关上水龙头,他就会像断电般哑然失声:而一但恢复供“水”,他定能大展歌喉傻二明则是“我的太阳”最忠实的听众和知音当苗壮走上没有“水”沐浴的舞台,无论如何也唱不出来的时候,恰恰是傻二明明白了“水”才是关键所以,当他傻乎乎地将水龙头喷向舞台上的苗壮时,“我的太阳”那热烈、奔放的旋律才喷涌而出,响彻环宇西洋歌曲“我的太阳”在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水”的浇灌下产生了令人心旷神怡的中西交融的狂欢场面!可见,这些特写镜头把中国以水为形的传统文化推向了极致,并且外来文化若没有“水”的滋润也无法成形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这样,以水一样的情怀,恩泽着华夏子孙! 影片中还一次又一次地插叙人们对水的崇拜和留念一次是老刘对陕北地区风俗的回忆,也就是二明他妈出嫁前的洗澡在陕北人的习惯中,再穷,女儿出嫁时也要洗个澡但是,打不到水给女儿洗澡,父亲就把刚够吃的小米拿出去换水。
捧出一碗米倒入一碗水,镜头在米与水之间重复着米袋子空了,木桶里的水多了,然后母亲摇动风箱,女儿在水中慢慢解开辫子,轻轻地抽泣这个插叙把少女对家的依恋、对水的崇拜表现得细致入微另一个插叙讲的是藏族祖孙二人长途跋涉,到圣湖洗澡的故事老刘深沉地讲道:“圣湖的水不仅能洗净人的身子,还能洗净人的灵魂,治百病呀,所以这一辈子他们一定要到圣湖去洗次澡!”在西藏人的心目中,再远,一生一世也要到圣湖洗次澡这两个“清水池”外的关于洗澡的故事,一个是用纯洁的身体去迎接新生活,一个是净化灵魂的仪式说明洗澡与人的信仰有关把洗澡神圣化了,表现了中国人民对水的传统膜拜并且,水之万能在影片中被反复强调,传统之“水”是解决所有危机的灵丹妙药影片中一对处于家庭危机的夫妻,也通过老刘提供的澡堂之水得到了解决影片告诉我们,上善之“水”具有一种吐故纳新、养育万物的神圣性也就是说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宝贵的也是崇高的,可以使人的精神得到净化和升华 二、关于亲情 电影作为审美的主体,需要我们用最纯真的心去感受《洗澡》这部电影的故事性并不强,它是靠生活中的细节,一点一滴勾勒出人性中最宝贵的东西影片中几乎每一个场景、每一个镜头都有多重用意,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深具匠心。
这样,内涵就非常之大,情感也非常之深特别是刘氏父子三人之间那细腻真实、令人心动的亲情下面,我们就从细节入手,来品尝影片中的亲情 父亲老刘代表着传统社会和它的价值 观;大儿子大明代表 现代 白领阶层:“弱智”二明则是粘合剂虽然父子间存在着价值观上的差异甚至对立,但亲情的纽带把他们系得很紧很紧父亲老刘不仅外貌慈祥、温和,而且性格开朗、豁达,倔强但通情达理、与人为善他是良知、慈悲、博爱的化身清水池”之所以能成为北京人的大乐园,不仅是因为能够洗掉一身的污垢,或者是可以下象棋、斗蛐蛐,更重要的是老刘那上善若水的作风在亲情面前老刘表现出 中国 式的内敛爱得越深,就越怕道破,就越是小心翼翼地隐藏!他的父爱温煦、深沉,犹如一池清水!他的需要的是什么?是儿女绕膝,老友常聚,颐养天年,这也是所有中国人老了的期待,虽然他从来都不说由于大明远在深圳,很少回家,与父亲的沟通也很少但是我们通过眼神的顾盼、举止细微的变化、话语的弦外之音也能够体会到那份父子深情影片中有许多细节:远在深圳的儿子意外地回来了,家里照样吃炸酱面,父亲接过折了半截的黄瓜问儿子还吃得惯吧?儿子说还好,就是南方没有这么好的酱大明给老爸买回来按摩器,他乐呵呵地坐上去,跟旁边的二儿子说:“还挺舒服啊!”当大明说要去买返回深圳的机票时,他先是愣了一下,可马上又接着说:“啊.去吧!”然后在两个儿子都出去之后怔怔地坐着。
由于天儿热,大明睡不着起来冲凉他见儿子用的是凉水,虽然儿子说在南方凉水习惯,他还是戴上手套拧开了热水管,面部表情很严肃……大明说要走,他和二明正在水里玩“憋气”的游戏,头也没抬.因为他的内心太沉重.抬不起头来!他和二明每天晚上出去跑步,在胡同口比赛,还略施小计来逗笑这是多么深沉而又细微的父爱!这一切都提醒我们:亲情如水都是那么平常,却是那么重要水是生命的源泉,而亲情是精神的支柱 影片中还有几件很特别的事一件是大明在买票时不慎将二明弄丢了天已晚了老刘心急如焚,独自走出家门找二明,大明跟在身后在急躁激动的情绪下,老刘挑明了与大明的隔阂:“我知道你看不起澡堂子,你看不起我,我不在乎,我搓了一辈子澡,我看着那些老客人,我知足了!你要干大事业,你就去干呀!我丢了一个儿子我认了,我不能都丢了呀!’’由此我们不免长叹!这两代人间的矛盾是时代的巨大差异造成的,是传统的守礼知足与当代的开放竞争的人生信条的矛盾而作为一个父亲,不被儿子理解以及思念儿子而不得的种种委屈,在这种情况下得到了发泄这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父亲的复杂情怀接下来是一个雨夜,老刘、大明父子二人苫盖浴池的房顶:老刘一个人在上面忙着,大明爬上房来帮忙.老人一愣,大明无声地递过工具……天亮了,父子俩肩并肩坐在房顶,看着远近的老房子。
大明说:“跟我小时候一样,一点都没变父亲说:“哎,旧多了,一下雨呀没几家不漏的大明接着说:“那应该好好修修啊父亲回答说:“这房于跟人一样,老了你再修也就这样啦.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住了一辈子的地方!”短短几句话道出了一个老父亲的感慨与眷恋两人起身要下来时,大明 自然 地搀了父亲一下这无声地一搀,却意味深长,表明了大明对亲情的感动和不愿言表的关爱!至此,父子的隔膜也烟消云散了,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博大与力量,它能消解一切矛盾!同时,父亲老刘的形象也定格在每一个观众的心中,他不仅是一种家庭身份,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他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父爱的象征! 总之,《洗澡》以其独特的 艺术 空间、独特的艺术韵味,以及独特的艺术视角,为中国传统文化做了一份影像记忆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关怀,亲情的浓郁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无论社会 发展 到何种形态,无论人类如何进步,我们都需要厚德载物的精神,都需要温柔敦厚的性格,都需要中华民族优良的古风遗韵所以,无论市场 经济 的逻辑如何残酷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我们都需要一种人文情怀,都需要守住我们的精神家园! 参考 文献 [1]李学武,向传统回归的叙事——张扬电影论,济南学报 哲学 社会 科学 版,2003.9. [2]刘润良,《洗澡》:对一种文化的怀念,文化视点,2002年9月,15-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