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瓯北镇黄田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
9页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瓯北镇黄田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我国古代的咏花词的类型,虽然达到了逼真、传神的艺术境界,但多侧重于表现自然更多的咏花词佳作侧重于表现感情由感官向心灵开拓,审美对象便由形象转向意象,由目接之景转为神遇之景,诗境便由“物境”转为“意境”在创作上,追求表现审美主体心灵感受的“韵味”,通过超视听的心灵(或称“第六感官”)来把握对象如陆龟蒙《白莲》云“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醉时”,就体现了一种特有的韵味,诗人借此表达芳洁自赏而又寂寞凄清的心境,这首诗打动人的魅力在于此钟嵘《诗品》中说:“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诗人的艺术追求也在于此其目的并非“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而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白莲欲坠的形象究竟是怎样的无关紧要,这里仅以此富有韵味的意象传出一种心境罢了又如姜夔《暗香》写寒梅云:“竹外疏花,冷香入瑶席又云:“千树压,西湖寒碧皆是幽冷心境的意象表现,有“得意忘象”之趣如从形貌之似的角度去落实,往往是不可捉摸的,那样去鉴赏便要失去韵味,难免买椟还珠之讥如司空图所云:“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乎已违。
故我们读这类诗词,更不可仅仅注意花卉形象的描摹,诗人已不是着眼于“目击可图”之境,而意在“境外生境”境外生境”者,于“物境”之外生出“意境”也我们应力求通过品赏韵味进而领会意境,方不负古人故司马光云:“古人为诗,贵在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知《诗人玉屑》卷六引) 由物境引起内心触动,而将与它相似的内在情感投射到审美对象上,将自身情感托之于外物,这就构成了咏花词的另一境界——“情境”这已是“移情作用”的表现,已经不完全是从审美感受的角度出发,而是内在心灵情绪的一种外化,托之于花卉形象表现出来在创作上常常采用比兴寄托的表达手段,“兴者托事于物”,以情附物,言在此而意在彼如陈子昂《感遇》诗咏兰,以“岁华尽摇落,劳意竟何成”寄寓时不我待、美人迟暮之叹;宋徽宗《燕山亭》咏杏花,以“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寄予国破家亡、失身为虏之痛工于寄托者,皆善于闪烁其词,隐藏其旨,令读者于言外有所感触寄意的深隐,以造成情味的隽永含蓄深沉,故耐人寻味 12.对第一段中引用姜夔的诗、司空图和司马光的话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古代咏花诗词的佳作传达给读者的往往是言外之意,即“得意忘象”之趣。
B.古代咏花诗词的佳作一般注意了从描摹客观自然而逐步转向表现主观感情C.鉴赏古代咏花诗词应注意欣赏和体会诗人在作品中表现的一种特有的韵味D.鉴赏古代咏花诗词应该注意领会诗人所创设的一种艺术意境以及言外之意13.对第二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咏花诗词的另一境界──情境”指作者内在心灵情绪的一种外化,是言在此而意在彼B.一些追求诗品意境的诗人往往善于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寄托在对外物描绘的形象之中C.引用陈子昂、宋徽宗的咏花诗是为了举例说明古代咏花诗词大多只是表现诗人的主观感情D.咏花诗词常以景物作为思想感情的象征或寄托,这是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14.以下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4分) A.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源远流长,是历代文人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B.任何一种文学样式的作品,作者都应追求逼真、神似的艺术表达效果,方能打动读者C.作家尤其是诗人应该努力追求诗品的韵味,达到意境美,以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D.鉴赏古诗要感受作者托于物外的景物描写,还要体味诗人隐藏其间的深沉的寄意 15.请简述“诗人的艺术追求也在于此”的“此”的意思。
6分) 参考答案:12.(4分)B“逐步转向主观感情”判断有误13.(4分)C为了说明“情境”是诗人内在心灵情绪的一种外化,是诗人“以情附物”14.(4分)A说法于原文无据再说,艺术创作源泉应该是现实社会生活15.(6分)渗透作者(审美主体)超视听的心灵感受,从而使作品充满韵味;借助充满韵味的意象,使读者体味到这种心灵感受作者(审美主体)”(1分),“超视听”1分,“心灵感受”1分,“韵味”1分,“意象”1分,“使读者体味到”1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一只鸟芦芙荭ks5u 每天清晨走进公园时,他总要在那位盲眼老头面前徘徊好久好久盲眼老头是遛鸟的,鸟儿好漂亮,有一个特别令他怦然心动的名字——阿捷每次盲眼老头用父亲喊儿子般亲昵的口气“捷儿、捷儿”地叫着那鸟儿,教那鸟儿遛口时,他的心就像发生了强烈的地震一般,久久不安他是个很古板的老头,并不爱鸟退休这么长时间,除了每早来这公园里溜溜达达外,几乎没有一点儿兴趣但自从见了盲眼老头养的那只叫阿捷的鸟儿之后,他就从心底生出了一种欲望——无论如何也要得到这只鸟儿!之后的日子,他就千方百计地有意去接近那个盲眼老头盲眼老头很友善,也很豁达。
他几乎没有费什么力气,就和他成了很要好的朋友他简直有点喜出望外有一天,他终于按捺不住,对盲眼老头说,他想买下那只鸟尽管他的话说得很诚恳,可盲眼老头听了他的话,先是吃了一惊,继而摇了摇头:“这只鸟儿,怎么我也不会卖的!”“我会给你掏大价的,”他有些急了,“万儿八千,你说多少,我掏多少,绝不还价 “你若真的喜欢这种鸟的话,我可以托人帮你买一只盲眼老头的态度也极为诚恳 “我只要你这只!” 可是,不管他好说歹说,盲眼老头还是不卖他打定不到黄河心不死的主意,又去和老头交谈了几次老头仍是那句话:“不卖!”这使他很失望一次次失望,他感觉到自己的心像堵了一块什么东西似的他心里明白自己是因为什么病的 几天以后,那位盲眼老头才得知他病了,而且知道病因就出在自己的这只鸟儿身上老头虽然不舍得,还是忍痛割爱提了鸟笼拄着拐杖来看他 “老弟,既然你喜欢这只鸟,我就将它送给你吧 躺在病床上的他,看到手提鸟笼的盲眼老头,听了这话,激动得差点掉下泪来病也当下轻了许多他一把握住老头拄着拐杖的手,久久地不丢 几天后,盲眼老头又拄着拐杖去看他,也是去看那只鸟可是,盲眼老头进屋时,却没有听到鸟的叫声。
盲眼老头忍不住了,问:“鸟儿呢?阿捷呢?” 许久许久,他才说:“我把鸟放了他没敢正眼去看盲眼老头 “什么?你把鸟放了?你怎么可以放了阿捷呢?”果然,盲眼老头说话的声音变得异常激动 “是的,老兄我把鸟放了你不知道,我这一生判了几十年的案子每个案子不论犯法的是平民百姓或是达官贵人,我都觉得自己是以理待人,判得问心无愧现在细细回想,这一生,唯一判错的,只有一个案子当我发现了事实真相后,未来得及重新改判,他就病死在牢狱里了我现在已退下来了这事也没有任何人知道可自见了你提的鸟笼和笼中那只叫阿捷的鸟儿后,我的灵魂就再也不能安宁了老兄,我错判的那个青年也叫阿捷呀!”他说着说着已是泪水扑面而下他发现盲眼老头听了这话,竟然变得木木呆呆地,那双凹下去的眼也有泪水流了出来但他始终没有说一句话 几年后,盲眼老头先他而去了他作为盲眼老头的挚友,拖着年迈的身体亲手为盲眼老头操办后事办完后事,在为盲眼老头整理遗物时,他从盲眼老头的一个笔记本里发现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个身强力壮的后生他看了照片一眼,又看了照片一眼他真不敢相信照片上这个年轻的后生,与他记忆中的那个阿捷竟然是那样的相像他不知道,照片上的那个后生真的就是阿捷呢,还是一种偶然的巧合!(选自《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小小说精选》,有删改)11.“鸟”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12.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并简析这样安排的好处。
6分) 13.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盲眼老人怎样的情感?(2分) 14.请简要概括盲眼老人、退休老人的性格特点4分) 15.小说围绕一只鸟写了两个老人之间发生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6分) 参考答案:11.①线索作用,这只“鸟”在文中反复出现,贯穿起了整个故事(1分)。
②暗示作用,这只“鸟”叫“阿捷”,暗示退休老人错判的年轻人可能就是盲眼老人的儿子(1分)12.(6分)①不爱鸟,却想得到那只叫“阿捷”的鸟;②因高价求购遭拒而病倒,却意外获得;③获赠后却又轻易将鸟放飞:④得知因自己的错判而冤死狱中的阿捷,是或许就是盲眼老人口中的“捷儿”每点1分,意对即可)好处:层层铺垫,步步设疑,推动情节发展(1分),使小说更具可读性和吸引力(1分)13.(2分)表达了盲眼老人在听到这个消息后震惊、委屈、悲痛等复杂的感情(1分),以及对无常命运的难以言说的感受(1分)14.(4分)盲眼老人:慈爱、友善、豁达、无私、坚忍答对其中两个关键词,得1分;四个,得满分)退休老人:古板、重情、有良知(或“勇于反思和忏悔”)答对三个关键词中的任意两个,得1分)15.(6分)①盲眼老人对那只鸟的感情和态度,寄托了老人对阿捷的无尽眷念,表达了作者对人间亲情的赞美;②退休老人为放飞鸟所作的种种努力,体现了退休老人为错判而追悔不已,表达了作者对道德良知的肯定与呼唤;③盲眼老人对退休老人无心之错的宽容,退休老人为盲眼老人操办后事,表现了人性的善良,表达了作者对人间大爱的歌颂;④小说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了作者对无常命运的深沉感慨。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其中三点,得满分;意对即可 略3.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厚德栽物”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历来是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道德状况是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影响着一个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没有道德,哪来和谐?儒家“厚德载物”思想的当下价值毋庸置疑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通俗地说,厚德载物,就是地的本性是顺天而动的,人应效法地,以厚德宽容待人所谓“厚德”即“大德”、“高德”,即最高尚的道德所谓“载物”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