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语上册习作二.ppt
24页•第二单元词语盘点:幽芳 漂泊 唯独 顿时 慈祥 稀罕 离别 •大抵 精神 品格 灵魂 骨气 民族 气节 磨难 欺凌 境遇 毕竟 所谓 梳理 衰老 •珍藏 手绢 华侨 能书善画 风欺雪压 顶天立地 低头折节 玷污 秉性 眷恋 •姿态 迷人 至少 邻居 成熟 完整 尤其 提前 潺潺 婀娜 舞姿 粼粼 波纹 干涸 •点缀 螃蟹 浮现 潮湿 流通 舒服 印象 凉飕飕 颇负盛名 香飘十里 守望相助 •贺知章写的《回乡偶书》,让我们体会又见家乡时感受到的人事的变化•(《回乡偶书》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诗人刚回到故乡时,儿童谁也不认识他当他在故乡住下来后,发现离别家乡这么多年,什么都变了,跟记忆中的一点也不一样了,似乎只有家乡的镜湖没有变习作指导家乡对于一名游子而言,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来写二十年后的故乡二十年后,我们和周围的一切会怎么样,家乡会发生变化?我又是什么样子?如果我们再聚在一起,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推想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建构文源 ,高谈阔论说家乡 •1、想象,比如侧重变化想象,可以写房屋道路变化,可以写家乡伙伴的变化;比如侧重场面描写,可以写与好朋友久别重逢的场面;可以写回家的历程;还可以写家乡的某处景观… •2、自主想象,建构文源。
•(1)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 ,街道——商场——广场——公园——河流——家及家人•(2)二十年后与亲人团聚的场面 ,家的变化(环境)——爷爷奶奶外貌、言行的变化——爸爸妈妈外貌、言行的变化——诉说家乡的变化、离别情 •(3)二十年后与同学聚会的场面 我回到家乡——与同学联络、聚会地点——与同学、老师见面、交流(外貌、言行、工作情况、生活情况)——主题活动——依依惜别 •3、述说家乡的现状,家乡的建设与发展,如:家乡的建筑、家乡的店铺、家乡的风景区、家乡的道路、家乡的特产、家乡的小学、家乡的小吃…… •(二)时空飞跃变大人 ,20年以后的年龄、就业、家庭情况 •1、说一说长大以后自己的模样 自我介绍“20年后的我”或间接转述“20年后的你”,要发挥想象力 •2、阔别已久的家乡 重返家乡的总体印象:变化今非昔比 •(1)以全概貌:按行程(立足点)顺序逐一介绍各种各样事物的变化,可以画简笔画,标出故乡各点的变化(公园、养老院、景区、社区、小学),重点突出“购物街”的热闹与繁荣——小吃店、咖啡厅、茶馆、娱乐城、超市、汽车生活馆、照相馆、理发店、健身俱乐部•(2)以点说面:重点选取你最熟悉的一个地方,表现新农村的变化。
学校新:校园的变化、老师的变化 小河清:环保、池塘 水果多:漫山遍野 •3、习作要求 •(1)以“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题目,展开想象,来完成一篇作文可以侧重一方面来写,比如侧重变化写,可以写房屋道路变化,可以写家乡伙伴的变化;比如侧重场面描写,可以写与好朋友久别重逢的场面;可以写回家的历程;还可以家乡的某处景观……大胆想象,不拘形式 •(2)注意借鉴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抓住一个人、事、物来完成文章•4、 (1)自行思考,确定大致的写作思路 •(2)借鉴经验 •(3)自由阅读文后“趣味语文”中的《“推敲”的来历》,体会语言文字运用的奥妙,将体会内化为习作的行动中 •5、动笔 范文: 二十年后回故乡• 离开故乡二十年了!今天,因为同学邀请回来参加大聚会,我才又一次踏上了这块熟悉、陌生而又温馨的土地•家乡变了,变的更加美丽富裕了 刚进村口我就愣住了变了!变了!全变了!”我欢呼着这是我的家乡吗?”我不由的疑惑起来那坑坑洼洼的石子路已变成了平坦的柏油马路;路两旁的臭水沟已变的清澈了里面的小鱼也多了;烂树叶和枣树枝也变成了一排排的大柳树;树园子的枣树也变成了苹果树那一间间的老土房变成了幢幢整齐的别墅和三层的楼房。
乡亲们都变的富裕了,过去他们穷,没有文化知识,只能靠种庄稼赚钱,可能现在他们已经有了一套最佳的科学的种地方法,要不庄稼怎么种的这么好 •这么多的高楼,哪一家才是我家?我连忙问了一个老乡他指着一座别墅说:“那个粉墙三层的就是你们家!”我简直不敢相信,愣了一会便飞快的向我的家跑去看见了我的爸爸妈妈,我一头冲进他们的怀抱,给他们讲了我着二十年来的酸甜苦辣----爷爷奶奶看见我回来,哭了起来我的眼泪也向泉水一般的涌了出来我跑过去抱住爷爷奶奶不原再分开弟弟回来后,带着我到村里的亲亲家转了一圈•晚上妈妈给我做了一大桌的好吃的,有鱼、虾、大螃蟹、肉饼和面汤我们一家人高高兴兴,有说有小,好不亲热!奶奶说:“这二十年来,大家都想你呀!你在外面一定受了不少的苦吧?”我说:“没什么,人在江湖,谁不都有个酸甜苦辣的您们就别担心了!”一家人都笑了,我也笑了晚上,我跟爷爷奶奶一块睡的,我们又谈了很多的事,几乎一晚上也没睡•第二天,我和全班的同学在一起,搞了一个同学会同学们都来齐后,我们各自畅谈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情况有的当了老板;有的当了舞蹈老师;有的成了影视明星;有的当了公司的职员……•二十年,什么都变了只有一样永远没有变,那就是亲情——浓浓的亲情,忘不了的亲情“日积月累”安排的内容是积累表达乡思的诗句。
目的是使我们积累优美诗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乡、思友之情•“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意思是:在空旷的天宇之下,我思乡的心情更加迫切了•“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这句诗中的游子指的是李白所谓“浮云游子意”,人们拿浮云比游子,是说他们的行踪都是飘浮不定的•这句诗的意思是:浮云整日地飘来飘去,远去的朋友已好久没有相见了•可以看出诗人心中充满思念和惆怅•“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意思是:他乡的树已经落叶了,夜里,在寒冷的灯光下,也是飘泊他乡的孤独的人啊•“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意思是:如果明月有情的话,它应该认识我啊,因为每年我们都能在他乡相见•“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意思是:家乡只在我的梦里,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你看那春天的江面上来来往往的人,有几个是回去的呢?•“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意思是:记不清江南的梅花开了有多少次了,离开家乡的我已是双鬓斑白了•第二单元日积月累:•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枚)•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卢纶)•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刘著)如果对诗句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原诗,可以搜集原诗读读背背,原诗如下:•西江夜行 •唐 张九龄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 •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梦 李 白 •唐 杜甫•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灞上秋居 •唐 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长安春望 •唐 卢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鹧 鸪 天 •金 刘著•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闲•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星点点,月团团倒流河汉入杯盘 •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趣味语文讲的是唐代诗人贾岛作诗琢字炼句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推敲”从此也就成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贾岛原诗:•题李凝幽居 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趣味语文故事: 历代的诗话、笔记中,载有许多诗人琢字炼句的轶闻佳话•据《唐诗纪事》等记载,唐朝有位名叫齐已的诗僧,写了一首《早梅》诗,其中有这样的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了,提出不如把“数枝”改为“一枝”好,因为“一枝开”与“早梅”的诗意更加贴切齐已深以为然,立即下拜,尊奉郑谷为“一字师”•元朝著名诗人萨都剌,有两句诗常常被人们赞扬: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后来他听说山东有一位老人对这两句诗有不同的看法,便专程去拜访•老人见诗人登门,便直率地说:“前一句用‘闻’,后一句用‘听’,都是用的耳朵,不是太单调了吗?”萨都剌觉得老人的意见很中肯,便请教说:“依你看,怎么改好呢?”老人说:“唐朝人有‘林下老僧来看雨’的句子,把‘看’借来代替‘闻’字不好吗?”萨都剌非常叹服,急忙上前施礼,称老人为自己的“一字师”•这样的趣话古代有,当代也有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写信给毛泽东对《长征》诗提出修改意见的那位“不相识的朋友”,就是其中之一•《长征》的第五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原是“金沙浪拍云崖暖”。
毛泽东根据那位“不相识的朋友”的建议,将“浪”字改为“水”字,避免了重复使用“浪”字的毛病(诗的第三句是“五岭逶迤腾细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