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论 龙树菩萨造 梵志青目释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doc
112页No. 1564 [cf. Nos. 1565-1567]中论卷第一 释僧叡序中论有五百偈龙树菩萨之所造也以中为名者照其实也以论为称者尽其言也实非名不悟故寄中以宣之言非释不尽故假论以明之其实既宣其言既明于菩萨之行道场之照朗然悬解矣夫滞惑生于倒见三界以之而沦溺偏悟起于厌智耿介以之而致乖故知大觉在乎旷照小智缠乎隘心照之不旷则局限性以夷有无一道俗知之不尽则未可以涉半途泯二际道俗之不夷二际之不泯菩萨之忧也是以龙树大士析之以中道使惑趣之徒望玄指而一变括之以即化令玄悟之宾丧征询于朝彻真可谓坦夷路于冲阶敝玄门于宇内扇慧风于陈枚流甘露于枯悴者矣夫百梁之构兴则鄙茅茨之仄陋睹斯论之宏旷则知偏悟之鄙倍幸哉此区之赤县忽得移灵鹫以作镇险陂之边情乃蒙流光之余惠而今而后谈道之贤始可与论实矣云天竺诸国敢预学者之流无不翫味斯论觉得喉衿其染翰申释者甚亦不少今所出者是天竺梵志名宾伽罗秦言青目之所释也其人虽信解深法而辞不雅中其中乖阙烦重者法师皆裁而裨之于经通之理尽矣文或左右未尽善也百论治外以闲邪斯文袪内以流滞大智释论之渊博十二门观之精诣寻斯四者真若日月入怀无不朗然鉴彻矣予翫之味之不能释手遂复忘其鄙拙托悟怀于一序并目品义题之于首。
岂期能释耶盖是欣自同之怀耳 中论观因缘品第一(十六偈) 龙树菩萨造 梵志青目释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出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 问曰何故造此论有人言万物从大自在天生有言从韦纽天生有言从和合生有言从时生有言从世性生有言从变生有言从自然生有言从微尘生有如是等谬故堕于无因邪因断常等邪见种种说我我所不知正法佛欲断如是等诸邪见令知佛法故先于声闻法中说十二因缘又为已习行有大心堪受深法者以大乘法说因缘相所谓一切法不生不灭不一不异等毕竟空无所有如般若波罗蜜中说佛告须菩提菩萨坐道场时观十二因缘如虚空不可尽佛灭度后后五百岁像法中人根转钝深着诸法求十二因缘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等决定相不知佛意但着文字闻大乘法中说毕竟空不知何因缘故空即生疑见若都毕竟空云何分别有罪福报应等如是则无世谛第一义谛取是空相而起贪着于毕竟空中生种种过龙树菩萨为是等故造此中论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出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 以此二偈赞佛则已略说第一义诸法无量何故但以此八事破答曰法虽无量略说八事则为总破一切法。
不生者诸论师种种说生相或谓因果一或谓因果异或谓因中先有果或谓因中先无果或谓自体生或谓从他生或谓共生或谓有生或谓无生如是等说生相皆否则此事后当广说生相决定不可得故不生若无生何得有灭以无生无灭故余六事亦无问曰不生不灭已总破一切法何故复说六事为成不生不灭义故有人不受不生不灭而信不常不断若深求不常不断即是不生不灭法若实有则不应无先有今无是即为断若先有性是则为常是故说不常不断即入不生不灭义有人虽闻四种破诸法犹以四门成诸法是亦否则若一则无缘若异则无相续后当种种破是故复说不一不异有人虽闻六种破诸法犹以来出成诸法言诸法从自在天世性微尘等来还去至本处复次万物无生世间现见故世间眼见劫初谷不生离劫初谷今谷不可得若离劫初谷有今谷者则应有生而实不尔是故不生问曰若不生则应灭答曰不灭世间现见故世间眼见劫初谷不灭若灭今不应有谷而实有谷是故不灭若不灭则应常答曰不常世间现见故世间眼见万物不常如谷芽时种则变坏是故不常问曰若不常则应断答曰不断世间现见故世间眼见万物不断如从谷有芽是故不断若断不应相续若尔者万物是一答曰不一世间现见故世间眼见万物不一如谷不作芽芽不作谷若谷作芽芽作谷者而实不尔是故不一问曰若不一则应异答曰不异世间现见故。
世间眼见万物不异何故分别谷芽谷茎谷叶不说树芽树茎树叶是故不异若不异应有来答曰无来何以故世间现见故世间眼见万物不来如谷子中芽无所历来芽应从余处来如鸟来栖树而实不尔是故不来若不来应有出答曰不出世间现见故世间眼见万物不出应见芽从谷出如蛇从穴出而实不尔是故不出汝虽释不生不灭义我欲闻造论者所说答曰 诸法不自生 亦不从他生 不共不无因 是故知无生 不自生者万物无有从自体生必待众因复次若从自体生则一法有二体二谓生者若离余因从自体生者则无因无缘又生更有生生则无穷自无端他亦无有自故有他若不从自生亦不从他生共生则有二过自生他生故若无因而有万物者是则为常是事否则无因则无果若无因有果者布施持戒等应堕地狱十恶五逆应当生天以无因故复次 如诸法自性 不在于缘中 以无自性故 他性亦复无 诸法自性不在众缘中但众缘和合故得名字自性即是自体众缘中无自性自性无端不自生自性无端他性亦无因自性有他性他性于他亦是自性若破自性即破他性是故不应从他性生若破自性他性即破共义无因则有大过有因尚可破何况无因于四句中生不可得是故不生阿毘昙人言诸法从四缘生云何言不生何谓四缘 因缘次第缘 缘缘增上缘 四缘生诸法 更无第五缘 一切所有缘。
皆摄在四缘以是四缘万物得生因缘名一切有为法次第缘除过去目前阿罗汉最后心心数法余过去目前心心数法缘缘增上缘一切法答曰 果为从缘生 为从非缘生 是缘为有果 是缘为无果 若谓有果是果为从缘生为从非缘生若谓有缘是缘为有果为无果二俱否则何以故 因是法生果 是法名为缘 若是果未生 何不名非缘 诸缘无决定若果未生是时不名为缘但眼见从缘生果故名之为缘缘成由于果以果后缘先故若未有果何得名为缘如瓶以水土和合故有瓶生见瓶缘知水土等是瓶缘若瓶未生时何以不名水土等为非缘是故果不从缘生缘尚不生何况非缘复次 果先于缘中 有无俱不可 先无为谁缘 先有何用缘 缘中先非有果非无果若先有果不名为缘果先有故若先无果亦不名为缘不生余物故已总破一切因缘今欲闻一一破诸缘答曰 若果非有生 亦复非无生 亦非有无生 何得言有缘 若缘能生果应有三种若有若无若有无如先偈中说缘中若先有果不应言生以先有故若先无果不应言生以先无端亦应与非缘同故有无亦不生者有无名为半有半无二俱有过又有与无相违无与有相违何得一法有二相如是三种求果生相不可得故云何言有因缘次第缘者 果若未生时 则不应有灭 灭法何能缘 故无次第缘 诸心心数法于三世中次第生。
目前心心数法灭与将来心作次第缘将来法未生与谁作次第缘若将来法已有即是生何用次第缘目前心心数法无有住时若不住何能为次第缘若有住则非有为法一切有为法常有灭相故若灭已则不能与作次第缘若言灭法犹有则是常若常则无罪福等若谓灭时能与作次第缘灭时半灭半未灭更无第三法名为灭时一切有为法念念灭无一念时住云何言目前法有欲灭未欲灭汝谓一念中无是欲灭未欲灭则破自法汝阿毘昙说有灭法有不灭法有欲灭法有不欲灭法欲灭法者目前法将欲灭未欲灭法者除目前将欲灭法余目前法及过去将来无为法是名不欲灭法是故无次第缘缘缘者 如诸佛所说 真实微妙法 于此无缘法 云何有缘缘 佛说大乘诸法若有色无色有形无形有漏无漏有为无为等诸法相入于法性一切皆空无相无缘譬如众流入海同为一味实法可信随宜所说不可为实是故无缘缘增上缘者 诸法无自性 故无有有相 说有是事故 是事有否则 经说十二因缘是事有故是事有此则否则诸法从众缘生故自无定性自无定性故无有有相有相无端何得言是事有故是事有是故无增上缘佛随凡夫分别有无端说复次 略广因缘中 求果不可得 因缘中若无 云何从缘出 略者于和合因缘中无果于一一缘中亦无果若略广因缘中无果云何言果从因缘出复次 若谓缘无果 而从缘中出 是果何不从 非缘中而出 若因缘中求果不可得。
何故不从非缘出如泥中无瓶何故不从乳中出复次 若果从缘生 是缘无自性 从无自性生 何得从缘生 果不从缘生 不从非缘生 以果无有故 缘非缘亦无 果从众缘生是缘无自性若无自性则无法无法何能生是故果不从缘生不从非缘生者破缘故说非缘实无非缘法是故不从非缘生若不从二生是则无果无果故缘非缘亦无 中论观去来品第二(二十五偈)问曰世间眼见三时有作已去未去去时以有作故当知有诸法答曰 已去无有去 未去亦无去 离已去未去 去时亦无去 已去无有去已去故若拜别有去业是事否则未去亦无去未有去法故去时名半去半未去不离已去未去故问曰 动处则有去 此中有去时 非已去未去 是故去时去 随有作业处是中应有去眼见去时中有作业已去中作业已灭未去中未有作业是故当知去时有去答曰 云何于去时 而当有去法 若离于去法 去时不可得 去时有去法是事否则拜别法去时不可得若拜别法有去时者应去时中有去如器中有果复次 若言去时去 是人则有咎 拜别有去时 去时独去故 若谓已去未去中无去去时实有去者是人则有咎若拜别法有去时则不相因待若说去时有去是则为二而实不尔是故不得言拜别有去时复次 若去时有去 则有二种去 一谓为去时 二谓去时去 若谓去时有去是则有过。
所谓有二去一者因去有去时两者去时中有去若有二去有何咎答曰 若有二去法 则有二去者 以离于去者 去法不可得 若有二去法则有二去者因去法有去者故一人有二去二去者此则否则是故去时亦无去拜别者无去法可尔今三时中定有去者答曰 若离于去者 去法不可得 以无去法故 何得有去者 若离于去者则去法不可得今云何于无去法中言三时定有去者复次 去者则不去 不去者不去 拜别不去者 无第三去者 无有去者若有去者则有二种若去者若不去者若离是二无第三去者若去者去有何咎答曰 若言去者去 云何有此义 若离于去法 去者不可得 若谓定有去者用去法是事否则去者不可得故若拜别者定有去法则去者能用去法而实不尔复次 若去者有去 则有二种去 一谓去者去 二谓去法去 若言去者用去法则有二过于一去者中而有二去一以去法成去者二以去者成去法去者成已然后用去法是事否则是故先三时中谓定有去者用去法是事否则复次 若谓去者去 是人则有咎 拜别有去者 说去者有去 若人说去者能用去法是人则有咎拜别法有去者说去者用去法是为先有去者后有去法是事否则是故三时中无有去者复次若决定有去有去者应有初发而于三时中求发不可得何以故 已去中无发 未去中无发 去时中无发 何处当有发 何以故。
三时中无发 未发无去时 亦无有已去 是二应有发 未去何有发 无去无未去 亦复无去时 一切无有发 何故而分别 若人未发则无去时亦无已去若有发当在二处去时已去中二俱否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