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与容器视觉设计分析.docx
18页“汉字与容器”视觉设计分析 摘 要:“汉字与容器”是一套关于南京工业大学文化衍生品的视觉设计,包含容器设计、招贴设计、文字设计、包装设计等课题结合视觉设计专业特点,经由设计概念形成到草图设计直至三维建模的设计过程,并结合玻璃工艺及木质包装等实验,着力探究汉字、立体形态以及各种材质结合的可能性与方法Key:汉字设计;容器设计;玻璃工艺;古法琉璃“汉字与容器”视觉设计,是以平面设计和容器设计相结合的一套文化衍生品设计希望能通过玻璃容器,寄情于物,表达出对母校深厚的情感设计的难点在于如何更好地将平面视觉元素向三维空间延伸在如今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的年代,希望可以通过作品使受众感受到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感受到由之产生的视觉语境所传达的情感一、“汉字与容器”视觉设计前期准备(一)选题来源本次设计围绕校园文化衍生品设计展开重点与难点首先在于汉字、容器与材质三者之间的融合之所以选择容器设计主要原因在于:首先,作为南工大的一员,笔者认为有必要也有责任对学校文化进行视觉推广;其次,每次去喝咖啡的时候,服务员端上来的咖啡杯下面都会有一张纸垫或者是有一个托盘,咖啡喝完时,纸垫或托盘上都会留下些许咖啡渍,这些咖啡渍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印记,如果对这种印记加以控制和约束,将会获得一种具有特定意义的视觉符号,并传达相应的图形意义。
这也正是本设计的出发点与意义所在此外,在材质的运用上还需要进一步探索,通过不同材质的实验,选定两种左右的材质予以表达,并期望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初步设想在三个杯子的底部分别设计“南”“工”“大”的字样,并由之形成杯子的造型二)选题的背景与现状本次设计的杯底设计跟我国古代的活字印刷术有相似之处,杯底留章,延续了古老的传统活字印刷术早在北宋时期就已被发明出来自从汉代发明纸之后,书写的材料已经比之前的甲骨、简牍、金石便宜得多了,但是人工抄写的费用还是很高,且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一开始发明的是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贴上抄写工整的书稿,并进行刻板但是雕版印刷术还是存在很多缺点:第一,刻版需要很长的时间和浪费大量的板料;第二,大量的板在用过一次后存放成了很大的问题;第三,有错字不容易更正后来北宋的毕昇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他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在反复试验后,在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制成了胶泥活字,从此便开始了排版印刷,这是历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玻璃容器在我国历史悠久,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可缺少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机器已经越来越取代传统手工艺的位置,从某种角度上来看,这逐渐拉大了人与器物的距离,反映在设计上,是人性关怀不够,器物上的图案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造成了不和谐的感觉。
机器化大生产下的玻璃容器虽然加工便利了,但是却丢失了人们对手工艺的情感,这种手工技艺传承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明显日用玻璃器物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品,相比塑料与金属显得更加安全卫生,而且易于清洗据调研,南工大目前的文化衍生品并没有形成体系,常见的有本子、笔、杯子、袋子等一些传统的东西,这些衍生品大多只是单纯地印上了学校的logo,并没有成套的设计一些有特色的明信片、小工艺品等都是出自一些学生机构,并没有进行统一的设计管理,呈现出的成品大多做工粗糙,视觉形象混乱,缺乏南工大特有的视觉符号三)选题相关概念文化衍生品,作为文化产品的一种周边产品,通过丰富多样的载体,形成文化衍生物的外在表达形式文化衍生品,包括子衍生物、母体、衍生者(创造者)文化衍生产品,种类繁多,形式复杂,且不断有新的衍生产品出现古法琉璃,属于琉璃的一种,采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烧制而成琉璃的颜色相较玻璃而言更为丰富,质感更为细腻,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技术纯手工加工制造四)选题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本套设计通过文献查阅的方法,了解校内外以及市场上的文化衍生品的现状、种类、表现方式等,通过调研走访,明确了解南京工业大学的视觉特征与历史脉络。
2.实地调研法通过实地调研及走访,深入体会南工大的人文特质,从中梳理出学校的视觉印象;调研适合批量生产的产品制作工艺,为设计选择适合的材质及工艺这方面的调研将对设计本身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撑3.材料实验法在确定材质的情况下,根据设计要求对材料特性进行实验,从材质特性判断设计的合理性4.归纳总结法對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归纳,整理出适合于本次设计的视觉意向并通过反复实验,最终设定从建模直至成稿的设计过程二、“汉字与容器”视觉设计报告一直以来,笔者都很喜欢杯子,尤其是玻璃材质的,自己家里收集了很多款式的玻璃杯喜欢杯子,喜欢不同杯子带来的不同手感;喜欢用合适的杯子喝合适的饮品的感觉;喜欢杯子的含义“一杯子”“一辈子”这也是本次设计的初衷之一以容器与汉字的融合为主题进行设计源于爱好,更寄托了对母校的情感将不同的材质运用在设计中,也是在上述原因的基础上,希望能表达出“和谐”的深层含义一)调研报告1.南工大特征调研南京工业大学有着百年历史,从最初的南京化工大学和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到今天的南京工业大学,经历了数次变革,也因此打上了独特的印记调研围绕学校的历史与人文特征展开,主要包括色彩、建筑、地形地貌、校史等方面。
如果一定要选一种颜色来代表南工大,那一定是校徽的颜色,南工大蓝蓝色是大海的象征,代表着沉着稳重以及博大的胸怀,这正与南工大的形象完全符合校园里到处都可见到南工大蓝:校内导视牌、校园巴士的车身、各院系的旗帜以及上课时拿的笔记本都有南工大蓝的痕迹除了颜色,南工大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其建筑了校园中有着很多代表性的建筑,如水塔、音乐台、沉毅广场等高高的水塔耸立在象山之上,学校周边方圆百里之外就可以看到学校于近日明确了“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这对校园文化衍生品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的文化衍生品在数量上比较少,大多是在会议或活动前由相关部门牵头临时制作,项目也大多不具有特殊性,如明信片、马克杯、盘子之类在设计手法上,这些衍生品形式相对单一,多数都是把学校的建筑用手绘的方式印上去,再印上Logo,再进行简易纸质包装,这样的衍生品很难与学校的建设目的相匹配综上所述,制作一套设计精美,包装大方得体,又极具南工大特有内涵的文化衍生品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南工大迈向新台阶的要求2.字体设计调研一说到南工大的字体,一定会想到校门口刻在石碑上大大的几个繁体“南京工业大学”,据说这是毛主席的字,通常称之为“毛体字”。
这个字体是手写字体,而且是书法的感觉工大的各种书刊文件上运用的字体都是属于常规字体,如宋体、仿宋、黑体等南工大在文化衍生品方面几乎没有对文字进行设计运用的,所以这里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进行设计创造3.材质调研设计之初,笔者设想过用陶瓷、金属、琉璃来表现,基于笔者已经设计出3d模型,想要得到精确的造型需要通过翻模的方法,所以这里我就不能选择金属在陶瓷和琉璃之间我最终选择琉璃,一是基于个人对琉璃的喜好,二是南工大是一所工科专业为主的学校,很多专业都涉及到化学试剂和容器,这些多采用玻璃,琉璃属于玻璃的一种,所以在这里采用琉璃,还希望与南工大的专业特点紧密结合4.形式调研目前市场上存在各式各样的文化衍生品,代表性也特别强,但是就南工大的文化衍生品来说,形式过于单一,没有体现南工大特点,文化气息不够强烈,这样的衍生品放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可以用的,所以我们要设计的是只有南工大可以用的衍生品二)玻璃容器制作过程1.草图设计当开始决定设计制作这套玻璃容器的时候,就开始慢慢地画草图了这次设计的主要概念是希望杯底留章,所以杯底的文字是首先着手设计的杯底的文字要好看,但又不能过于复杂,要适合盖印,又要能通过放大、抬升的方法生成合理的模型。
经过反复推敲,设计出了第一张杯底文字的效果图杯口的形状笔者希望是圆形的,杯子整体上是一个向上变大的效果(如图1)根据杯子的不同功能,笔者打算设计两套容量不同的杯子,小号是小浅口,作为白酒杯;大号的深一些,作为咖啡杯2.电脑建模根据设计好的草图,在犀牛软件里建模,分别确定两套容器的直径、高度、容量、壁厚、杯口倒角弧度,并确保符合制作工艺的要求,大号直径8.36cm、高度7.52cm;小号直径5.59cm、高度5.2cm(如图2、图3)3.3D打印模型制作完成后,开始考虑结合玻璃工艺,生成实物作品首先需要有一个实物模型在不考虑材质的情况下,将模型做出实物有很多选择,例如用油泥捏出来或是用毛毡缝制出来,但是这两个方法做出来的模型都不能够很精确地表现出两套杯子,所以最终选择了3D打印的方法,采用最光滑的树脂材质打印(如图4)4.硅胶模翻蜡模玻璃容器的制作是在南京艺术学院的玻璃工作室完成的将3D打印出来的树脂模型拿到工作室,首先将树脂的模型进行打磨,虽然在3D打印中树脂材质已经是最光滑的了,但是在上料的过程中还是会稍留下些上料的痕迹将打磨好的树脂模型固定在油泥上,下面做一个小圆台(如图5),这是后面烧制的时候放玻璃用的。
之后将固定好的树脂模型分别放在KT板上,并用KT板围成一个去顶的密封圆柱之后需要调制硅胶,硅胶在没有加固化剂的状态下是不会干的,所以为了能让它尽快干,要加入适量的固化剂调匀再倒入圆柱内(硅胶的克数*0.11=固化剂的克数)12小時左右硅胶便可干透,然后把KT板拆去,用小刀稍微修整硅胶,切去多余部分,再将硅胶整齐地切开一口,将里面的树脂模型和油泥拿出便成功翻出硅胶模(如图6)然后,我们要利用硅胶模翻蜡模,用胶带将硅胶圆柱周围裹好,把蜡化成液体,倒入圆柱内,等待4小时左右蜡便可固定成型,撕开胶带将蜡小心取出,便成功翻出蜡模(见图7)5.石膏模制作制作好的蜡模需打磨一下,使其光滑然后六个一组摆在板上,用挡板围好边缘地方再用泥巴固定好,以防倒入石膏浆的时候会漏出接着,便要调制石膏浆,将水和石膏的比例以4:1调配,搅拌均匀倒入围好的挡板内(如图8),等待30分钟左右,石膏便可凝固最后,撤掉挡板,将含有蜡模的石膏体放入蒸蜡机,高温下蜡便会流出,待完全流出,便成功翻出石膏模6.烧制进入烧制阶段已经离成功不远了用水测量计算出每个容器所需多少玻璃,称好玻璃,敲碎放在石膏上面,便可进窑烧制(如图9)整个烧制过程再加上冷却的时间,大概需要4天。
4天后取出石膏,将石膏小心敲开,便可拿出容器了7.切割打磨烧制出来的玻璃是带底部圆台的,所以需要将底部切割掉,再用雕刻机将玻璃表面多余的玻璃雕掉最后要做成磨砂的效果,将容器拿去整体喷砂底部凹下去的文字也会用喷砂的方法完成,这样就完成了本套玻璃容器的制作了(如图10)三)Logo设计因为本套设计是将汉字与容器紧密结合,所以logo的设计方向是文字型logo徐冰和他著名的《天书》系列给了笔者很大的启发起初的想法是想对“汉”“字”“容”“器”这四个字进行设计,通过构成结构的方法做出了第一张设计图(如图11),但是效果并不满意,感觉整体太过松散,文字组合形成新的文字也不够好看于是继续研究徐冰的作品,在看了大量的资料以后,想换一个思路出发,不从汉字本身出发去设计新的字,而是从英文字出发笔者选择了两个单词去表达我的主题“WORD”和“GLASS”,通过将每一个英文字母都转换成一个创新的汉字笔画,然后再去设计成新的汉字(如图12)为了使logo更有韵味,我把自己的英文名“ALBEE LIU”通过同样的方法设计成了一个印章的感觉,再设计两行说明性的文字,最后进行整合设计排版,确定了最终的定稿四)包装设计因为本套设计的产品是玻璃容器,所以在做包装的时候,要考虑到包装所用的材质是否可以承受玻璃的重量,经过试验研究,最终决定用颜色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