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案设计、我们认识的数.doc
3页教案设计:教学内容:p36—37 我们认识的数教材简析: 这节课是在教室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安排的实践活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三部分,说一说,让学生联系生活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将一些生活的现像与数建立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猜一猜”,通过数一把糖的粒数,估计一把花生米和一把黄豆的粒数,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数一数”,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数物体的个数,把数学与校园生活相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的能力教学目的:1、 通过活动,使学生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情,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2、 初步学会在小组中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3、 在活动中能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教学流程:一. 激情导入1、 观察① 教室里的人数 ② 估计教学楼的高度 ③ 看看教本的页数 板书:观察说出这些数的范围,引出课题2、 审题:我们认识的数3、 简介:你认识的数字4、 出示大白菜老师的话:“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5、 出示图画,谁愿意帮助图中的小朋友说一说,出示相应的场景图评析:让学生选择图中小朋友说的话,并伴有相应的场景图,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以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在记忆与现实中搜索有关的数学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们说得更多更好。
二.合作探究 1、进入游戏闯关“说一说“(1) 规定游戏规则:你能在生活中找到这些数吗?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每人说一句,要和别人的不一样2) 比赛:每组成员轮流发言(3) 分组活动,师巡视,及时了解交流情况(4) 汇报 教师谈话: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只要注意观察,你还会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提问:谁来告诉大家,你今年几岁了?2、智力游戏 你能说了家中每个人的年龄吗? ① 自由说给同桌听 ② 出示第二幅图,小明家有一个人今年64岁,这个人可能是谁?(发表见解) ③ 说年龄给大家猜: 谈话:在你们的家庭里,爷爷奶奶的岁数比较大,一般是60岁左右,你们的年龄最小,今年还不到10岁,爸爸妈妈大约有三十多岁评析:说自年龄和家中其他人的年龄,这些都是与儿童相关的事,通过相互交流,以及教师的谈话使学家务事对爸爸,妈妈一般多少岁,爷爷奶奶一般多少岁,有了一些印象,能帮助学生建立数感,而猜年龄这一层次则以智力游戏的形式出现,迎合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年龄特点,既活跃课氛,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闯关游戏二“猜一猜”接下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需要小朋友和老师合作完成:①,要请一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操作;②,再请一个小朋友当记录员,把结果记下来(1) 师生表演: 老师和学生甲分制抓一把糖,谁抓多,谁就是赢家,请大家猜一猜,谁抓得多?师一只手使尽的抓,不能用两只手,也不准拿别的东西帮忙师:有什么办法公正一下,是老师抓得多,还是小朋友抓得多(数一数)请学生乙上台来数,师:你是怎么数的?还可以怎么数记录员记下结果:师24块,生18块什么原因老师赢了?(2)分组操作① 请每个同学抓一把糖,数数有几粒,组长在表格里记录下来② 再自由抓一抓,花生米,不要数,先猜猜大约有多少粒?把你佑计的结果组长,然后在数数有几粒,再请组长记录下来。
也可以抓抓大豆,大米,果冻……)③ 小组活动结果后评出优胜组(3)汇报① 说说你抓了什么,猜的结果怎样(出示表格)② 你发现了什么?(抓一把花生米的粒数都比抓一把糖的粒数多)③ 这是为什么?④ 你估计抓一把绿豆比一把花生米的粒数多还是少?⑤ 交流结论:物体越小,抓的个数越多评析:教师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师生演示每人抓一把糖,让孩子猜老师抓了多少块,学生抓了多少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大但地猜,自由地说,把现象与数联系起来,针对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用花生、果冻、黄豆、大米等物体激发学生参与,使学生在课堂上都动起来,学生通过操作,比较,讨论等一系列的自主探究活动,在亲身的体验中获取知识,从而使学家务事逐步增强估算的意识,提高估算能力,并且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学会在合作中竟争3、游戏闯关三“数一数” 出示第四幅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1),启发,问:你想数什么?数教室里的条椅,门窗……校园里的树,多少个教室……(2),看看教室里有什么可以数 数一数,记在心里(3),谁愿意把数的结果告诉大家谈话:小朋友观察的非常仔细,数的也非常好(4),分组数数 组长负责到校园里数分钟, 教室汇报评析:在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之后,再安排数一数,是为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使他们学到生活中的数学,也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总结反思 1、谈谈学习感受,你觉得自已很成功吗? 2、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总评:本节课。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