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城镇化_其概念与发展_兼谈中德城镇化和城镇建设比较.pdf

4页
  • 卖家[上传人]:腾****
  • 文档编号:45872723
  • 上传时间:2018-06-19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99.88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小城镇建设66Urbanization 城镇化研究城镇化:其概念与发展——兼谈中德城镇化和城镇建设的比较朱 磊 石铁矛摘要: 文章从探讨德国城镇建设和城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入手, 反思我国城镇建设和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最后, 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进一步探讨了城镇化的未来德国与中国, 一个在世界发达国家行列中位列第三, 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前者基本上完成了城镇化且遇到了新问题, 而后者正处于城镇化的第一阶段也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 . . . . 如何解决现状遇到的问题? 如何规避城镇化过程中以及将来可能碰到的问题? 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其城镇化道路有着许多的不同和相似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两者所具有的代表性和研究价值, 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一、德国城镇建设和城镇化发展的经验历经近现代1 0 0 多年的工业化高速发展, 德国的城镇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与我国相似, 德国的城镇化过程也是乡村人口大量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城镇的建设上有着许多可借鉴之处:1 . 节能、节地- - 全面的生态思想和可持续发展观德国地处欧洲大陆中北部地区, 虽然水资源、 林木资源以及其他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在联邦1 9 8 7 年颁布的《联邦建设法典》中,讲求的是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环境保护和能源的节约利用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如大力提倡木结构建筑等可再生资源以及其他诸如膜结构等新结构新材料的使用;鼓励太阳能、 风能和生物能等新型能源的利用;注重对老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等等 在这一点上, 一方面国内目前由于技术推广不到位, 一些新能源, 新技术还仅处于理论或是局部应用阶段,未能实现规模效益 ; 而另一方面我们水资源, 森林资源等资源的粗放使用、过度开发和建筑耗能巨大等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在这里有一点应该提到的是, 德国对于能源的节约利用是建立在财富积累之上的,在当前社会是处于首要的目标 德国的民众有普遍的认识, 那就是能源才是最大的财富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在推广新材料、 新能源和新技术的时候, 注重市场的运作,政府机构介入监管, 并进行适当的补贴, 使其有更大的空间和价值德国的城镇建设已经进入了更新的阶段 漫步在德国的城镇里, 你很少看到高耸的塔吊, 繁忙的工地,有的只是搭满脚手架老建筑前工人们手工般的精致修护 虽然老城区的衰落和城市郊区化的趋势明显, 但是德国的城市并非一味扩张, 而是基于便捷的城乡联系, 城市的部分功能疏散到附近的村镇上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大部分工业企业实现了全球寻租转移, 资本的运营已经脱离了对于本国土地资源的庞大需求, 故而城市保持了高效率和合适的规模, 而非我国大部分城市摊大饼式的无限膨胀, 土地的低效率利用。

      2 . 保护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城镇化过程亦是有机更新的过程 我们现在看到的绝大多数的德国的历史性建筑都是经过修缮的 在经历战后的一段城市旧城改建的盲目时期, 德国回到了保护性更新的道路上 在德国国内, 民众对于城市的历史文化都是极其重视的 城市, 特别是中小城市就更为重视历史特色、 地方特色的保护了 城市基本保持原有格局, 强化其整体空间形态特色, 突出城市特点的营造德国的《联邦建设法》对于城市更新过程中的老建筑明确了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再利用, 故而现存的大多数老建筑均有着实际的使用功能, 或为美术馆、 或为办公室等等, 而不是博物馆式的保护, 使建筑实现更多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3 . 再现城市活力,建设城镇公共空间67小城镇建设Urbanization 城镇化研究德国小轿车的平均保有量为每个家庭1 至2 辆, 农村与城市的联系极为密切为了保持城镇中心的活力, 德国政府对城镇中心进行了一系列改造:为了吸引人流, 将传统城镇中心广场进行改造, 发展成以商业建筑、广场和步行街组成的富有特色的步行体系,并且强调地方特色;注重街头绿地空间的塑造, 重点体现城市特色,提供丰富的游憩、交往空间;注重人文空间的塑造, 挖掘城市的特色品味, 诸如各种文化节和基督教节日等。

      在这里人文气息浓厚, 居民与外来旅游者在这里实现充分的展示与交流, 这与我们习惯上对于空间的认识是不一样的 国内大多数城镇公共空间主体不明确, 管理不当, 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反而沦为混乱的代名词4 . 完善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德国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健全, 伴随极其发达的公路网, 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网络 私人汽车、公交系统(白天和夜间、城区和城郊以及专线) 、 河海航运、 铁路 (地区铁路和洲际快车) 和区间廉价航空构成了较为完备的交通运输系统, 为城镇化的迅速推进做出了极大贡献 为缓解城镇内部交通压力,德国的公共交通网络已经覆盖几乎每一个城镇尽管德国的道路不是很宽, 但是由于良好的交通管理和良好的民众素质, 很少出现拥挤的情况 另外为适应大量的机动车出行, 配建了大量户外及室内停车场(位) 给水系统则明确的分为饮用水和生活用水, 市政用水和中水系统, 热水则是保证每家入户 排水均为分流集中处理, 中水的使用率极高 电力的来源则是多样的, 取决于地区的条件, 包括水电、 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等 垃圾在这里则充分的实现了分类收集处理5 . 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2 0 0 0 年,德国国土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 0 . 7 % ,林业在德国环境政策中被列在最优先的地位。

      在世界林业发达国家中,德国是林业法律法规最健全的国家 在德国未经允许砍伐树木是非法的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 居民的这种环境意识表现在日常每个细节之中:城郊有大面积的公园与花房;城市广场周边种植树木、布置花坛;居民在室内种植植物,阳台布满鲜花 (多数住宅的阳台在设计的时候就留出了花盆的位置) , 如果有个小院子, 那肯定是最美的地方了;道路两侧, 有高大的乔木, 丰富的绿化带以及富有创意的街头绿地 反映在总体规划上则是, 城市具有数个楔状绿地或水系贯穿城市中心, 以及分布在各街区大量的街头绿地 在柏林、 汉堡和慕尼黑等大城市都在城市的中心控制出大片的绿地 (森林) 且极为珍视水系在城市里的生态作用, 无论其生态的价值还是游憩功能,都使得这样的绿色空间使人无限的向往6 . 德国现今城镇化发展遇到的问题2 0 0 6 年0 7 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德国人口总数8 2 4 2 . 2 万人,6 5 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的1 9 . 4 % , 0 -1 4 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占1 4 . 1 % ,而1 5 - 6 4 岁的人口为6 6 . 4 % 2 0 0 6 年人口出生率0 . 8 2 5 % , 死亡率1 . 0 6 2 % ,移民差额0 . 2 1 8 % , 人口增长率- 0 . 0 2 % 。

      德国的城镇化是快速而高效的, 但是目前德国的人口处于负增长, 德国的经济增长亦出现了减速, 其中一些问题日益突显, 由此我们看到了城镇化稳定期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方面伴随着城市郊区化、 逆城市化的趋势,城市中心夜间会出现“空巢”的现象,故此,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如何保持城市中心的活力已经日益地成为一个重要议题;另一方面, 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亦不容忽视;再有, 原东德地区的经济建设虽得到加强, 但是东西部差距还是存在, 原东德地区的各项经济指标以及城市建设情况均低于全德平均水平 ;最后, 由于欧盟各成员国发展的速度不一, 东欧以及南欧国家对德国本土劳动力和市场的需求带来了新的挑战, 产生了许多法律制度、 移民和就业上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二、 我国当前城镇建设的反思及我国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方向由于大多数的城镇自身的吸引力有限, 尤其在中西部地区, 小城镇不能吸引更多的专门人才和其他资源为其规划建设服务, 故建设易受决策者和执行者的影响 城镇建设存在城镇规划编制、 实施制度之外的人为因素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的加速时期, 然而在一些地方, 决策者们追求的仅仅是数据上的成绩, 而忽视了城镇化的真正动力,在许多基本环节上存在问题,不能很好地保障城镇化的继续、良好的推进。

      以下, 笔者从城镇建设的角度来讨论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尝试做出回答:1 . 城镇建设缺乏特色小城镇建设68Urbanization 城镇化研究当前的城镇建设可以说是不无成绩, 但是作为一名城市规划工作者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这种貌似金碧辉煌背后的实质 诚然, 今天的城镇亦非改革开放初期的小城镇, 更不是上世纪初的小城镇, 我们城镇的面貌得到了 “很大改善” :所谓笔直宽阔的大马路、 空旷的硬质广场、 宏伟的标志建筑⋯⋯城镇建设求大求全,侵占良田,浪费土地从南疆到北国,我们好像走不出这样的“现代化”牢笼,满目皆是,而有特色的城镇是少之又少 这一方面由于我国的法制建设尤其是地方的指导法规建设不完善, 大而全的法律法规统领了全国的城镇建设, 地方性特色在法制层次上无从体现, 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地域性特点不突出;另一方面是我们建设者的功利性,一味的追求形象效果,认为只有钢筋混凝土才是现代的, 求洋求大, 极大地抹煞了城镇地方特色故而, “十一五”期间, 我们应针对此类现象,加大对地方专项立法的指导工作,形成适合本地的指导法规、 导则, 并分近远期完成城镇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2 . 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生态环境状况在广大的城镇地区的状况现状正呈恶性蔓延,已经上升到了生态安全的问题:C O2排放 量加大、 饮用水的短缺与污染等等, 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了这样的状况, 并显示出此类现象如不得到控制将日益严重。

      究其根本, 在这里生态环境作为公共品,而居民带来的城镇生态环境的负外部性成本, 并未纳入到居民的生活成本中来 故此, 居民亦无明显的意识来降低此类问题的发生,政府部门亦缺乏监管机制最后,其中一部分还要落实到精神文明上来,通过广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教育引导城镇生活逐步走向现代化,展现出崭新的城镇面貌3 .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包括完善车行和步行系统、 铺设路面、 修建排水管渠、小区域的集中供暖、铺设饮用水管线等等,体现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是人居环境的好与坏 但是今天,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现象依然突出, 这主要是由于城镇建设资金缺乏 基础设施不足, 带来投资潜力的缺乏;投资不足, 缺乏资金来源反过来影响基础设施的建设, 带来恶性循环 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受所谓看得见的政绩的思维影响, 城镇建设得很光鲜, 但是内部循环系统却出现了 “肠梗阻” 长远来看, 在资金支持方面, 国家可以从金融制度的一些改革来实现, 一方面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一方面改革城镇建设的信贷系统 2 0 0 6 年诺贝和平奖获得者孟加拉的银行家穆罕默德·尤努斯(M u h a m m a d Y u n u s )博士及其创建的孟加拉乡村银行,就走出了一条乡村小额无抵押贷款的路。

      4 . 土地与能源的粗放利用我们经常可以在各大报刊的首要位置看到这些统计数据, 统计的数字是触目惊心的, 这与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是相悖的, 与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前进道路是相悖的 它的直接后果就是, 我们的子孙后代在这个曾经充满生机的星球上将无所赖何生存 当前急需解决的是理顺城镇土地的体制问题, 尤其是城市边缘区的土地管理问题, 建立土地储备制度;加强对出让土地所得资金的管理, 与社会福利保障挂钩, 避免土地流失对于农民生活的剧烈冲击, 且有利于社会稳定;加强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宣传教育工作, 建立新能源、新技术和新材料推广中心,进行适当的补贴对比于德国当前城镇化发展和城镇建设的经验,我国还存在一些差距 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包括经济结构与土地制度等 现在, 这些问题正在向积极的方向转变, 但是需要一个长效机制来控制, 从而走出具有我国特点的城镇化道路三、 城镇化的未来以及我国现阶段城镇化的历史任务城镇化始于生产力的提升和经济发展,而在今天, 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大环境里, 城镇化的内涵又有了新的发展 : 网络技术和交通工具的极大发展转变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