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将相和》.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386547121
  • 上传时间:2022-08-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将相和》【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原因和结果2.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将相不和的原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请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分别是什么故事?(教师借机板书)二、交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幻灯片)三、学习课文第一大段1.齐读第1自然段,同时要求学生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2.接着请同学们默读第一大段同时想一想: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呢?3.再默读这一大段同时思考:(1)秦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赵王为什么非常着急?(2)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蔺相如勇敢、机智,也许能解决这个难题,请同学们想一想:蔺相如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对表现人物品质有什么作用?(3)面对这个难题,蔺相如是怎么说的??理屈?你如何理解?读一读蔺相如说的话,体会一下他的性格有什么特点?(4)轻声读第八自然段,想一想,蔺相如是如何与秦王展开斗争做到完璧归赵的?①蔺相如看到秦王无诚意拿城换璧,他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表现了他什么品质?②?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请大家找找比?理直气壮?更勇敢的词这儿为什么用?撞?而不用?磕?、?碰??③蔺相如是真的要捧着宝玉撞柱子吗?他要求举行典礼的目的是什么?④面对蔺相如,秦王为什么处处表现的很被动呢?⑤归纳:秦王爱宝,绝口不提给城;相如假说有瑕,把玉要回秦王怕玉碎,假意答应让城相如一面要求典礼,一面暗中派人把宝送回最后,秦王不得不放蔺相如回国5)这场斗争的结果怎样呢?让同学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完璧归赵?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6)复述?完璧归赵?(提示:复述不是背诵,同学们可以根据故事梗概进行⒋小结:刚才,我们学习完了?完璧归赵?这个故事,我们是怎么学的呢?我们先读课文,找到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通过读、画、找的方法,抓住主要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品质幻灯出示学习方法)下面咱们仍旧按这种方法学习后面两个故事四、观看录像剪辑,学习第二大段,默读,思考1.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概括出来2.细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1)秦王约赵王渑池会见,赵王为什么决定不下,蔺相如对这件事的看法是什么?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2)渑池会上,秦王逼赵王鼓瑟,赵王为什么不好推辞??推辞?是什么意思?蔺相如是如何做的,如何说的?画出重点词句。

      从这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3)秦王又没占到赵王的便宜,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样?(4)渑池之会的结果怎样?廉颇起了什么作用?(5)同学们,渑池会上,秦王与赵王是打成平局,还是分出胜负?为什么?3.小结过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蔺相如大智大勇,连连立功,封为上卿,职位比老将廉颇都高了,这就引起了?将?和?相?之间的不和那么,在处理这场内部矛盾中,蔺相如又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呢?从中能体会他的什么品质呢?五、请同学们自学第三大段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读课文画出有关的重点词句,谈出自己的体会2.检查自学情况1)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样?(2)读一读:?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廉颇当时是怎样说这段话的?读一读,体会他的语气读出廉颇的满腔怒气和对蔺不服、不敬3)想一想:蔺相如是仅仅靠一张嘴吗?(4)廉颇忽然醒悟,?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同学们认为廉颇有罪吗?那这儿为什么要用?罪??廉颇为什么会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呢?从中你能看出他的什么好品质呢?(5)这个故事一直被后人传为佳话,你想想他们当时都说了些什么话?(出示?负荆请罪?图片)请同学演演。

      6)想象说话①如果当时老百姓看到这一幕,他们会说些什么?②这件事传到秦王或赵王耳朵里,他们可能说些什么?③廉颇的手下看到他负荆请罪,又有什么感想?④你看到这动人的一幕,回想生活中和他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有什么想说的吗?(7)哪一个词最能概括将相和好?如何理解这个词呢?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3.小结:家和万事兴,国家也是同样,一个国家,既要有骁勇善战的武将,又要有能言善辩的文官,大家团结一致,国家才能兴旺发达六、总结全文,揭示中心本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表现了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品质和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七、了解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本文由三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相联系,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八、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并从课文中举出具体事例加以说明2.在读书笔记上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附:板书设计相将完璧归赵勇敢机智渑池之会忠君爱国勇猛善战爱国负荆请罪胸襟开阔勇于认错顾全大局知错就改【篇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2、能力目标:一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二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三弄清第一自然段和下面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四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五是弄清第一自然段和下面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六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情感目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品质教学重点:1、抓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它语文能力2、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难点:1、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2、搞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教法方法:讨论交流、活动体验等教具准备:投影仪、课本剧等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6课《将相和》,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中讲了哪三个小故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板书: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将"指的是谁?"相"指的是谁?"和"是什么意思?我们知道了将相从不和到和,上课时有同学质疑"将相为什么不和,为什么又要和好,又是怎样和好的"下面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二、交流自学"小小辩论会"引导学生讨论喜欢文中的哪一个人物并说明为什么?1、喜欢蔺相如因为他机智勇敢,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为国家的利益着想,深谋远虑。

      板书:机智勇敢不畏强暴2、喜欢廉颇他知错就改勇于认错教师总结:这两个人物都具有美好的品质,大家都喜欢但为了交流方便,下面我们就"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先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收获和体会三、学习"完璧归赵"理解"完璧归赵"领会学习方法大屏幕出示)1、具体说明在"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人?(1)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2)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璧交给了蔺相如3)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你并不想交换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看图,抓住蔺相如的动作、神态、语言描绘一下我们在读这一部分的时候,就要把蔺相如的大义凛然和勇敢机智的精神读出来自由读,指读4)"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典礼的日期"(5)从"大大方方"这个词可以看出蔺相如勇敢。

      结合第九自然段,讲讲你对这段话是怎样理解的?2、理解最后一句话:"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教师小结:秦王本想杀了他,本想愚弄赵国,可是反而被蔺相如捉弄了,他现在是哑巴吃黄连有口说不出了这句话仅仅是写秦王的心理吗?(突出了蔺相如的聪明机智)可见作者用词是多么的巧妙自己练习读一读,体会蔺相如的聪明才智3、蔺相如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什么?(为了赵国的利益和尊严)过渡: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国家的尊严,蔺相如铤而走险与秦王进行了机智勇敢的斗争,既做到了完璧归赵,又使秦王处于被动的局面,为赵国立了大功,受到了赵王的重用,封他为上大夫我们看看蔺相如在几年之后的渑池之会上有什么表现?四、学习"渑池之会"总结学习方法大屏幕出示)1、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有什么表现?具体谈一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1)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2)当秦王让赵王鼓瑟,并叫人记下来时蔺相如非常生气,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3)"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你拼了"最后秦王被逼无奈,只好为赵王击了一下缶。

      蔺相如也叫人记了下来,说在渑地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2、同学们想一想,渑池之会这场政治斗争秦赵两国是打成了平局,还是决出了胜负?为什么?(如果学生争执不下时,老师可作两点提示:一、秦国比赵国力量强大;二是秦王是一国,而蔺相如则是赵国的一名大臣教师补充:"瑟"是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声音悦耳动听"缶"是古代的一种打节奏的乐器,形状像个瓦罐子,声音单调这两种乐器比起来,秦王显得更丢人3、教师小结:同学们都能认真读书,积极思考,很好的确,渑池会上的斗争是赵国占了上风那么这场斗争的胜利应该归功于谁?过渡:蔺相如机智勇敢地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又一次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为赵国立下了大功可见蔺相如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蔺相如在这场斗争之后,被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不服,廉颇和蔺相如开始不和,也就引出了课文的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五、学习"负荆请罪"1、你觉得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2、你觉得蔺相如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3、"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图片显示(大屏幕显示)4、学生表演"负荆请罪"的故事六、拓展延伸"和好"消息传到赵王那里,赵王会怎样说?(指多名学生说)学生试创作"诏书"12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