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古典针灸-中医刺灸.pdf
149页中医刺灸目录 皮肤针疗法 皮内针疗法 三棱针疗法 水针疗法 挑刺疗法 拔罐疗法 I 火罐的来源 I 火罐的种类 I 拔罐吸拔的方法.1各种拔罐法的运用 1拔罐操作方法. 1拔罐注意事项 1怎样避免火罐烫伤 I 拔罐适应症、主穴、禁忌 芒针疗法 1芒针针具 1芒针治疗特点 芒针针刺方法 1芒针适应范围. I 芒针疗法注意事项 火针疗法 I 火针针具 1火针操作方法 I 火针适应范围 I 火针疗法注意事项电针疗法 1电针器的选择 1电针操作方法 I 电针的选穴 I 脉冲电流的作用 I 电针适应范围 I 电针疗法注意事项 耳针疗法 I 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I 耳廓与耳穴. 1耳穴辅助诊断方法 1处方选穴原则 1耳针操作程序 一 耳 针 刺 激 方 法 I一耳针适应范围2 I一耳针注意事项 毫针刺法 1毫针持针法 1毫针进针法 I一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 1行针手法 I 针刺得气 I一 催气、守气、行气. I一针刺手法的轻重 1留针法 1出针法.1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穴位埋线疗法. I一穴位埋线器材和穴位选择 1穴位埋线操作方法 I 穴位埋线注意事项 I 穴位埋线术后反应 头针疗法 I一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I 焦氏头针 1国际头针标准线 1头针操作方法3 f头针适应范围. I 头针注意事项. 腕踝针疗法 I一 腕踝针分区与主治病症 I一腕踝针进针点及其适应证 I腕踝针操作方法 I一腕踝针注意事项. 眼针疗法 I一眼针取穴原则 I 眶内眶外的刺法 I 眼针的选针 I一眼针的练针 I眼针各种刺法 I一眼针进针法 I一眼针手法问题 I 眼针起针问题 I 眼针适应症及配穴治疗 I 眼针注意事项. 针灸大成针法. I一十二字手法及下手八法 I 杨氏针法 I一关于针法补泻作用的论述4 金针赋针法 I 下针十四法 1调气与运气法 I一飞经走气四法 I一 治病八法. 难经针法 I 强调双手行针 I -补泻分清营卫 I一论述迎随与调气 I针法结合腌穴特性 I 针法合于四时 内经针法. I一针刺补泻的原则 I 施行补泻的依据 I一 官针篇论刺法 I针刺的得气与补泻皮肤针疗法“ 竹溪客”免费制作竹韵清香E书作坊皮肤针为丛针浅刺法,是以多支短针浅刺人体一定部位( 穴位) 的一种针刺方法。
它是我国古代“ 半刺” “ 浮刺” “ 毛刺”等针法的发 展 灵枢官针: “ 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5毛状” “ 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 “ 毛刺者,刺浮痹 皮肤也皮肤针法可以“ 疏通经络” “ 调和气血”,促使机体恢复 正常,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皮肤针针具及术前准备皮肤针是针头呈小锤形的一种针具,一般针柄长1 5 - 1 9 c m , 一端 附有莲蓬状的针盘,下边散嵌着不锈钢短针根据所用针具针支数目多 少的不同,又分别称之为梅花针( 五支针)、七 星 针 ( 七支针)、罗 汉 针 ( 十八支针)等针尖不宜太锐,应呈松针形针柄要坚固具有 弹性,全束针尖应平齐、防止偏斜、钩曲、锈蚀和缺损针具的检查, 可用干脱脂棉轻沾针尖,如果针尖有钩或有缺损时则棉絮易被带动针具在使用前应注意消毒,一般可用7 5 % 酒精浸泡3 0 分钟皮肤针针刺方法右手握针柄,以无名指、小指将针柄未端固定于小鱼际,针柄未 端露出手掌后约2 - 5 c m , 以拇中二指夹持针柄,食指置于针柄中段上 面叩刺分为三种:轻刺、重刺和中等刺法轻刺用力较小,针尖接触 皮肤的时间愈短愈好重刺用力稍大,针尖接触皮肤的时间可稍长。
不论 轻刺、重刺都应注意运用腕部弹力,使针尖刺到皮肤后,由于反作用力 而使针弹起,这样可减轻针刺部位的疼痛中等度刺法,用力介于轻刺、 重刺之间叩刺速度要均匀,防止快慢不一、用力不匀地乱刺针尖起落要6呈垂直方向,即将针垂直地刺下,垂直地提起,如此反复操作防止 针尖斜着刺入和向后拖拉着起针,这样会增加病人的疼痛针刺部位 须准确,按预定应刺部位下针,每一针之间的距离,一般在l . o 1 . 5 c m 之间皮肤针针刺部位可分为三种,一种是局部叩刺,即在病变局部按经脉循行叩刺, 或在其局部由外围向中心叩刺另一种是按经脉辨证循经取穴还有一 种是整体叩刺,即先刺脊柱两旁,由背至麟,后刺项部及病变局部对某 些病变在脊柱附近及其他有关部位上所出现的一些特殊所见( 如敏感 点、条索状物,结节等) 均为重点叩刺部位上述三法可单独应用, 也可结合应用各部位叩刺顺序如下:头部、项部、颈部、肩胛部、脊背部、撕部、上肢、面部、眼部、鼻 部和耳部皮肤针适应范围主要的常见适应证有如下几种:头痛、偏头痛,胸痛、胁痛,失眠,上下肢痛及腰扭伤,口眼喝斜, 痹证,呃逆,痿证,胃院痛、呕吐,腹痛,哮喘、咳嗽,遗尿, 遗精、 阳萎,心悸,眩晕,痛经,小儿惊风,目疾,鼻塞、鼻渊,凛疡,皮肤针注意事项( 1 )注意检查针具,当发现针尖有钩毛或缺损、针锋参差不齐 者,须及时修理。
7( 2 )针具及针刺局部皮肤( 包括穴位)均应消毒重刺后,局 部皮肤须用酒精棉球消毒并应注意保持针刺局部清洁,以防感染 3 )局部皮肤有创伤及溃疡者,不宜使用本法皮内针疗法皮内针是以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腌穴部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 长时间埋藏的一种方法又称埋针法临床需作较长时间留针的病症, 可采用本法皮内针针具皮内针是用不锈钢特制的小针有颗粒型、擞钉型两种:颗粒型 ( 麦粒型):一般针长约1 c m ,针柄形似麦粒或呈环形,针身与针柄 成一直线投 钉 型 ( 图钉型):针身长约0 . 2 - 0 . 3 c m ,针柄呈环形, 针身与针柄呈垂直状皮内针针刺方法针刺前针具和皮肤( 穴位)均进行常规消毒0 颗粒型皮内针操作方法:刺入操作:左手拇食指按压穴位 上下皮肤,稍用力将针刺部皮肤撑开固定,右手用小镶子夹住针柄, 沿皮下将针刺入真皮内,针身可沿皮下平行埋入0 . 5 - 1 . 0 c m o针刺方 向:采取与经脉成十字型交叉状,例如肺俞( 膀胱经背部第一侧线上) , 经线循行是自上而下,针则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的横刺,使针与经线 成十字交叉型根据病情选取穴位埋藏固定:皮内针刺入皮内后, 在露出皮外部分的针身和针柄下的皮肤表面之间粘贴一块小方形( 1 . 0 * 1 . 0 c m )胶布,然后再用一条较前稍大的胶布,覆盖在针上。
这样就可以保护针身固定在皮内,不致因运动的影响而使针具移动或 丢失0 攒钉型皮内针:多用于面部及耳穴等须垂直浅刺的部位 用时以小镜子或持针钳夹住针柄,将针尖对准选定的穴位,轻轻刺入, 然后以小方块胶布粘贴固定另外,也可以用小镜子夹针,将针柄放在 预先剪好的小方块胶布上粘住,手执胶布将其连针贴刺在选定的穴位上 埋针时间的长短,可根据病情决定,一 般1 - 2天,多者可埋 6 - 7天,暑热天埋针不宜超过2天,以防止感染埋针时间的长短,可根据病情决定,一般天,多者可埋天,暑热 天埋针不宜超过天,以防止感染皮内针适应范围埋针疗法临床多应用于:神经性头痛、偏头痛、胃痛、胆绞痛、 胁痛、腕踝关节扭伤等还可应用于某些慢性疾病,如:神经衰弱、 高血压、哮喘、月经不调、面肌痉挛、眼 睑 ( 目 闰 ) 动 、遗尿、尿频、 痹证等皮内针注意事项( 1 )每次取穴,一般取单侧,或取两侧对称同名穴 2 )埋针要选择易于固定和不妨碍肢体活动的穴位 3 )埋针后,患者感觉刺痛或妨碍肢体活动时,应将针取出重 埋或改用其他穴位 4 )针刺前,应对针体详细检查,以免发生折针事故9( 5 )注意消毒,暑热天埋针时间不超过2天,以防感染。
三棱针疗法三棱针是用于点刺放血的针具,用它刺破患者身体上的一定穴位 或浅表血络,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刺络法亦称为“ 刺血 络”古人对刺络放血非常重视如 灵枢九针论谈到九针中的锋 针主要就用于“ 泻热出血” 素问血气形志篇说 “ 凡治病必先 去其血”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中还提出了 “ 宛陈则除之”的治 疗原则 灵枢官针中更有“ 络刺”、 “ 赞刺”、 “ 豹文刺”等 法,虽针具、方法不尽相同,但都属于刺络放血法的范畴 灵枢血络 论还进一步阐明刺血法的应用范围,如血脉“ 盛坚横以赤”, “ 小者如 针”, “ 大者如筋”等,并指出有明显瘀血现象的才能“ 泻之万全”, 可见古人对此法是有丰富经验的实践证明:此法具有开窍、泻热、 活血、消肿的作用三棱针针具三棱针一般用不锈钢制成,针 长 约6 c m ,针柄较粗呈圆柱形,针 身呈三棱形,尖端三面有刃,针尖锋利取法于古代九针之一的“ 锋 针”针具在使用前应先进行高压消毒或 放 入7 0 % 7 5 %的酒精内 浸 泡2 0 - 3 0分钟施针前局部皮肤用含2 %碘酒棉球消毒,再用酒 精棉球脱碘10三棱针针刺方法三棱针的针刺方法一般分为点刺法、散刺法、泻血法三种。
点刺法:针刺前,在预定针刺部位上下用左手拇食指向针刺处推按, 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然后消毒针刺时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 位或穴位,右手持针,用拇食两指捏住针柄,中指指腹紧靠针身下端, 针尖露出1一2分,对准针刺的穴位或部位,刺 入12分, 随即将针 迅速退出,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其出血少许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此法多用于指趾未端穴位如:十宣,十二井穴等处散刺法:散刺法是对病变局部周围进行点刺的一种方法,根据病变 部位大小不同,可 刺1 0 -2 0针以上,由病变外缘环形向中心点刺, 以 促使淤滞的瘀血或水肿得以排除,达 到 “ 宛陈则除之”,去瘀生新, 通 经活络的目的此法多用于局部瘀血,血肿或水肿,顽癣等,针刺深浅 根据局部肌肉厚薄、血管深浅而定泻血法:先用带子或橡皮管,结扎在针刺部位上端( 近心端), 然后迅速消毒针刺时左手拇指压在被针刺部位下端右手持三棱针对 准被针刺部位的静脉,刺 入 脉 中( 0. 5 -1分深左右)即将针迅速退出, 使其流出少量血液,出血停止后,再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当出血时, 也可轻轻按静脉上端,以助瘀血外出,毒邪得泻泻血法一般隔23天治疗一次,出血量较多的可间隔12周1 次。
三棱针适应范围三棱针刺络法具有通经活络、开窍泻热、消肿止痛作用各种实11证,热证,瘀证和经络瘀滞、疼痛等症均可应用三棱针注意事项注意无菌操作,以防感染点刺、散刺时,手法宜轻,宜浅,宜快泻血法一般出血不宜过 多,注意切勿刺伤深部大动脉虚证,妇女产后及有自发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 宜使用水针疗法“ 水针”又 称 “ 穴位注射”,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 疾病的一种方法水针用具及常用药液用具:使用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根据使用药物的剂量大小及针 刺的深度选用不同的注射器和针头常用的注射器为1 m l ( 用于耳穴 和眼区穴位)、2 m l、5 m l、1 0 m l、2 0 m l;常用针头为4 - 6号普通注射 针头,牙 科 用5号长针头,及封闭用长针头常用药物:水针的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类:( 1 )中草药制剂:复 方当归注射液、丹参、板蓝根、威灵仙、徐长卿、夏天无、肿节风、 丁公藤、鱼腥草、银黄注射液等多种中草药注射液 2)维生素制 剂:如维生素B l、B 6、B 12,维生素C、K 3等 3)其他常用药物: 如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注射用水等许 多供肌肉注射用的药物也可考虑作小剂量穴位注射。
12水针穴位选择(1) 一般可根据针灸治疗时的处方原则进行辨证选穴 2 ) 作为水针的特点,临床上常结合经络、经穴的触诊法选取 阳性反应点进行治疗:即用拇指或食指以均匀的力量在患者体表进行按 压、触摸、滑动,以检查其有无压痛、条索状或结节等阳性反应物, 以 及皮肤的凹陷、隆起、色泽的变化等触诊检查的部位一般是背腰部的 背俞穴,四肢部则沿经络循行路线触摸,尤其是原穴、郑穴、合穴等特 定穴部位及一些经验穴有压痛等阳性反应者,注入反应点往往效果较 好,反应不明显者,也可取有。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