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甘肃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docx

35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474286191
  • 上传时间:2023-09-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3.40KB
  • / 3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才肃省“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甘肃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科学技术支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攻坚阶段根据《甘肃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甘政发〔2006〕27号)和《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甘政发〔2011〕21号),制定本规划一、形势与需求(一)“^一五”科技发展重大成就十一五”期间,甘肃省深入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依靠自主创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快速提升,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全面跨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型甘肃建设时期科技进步水平持续提高2010年,甘肃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居全国第17位,增幅居全国第1位,创历史最好水平2006—2010年,取得省级科技成果4160项,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励895项、国家科技成果奖励42项五年中,我省技术市场合同成交总额达到156.1亿元,是“十五”的.5倍;2009年,发表国际论文3793篇、国内论文7856篇,万名研究与发展人员科技论文数虽居全国第6位。

      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启动实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资源高效开发、现代农业、生态环境等10个科技重大专项,解决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问题,培育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壮大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2006—2009年科技重大专项综合投入产出比达到162009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7.2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2.63%,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0.6%农业科技创新从源头创新、技术集成、成果推广三个层次推进,地膜覆盖栽培、农机化应用和节水灌溉面积分别达到1600万亩、1200万亩和100万亩,培育农牧业新品种(系)70多个,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42.5%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实施领军人才队伍建设、高层次人才科技创新创业扶持行动、科技创新团队、科研院所学科带头人培养和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等计划,构筑了一批产业化急需的人才聚集平台,建设了一批创新优势明显的人才群体,队伍结构和整体素质进一步优化,人才培育环境明显改善2009年,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50.3万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研究与发展人员分别为5.6万人和2万人,比2005年增长11.5%和28.5%。

      万人研发人力投入8.6人年两院院士1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892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0人,省级领军人才943名,省政府特聘科技专家29名1. 知识产权战略成果丰硕十一五”期间,省政府颁布《甘肃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甘政发〔2010〕49号),建立了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跨区域专利联合行政执法机制专利申请与授权H快速增长,转化和应用速度进一步加快申请专利11480件,授权专利6046件,分别是“十五”期间的2.2倍和2.5倍,专利授权虽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虽比2005年分别增长57.3%、95.7%,万人发明专利拥有虽0.3件,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健全各类研究开发机构399个,其中独立科研院所125家、普通高校35家建立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农业科技园区4个、星火产业带2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6个、国家大学科技园3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家拥有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5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0个、创新型试点企业60家、高新技术企业18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5个、生产力促进中心19家,这些创新高地和转化基地基本涵盖了甘肃的特色优势产业,引导科技创新向高层次发展。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已初步形成市县科技工作整体提升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实施科技富民强县工程、推进星火产业带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创新了科技服务“三农”的模式,延伸了市县科技工作内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6864名科技特派员遍布全省,建立示范基地194个,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365项,引进新技术3469项,培训农民263万人次;36个县市区列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带动企业投入27亿元,培育壮大了区域特色支柱产业;河西、沿黄两个星火产业带健康发展,区域科技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开展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14个,示范转化适用技术921项,促进农民人均增收397元;市县综合科技实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得到整体提升科技投入增速逐年提高建立健全了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支撑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2010年全社会研究与发展总经费达到37.3亿元,比2005年增长76.4%,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为1.1%,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4.7%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的51%,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2006—2010年,地方财政科技拨款43.3亿元,年均增长18.7%。

      国家及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投入15.9亿元,其中国家科技计划投入7.3亿元,支持了756个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投入3.6亿元,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927项,特别是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甘肃列为地区基金申报省份,极大地提升了甘肃的原创能力科技基础条件明显改善扶持省属重点院所17家,建立省属院所科技创新团队26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6个建成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大型仪器协作、自然科技资源保障、科技数据共享、成果转化公共服务、网络科技环境6个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装备制造数字化设计、食品药品检测技术、精细化工品合成工艺和工程技术、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工业生物过程工程创新5个行业创新平台,科技资源整合共享初显成效,公共科技资源开放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科研院所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仪器设备更新换代步伐明显加快,10万元以上设备仪器达到745台(套),固定资产总值5.2亿元,改善了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环境条件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颁布实施了《甘肃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25号)、《甘肃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甘政发〔2006〕27号)、《实施〈甘肃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若干政策措施》(甘政发〔2006〕79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的意见》(甘政发〔2009〕74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科技厅等部门关于推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意见的通知》(甘政办发〔2010〕203号)等一系列法规、政策。

      形成了与国家相对应的科技政策法规体系,基本涵盖了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各个环节,规范了科技管理程序,推动了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科技合作交流深层拓展开展了与联合国工发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50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地区)的科技合作与交流,组建了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4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人(次)荣获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奖和外国专家友谊奖,“项目一人才一基地”相结合的国际科技合作格局基本形成建立了科技部与甘肃省工作会商机制,确定了支持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推进新能源基地建设,推进医药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推进干旱半干旱区现代农业发展和重点生态区恢复重建,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5个主题深化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集聚中科院创新资源,服务甘肃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截止2009年,中国科学院“科技支甘工程”累计研发并转化科技成果114项,实现销售收入20.3亿元,省院共建研发机构38个二)“十一五”科技发展阶段特征——科技成果产出的加速期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为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科技支撑能力的攻坚期高新技术产业化提速,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

      科技创新人才的增长期科技人员总虽上升明显,为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科技经费投入的提速期科技投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科技体制机制的创新期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法规的颁布,为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保障——科技合作交流的活跃期建立了部省会商和省院合作机制,与国内外有关科研机构保持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三)“十二五”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全球化进入调整期,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新的重大突破,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的竞争更加激烈,绿色能源、低碳技术正在成为引领未来科技和产业革命的主要方向从国内形势看,“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依靠自主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阶段,是构建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机遇期,科技创新将有更大作为,将在更多领域发挥引领作用甘肃省委、省政府“四抓三支撑”总体工作思路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做出重大安排部署,对科技创新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全省科技创新任务更加艰巨,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虽,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在更大范围整合省内外创新资源、更高层次上推进自主创新,已成为新时期科技发展的主题。

      在看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甘肃科技发展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如自主创新的整体能力薄弱、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有待提升、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科技产出质虽不高、优秀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匮乏、科技支撑产业核心竞争力作用不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创新文化氛围尚不浓郁等等因此,“十二五”时期,依靠科技破解发展难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还十分紧迫四)“十二五”科技发展的客观需求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特别是高新技术的依赖日益加深首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迫切需要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使自主创新成为经济社会乂好乂快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使科技创新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核心作用其次,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迫切需要科技的支撑和引领省委、省政府将新能源、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医药和生物制造、信息技术等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重点,需要在核心关键技术上实现重点突破和持续攻关,促进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占领科技制高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科技创新通过科技支撑,突破能源、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促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

      第四,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迫切需要科技进步和创新引领,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五,改善民生迫切需要科技支撑改善民生是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加强人口与健康、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把科技进步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机结合起来二、思路与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指导方针,全面落实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和区域发展战略;以建设创新型甘肃为目标,集聚创新资源,强化创新主体,优化创新布局,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创新能力;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优化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民生科技水平,支撑甘肃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二)基本原则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统筹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科技问题集成资源,集中力虽,筛选产业带动性强、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科技项目重点攻关,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支撑经济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协调推进发展经济和改善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