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指标的解析.doc
4页学校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指标的解析摘要健康教育通过改变学生的健康相关行为来实现目的学校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能真实地、客观地衡量学校健康教育计划的科学性、必要性和可行性效果评价正是要评估健康教育导致学生的健康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为确保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应加强对教育效果评价工作,确定效果评价的具体指标,从而更系统、更直观的对学校健康教育进行评价本文着重叙述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的五个指标,即,学生的卫生保健知识水平、学生健康的意识与观念、学生的健康行为、学生的健康状况、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关键词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指标卫生保健为确保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应加强对教育效果评价工作,确定效果评价的具体指标,从而更系统、更直观的对学校健康教育进行评价一、学生的卫生保健知识水平学生的卫生保健知识水平是评价学校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指标包括卫生保健知识的测验评分、测验平均分、达标率等三方面的指标学校要根据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重视学生卫生保健知识的积累,从而掌握必备的卫生保健知识一)学习环境卫生1.建立良好微小气候环境室内温度保持在20℃--30℃,室内湿度要求不高于70%,不低于40%,湿度过低可用洒水的方法补充湿度,湿度过高可通过吸湿和加强通风来调节。
保持室内良好的微小气候,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2.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为使室内空气新鲜,可打开教室两侧的门窗以形成对流通风,使用电扇、空调机械通风,迅速排除污浊空气,让新鲜空气流入教室要使用“无粉尘”黑板,布置要简洁,要定期进行湿式清扫,做到窗户明亮、桌椅干净、墙面地面清洁,空气流通新鲜3.合理的采光教室的合理采光对学生心理、生理和视觉机能都有良好的作用,如可以减轻疲劳、保护视力、提高学习效率等单侧采光时光线应来自人体左侧,双侧采光时,光线分布均匀,不易产生眩光所有采光窗以向南为佳,窗玻璃要洁净透明,室内墙壁以白色或米黄色为宜黑板下缘为坐位学生的身高当自然采光不足时,教室必须借助人工照明人工照明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4.教室应远离环境污染区和繁华地段,以防止噪音和空气污染对学生健康的影响教室周围应留有可供学生课间休息和活动的场地和树木,以免影响教室的采光为了保证学生视力的卫生要求,教室不宜过长,第一排课桌的前缘距离黑板面应不少于2米,最后一排课桌的前缘距离黑板面应不超过8.5米课桌椅的式样、高低以学生看书时能保持良好的姿势和合适的眼书距离为标准二)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1.站立姿势站立时应像一棵松树那样正直挺拔。
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到:头正、颈直、肩平、眼睛平看,挺起胸;两膝伸直,腹回收,身体重心向上提,脚跟相靠;两臂自然下垂,五指并拢紧贴腿侧2.行走姿势行走时应像春风那样轻快、放松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到:抬头挺胸、两眼平视前方,两肩持平,双臂自然摆动,脚尖向前,直线前进3.坐的姿势坐的时候应像一座大钟那样平稳、端正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到:头正,肩平,肩胛骨后收,脊柱伸直稍挺胸;两腿平行,小腿自然垂直,脚分开,足底平放地面三)合理的作息时间根据国家卫生部和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的《中、小学生一日学习时间卫生标准》的要求,为防止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使学生日常学习负荷量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初高中生每日早读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上午4节课;下午初中两节课,高中2节或3节课;课外自习时间不超过2节课初高中生每节课时间均为45分钟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一日学习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三、四年级不宜超过5小时,五、六年级不宜超过6小时小学生每节课时间为40分钟;自习和家庭作业时间,二年级不宜超过45分钟,三、四年级不宜超过60分钟,五、六年级不宜超过90分钟一年级不宜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生应每天安排课间操,每周应安排3次以上的课外体育活动。
小学生每日的睡眠时间,一、二年级不宜少于10小时,三至六年级不宜少于9小时;中学生每日睡眠时间不宜少于8小时以上主要考查学生个体、班级、学校整体对卫生保健知识了解和掌握的程度二、学生健康的意识与观念健康教育对学生卫生保健观念的形成和改变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卫生观念如何,可以作为评价健康教育作用和效率的直接指标它一般包括:(一)计划免疫的自愿参加率对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小学生,保证他们的健康安全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每年配合卫生院对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异常者及时通知家长,主动进行流脑、麻风腮等疫苗的接种,常规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100%,一年级新生计划免疫凭证入学率同样应达到100%;及时处理学生常见病,多发病及突发事件;同时,家长应为子女办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二)卫生报刊的阅读率学校应主动为学生订阅与卫生保健相关的报刊杂志(每班至少一份)一、二年级每周安排相应的时间让班主任或健教老师为学生阅读或讲解;三至六年级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主动阅读,并注意提高阅读效率三)对卫生行为的支持率学校卫生是一面镜子,一张名片营造一个适合师生生活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学校应制定卫生行为规范,统一学校卫生建设规章制度。
班主任则根据学校卫生行为规范制定班级卫生行为准则,明确班级卫生要求和卫生值日小组以及个人卫生要求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和运动卫生,自觉遵守班级和学校的卫生行为规范以上主要考查学生个体和群体对卫生、疾病、卫生保健措施的认识和态度三、学生的健康行为反映学生健康行为的指标一般较为客观、可靠,可作为对学校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的主要依据它包括: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率:学生不仅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要养成个人卫生习惯,减少疾病,保持身体健康一)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霉烂变质的食物;保持餐具清洁为)讲究卫生,减少疾病在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方面,应该注意养成习惯个人卫生方面做到“四勤”,即勤洗头、勤理发、勤洗澡、勤换衣;“四有”,即有自己固定的毛巾、牙刷、手帕、茶杯体育锻炼的参与率:学校应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较好的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学校还要通过对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对他们的比赛进行宣传、对他们的成绩进行表扬),以此来带动其他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将对学生体育锻炼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进学生不断增强体质,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