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5课-复习课件戊戌变法[课件ppt.ppt
20页第15课 戊 戌 变 法课标要求课标要求(1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2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分析其特点分析其特点3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封建封建自然自然经济经济进一进一步瓦步瓦解解为民族为民族资本主资本主义发展义发展提供了提供了客观的客观的条件条件民族资产阶级登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阶级基础)民族危机空前民族危机空前戊戊戌戌变变法法维新思想的传播维新思想的传播(思想基础)(思想基础)列强列强掀起掀起瓜分瓜分狂潮狂潮资本资本输出输出甲午战败国家权甲午战败国家权益进一步丧失益进一步丧失甲午战甲午战败赔款败赔款清政府为扩大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间设厂的限制1919世纪末民族资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发展(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一、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背景二、维新思潮的兴起二、维新思潮的兴起 1、早期的维新维新思潮(19世纪60年代) ⑴产生背景 ⑵主要代表 ⑶思想主张思想主张影响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注重商战;对西学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启蒙作用政治上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的要求文化上办西式学校、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二、维新思潮的兴起 1 1、早期的维新思潮、早期的维新思潮 2 2、、1919世纪世纪9090年代的维新思潮年代的维新思潮 内容:内容: 康有为宣称康有为宣称: :东汉以来历代统治阶级奉为经典东汉以来历代统治阶级奉为经典的的古文经古文经均系东汉时刘歆伪造,故称均系东汉时刘歆伪造,故称““伪经伪经””; 目的目的: 引导士大夫怀疑古代典籍,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引导士大夫怀疑古代典籍,向维护封建制度的理论根据提出挑战,为变法制造舆论;理论根据提出挑战,为变法制造舆论;请思考:请思考: 《《新学伪经考新学伪经考》》到底讲些什么?康有为为何要到底讲些什么?康有为为何要这么做?这么做? (1)(1)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康有为的思想主张: 内容:内容: 康有为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法的先师康有为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法的先师 目的:目的: 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变法寻找历史根据。
为变法寻找历史根据请思考:请思考: 《《孔子改制考孔子改制考》》又讲些什么?康有为为何要这又讲些什么?康有为为何要这么做?么做?特点特点: :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 请思考: 康有为康有为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结合来宣传维新主张的利弊得失各是什么?来宣传维新主张的利弊得失各是什么?借孔子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减少改借孔子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减少改革阻力革阻力 利: 弊: 弊在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弊在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反映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反映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请思考:请思考: 在维新宣传中,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的政治在维新宣传中,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的政治主张各有侧重主张各有侧重 (2) (2)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的思想主张: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的思想主张:变化图存论、变化图存论、 全变求强论、全变求强论、 进化史观论、进化史观论、民权观以及批判封建纲常民权观以及批判封建纲常 ——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维新变法序幕,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发展为政治实践的开端。
发展为政治实践的开端三、三、“公车上书公车上书” 1 1、背景、背景 甲午战败甲午战败;;《《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辽东,赔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两的款二万万两的消息消息传至北京传至北京 2、上书内容 ①①反对签订反对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 ② ②提出提出““拒约拒约··迁都迁都··练兵练兵··变法变法””等主张等主张 3 3、结果及影响、结果及影响 都察院拒绝代呈,但都察院拒绝代呈,但“公车上书公车上书”在社会上已在社会上已产生了巨大影响产生了巨大影响——“万言书万言书”已广为流传已广为流传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活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活动 1 1、目的:、目的:四、四、维新运动的维新运动的发展发展三份报纸三份报纸两个组织两个组织 为为争取更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支持和参与争取更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支持和参与 2 2、内容:、内容: 3 3、影响:、影响: ① ①宣传了维新变法,使更多人关注和参与政治;宣传了维新变法,使更多人关注和参与政治;②②议论时政蔚然成风,议论时政蔚然成风,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五、百日新政五、百日新政——高潮高潮 1 1、直接原因:、直接原因: 德国强占胶州湾,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德国强占胶州湾,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2 2、康有为、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皇帝再次上书光绪皇帝,呼吁变法,呼吁变法 《《应诏统筹全局折应诏统筹全局折》》——坚定光绪帝变法决心,坚定光绪帝变法决心,成为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3、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维新变法正式开始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广泛敞开式盾构之中有挤压式盾构、全部敞开式盾构,但在近些年的城市地下工程施工中已很少使用,在此不再说明 类别类别颁布新法颁布新法改革旧制改革旧制政治方面政治方面允许官民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上书言事1.1.改订律例改订律例2.2.裁撤冗员裁撤冗员3.3.澄清吏治澄清吏治经济方面经济方面1.1.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农工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2.2.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3.3.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令其自谋生计文教方面文教方面1.1.普遍设立中小学堂,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京师设立大学堂2.2.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3.3.准许设立报馆、学会准许设立报馆、学会4.4.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军事方面军事方面1.1.精炼陆军,改习洋操精炼陆军,改习洋操2 2. .添置船舰,扩建海军添置船舰,扩建海军淘汰旧军淘汰旧军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有利于知识分有利于知识分子参与政治子参与政治有利于民族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发展增强军事实力增强军事实力挽救民族危亡挽救民族危亡有利于西学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和培的传播和培养人才养人才精简机精简机构,提构,提高行政高行政效率效率思考:与维新派原先思考:与维新派原先的主张相比,有哪些的主张相比,有哪些没有实现?没有实现?没有涉及设议院、开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国会、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等政治主张三、戊戌变法的内容三、戊戌变法的内容政治民主化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经济工业化教育近代化教育近代化军队近代化军队近代化 ⑴1898⑴1898年年9 9月月2121日,慈禧和守旧势力发动政变,日,慈禧和守旧势力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于瀛台,慈禧重新囚禁光绪帝于瀛台,慈禧重新““临朝听政临朝听政”” ⑵⑵“戊戌六君子戊戌六君子”被屠杀,康有为逃亡日本被屠杀,康有为逃亡日本 ⑶⑶新政被取消新政被取消 新政中除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
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 六、维新变法的结果六、维新变法的结果——无力回天无力回天戊戌变法的背景 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主观: 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这是根本原因 ⑵维新派在方针策略方面的一些失误 ①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 ②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脱离人民群众; ③对列强和封建反动势力寄予幻想,缺乏反帝反封的斗争勇气 ④缺乏政治策略,操之过急,树敌太多;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漫长而又曲折国行不通,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漫长而又曲折 2 2、客观:、客观: ①①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遭到他们的反对和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遭到他们的反对和镇压;镇压; ②②,各省官员阳奉阴违;,各省官员阳奉阴违; 3 3、教训:、教训:八、维新变法的特点八、维新变法的特点 、维新时期的遗产(变法的、维新时期的遗产(变法的历史意义)历史意义) 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其主编的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其主编的《《剑桥晚剑桥晚清史(清史(18001800~~19111911))》》)中说:)中说: “康有为政治纲领的目标是一系列政治康有为政治纲领的目标是一系列政治改革,这些改革如果付诸实施的话,等于一改革,这些改革如果付诸实施的话,等于一场场‘来自上面的根本性革命来自上面的根本性革命’────那今日中那今日中国早就不是贫弱的样子了!国早就不是贫弱的样子了!” 八、八、维新变法的特点 、、维新时期的遗产维新时期的遗产 1 1、维新变法的特点、维新变法的特点 ①①性质:性质: 是一次依靠皇帝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是一次依靠皇帝进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质的改良运动,是一场,是一场爱国爱国救亡运动、一次救亡运动、一次思想解思想解放放潮流。
潮流 ② ②涉及面广,实施过程中高度有所降低涉及面广,实施过程中高度有所降低 ③ ③发展资本主义和救亡图存相结合;发展资本主义和救亡图存相结合; ④ ④昙花一现昙花一现 ⑤ ⑤改造社会程度低,主要起思想启蒙作用,改造社会程度低,主要起思想启蒙作用, 2 2、意义、意义————爱国、进步、启蒙爱国、进步、启蒙 ⑴ ⑴爱国:爱国: ⑵⑵进步:进步: (从内容看)维新派变法是要求实行(从内容看)维新派变法是要求实行实行君主实行君主立宪制,推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立宪制,推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从人类,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看,符合历史发历史发展规律和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看,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⑶⑶启蒙启蒙( (维新时期的遗产维新时期的遗产) ):: 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促进了 (从背景看)变法是在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从背景看)变法是在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甲午战败、瓜分豆剖、亡国灭种甲午战败、瓜分豆剖、亡国灭种————的情况下的情况下开始的,其开始的,其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从这个意义上看,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爱国的;变法是爱国的;③③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获得较快发展。
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获得较快发展 ⑤⑤摒除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摒除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 ①①具备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在维新时期形成具备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在维新时期形成 中国人民的觉醒,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精神遗产:②②开阔眼界,解放思想开阔眼界,解放思想⑥⑥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④④出版印刷事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认知空间出版印刷事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认知空间空前扩大空前扩大 项目项目 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社会社会背景背景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高于中国;高于中国;封建统治相对薄弱封建统治相对薄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充分;中外反动势力勾结使中外反动势力勾结使封建统治势力强大封建统治势力强大领导领导力量力量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拥护,力量强到人民拥护,力量强大,武装倒幕大,武装倒幕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维新派力量小众;维新派力量小具体具体措施措施强制推行,大刀阔斧强制推行,大刀阔斧 变法法令如变法法令如“一纸空一纸空文文”,各地阳奉阴违。
各地阳奉阴违国际国际环境环境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强侵略亚洲其它国列强侵略亚洲其它国家帝国主义时期;帝国主义时期;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高潮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