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八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精编.docx

27页
  • 卖家[上传人]:1824****985
  • 文档编号:278435472
  • 上传时间:2022-04-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61KB
  • / 2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八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位置和疆域 班级:小组:姓名: [方法指导] 1、根据教学目标,结合问题提示,认真预习,仔细研读教科书,回答导学案中的问题 2、全体同学要主动参与,亲身实践,自觉完成导学案小组长要督促、检查,确保每位同学及时、认真地预习 3、将预习中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出课堂上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合作探究,扼要点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在地图上计算出我国大致的东西经度差和南北纬度差,并以此来说明我国经度与纬度跨度大;分析我国相对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具体位置 4、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分析评价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巩固学生的比例尺相关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我国疆域辽阔、地理位置优越等基本国情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实现祖国统一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位置 难点:分析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教材中涉及的地名的空间观念的建立 [自主学习]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1、海陆位置:我国位于大陆东部、洋西岸(海陆兼备) 2、经纬度位置:半球、半球(大部分在带,小部分在带,没有带) 二、陆地总面积:约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位 三、领土四至 最北端:在以北主航道的中心处°N) 最南端:在南沙群岛的(°N) 最东端:在与的主航道汇合处°E) 最西端:在新疆的高原上(°E) 四、濒临海洋 1、大陆海岸线:多千米 2、东临四海一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海、海、海、海,台湾岛直接面向洋 3、内海:海和海峡 4、众多邻国: 陆上疆界多千米, 陆上邻国个:、、、、、、、、、、、、、、、 隔海相望的国家个:、、、、、 五、三级行政区划 1、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三级。

      2、省级行政单位34个: 23个省: 5个自治区:、、、、 4个直辖市:、、、 2个特别行政区:、 3、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合作展示] 1、结合地图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它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2、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疆域的四至点,估算东西经度和南北纬度差你认为这种差异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3、从地图上找出陆上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 4、对照地图,以大河干流、铁路干线、北回归线、沿海或边疆为主线,分区识记部分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全称、简称、轮廓特征和行政中心 [检测反馈] 1.我国疆域四个端点中,位于北温带的有() ①北端②南端③东端④西端 A.①B.①③④C.①③D.①④ 2.与我国隔海相望的一组国家是() A.印度、文莱、菲律宾B.马来西亚、朝鲜、韩国 C.日本、朝鲜、印度尼西亚D.文莱、菲律宾、日本 3.下列城市中,每天最先见到日出的是() A.沈阳B.北京C.兰州D.乌鲁木齐 4.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共有() A.11个B.12个C.13个D.14个 5.关于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和乡(镇)三级 B.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3个直辖市 C.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少数民族自治的地方 D.我国于1997年和1999年分别在香港和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 6.关于下图中四个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省是我国西南的边疆省,它同 四个国家接壤 B.②省是我国位置最偏南的省,我 国最南端曾母暗沙位于该省 C.③省是我国的湖北省,简称鄂, 人民政府驻地在武汉市 D.④省是我国的黑龙江省,它同俄罗斯和蒙古两国为邻 7.我国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省级行政区是() A.鲁、苏B.辽、鲁C.冀、辽D.冀、鲁 8.下列省区中,按邻国由多到少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新、滇、藏、桂B.藏、新、内蒙古、陇C.新、辽、吉、黑D.新、藏、滇、内蒙古9.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我国的省级行政区有() A.台、桂、粤、云B.台、粤、桂、滇 C.云、桂、粤、台D.滇、桂、闽、台 10.我国的临海位于温带的有() ①渤海②南海③东海④黄海 A.①④B.③④C.①③④D.①③ 11.读下列四幅图,回答问 题。

      (1)①是________省,简称 ________A处为________经 济特区 (2)②是________省,简称________B处为________(名胜古迹) (3)③是________省,简称________C处为________平原 (4)④是________省,简称________D处为________油田 [效果评价] 优()良()中()差()评价者: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二节人口和民族 班级:小组:姓名: [方法指导] 1、根据教学目标,结合问题提示,认真预习,仔细研读教科书,回答导学案中的问题 2、全体同学要主动参与,亲身实践,自觉完成导学案小组长要督促、检查,确保每位同学及时、认真地预习 3、将预习中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出课堂上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合作探究,扼要点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3、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4、收集、交流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服饰的图片、资料,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二)能力目标: 1、阅读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严重的人口问题,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理,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严重的人口问题,理解人口国策;我国民族的分布 难点:会读、会制“人口增长折线图”;会读“人口密度分布图”,比较不同地区人口密度的差异,分析人口分布的特点 [自主学习] 一、世界人口大国1、人口数量:到2000年,我国人口已达亿,约占世界人口的以上 2、人口基本国情:人口大、人口快、人口不均 3、人口问题: 4、人口政策:推行计划生育 5、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河和为人口地理界线,多,少) 二、56个民族是一家 1、民族构成:56个民族,其中族人口最多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族 2、民族分布特点:“大,小”。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和部地区 3、民族政策: 三、华人华侨共亲情 1、我国的华人华侨约3000万,以人、两省最多 [合作展示] 1、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2、说说我国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的关系? 3、我国人口存在哪些严重问题?如何解决? 4、简要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大家庭怎样和睦相处? [检测反馈] 1.我国人口最突出的特点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人口分布不均 C.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D.人口出生率太高 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A.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较小 B.东部人口稀疏,西部人口稠密 C.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D.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是() A.豫 B.云 C.冀 D.川 4.我国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A.56 B.55 C.54 D.57 5.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A.华北、华南和华东 B.西南、西北和东南 C.中部、西部和北部 D.西南、西北和东北6.我国各省区中,拥有民族最多的省份是() A.秦 B.滇 C.贵D.蜀 7.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A.回族 B.维吾尔族 C.苗族 D.壮族 8.维吾尔族人主要居住在() A.西藏 B.青海 C.内蒙古 D.新疆 9.尽管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但人口每年仍净增加800万左右。

      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总量太多 C.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政策推行不力 10.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密度超过500人/km2的 省有(写简称)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AB线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 的53%,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3%, 其自然原因是______;社会原因是______ (3)在AB线西北部,百万人口以上的城 市有______、______、______ [效果评价] 优()良()中()差()评价者: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从青藏高原到沿海平原 班级:小组:姓名: [方法指导] 1、根据教学目标,结合问题提示,认真预习,仔细研读教科书,回答导学案中的问题 2、全体同学要主动参与,亲身实践,自觉完成导学案小组长要督促、检查,确保每位同学及时、认真地预习 3、将预习中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出课堂上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合作探究,扼要点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