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解放战争初期毛泽东作战指导思想转换.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1768****007
  • 文档编号:237735476
  • 上传时间:2022-01-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5.49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解放战争初期毛泽东作战指导思想转换  [摘要]  解放战争初期,为了转变敌强我弱的悬殊状况,夺取战略主动权,毛泽东根据战争实践进展,从战争刚开始提出“主要着重在野战中消灭敌军有生力量〞,到随后根据敌我形势改变提出“总以打胜仗为原则〞,再到后来根据敌我力量对比消长提出“主要任务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到最终随着歼灭战思想渐渐成熟提出了“一切以打大歼灭战为目标〞  [关键词]  毛泽东;作战指导思想;解放战争初期;指导思想转换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初期,是指从1946年6月下旬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开始,到1947年2月底国民党军队由全面进攻转入重点进攻这段时间人民解放军在战争初期的战略目的是: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转变敌强我弱的悬殊状况,夺取战略主动权在这一时期,毛泽东根据战争实践进展,不断提出新的作战指导思想以指导战争实践,最终实现了夺取战略主动权的目的从战争刚开始提出“主要着重在野战中消灭敌军有生力量〞,到随后根据敌我形势改变提出“总以打胜仗为原则〞,再到后来根据敌我力量对比消长提出“主要任务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到最终随着歼灭战思想的渐渐成熟提出了“一切以打大歼灭战为目标〞  一、主要着重在野战中消灭敌军有生力量  1946年6月下旬,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解放战争开始。

      面对国共和谈尚未全面裂开和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解放区的态势,中共中央确定以打促和,制订了全线〔除东北、西北地区以外〕的外线出击战略方针根据这一战略方针,毛泽东首先提出了“主要着重在野战中消灭敌军有生力量〞的作战指导思想  〔一〕主要着重在野战中消灭敌军有生力量〞的“触点〞:攻城作战要想实如今野战中消灭敌人的目的,就必需能够调动敌人至野战区域而攻城作战不仅是实现我军外线出击中占据敌人中小城市的必定要求,也是创造条件调动敌人至野战区域的“触点〞在解放战争爆发前,毛泽东就留意到攻城战将成为人民解放军重要作战形式之一解放战争开始后,毛泽东更加重视攻城作战,如在发给晋察冀军区的电报中就要求“令部队马上开始学习攻城战〞毛泽东要求部队不仅要预备攻城器具、配置特地技术人员,还要求在攻打小城市中学习攻城战,在攻打中等城市之前演习攻城战,并且特殊规定了学习与演习的时间期限在部署攻打徐州的作战打算时,毛泽东就强调“主要着重调动徐州之敌于野战中歼灭之,相机占据徐州  〔二〕主要着重在野战中消灭敌军有生力量〞的方法:“集中主力打敌一部、各个击破〞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人民军队出现了新的改变,即由过去的分散状态开始渐渐走向集中。

      毛泽东对于部队集中之后在新的作战形式下如何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进行了深入思索解放战争开始后,毛泽东准时总结部队作战阅历,提出了“集中主力打敌一部、各个击破〞对于“集中主力打敌一部〞的具体实施,毛泽东提出“每次集中主力打敌一部,其比例应为三对一,最好是四对一〞为了让各部队在以后的作战中能够遵守这一作战方法,毛泽东将其总结之后用电报发至了各中央局和各军区,并要求转发至各师各纵队的首长,把这种新的战法对团以上指挥员进行普遍教育  〔三〕主要着重在野战中消灭敌军有生力量〞的兵力运用:野战部队于野战中消灭敌人,地方部队吸引、牵制敌人解放战争爆发前,虽然我军由过去的分散走向集中,但就总体兵力而言仍旧远远落后于国民党军队国民党军队仅正规军就248个旅〔师〕约200万人,而我野战军仅61万人,加地方武装及后方机关共127万人为了实现“主要着重在野战中消灭敌军有生力量〞,毛泽东特别重视主力部队也就是野战军和地方部队之间的协作,在每次作战打算中都充分发挥二者各自的作用如在部署南线作战时,毛泽东提出,“以苏中地方兵团吸引并牵制通扬线上之敌,粟谭率主力占据蚌浦间铁路线,歼灭三、四分区之敌〞  〔四〕主要着重在野战中消灭敌军有生力量〞的目的:“去增加革命力量,削减反动力量〞解放战争爆发后,面对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毛泽东一方面提出要做长久战争的思想预备,加紧进行军事、政治、群众工作各方面的预备,克服党内部分同志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也指出在敌我力量对比形势上并非肯定的敌我悬殊,在某些局部地区敌我力量可能相对平衡。

      在这种状况下,要用完一切方法“使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于我有利的改变〞  二、总以打胜仗为原则  人民解放军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作战,战争形势发生了新的改变,到1946年7月下旬,中原解放军主力胜利转移至陕南、鄂西北地区;华中野战军经过两仗歼敌13,000余人后转移至海安东北地区休整待机;晋冀鲁豫野战军及冀鲁豫军区部队挺进豫东预备进击来犯之敌;晋察冀军区和晋绥军区部队经一系列作战做好了攻取晋北重镇大同的预备面对新的战争形势,毛泽东提出了“总以打胜仗为原则〞的作战指导思想  〔一〕打胜仗的标准:“凡只能击溃不能歼灭之仗不要打〞解放战争进入1946年8月后,敌我形势发生了新的改变,人民解放军也面临越来越多的作战任务毛泽东进展了前期“击破战〞的认识,认为“击破战〞只能起到消耗敌人、消耗自己的作用,只有打歼灭战才能从根本上转变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形势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是因为随着国民党军队进攻势头的进展,其用于进攻解放区的机动兵力总数开始呈现停滞状态就像毛泽东指出的那样,“蒋介石直接向我进攻之兵力,伪军及保安队不算,单算正规军……,共计百五十一个旅这是最高限度的兵力,全部摆上来了,难再增加,即增为数不大。

      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从这一五一个旅中歼灭约四十几个旅,就能解决问题了〞而对于歼灭战时机的选择,毛泽东强调,要歼敌于“运动中或其立足未稳时〞  〔二〕打胜仗的方法:“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对于这一作战方法,经过前一阶段战争实践的检验,毛泽东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一是运用这一作战方法的背景:“敌处进攻地位,我处防御地位〞和“蒋军武器加强〞二是运用这一作战方法的范围:“不但必需应用于战役的部署方面,而且必需应用于战术的部署方面〞三是运用这一作战方法的标准:“集中六倍、或五倍、或四倍于敌的兵力、至少也要有三倍于敌的兵力〞四是运用这一作战方法的效果:“一能全歼;二能速歼〞五是运用这一作战方法的目标:“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六是运用这一作战方法的兵力运用:“我军主力集中歼敌的时候,必需同地方兵团、地方游击队和民兵的主动活动,相互协作〞七是运用这一作战方法的意义:“这是战胜蒋介石进攻的主要方法实行这种方法,就会胜利违反这种方法,就会失败〞  〔三〕打胜仗的条件一是主动创造战场在整体的敌攻我守战略形势下,要想打胜仗,就要在战役上主动出击,创造战场如陇海路战役时,毛泽东电告晋冀鲁豫野战军,“你们尚可争取十天内外时间,攻占各县,创造战场〞。

      主动创造战场的目的第一是可以吸引敌人到预定位置,第二是可以分散敌人的兵力,第三是推延主力决战的时间二是组织突击力量在战场创造完毕,歼敌时机到来,预备发起攻击的时候,首轮攻击力量的使用尤为重要毛泽东在一封发给各解放区党委、各师各纵队首长的电报中特地谈到了这个问题:即野战军应建立主力团,“每团二千五百至三千人〔国民党有三千余人的大团〕,给以最好的武器与充分的弹药以为突击力量,勿实行平均主义〞三是第一仗必需打胜关于第一仗必需打胜的方法,毛泽东指出,“必需集中优于敌人五倍或四倍至少三倍的兵力〞关于第一仗必需打胜的标准,毛泽东提出,就是“歼灭敌一个至两个团〞关于第一仗必需打胜的目的,毛泽东强调是为了“振起我军士气,引起敌人恐慌〞  三、主要任务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解放战争进入到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到达了最高峰但处于战略防御的人民解放军,由于实行了战役战斗中的主动主动的进攻,共歼灭国民党军队正规军及非正规军29.8万余人,敌我力量强弱消长的转化已经开始对此,毛泽东认为,“在军事上,蒋军战线太广与其兵力缺乏之间,也已发生尖锐矛盾〞“歼灭战已经经受了事实的证明〞,所以他提出了“主要任务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作战指导思想。

        〔一〕“主要任务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指标  这一时期,歼灭战已经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主要作战样式为了实现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总目标,毛泽东为各战略区提出了明确的歼敌指标:晋察冀区“今后三个月内外我能否歼敌六七个旅〞;晋冀鲁豫区“今后三个月内外歼敌八九个旅〞;山东区“今后三个月内外在鲁南及胶济两线歼敌六七个旅〞;华中区“今后三个月内外歼敌七八个旅〞;东北区“十一、十二两个月如能歼敌十几个旅〞  〔二〕“主要任务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要点  一是组织机动兵团为适应党中央打歼灭战的形势要求,也考虑到歼灭战的战机可能稍纵即逝,毛泽东要求各野战军及各军区在尽可能的条件下,“手里要常常把握十二至十八个团一起行动〞[1]542,只有这样才能到达全歼速胜的目的二是“不浪打,打则必胜〞[1]538相比前一阶段的形势,这一阶段的作战形势更为紧急,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正在走向顶峰,并且很多国民党军队已经吸取了前一阶段冒进被歼的教训对此,毛泽东提出,“不浪打,打则必胜〞,要求各部队慎重初战,战则必胜三是一部钳敌,主力歼敌对比国民党军队多呈相对集中态势,较少出现一部突出的状况,毛泽东提出要“以一部钳制其一路,而以主力大胆打其另一路〞的战法来歼灭敌人。

        〔三〕“主要任务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目的  一是以战养战解放战争经过前面3个多月的内线作战,物资与兵力消耗都比较大,有的解放区不得不倚赖其他解放区的保障但随着形势的进展,战争规模越来越大、作战越来越频繁,就不得不考虑“取用于敌〞的问题了对此,毛泽东表示,要“在战争过程中,依靠大批的缴获及俘虏〞来扩大部队二是积小胜为大胜解放战争进行了3个月,整体上是一场敌攻我守、敌强我弱的战争只有不断创造条件、消灭敌人,才能从根本上转变这种态势对此,毛泽东明确强调,“每次歼敌一个营,若能再打几个这样的仗即等于打一个大胜仗〞三是由内线作战转入外线作战自解放战争爆发以来,战争的主要区域集中在解放区随着战争的进展,双方的交战越来越向解放区深入长此以往,解放区作为支援解放战争的后方恐难以为继,因此外线作战才是必定选择,内线作战只是在为外线作战创造更好的条件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那样,“只要有好仗打,在内线多歼灭几部分敌人,再转外线作战更为有利〞蒋介石的攻势是可以战胜的,经过半年到一年,消灭他七八十个旅,停止他的进攻,开始反攻,把他在美国救援下七八年积蓄一年内打破,到达两党平衡到达了平衡就很简单超过到那时我们就可以打出去,首先是安徽、河南、湖北、甘肃,然后就可以再向长江以南。

      〞  四、一切以打大歼灭战为目标  解放战争进入1947年1月后,国民党军队在几个主要战场已经将战线推动至解放区腹地华中、山东野战军吸取前一阶段作战阅历,整编为华东野战军,以适应更大规模的作战;晋冀鲁豫野战军经巨、金、鱼战役后壮大了自身,在徐州地区创造了更宽阔的战场;东北民主联军总结前期集中兵力歼灭营、团建制国民党军队阅历,将在南满地区发起新的攻势面对新的形势,毛泽东认为,“关内几个主要战场,我军开始取得主动,并且日益进展成为大歼灭战〞为更好地适应形势的进展,他提出了“一切以打大歼灭战为目标〞的新的作战指导思想  〔一〕打大歼灭战的兵力运用  对于打大歼灭战的兵力运用,毛泽东在发给晋察冀军区的一份电报中说的很明确:“〔1〕以小部兵力钳制敌之其他部分,集中肯定优势兵力打一个敌人,决不行同时打两个敌人,也不行将许多兵力使用于钳制方面〔2〕以一部打正面,以主力打迂回,决不行以主力打正面,以一部打迂回〞当然,毛泽东所讲的这种状况是在主力部队兵力足够的条件下他同时也强调,若主力部队兵力缺乏时,发挥钳制功能的可以是地方武装,甚至是游击队、民兵武装此外,毛泽东也指出,为了能够使大歼灭战具有连续性,指挥员最好将“手中的全部兵力分为两个集团,轮番作战与休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