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轮子》(教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长春版.docx
4页《轮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了解轮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知道轮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学生能够探索轮子的工作原理,理解轮子如何减少摩擦和便于移动3. 学生能够动手制作简单的轮子模型,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轮子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3.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轮子的研究,让学生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和人类的智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2.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造3.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技应用,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和热爱科学的情感二、教学重点1. 轮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轮子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轮子减少摩擦的原理2. 如何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制作出功能良好的轮子模型四、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形状和大小的轮子样本,如自行车轮、汽车轮、滑轮等2. 准备制作轮子模型的材料和工具,如木材、塑料、绳子、胶水、锯子等。
3. 准备实验器材,如斜面装置、滑轮组等,用于探究轮子减少摩擦的原理4. 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用于展示轮子的应用和工作原理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展示一些带有轮子的物品图片或视频,如自行车、汽车、玩具车等,问学生这些物品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轮子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轮子为什么能够使物体移动得更快、更省力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即轮子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 引出课题: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轮子》,并阐述通过学习轮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身边的科技应用,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二)新课讲解1. 轮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展示不同形状的轮子样本,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轮子的基本结构(轮毂、轮辐、轮胎等)解释轮子的主要功能,即减少摩擦、便于移动和传递力量2. 轮子的工作原理:通过实验演示,如使用斜面装置和滑轮组,让学生观察轮子如何减少摩擦和便于移动引导学生理解轮子通过滚动代替滑动,减小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了摩擦3. 轮子的应用: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轮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工具、机械设备等让学生认识到轮子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对轮子应用的探索兴趣。
三)实践活动1. 制作轮子模型:分组进行制作活动,每组学生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制作一个简单的轮子模型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尝试制作不同形状和功能的轮子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中遇到的问题2. 测试轮子模型:完成制作后,让学生将轮子模型安装到斜面装置或滑轮组上,进行滚动测试观察轮子滚动时的情况,记录摩擦力和移动速度等数据通过比较不同轮子模型的性能,让学生发现轮子结构对性能的影响3. 分享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分享与交流活动,让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轮子模型并介绍制作经验和测试结果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改进作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四)总结拓展1. 知识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轮子知识,包括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等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认识,并加深对轮子概念的理解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利用轮子原理,如设计更高效的交通工具、改进机械设备等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自己的设想和方案六、评价方式1. 观察记录: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记录他们的制作过程和测试结果,评价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