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研究生院《自然辩证法与科技革命》王楠老师PPT课件_1.ppt
48页自然辩证法与科技革命,王 楠 ,第二讲 自然观,主要参考书目 什么是自然观 原始神话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中世纪神学自然观,,公共邮箱: 密码:123456,主要参考书目,主要参考书目: 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杨适:哲学的童年:西方哲学发展线索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2005年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商务印书馆,2004年,什么是自然观,定义:指的是一定历史时期,人们对自然界及其演化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 自然观的形成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和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水平密切相关自然观的历史形态包括: 时间 自然观 远古(公元前8世纪之前) 原始神话自然观 古代(公元前8世纪2世纪)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中世纪(215世纪) 宗教神学自然观 近代 前期(1618世纪) 械论(形而上学)自然观 后期(18末19世纪末)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原始神话自然观,人类的历史至少有百万年,在蒙昧时期,远古人类由于对自然的敬畏,常常把自然设想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力量,这就在总体上形成了各种拟人化的、万物有灵论的自然观。
图腾崇拜 神创论,河姆渡人的图腾:双鸟朝阳,印第安人的图腾柱,中国龙图腾,,古中国神话,“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太平御览) “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说文) 盘古开天劈地、女娲造人补天都是中国式的创世神话古印度神话,古印度的神话传说与中国的很接近 印度也有个开天辟地之神叫梵天,据说梵天是由一个金蛋所生古埃及神话,古埃及神话中,世界是由一个叫欧西里斯神(他是智慧之神)通过了一番“开天辟地”之后创始的 在开天辟地时,以这个神明为首的众神将文明带至尼罗河谷古巴比伦神话,古巴比伦城的主神马杜克据说是法力无边的神,他和自己的祖母战斗了很长时间,终于打败了她并将她的尸体撕成两半,一半造成天,一半造成地,最后,马杜克被众神奉为至高无上之神古希腊神话,古希腊神话的产生晚于古巴比伦神话和古埃及神话,并受到后者很大的影响,这在希腊神话故事情节和人物方面都有所反映 古希腊神话大体可分为神的故事与英雄传说两大部分 希腊神话内容集中完整,系统化程度非常高,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完整最庞大的神话体系评价原始神话自然观: 远古人类由于对自然的敬畏,常常把自然设想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力量,这就在总体上形成了各种拟人化的、万物有灵论的自然观。
虽然从现代的认识来看,其中包含很多谬误的东西,但它的确是人类最早试图解释和理解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一种努力,是我们今天的宝贵文化遗产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人们开始用直观的观察、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猜测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统一的、合乎理性的说明 典型的是: 古希腊罗马自然观 古代中国自然观,古希腊罗马对欧洲文明的影响,理性:纯粹理性(如:几何原本) 实践理性(如:希波克拉底誓言) 宗教:古希腊宗教(泛神论) 罗马宗教(基督教) 法学:罗马法(该法典对西方 文明的影响被认为仅次于圣 经,其基本思想和原则已融 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的法律中 ),希波克拉底,古希腊罗马自然观,泰勒斯: (约公元前625-前545年) 古希腊的第一位哲学家; 希腊七贤之一; 提出“水”是万物的本原; 第一次从现象中看到万事万物的统一性阿那克西曼德:(约公元前610-前546年) 古希腊哲学家; 绘制世界上第一张全球地图的人; 提出“无限”(无规定的、无定形的非物质性元素)是万物的本原; 第一个使用哲学概念来思考问题阿那克西美尼:(约公元前570-前526年) 古希腊哲学家; 提出“气”是万物的本原(气不仅因自身的扩散而成无限,而且气充满着活力,永远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状态中 ); “气”本原说更易于解释事物的生成变化,包含着辩证法思想的萌芽。
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40-前480年) 古希腊哲学家; 提出“火”是万物的本原,“火” 不仅是指一种运动着的物质性 的基质,同时也是指变化着的 东西中的不变的原则、规律;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意思是“万物皆动”,“万物皆流” ,“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 )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72-前497年) 第一个发明和使用“爱智慧”一词,他认为:“什么是最智慧的?数” ; 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 提出“数”是万物的本原,即万 事万物之间都遵循着一定的数 量关系、比例关系,也就是数 的关系,实际上暗含了规律的 思想巴门尼德:(公元前504-前501年) 古希腊哲学家; 提出“存在”是世界的本原,“存在”具有不生不灭、永恒不变、独一无二、完整不可分等特性; “作为思想和作为存在是一回事情”; 西方哲学从宇宙生成论转向了本体论,即从追问自然在时间上的原始开端,转变为在逻辑上在先的东西阿那克萨哥拉:(公元前488-前428年) 提出“种子”是万物的本原种子指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微粒,具有各种不同的性质,数目是无限多的,体积是无限小的 恩培多克勒:(公元前490-前430年) 提出“水、火、土、气”是万物 的本原,这四种元素在“爱”、 “恨”的作用下结合或分离,使 事物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德谟克利特:(约公元前460-前370年) 第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他的“原子论”是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最高成果, “原子论”的内容是:宇宙空间中只有原子和虚空存在原子是一种不可分的物质微粒,它的 根本属性是充实性,即每个原子都是 毫无空隙的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 能被消灭原子在数量上是无限的, 在形式上是多样的运动是原子的固 有属性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原 子,在运动中以不同的排列次序与位置结合起来,产生物体和物体的性质苏格拉底 :(公元前469年前399年) 苏格拉底、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 研究“伦理哲学”(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 “精神助产士”,“智慧意味着 自知无知” ; 苏格拉底之死柏拉图 :(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 主要著作:理想国、巴门尼德篇、蒂欧迈篇等 ; 公元前387年在雅典创立阿卡德米学院; 理想国提出“哲学家成为统治者和让统治者成为哲学家”; “理念论”: “理念”是指灵魂所见的东西, 它的基本规定之一就是“由一 种特殊性质所表明的类”理念”组成的世界是理念世界,它是理智的对象;现实事物组成的是现实世界,它是感觉的对象。
“理念”是永恒不变的,是普遍、绝对和必然的存在;个别事物则处于生灭变化之中,是个别、相对和偶然的存在 理念是可感的事物的根据和原因,可感的事物是可知的理念的派生物 现实事物产生的方式是“分有”或“摹仿”理念亚理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主要著作:物理学、形而上学、尼各马可伦理学; 提出的“三段论”代表了古希腊 逻辑学的发展水平; 提出“四因说”来解释事物 形成的原因:,质料因,即物体是由某种物质构成的 形式因,也就是使一个事物成其为这个事物的那个东西 动力因,即一个事物是如何形成的 目的因,即事物生成之后所要实现的目的 后来,亚里士多德把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合在一起,统称为“形式因 “四因说”用来解释人工制品的形成是正确的,而不适用于自然物雅典学院(拉斐尔),古代中国自然观,中国古代的学者一开始就对自然采取了类似唯物主义式的解说,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类: 阴阳五行说 元气说,阴阳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内经),汤因比历史研究中的中国阴阳插图,五行说,古人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 种元素构成的,在不同的事物上有不同的表现。
由此变化出自然和人生万象,例如: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声:角、徵、宫、商、羽;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情:喜、乐、欲、怒、哀; 五常:仁、礼、信、义、智 ,元气说,说文:“气,云气也,象形 管子内业: “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 庄子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荀子王制认为,“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 春秋时期,流行着一种 “精气说”,精气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精微物质 战国时期成书的 鹖冠子泰录:“精微者,天地之始也”, “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 东汉时期,王充继承并发展了“元气说”,明确指出“天地,含气之自然也 ” (论衡谈天)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论衡辨崇)评价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具有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古代自然哲学家们对自然的探究,主要是通过直观的观察、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猜测,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试图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寻找统一,并把自然界的所有组成部分看作是永恒运动、变化 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还提出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的思想。
宗教神学自然观,恩格斯:“中世纪的世界观本质上是神学的世界观” “中世纪”一词是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彼特拉克发明的 中世纪黑暗时代(保护文献,促进教育,城市兴起,等等),耶路撒冷 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的共同圣城,伊斯兰教的金顶清真寺,基督教的圣墓教堂,犹太教的哭墙,基督教基本教义: 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 创世说:宇宙万物都是上帝所创造的; 原罪说:人一生下来就是有罪的; 救赎说:人在来世可以得救; 天堂和地狱:顺从上帝的安排,死后灵魂才能升入天堂,否则在末日审判时会被投入地狱 ; 天启说:一切真知都是“天启”的产物 恩格斯:中世纪的世界观本质上是神学的世界观 中世纪信仰和理性的关系的问题 第一阶段:敌视知识和理性(德尔图良) 第二阶段:利用知识和理性为宗教信仰服务(圣奥古斯丁) 第三阶段:两重真理论(托马斯阿奎那),圣奥古斯丁:(354-430年) 教父哲学的代表; 主要著作:忏悔录等; 通过发展柏拉图的“理念论”, 提出上帝创世说:一切理念是 在造物之前就已经永恒存在的思想上帝的原型,由于这个思想的运动,才产生了万物; “信仰寻求理解”:对上帝的信仰会帮助一个人理解一切。
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年) 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 主要著作:神学大全、 反异教大全等; 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和科学思想与神学思想相结合; 上帝存在的5个证明; 神学自然观:自然是一个由目的论制约的等级制的有序整体,即上帝-天体-人-动物-植物-山、河;,“双重真理”说:(信仰高于理性) 哲学的对象是“理性真理”,神学的对象是“天启真理”,它们的最终源泉都是同一的上帝; “天启真理”不仅同理性不矛盾,而且使“理性真理”更加完善; 属于信仰的“天启真理”的一部分,如上帝存在、灵魂不死等等是理性所能理解和证明的,理性会有助于信仰; “天启真理”的更根本的部分,如三位一体、原罪、等是理性所不能理解和证明的,它们不是违反了理性,而是超越了理性评价中世纪神学自然观: 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欧洲逐渐从奴隶社会步入封建社会,在社会形态上标志着一次飞跃,但是在自然观上,在思想发展史上却出现了大倒退宗教神学自然观取代了古希腊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愚昧的信仰取代了古希腊严谨的理性这种神学自然观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上帝创世说和合目的论 由于欧洲中世纪的愚昧的神学自然观的影响,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和科学都受到了致命的打击,因而严重地阻碍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