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业论文-国产手机与国外品牌手机的对比及对未来手机的展望.doc
16页国产与国外品牌的对比及对未来的展望 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班级:微电子学12学号:2110503028姓名: 陈浩 —2011年12月 作者:陈浩摘要: 我国用户已超10亿人,智能用户超过1.5亿人然而现今在我国市场上国产的市场份额不到30%,诺基亚(Nokia)﹑三星(Samsung)﹑摩托罗拉(Motorola)﹑索尼爱立信(Song Ericsson)﹑苹果(Apple)等业界巨头瓜分了太大的市场份额所以国产应如何发展﹑国产的春天那里,就不得不成为广大国产厂商及国民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国产与国外品牌的现状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别是:品牌﹑销量﹑智能操作系统﹑硬件方面﹑软件方面﹑价格并通过详细的数据和表格分析了国产与国外产品的差异,指出了国产的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文章的最后,笔者对未来的功能进行了展望,是笔者对未来的企盼,不乏有天马行空的想象,但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展望还是极有可能成为现实的关键词: 国产﹑中外产品差异﹑品牌﹑销量﹑操作系统﹑硬件﹑软件﹑价格﹑未来展望据工信部最新统计数据,我国用户已超10亿人,智能用户超过1.5亿人,是世界上拥有最多的国家。
所以,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我国市场极为广阔 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在今天GDP名列全球第二的背景下,我们的国产与国外著名品牌相比之下就显得差距很大,现在,当我们在百度百科上搜索“国产”,会出现以下的定义:“国产是指中国大陆自主研发生产的非世界顶级品牌且不论这句定义是否精当,至少可以知道国产与世界顶级品牌是有一定差距的,也与中国世界第二大国的身份极不相称所以对比一下中国产业与世界产业,找出差距与不足是很有必要的,对我们电子通讯产业跻身世界一流水平也有重要意义我们回顾一下国产的发展历程:从1999年国产品牌全面起步,以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国外品牌一统天下的局面就此打破波导、科健、康佳、中兴、联想、多普达、夏新、CECT、TCL等诸多国产品牌如雨后春笋般争相破土而出,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凭借强大宣传攻势和营销网络,国产不但未被吞噬,反而抢得三分市场份额到了2002年国产开始获得成功,2002年国产份额达到33%;而2004年高峰期更是达到了60%自2004年下半年开始,国产在国外品牌的步步紧逼下,市场份额直线下降,2006年更加是惨不忍睹,国产的市场份额更是从2005年的半壁江山,一路下跌到25%。
南方高科、易美、熊猫等多家国产巨头轰然倒塌后的余音仍在回响,波导、夏新、TCL等大牌业务持续巨额亏损从此之后,外资企业继续占主导地位国产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之后又面临严峻的挑战 我们再来看现今产业的现状,对比一下中国产业与世界产业,以期找出其中差距与不足,下面将从 品牌﹑销售量﹑操作系统﹑硬件﹑软件﹑的价格几方面对比做出分析 1﹑品牌 在如今的市场上,消费者首先关注的莫过于品牌,若是同等价格同等质量的商品,消费者无疑会选择他所熟悉的品牌,有品牌,才会有信任 纵观现今国产的促销广告,国产商们多是请名人代言,搞的很花哨,即便如此,国产的品牌关注度依然不高在老百姓眼中,他们依旧更加相信国外名品牌 我们看一下2010年中国市场品牌关注度情况:总体情况: 从图上看,2010年诺基亚品牌关注度高居榜首,且遥遥领先台湾宏达HTC位居第四,而真正的国产品牌排名最高者联想仅仅位列第八位,占据百份额2.9%接下来的都为国产品牌:天语﹑Oppo﹑酷派﹑夏普﹑万利达﹑华为﹑中兴﹑TCL…则占据了更少的关注度国产厂商加起来也才11.3% 所以形势比较严峻。
到了2011年第一季度品牌关注度情况如下: 可以看到局面依旧,情况严峻 同时我们从最受关注的产品排名中可以看到:数据中可以看到受关注的产品中极少国产的影子2010年六月中仅联想乐phone入围15强2011年1月仅魅族M9(8G)入围总体来说,国产的品牌与国外著名品牌相比,差距十分大因此,不得不说国产的品牌建树情况不容乐观,要在不断开发出好的产品,消费者满意的产品的基础上搞好品牌建设 在国产的品牌建设上,1.国产要开发出一流的旗舰产品;2.国产厂商要提供真诚服务,做好售后服务;3.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一味模仿,尤其在外形上2.销量: 首先我们看一下全球销量数据显示2010年在全球销量上:华为和中兴进入了前十中兴ZTE以28768.7千台名列第八,华为则以23814.7千台名列第十分别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1.8%和1.5%而最新的数据显示:2011年第三季度中兴ZTE的销量占全球销量的4.9%,位列第四,仅次于Nokia,Samsung和LG electronics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国产以中兴﹑华为为代表在全球销量上还是比较可观的下面看一下国产智能的产销量:从数据中可以看到:中国智能呈现猛烈增长趋势,数据显示,由2010年12.2%的用户市场占比,增长到2011年第三季度的19.4%,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占比或将达到24.1%。
其中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内地智能出货量同比增长160%,达到2320万台,仅次于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市场以华为为例:据《经济导报》报道,今年华为消费电子产品销量将达1.7亿-2亿件,其中销量为6000万部,而智能出货量将达2000万部这个销量计划比年初设定的1200万-1500万部智能出货量,增长了三成多;相比华为去年330万部智能的出货量,增长幅度更是超过5倍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宇龙酷派也表示最近几个月智能的销量都超过100万台,今年销量将达到1200万台由此,我们可以总结说道:由于智能的发展国产智能的发展趋势还差强人意,在销量上,华为﹑中兴等企业在规模上已经大致可以与国外一流制造商比肩随着3G技术的发展,智能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时代,研究认为,智能主导市场将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的价值目前在由产品向服务及内容偏移,只有能够承载聚合多样化应用的智能,才能满足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需求未来2-3年的发展,将是智能的天下3.操作系统:智能有了操作系统后,用户可以下载千千万万的应用软件,使得的应用范围大大扩展,iPhone的硬件配置并不是很高,尤其是CPU,无法和现在的高端智能相比,但是它的稳定性和反应速度却比非常多的智能要好,道理就是操作系统。
苹果的IOS是一个架构简单,反应速度快,稳定性高的系统有人认为它的出现使智能的体验和感受发生了质的变化如今最火的操作系统无疑是苹果IOS和谷歌的Android2010年有一位销售人员这样说:“摩托罗拉借助Android系统重新复苏,成为2010年智能的领头羊摩托罗拉的前车之鉴和诺基亚的败走麦城,使HTC、索尼爱立信等厂商纷纷加入到Android阵营这足以让我们感受到操作系统的重要,不言而喻从2006年到2010年中国智能操作系统市场份额情况如下图: 数据表示:安卓2011年Q3在全球智能市场上份额超过半数 这些操作系统没有一个是中国开发的,当前操作系统被国外产品一统天下,目前阿里巴巴推出基于云计算的阿里云OS操作系统,腾讯和百度也开始涉足操作系统的研发但这些国内移动操作系统对Android的依赖尤其严重,只是将基于Android进行二次开发的操作系统打上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标签而已在这几大OS平台中,绝大部分都是基于Android的二次开发而已而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一旦完全被国外企业垄断,将使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面临信息安全和经济安全等诸多问题。
这一问题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所以中国国产要有长远发展必须有自己的一套操作系统,而这需,光靠国内个别企业孤军作战开发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因此需要走联合的道路,同时政府需要给与政策方面的支持4.硬件方面: 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目前国产的硬件配置已经相当不错以今年发布的小米为例:自8月1 6日雷军高调模仿乔布斯发布小米以来,小米以其高配置同时1999元的低价格,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配置上,小米采用高通MSM8260双核1.5GHz处理器、1GBRAM+4GB ROM的设计、4英寸夏普854×480像素半透半反射电容屏,还有800万像素摄像头和1930mAh高容量电池而相同配置的国外则需要3000元以上从群众对小米的热捧中可以看出,群众需要高配置的,而这一点国产已经能够做到,而且能和国外顶级做得一样好苹果凭一款就能风靡世界,在于其配置始终使最高端配置,走在时代的最前沿这一点于国产厂商有警示作用,不是说也仿照苹果,而是要有自己的旗舰产品在硬件等方面在时代的最前端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核心芯片方面,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公司掌握着这一最深层次的核心技术,几乎垄断了所有的专利,而这则需要我国整个微电子技术的发展。
需要企业的努力和国家的支持5.软件方面:未来市场的争夺领域不再仅仅局限于终端硬件的销售,而是拓展到桌面和相关软件的服务领域小米的发布和上市,配合小米科技自身操作系统MIUI和通讯软件米聊的推广2010年4月再次创业创办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专注于智能软件开发与移动互联网业务运营2010年底推出支持跨操作系统平台、跨通信运营商的端免费即时通讯工具米聊,在推出后的半年内注册用户突破300万此外,小米公司还推出操作系统MIUI,今年6月底MIUI社区活跃用户达30万据雷军向媒体介绍,移动聊天工具米聊、操作系统MIUI和小米是小米科技的三大核心产品通讯软件方面,腾讯力推“” ,据说目前用户量已是米聊的3倍以上, 同时腾讯联手天语在十月推出内置—Service平台的定制的盛行,则再一次说明智能市场的争夺不再仅仅局限于硬件销售,而是拓展到桌面和相关软件的争夺,谁占领了软件服务领域,谁就占领了终端 众所周知,iPhone是一个封闭系统,只有苹果自己用IOS操作系统,支持的极少,然而它却能在市场上大放异彩,不能不说得益于iPhone有大量的软件完全足够满足用户的需求有业内人士认为:iPhone的出现改变了行业竞争的规则,竞争不再是硬件的竞争,而是硬件﹑操作系统﹑互联网应用三位一体的竞争。
2011年4月Mobilewalla宣布苹果、Android、Blackberry、以及Windows智能总的应用程序数量为98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