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编)劳动力资源调查报告.docx
13页劳动力资源调查报告劳动力资源调查报告 一、全市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 据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到20xx年底,全市总人口为413万人,其中劳动力资源总数为281万人,占总人口的68%本次劳动力资源调查统计的数据为:统计人口399.06万人(主要是中央省属单位未统计在内),其中:非农业人口136.55万人,农业人口262.51万人,分别占34.2%、65.8%;劳动力资源总量为231.99万人,占统计人口的58.13%本报告以此次调查统计劳动力资源为分析基数 从调查统计的劳动力资源状况看,我市劳动力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农村劳动力占得比重大山东省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总量大在全省17个市中,我市属于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的城市调查统计的劳动力资源中,城镇劳动力80.44万人,农村劳动力151.55万人,分别占整个劳动力资源的34.7%、65.3%富余劳动力也比较多,调查统计约有30.85万人 (二)同年龄段的男女劳动力比例基本持平调查统计的劳动力资源中,男性劳动力127.34万人(城镇43.79万人、农村83.55万人),女性劳动力104.65万人(城镇36.65万人、农村68万人),分别占整个劳动力资源的54.9%、45.1%。
其中18—50岁的男性劳动力为101.2万人,女性劳动力104.65万人,51—60岁的男性劳动力26.14万人 (三)劳动力资源分布不均衡一是从城镇与农村人口的比例看,各区县城市化水平差距比较大,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75.2%,、两区县城镇与农村人口基本接近,其它区县城镇人口所占比重都在40%以下,其中三个县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20%以下二是农村劳动力资源分布主要集中在、、、四个区县,依次为:25.1万、24.6万、23.5万、21.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的62.35%县农村劳动力为16.3万人三是区县之间、街道(乡镇)之间劳动力就业特别是富余劳动力情况差别较大,其中富余劳动力在4万人以的区县有:县61681人,区52128人,区40958人,另外,区富余劳动力38900人,区32380人四是下岗失业人员相对集中据调查统计,全市共有下岗失业人员66463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比较多的区有27712人,占总数的41.7%;区10724人,16.1%;数量比较少的区县为:开发区335人,县1667人从一些街道办事处典型调查看,也体现了下岗失业人员相对集中、分布不均的特点,如区镇有下岗失业人员1823人,占劳动力资源的11.2%;周村区丝绸路办事处辖区内有下岗失业人员1875人,占劳动力资源的8.4%;而区镇南仇南居委会是一个经济较为发达的街居,辖区内绝大多数劳动力都已就业,有稳定的收入。
(四)劳动者技能偏低,且地区间差距较大调查统计的劳动力资源中,具有初中学历的109.08万人,具有高中技校学历的62.11万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16.66万人,分别占劳动力资源的47%、26.8%、7.2%,剩余部分为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地区之间劳动者的素质差别较大,如:县唐坊镇有劳动力19433人,其中具有高中技校以上学历的1899人,占9.8%;区北郊镇有劳动力21258人,其中具有高中技校以上学历的11685人,占55%从调查的市属以下企业技能人才情况看,41.12万名企业职工中,技术工人18.77万人,占45.65%;其中持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工人有4.39万人,仅占10.7%;技师和高级技师只有2319人 (五)农村劳动力输入大于输出据调查统计,目前外省市输入我市的农村劳动力94423人,输出62469人由于这些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强,再加上区县、乡镇统计中,有些人员难以计数或是省外、市外、市内的输入输出统计上有误差,实际输入与输出的比例还要大区是最大的外市农村劳动力输入地,有3.1万人,占总数的近三分之一,特别是近郊农村,外地输入劳动力占了较大比重,如区沣水镇南沣村外来务工人员占本村村民总数的70%;沣水镇城东村占75%以上。
区也是较大的劳动力输入地,有外来劳动力24253人,、两区县吸纳外来劳动力也在1万人左右 二、劳动力资源现状对就业工作的影响 劳动力资源状况决定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劳动力资源问题关系到各项劳动保障工作,尤其对就业工作带来直接影响我市劳动力资源现状对就业工作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劳动力资源丰富,带来就业的总量矛盾比较突出近10年来,我市每年城镇需就业再就业的人员在10万人左右预计2004年全市城镇需就业再就 业的人员达13.9万人,还有30多万的农村劳动富余劳动力需要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总量矛盾不减,甚至有所上升的原因,一是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是一个人口出生的高峰期;二是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经济增长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高经济增长与低就业增长的模式,特别是正规部门创造的就业岗位明显减少 第二,劳动力素质偏低与择业要求过高的矛盾,带来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新兴的产业,大都需要专门的人员,对劳动者素质特别是专业技术要求比较高,许多劳动者难以胜任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由于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以及在这些领域存在的劳动与报酬不相称的实际问题,致使许多岗位难以招用到人员,由此造成了有岗位无人干、有人无活干的局面。
从市职业介绍中心近两年来组织介绍就业的情况看,许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一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往往出现招用不到人员的问题;有些国有集体企业的苦脏累险岗位,主要通过使用农村劳动力来补充,也出现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现象 第三,劳动力资源丰富,直接影响了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劳动力总量过剩,造成了劳动力市场上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地位的不平等,用人单位在用人上选择余地、自主性要远远大于劳动者这种主体地位的不平等,使不少用人单位产生了使用廉价劳动力的用人观念一是用人单位在招用人员时,利用劳动者求职心切的情况,往往以签合同、高工资、缴保险等为条件,但在实际执行上却以种种理由不予兑现;在城镇招不到人员就招用农村劳动力二是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以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作为降低成本的手段,许多企业,职工身份界限仍然存在,既有合同制职工,也使用大量的所谓“临时工”,同一岗位上,身份不同,各项待遇大相径庭不少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中,不签合同、不缴保险、加班加点、压低工资甚至拖欠工资等侵权现象加重,而许多劳动者迫于工作、生活需要,只能忍于接受这一切三是对弱势群体的保障不够,有些单位对老职工、伤残职工等弱势群体往往一推了之,引发了大量矛盾。
此外,机关事业单位中临时用工问题也比较突出,据调查统计,区县机关事业中编外人员近5千人 第四,劳动力资源分布不均,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影响了劳动力区域间流动就业我市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分布都相对集中,本地难以解决其就业问题,需要实现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而目前劳动力市场还不健全,特别在就业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和其它社会服务等方面还不到位,以及受区县之间跨度比较大、恋乡情结等因素的影响,劳动力在市内区域间流动以及跨省市外出就业上还不顺畅 第五,农村劳动力比重大,统筹城乡就业的任务重农村劳动力与城镇劳动力相比,在文化素质、技术水平、择业能力、权益保护等各方面都还存在不小差距统筹城乡就业,不论农村力实现就地消化,还是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在技能培训、就业观念转变、就业引导和服务等方面,需要花费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三、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促进就业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是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核心在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应加强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特别要注重开展对困难群体的就业再就业支持,最大限度地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一)统筹城乡劳动力资源,推进城乡就业的一体化。
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之一,也是新形势对就业工作的要求目前我们实行的就业政策主要是针对城镇劳动力资源进行设计的,如何解决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我们认为,做好统筹城乡就业工作,首先需要建立起统筹城乡就业的领导责任体系和组织管理网络目前市区县政府都建立了“一把手”负责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在不断加强对城镇就业工作领导的同时,应把工作重点由城镇就业为主转向城乡并重,把统筹城乡就业列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在制定产业政策、进行城市规划,不断打破经济结构城乡二元化的同时,推进城乡就业的一体化要建立起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组织机构,落实目标责任制度,目标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区县、乡镇和村级组织,落实到各有关部门,使农村劳动力无论是就地安置就业,还是外出务工就业,都能得到就业指导和服务其次要尽快消除限制城乡劳动力合理流动的体制和政策障碍要取消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各种歧视和限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打破户籍限制,对建立起城乡之间自由、正常流动就业创造条件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既要保证进城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又要逐步改变农村劳动力对土地的依附。
教育、住房、计划生育管理、最低生活保障、统计等各方面都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打破身份、地域等界限,把农村劳动力纳入管理服务范围 (二)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根本上需要通过市场来实现在劳动力市场建设上应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第一,加强“场”的建设到目前,除市区县政府主办的中介机构外,经市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开办的企业办和民办中介机构已有近50家,此外还有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办为数不少的职业介绍机构目前劳动力市场在“场”的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布局不尽合理、场地过于集中;专业性、针对性不强,这是影响劳动力市场功能发挥的一个重要原因下 一步在“场”的建设上,除继续强化政府主办的中介机构建设外,重点要建立一批专业性劳动力市场,如在农村劳动力比较丰富的三个县和一些乡镇建立介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专业市场,在下岗失业人员比较集中的街道、社区建立专业市场等 第二,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一是在技术上,要尽快建立起全市统一联网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把触角延伸到街道(乡镇)、居委会(村)、各类用人单位等基层组织,实现劳动力信息资源的共享二是要加强信息的采集工作,用工信息和劳动力信息储备不足是各类职业介绍机构的一大困惑,而目前许多用人信息却直接通过“马路”市场来交易,既不便于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也不利于市场建设,还带来用工的隐患,出现问题最终还要通过劳动保障部门来解决,因此说,做好用工信息的采集是市场信息网络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是要加强区域间信息交流与合作,我市作为一个劳动力输入型城市,做好区域间劳动力流动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目前我市总体劳动力过剩,但区域间就业压力不平衡,部分有岗位无人干的问题,也与信息不畅有直接关系应加强区域间的信息交流,为劳动者市场就业提供更加明确的就业信息 第三,要切实增强劳动力市场服务功能除强化信息服务功能外,还需要强化就业指导、就业跟踪服务和劳动事务代理等服务功能就业指导一方面是对求职者进行就业观念教育、择业指导,另一方面是对用人单位进行用人指导;需要培养一批专业的就业指导员为市场就业服务就业跟踪服务主要是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确立情况进行跟踪服务,目前来看需要加强这项工作,及时掌握就业情况,为处理劳动关系、开展社会保险等劳动保障工作奠定基础开展劳动事务代理主要是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减轻事务负担,随着劳动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入,就业形式的多元化,劳动者身份也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职工身份由国家职工变为企业职工,又有许多职工由企业职工变为社会人,劳动事务。
